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

卻說張鬆經過格物院,被裡面新奇的物什吸引。

想要進去一觀,卻被門吏攔住,表示無上面手諭,縱然是張將軍來了也不行。

張飛可是徐州牧,連他都不能隨意進入,足見齊國高層對格物院的重視。

幾乎是將它作爲國家機密保護,而不對外展示了。

對此,張鬆並不繼續抱希望能夠進去。

誰料在這時,李翊領着一衆人迎面走來。

張鬆慌忙上去見禮。

李翊問:

“別駕爲何到此?”

張鬆誠實地答道:

“適才路過格物院,聽聞是李相所立,鬆十分好奇。”

“故停留駐足在此,只爲一觀。”

李翊彎脣笑道:

“既然張別駕喜歡,隨我一同進去走走如何?”

張鬆大喜: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於是,兩人乃聯袂進了格物院。

正如門吏所言,這格物院是齊國的國家機密。

是不對外人展示的。

院中的工作人員,政審之時要一直審到祖上三代。

而李翊雖帶張鬆進入,可自己身邊的從人,卻一個也不能進去。

僅這一幕,便令張鬆暗暗奇之。

入內,先至軍工坊。

展示的物什有各種百鍊鋼刀,折迭式雲梯,以及連弩車等等。

除此之外,更有研究能噴射火舌的霹靂車。

除軍工外,亦不乏農事展品。

包括龍骨翻車,以水力自轉。

改良版的曲轅犁,測雨的銅鳳翅展等等。

光是這些琳琅滿目的各種發明,便已令博學多才的張鬆眼花繚亂了。

而最令他驚奇的,無疑是那新造出來的“渾天演象臺”。

銅球自轉演示日月星辰。

而其所展出的工坊來自地理天文一欄。

院正見着李翊來了,忙殷勤地上前去行禮:

“……見過相爺,此爲渾天演象臺,乃上旬所出。”

“不想相爺剛回來,便能向您展示。”

你道這院正緣何對李翊如此殷勤?

原來在各項發明當中,最受到重視的,無疑是農業與軍工業。

比如,以魯肅爲首的文官,他們就更加重視農業發明。

因爲他們認爲,這是實打實的能夠幫助百姓搞好農桑的物什。

自然應當鼓勵。

甚至包括劉備自己,都最重視農業發展。

對於格物院中,農業板塊,劉備也是最“偏心”的。

不僅撥款最多,甚至員工的各種福利政策也最好,各項待遇優先級也最高。

這也很好理解,

畢竟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更加重視農業發展。

於統治者而言,百姓就應該安心從事農業生產。

一旦他們分心去搞別的東西了,那我的地誰來耕種?

就是這樣的道理。

除農業板塊之外,最受重視的自然屬軍工業。

目今正值亂世,各種新式的軍事發明,自然受到將軍們的推崇。

徐州有大將張飛坐鎮,以他爲首的武將們,都十分重視格物院產出的各項軍事發明。

一旦有一些實用的軍事發明被製造出來以後,張飛等將都會直接將他們應用到軍中去。

得益於其軍事優先級的崇高地位,軍工模塊亦十分受到重視。

那麼哪一板塊受到輕視呢?

便是這院正所在的天文地理板塊。

由於其研究的東西太過偏門,又不實用。

劉備甚至一度想將之取消,將資源傾斜到農業、水利、軍工上去。

最終,還是李翊站出來攔住。

力勸劉備重視天文地理學。

在李翊看來,這雖然高投入,低迴報,甚至長時間內得不到回報。

但一旦研究好了,絕對造福民衆深遠。

並且,李翊本身就是天文學愛好者。

不然,他的望遠鏡豈不是白帶來了?

正因爲有李翊的重視,天文地理板塊才得以保存下來。

其所得的研究資金,亦包含了李翊的私人投資。

既是金主爸爸,又是再生父母。

這院正見着李翊,當然殷勤懇切了。

“……嗯,爾等善出,吾自有重賞。”

李翊不吝讚詞,對院正予以表揚。

如果不是他們的努力,爲自己培養了一批天文地理學人才。

此前赤壁之戰時,他又如何能夠完成“借東風”之壯舉呢?

誠所謂一點一滴的投入,都是通往成功道路的基石。

那院正見討得領導的歡心,連連謝過,表示自己一定會繼續努力。

又望一眼張鬆,笑問道:

“別駕可知此物何用否?”

張鬆出汗如漿:

“莫非、莫非……可推演天象?”

又走了一段路,還沒到底。

張鬆暗暗感嘆,這格物院修建的可真大。

佔地面積,少說得有十幾二十畝地吧?

未走幾步,忽聞忽聞鐘鳴,衆匠齊誦:

“百工興邦,格物致知!”

“百工興邦,格物致知!”

這八個字是李翊給格物院親自提的“院訓”,希望院裡的每個人都能以此爲念。

能夠毫無束縛地,在這裡發揮出自己的最大才能。

畢竟在封建時代搞各種發明,也是要頂着巨大壓力的。

張鬆若有所思,對這裡面的各式發明雖然感到驚奇。

但口中雖不言,臉上卻寫滿了八個字:

——“奇技淫巧,有礙農事。”

一通參觀下來,給張鬆的感受就是。

這裡面的發明雖然多,各種腦洞也的確是天馬行空。

但很多東西都華而不實,根本沒辦法大規模、成建制的投入到軍用,民用當中去。

而爲了研究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往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

在張鬆看來,你有這些閒錢與時間,把它們真正用到民用領域去不好嗎?

老百姓實打實的受到恩惠,豈不更加念你齊國的好?

張鬆畢竟是客,這些話不敢明說。

但李翊卻是個眼尖之人,看出了張鬆的心思。

“……子喬可知。”

李翊負手而立,爲張鬆解釋道:

“三載試錯之費,不及徐州三月廩糧。”

“然若成一物,則萬民減負,豈非大善乎?”

在李翊看來,搞發明本來就需要試錯成本。

中間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金錢。

我們從未輕視過農業的發展,但它與我們發展科技,兩者之間其實並不衝突。

張鬆聽罷,乃向李翊作一長揖,謝道:

“……相爺高見,鬆謹受教。”

出了格物院,李翊與張鬆一同來至東教場演練之地。

張飛命點雄軍萬人,佈於教場中。

果然盔甲鮮明,衣袍燦爛。

金鼓震天,戈矛耀日。

四方八面,各分隊伍。

旌旗揚彩,人馬騰空。

張鬆頷首,連連讚歎道:

“……雄兵哉!雄兵哉!”

“出入有門,進退曲折,雖孫、吳再生,穰苴復出,亦不過如此而已。”

“齊王殿下有此雄師,無怪能夠蕩平中原,橫掃天下。”

“漢室當興於齊王之手!”

張飛演練完畢,正好也催馬趕來。

正聽見張鬆的讚美之詞,不禁心花怒放,喜道:

“……哈哈哈,先生說的極是。”

“天下誰人不知,我齊軍到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取。”

“天下鼠輩皆草芥耳!”

李翊撫須笑道:

“益德在張別駕面前,休要太過逞能。”

話落,又轉頭對張鬆說道:

“其實吾齊地少見兵戈,但以仁義治人耳。”

張鬆頷首,應和道:

“……善!吾久聞齊王千歲,仁義著於四海。”

“自到齊地以後,果見此地民殷國富,黃髮垂髫,怡然自得。”

“鬆雖在蜀地,亦鮮少見着如此盛世景象。”

接下兩日,劉備忙於國事,都委託李翊陪着張鬆,遊覽齊國風土人貌。

每到一處,張鬆都會感嘆這裡的繁榮景象。

暗想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才能將這裡打理的如此井井有條?

次日,張鬆辭去。

劉備雖然十分忙碌,但還是抽時間於十里長亭設宴送行。

劉備親自舉酒酌張鬆別道:

“甚荷大夫不外,留敘三日。”

“今日相別,不知何時再得聽教。”

張鬆自思道:

“齊王千歲如此寬仁愛士,無怪曹操不是其敵手。”

於是,乃對劉備說道: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民殷國富。”

“智能之士,久慕齊王之德。”

“若能盡起荊襄之衆,長驅西指。”

“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面對張鬆拋來的橄欖枝,劉備卻並未表現出太高的興致。

“劉益州亦帝室宗親,恩澤布蜀中久矣。”

“他人豈可得而動搖乎?”

“寡人不忍奪同宗之基業,曏者劉景升爲蔡氏所害,吾扶公子劉琦上位。”

“今劉益州坐鎮蜀地,並無過錯,安忍討之?”

“況荊襄之地初定,人心不寧,不宜驟起兵戈。”

見劉備不從,張鬆再此諫道:

“非是鬆欲賣主求榮,今遇明公,不敢不披瀝肝膽。”

“劉季玉雖有益州之地,然稟性闇弱,不能任賢用能。”

“加之張魯在北,時思侵犯。”

“蜀地已是人心離散,思得明主。”

“鬆此一行,專欲爲謁見齊王。”

“今得一見,大慰平生。”

“明公若能取西川之地,然後北圖漢中。”

“最後再盡取中原之地,匡正天朝。”

“名垂青史,功莫大焉。”

“惟明公審度之!”

然而,任憑張鬆如何苦口婆心相勸。

劉備都不爲所動。

“寡人與劉益州同爲宗室,並無仇隙,安忍伐之。”

“世人皆知,寡人之大敵,乃曹操也。”

“今不討曹操,而先取同宗,必爲天下人恥笑。”

“寡人寧死不爲此事也。”

如今的世界線變動,劉備的心態也有所變化。

換作歷史上的他,窮困潦倒,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

而現在的劉備手上握着的是什麼牌?

青、徐、冀之富,淮南之水師,燕代之鐵騎。

寡人是何許人也?

寡人是東方大國之君!

就算當真要取西川之地,那也得找一個堂堂正正的理由。

哪裡能夠趁人之危,攻取同宗呢?

所以面對張鬆拋來的橄欖枝,劉備是真的不太感冒。

而且從地理位置上講,

比起川蜀,世人更加認可的其實是中原之地。

如今的中原腹地,劉備唾手可得。

哪裡會勞師動衆,專門跑去打西川呢?

說劉備飄了也好,說是戰略考量也罷。

但西川之地,肯定不是劉備目前的首選。

因爲光是爲了實現這項戰略計劃,就得投入無比巨大的資源。

現在的劉備可不比歷史上的劉備,

歷史上的劉備,治所在荊州,從戰略上講取西川是非常合時宜的。

但本位面的劉備,治所在徐州。

與益州相比,可以說是真正的東之極與西之極。

更別提,益州是一個得天獨厚,適合割據的領土了。

當真要打,也得等到劉備騰出手來,親自去打。

哪裡能夠輕易交給手下人?

就如同歷史上的孫權,不敢讓周瑜去打益州一樣。

這地方實在是太適合割據了,管不住啊!

但與孫策不同的是,孫權菜,不能夠親征蜀地。

而劉備征戰一生,他敢親自領兵。

見劉備一下子把說話絕了,李翊在旁側小聲提醒道:

“……大王權且應下,將來取西川之事,尚可從長計議。”“張鬆乃是益州別駕,用他爲應,大利於我國。”

劉備頷首,從善如流,當即對張鬆說道:

“……西川之事,茲事體大,尚可容後再議。”

“別駕此去,山遙路遠,當保重身體。”

這……

張鬆是個極爲聰明的人物,他也能看出劉備對西川並不感冒。

現在,也總算是恍然大悟。

爲何諸葛亮與劉備在接待自己時,都絕口不提西川之事了。

因爲諸葛亮是裝的,劉備是真的。

諸葛亮現在是荊州幕後的老大,打西川可以說是順勢而爲。

所以諸葛亮當然厚待自己,好爲將來取西川鋪路。

而劉備遠在徐州,對西川的掌控力薄弱,不敢輕易委託他人。

是真的需要從長計議,故而他不提西川之事,原來是真的不感興趣。

禮待自己,完全是因爲自己是西川遠道而來的客人。

作爲大國之君,他不想丟了面子,。

“……唉。”

張鬆嘆了口氣,難掩心中失落。

但還是很感激劉備這幾日對他的照顧,朝劉備拱手謝道:

“大王果有取西川之意,鬆願施犬馬之勞,以爲內應。”

“未知鈞意若何?”

劉備答道:

“寡人深感君之厚意。”

“奈劉季玉與備同宗,若攻之,恐天下人唾罵。”

張鬆再道:

“大丈夫處世,當努力建功立業,著鞭在先。”

“今若不取,爲他人所取,悔之晚矣。”

李翊趁勢說道:

“吾聞蜀道崎嶇,千山萬水。”

“車不能方軌,馬不能聯轡。”

“別駕欲助吾主取之,當用何良策?”

張鬆乃從袖中取出一圖,遞與劉備。

“鬆深感大王厚恩,無以爲報,只能獻此圖,以助大王。”

“大王但有取西川之意,便知我蜀中道路矣。”

劉備展視之,上面盡寫着地理行程。

遠近闊狹,山川險要。

甚至是府庫錢糧,都一一俱載明白。

到了劉備這個年紀,也算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了。

他太清楚這張圖的含金量了。

張鬆既獻西川之圖,又向劉備作揖道:

“事宜早不宜遲,大王當速圖之。”

“鬆有心腹契友二人:法正、孟達。”

“此二人必能相助,若大王但有所用,可與此二人共議心事。”

劉備拱手謝過,口中連稱好。

但心中對西川之地,仍不感冒。

說罷作別,劉備命張飛等衆,護送張鬆數十里方纔回去。

張鬆出了徐州,自思道:

“吾本欲獻西川州郡與劉玄德,怎奈何其無意加兵於此!”

對於劉備的冷淡態度,張鬆其實也能理解。

畢竟徐州離益州真的太遠了。

對目前的劉備而言,沒有什麼是比克復中原之地更加重要的了。

從戰略上講,張鬆能夠理解劉備的苦衷。

但從個人私利角度講,張鬆無疑是失望的。

張鬆是個什麼人?

他是胸懷壯志,但卻時常感慨自己懷才不遇的人。

史書叫,“忖璋不足與有爲,常竊嘆息。”

爲什麼這句話會讓人覺得張鬆有問題呢?

要知道,張鬆可是益州別駕啊。

別駕是州牧的左膀右臂,在州中絕對是一等一的高官。

就這樣,張鬆還嫌自己的才華沒有得到施展。

甚至着急着“賣主”。

因爲憑良心講,劉璋對張鬆還是很不錯的。

甚至可以說是“言聽計從”,基本上張鬆說什麼,劉璋都聽了。

不管張鬆如何“諂媚”劉備,但他的行爲本質上就是在賣主求榮。

如果不是因爲劉備是受益者,那他對張鬆是不會有好感的。

這是這個二元君主觀時代的道德準則。

“……別駕,是否回荊州去?”

侍從想起諸葛亮臨行前的叮囑,問張鬆道。

張鬆嘆道:

“吾來時,在劉益州面前誇下海口。”

“今日怏怏空回,須被蜀中人所笑。”

話落,張鬆又目視遠方,那裡是豫州地界。

再往前,就到了潁川曹操的地盤了。

張鬆暗忖:

“玄德公不欲立取西川之地,而曹公聯合韓遂欲伐漢中,正爲取西川之地。”

“若我能助他,必得厚待。”

“只是卻有負玄德公啊……唉……”

後世的史學家是如何評價張鬆的呢?

張璠評價爲:

——“劉璋愚弱而守善言,斯亦宋襄公、徐偃王之徒,未爲無主之道也。”

“若陳平、韓信之去項羽,而兩端攜二,爲謀不忠,罪之次也。”

意思是劉璋雖然愚蠢懦弱,但很聽張鬆的話,並不是一個無道之主。

如果張鬆不願意輔佐他,完全可以像陳平、韓信離開項羽那樣,離開劉璋。

又何必誆騙人家,爲人謀而不忠,違背君臣之義呢?

近代史學家蔡東藩其實也有類似評價,即認爲:

——“璋可輔之則輔之,不可輔則去之。”

“必賣主而求容,殊非人臣之道,鬆之受誅宜也!”

基本上大家都認爲,

在漢末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才華得不到施展,背主而去,這沒什麼丟人的。

畢竟賢臣擇主而事。

但你去歸去,偏偏還要賣主求榮,那就是你的不對了。

所以大家覺得,你張鬆最後被劉璋殺了,那是活該啊。

但如果你要是站在張鬆的視角去思考問題,就會發現張鬆根本做不到不“賣主求榮”!

首先,張鬆他是一個蜀郡大族。

要是離開劉璋,去投靠劉備。

那他就得拋家舍業,田產怎麼帶的走呢?

畢竟這世上麋竺只有一個。

而且退一萬不講,張鬆就算真能下定決心去投靠劉備。

他所能夠做的,無非就是幫劉備畫畫地圖,帶帶路,出謀劃策而已。

哪有他當內應,直接建立的功勳大呢?

可要是再換條路,直接下野,老老實實等劉備入蜀再去投靠。

那他張鬆還有什麼功勞可言呢?

其實歷史上,早在張鬆出使之前,蜀中就有很多大臣,已經在對曹操眉來眼去了。

張鬆一開始也想投曹,只是沒被曹操看上,才選擇了劉備。

而張鬆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因爲一旦曹操拿下西川。

到時候張鬆在蜀中的地位,很有可能不如包括他哥哥在內的其他大臣。

這對於自尊心極強的張鬆來說,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如此一來,便好理解張鬆的行爲邏輯了。

張鬆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爲自己的前途憂慮。

聰明人都能看出來,劉璋昏弱,守不住益州。

益州早晚歸他人所有。

既然如此,你作爲世家豪強,是不是該提前給自己找個買家?

至於這個買家是曹操還是劉備,其實對這些豪強而言真的無所謂。

他們只在乎自己的既得利益。

有人說,現在劉強曹弱。

劉備比曹操強了那麼多,他們怎麼敢去押注曹操的?

其實這還是低估了川蜀自守能力。

老李這人雖然愛吹牛皮,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從來不是一句玩笑話。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更不是一句虛言。

對於蜀中的地主豪強們來說,只要來一個及格線以上的主公,他們都能輔佐他守住蜀地。

而且,正因爲此時的曹操更弱,投資他才能得到更大的回報。

劉備如今太過強勢,真要拿下了蜀地。

肯定會大肆給自己的手下兄弟分封,而蜀人的利益則得不到保障。

就如同當年兗州豪強們迎呂布進來,而反抗曹操一樣。

呂布比曹操好控制太多了,大家都更希望擁呂布爲主。

誠然,曹操也不是個善茬兒。

但永遠不要小看這些世人豪強的智商,他們能站在食物鏈頂端,肯定是做對了一些事情的。

這筆賬很好算,

你曹操在赤壁被劉備打得大敗,眼看就要退守關中了。

那你需不需要我們蜀人助你?

如果你需要,那你該不該向我們妥協,出讓部分利益來?

否則,大夥兒們憑什麼擁護你?

張鬆現在,就屬於迫切想要給西川找個買家。

他的確心向劉備,也感念劉備對他的好。

但如果你劉備不能第一時間取西川的話,那他也不能陪你慢慢等下去。

畢竟對劉備而言,有更重要事情要做。

那就是撫定荊州,克復中原之地。

可對張鬆而言,眼下沒有比賣掉西川更加重要的事了。

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張鬆到底是來到了潁川許地。

來到魏公府,求見曹操。

卻說曹操自赤壁敗回以後,大肆遷徙人口,遷往關中地區。

全力着手着“遷都”事宜。

聞說西川使者來到,乃謂左右人道:

“……前日送走了張君矯,今日又來個張子喬。”

“公等以爲如何?”

原來,早在張鬆出使齊國之前,他的哥哥張肅就已經出使過曹操了。

張肅就是典型的蜀人代表。

大部分蜀人其實都心儀曹操。

因爲曹操是真的着手開始準備,要取西川了。

而劉備遠在徐州,蜀人想要與之溝通都不方便。

而曹操是如何對待張肅的呢?

此前說過,張肅的外貌是“有威儀,容貌甚偉”。

曹操作爲顏控,對於這種有才又帥的男人,沒有半點抵抗力。

不僅與張肅相談甚歡,還徵辟了張肅爲自己公府的掾。

這就是入府了,對張肅而言絕對是厚恩。

但這還沒完,曹操接下來又任命了張肅爲廣漢太守。

廣漢在哪裡呢?

其實就在蜀郡上面。

益州最富的兩個郡,就是蜀郡與廣漢郡。

曹操的意思很明顯啊,

我知道你們蜀人來找我是爲了什麼。

現在我曹操就表明我的態度。

只要你們助我入蜀,取得西川。

那我不僅要保障你們的利益,還要在此基礎上讓你們得到更多的好處。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曹操這一番組合拳打下來,基本上就征服了蜀人的心。

當然,這裡的蜀人指的是地主豪強。

主簿楊修諫道:

“……張鬆是益州劉季玉別駕,今吾等正在籌備取西川。”

“前日送至張君矯,今日若迎張子喬,必能大結蜀人之心。”

“魏公不妨就撥冗一見,看這張子喬有何話要說。”

曹操沉吟半晌,乃道:

“……也罷,孤就見他一見。”

劉備與歷史上的自己心態相反,曹操又何嘗不是?

歷史上的曹操慢待張鬆,是覺得天下馬上就是自己的了。

我管你那個?

我就這麼安排,怎麼着?

委屈?

自己受着吧。

但此時的曹操極度渴望西川之地,有半點飄的資格嗎?

別說來的是張鬆了,只要是個蜀人。

曹操那都得給他安排最好的館舍,離開時還有送盤纏細軟。

不爲別的,就爲了大結蜀人之心。

眼見張鬆到來,曹操也不好怠慢,當即攜一衆文武出館驛相迎。

見着張鬆其人,身材短小,有一種照鏡子的感覺。

第一印象很不好,但曹操還是忍住不喜,與張鬆敘禮:

“別駕遠來辛苦,且入內坐。”

張鬆謝過,與曹操一道進了館舍。

“……別駕自西川而來,必有西川之事以教我?”

曹操比較直白,上來就問西川問題。

明人不說暗話,我曹操就是想要西川之地!

張別駕有什麼條件,就直接開吧!

張鬆一捋鬍鬚,陷入了沉思。

……

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356章 魏國出了個百年奇才,正是相爺敵手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368章 劉備:朕不想當高祖,也不想讓阿斗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287章 雪遼東溫侯建功,慕齊王蜀人來投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360章 朕與曹操不同,若不能爲兄弟報仇,第387章 君不見,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351章 孫權:合肥,孤來了!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335章 設凌煙閣,評選開國二十八功臣第368章 劉備:朕不想當高祖,也不想讓阿斗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375章 進則亢龍有悔,退則蒺藜生庭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377章 李相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你到底還想要什麼呢?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360章 朕與曹操不同,若不能爲兄弟報仇,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
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356章 魏國出了個百年奇才,正是相爺敵手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368章 劉備:朕不想當高祖,也不想讓阿斗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287章 雪遼東溫侯建功,慕齊王蜀人來投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360章 朕與曹操不同,若不能爲兄弟報仇,第387章 君不見,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351章 孫權:合肥,孤來了!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335章 設凌煙閣,評選開國二十八功臣第368章 劉備:朕不想當高祖,也不想讓阿斗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375章 進則亢龍有悔,退則蒺藜生庭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377章 李相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你到底還想要什麼呢?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360章 朕與曹操不同,若不能爲兄弟報仇,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