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

荊州,襄陽。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于禁作爲戰犯,已經被齊國方面正式釋放。

由於其原本是被關在汝南,等到他被正式釋放的時候,已經趕上曹操南下荊州了。

而曹操對於于禁沒有以身殉國的行爲,無疑是非常失望的。

饒是如此,

曹操依然以犧牲河北領土,讓出淮水制水權爲代價,換回了于禁及其所部三萬七軍將士。

但這並不代表曹操原諒于禁了。

于禁被釋放以後,曹操也沒有對於禁做出任何安排。

就好像當做是人間蒸發,沒有了這個人似的。

于禁自知有罪,乃奔赴襄陽,卸了甲冑。

赤膊上身,讓從人於路邊拾些荊棘,負於背上。

見到曹操後,立刻上前,伏地請罪,磕頭如搗。

頭破了,血流了一地。

“末將無能,誤中了關羽的水攻之計。”

“等末將反應過來時,大水已經沖垮了安陽城。”

“三萬將士,俱下河吃水。”

“……末將……末將爲保全七軍,這才僞降於關羽。”

“請魏公降罪!”

說完,于禁自己的臉都紅了。

只恨當初一念之差,沒能以身殉國。

如今被贖回來,反倒裡外不是人了。

曹操高坐殿上,面色鐵青。

既沒有治于禁的罪,也沒有赦免他。

只是冷冷地說道:

“……今大敵當前,正是用人之際。”

“汝便留在軍中,等待將來戴罪立功罷。”

于禁喏喏稱是,心裡也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被曹操重用了。

曹操簡單料理完于禁之後,也是與襄陽衆文武商議。

“……列位,聽說劉備已遣諸葛亮南下江夏,收降了叛賊劉琦。”

“李子玉亦在其中,此輩之謀,天下共知。”

“必是想摻和荊州之內務,不知公等有何高見?”

曹操刻意強調劉備在干涉荊州內政,把自己放到荊州這個大家庭裡來。

從目前的紙面實力上看,荊襄八郡俱與曹操聯合,實力可以說是相當強大。

但魏楚同盟只是“虛胖”,外強中乾罷了。

正如周瑜孔明分析的那般,曹操雖派來了五萬人,但這些人俱是不習水戰。

能不能適應江南的水土得打一個問號。

齊國方面,至少還有一支淮南水軍。

魏國方面,則是完全只能仰賴蔡瑁、張允的荊襄水師了。

此位面的曹操雖也收降了荊襄八郡,但畢竟沒有歷史上那麼強大。

兩家更像是併購。

蔡瑁在曹操面前也不必那麼卑微,當即出列,發表自己的意見:

“……魏公無須憂慮,北人向來不善弄水。”

“昔楚公在時,治荊襄水軍。”

“蒙衝鬥艦,乃以千數。”

“今我荊楚之衆,悉浮以長江,更兼有魏公步兵。”

“水陸俱全,雙管齊下,何懼之有?”

我們都說曹操打輸赤壁之戰後,便永遠失去了染指江南的機會。

不是因爲赤壁主力打光了,而是輸了赤壁,此前吃的荊州全給吐出來了。

被劉備、孫權給瓜分完了。

失去荊州,便等於失去了強悍的荊襄水師。

而曹操也不會再遇上,劉表病死,荊州舉衆全投的天胡局面。

如今,蔡瑁等衆,手握荊襄水軍,控制着長江沿岸。

在荊州將領看來,他們如今又得了曹操的步騎,可謂是水陸齊下。

根本沒必要怕劉備。

“劉備所倚者,關張耳。”

“關張馬上功夫有餘,可以縱橫河北之地。”

“然今舍鞍馬,仗舟楫,妄圖與我荊州爭衡。”

“誠爲人所笑也!”

說話之人乃南郡望族蒯越也。

其人是蒯家的代表人物,足智多謀。

是幫助劉表單騎定荊州的功臣之一。

在他看來,也不認爲長期在北方作戰的齊國士兵,能夠適應水上顛簸。

其與魏楚之間的水中抗爭,終究會以失敗告終。

正議時,人報夏口周瑜,率水師直奔公安口來。

公安港是江陵一江之隔的港口,地理位置極其重要。

曹操當即問:

“……周瑜小兒未得尺寸之利,便欲爲劉備張目。”

“誰敢爲孤前去破敵?”

蔡瑁應聲答:

“魏公勿憂,張允將軍已經在江陵守備。”

“料周瑜小兒,過不得江陵。”

曹操蹙眉,沉吟道:

“張將軍獨守江陵,孤立無援。”

“依孤意,可使曹仁率衆前往江陵增援。”

此前說過,江陵是荊州之心,制江陵就等於制荊州。

曹操名義上雖收降了荊州八郡,但他知道,只要打不贏劉備。

荊州遲早會吐出去,永遠不會屬於自己。

究其原因,還是地方豪族持觀望態度,未必肯傾力相助。

面對江陵這樣一個極爲重要的據點,曹操以增援爲由,其實是想加強對江陵的控制力。

蔡瑁未疑有他,當即表示:

“若得曹仁將軍相助,那便再好不過!”

選定曹仁之後,曹操又想起此前曹仁在北方戰敗,然後便有了夏侯淵接替他被黃忠斬殺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雖然曹仁在汝南表現突出,爲魏國守住了重要的新城。

但面對老辣的李翊,以及後生可畏的諸葛亮,曹操還是不放心派他一個人去。

當即又問:

“誰可爲行軍參贊,與子孝一道前往江陵?”

話甫方落,一人自人羣中走出。

衆視之,乃軍師祭酒郭嘉也。

此時的郭嘉病體已經相當沉重,曹操壓根沒打算帶他下江南。

但是郭嘉卻執意要來,因爲他知道,這可能是他最後一次陪曹操出征了。

再不來,將來便永遠沒有機會了。

見郭嘉主動請命,曹操又高興又擔憂,關心道:

“……奉孝,汝身子羸弱,宜當在襄陽調養病體。”

“豈可奔赴江陵前線,萬一有差池。”

“孤若無卿,更與何人談大事?”

“諸君之中與孤輩同,唯汝年最少,孤還欲以後事付汝。”

郭嘉卻如迴光返照一般,來了精神,強支病體,說道:

“……死不足懼。”

“大丈夫得死於沙場者,幸也。”

“臣已是沉痾在身,縱然留在襄陽,亦無益於軍事。”

“若使赴江陵效命,立微末之功,或可舒心中鬱結。”

“明公就成全了在下罷。”

見郭嘉去意已堅,曹操也不再繼續阻攔。

當即撥了曹仁一萬人馬,命他和郭嘉一道前往江陵。

“……唉,也不知此行能否順利。”

曹操本是一個極度自信的人,而連番的挫敗,竟讓他時不時地陷入自我懷疑中去。

“明公勿憂,勝負乃兵家常勢。”

“豈可因爲一時之挫,而停滯不進?”

曹操回眸看他,乃司馬懿也。

“……仲達有何見論?”

此時的曹操心情鬱悶,當即隨口便問司馬懿的看法。

司馬懿自知表現的機會到來,即躬身揖道:

“曏者,河北之挫,實因於禁將軍輕慮無備,累致七軍見俘。”

“況天降霖潦,非人謀可及。”

“此天災也,又豈戰之咎?”

司馬懿先爲汝南戰事洗白,把戰敗歸咎於天災。

是天要助齊軍,不是戰之罪。

這話在目前的魏國相當政治正確。

因爲七軍將士在不抵抗的情況下,投降關羽,實在是太丟人了。

這事兒放在魏國根本不露臉,哪敢去宣傳?

曹操便一直把責任推到天降霖雨的身上,表示這不是將領們的過錯。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第一,安撫了七軍將士的心,讓他們可以沒有心理負擔的回來,繼續爲自己作戰。

第二,起到了輿論宣傳的作用,讓魏國人知道,我們不是被齊國打敗了,是被天災給打敗了。

當然硬要說的話,戰事的轉折點,是夏侯淵被斬。

而於禁的投降,這使得魏國陷入了徹底的被動。

曹操見司馬懿這話說的受用,便問:

“依照仲達之見,此役我軍當用何長策,可以爲變?”

司馬懿乃躬身答:

“但使日後用兵持重,勿蹈險躁,相時而動,必得其變!”

“昔官渡之役,明公與袁本初相持經年,卒待其釁而克之。”

“今日之事,有類當年。”

“正宜養精蓄銳,伺隙以待。”

“劉備驟得河北,正是志驕意滿之時。”

“彼盈而妄作之日,正是吾等轉圜之機也。”

“及贖回七軍之後,我之兵力並不遜於齊。”

“況今又有襄陽、樊城等堅城可恃,峴山連營成掎角之勢乎?”

“以逸待勞,以主制客,豈有不勝之理?”

“郭祭酒既鎮江陵,齊師必難飛渡。”

“使江陵不搖不落,荊州自固也。”

“假以時日,我將士在荊州俱習得水戰,更無可懼矣。”

“屆時,彼師老兵疲,勢竭鋒鈍。”

“豈非魏公反戈之時乎?”

司馬懿從戰略戰術各層面上,逐條爲曹操分析。

認爲,既然大家都是來搶荊州的。

而曹操已得八郡,那接下來無須和劉備死磕,專注消化荊州土地就行了。

一邊用江陵之險固,阻擋江夏來的敵軍。

一邊讓魏國士卒,在荊州慢慢練水。

等魏兵練出來以後,齊國的銳氣也差不多消磨光了。

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這是曹操剛來荊州時,就定下的戰略方針。

而司馬懿則是在這個方略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補充說明。

主要還是爲了提振曹操的信心,讓他相信現在魏國方面的優勢很大。

當然,除了司馬懿以外。

歷史上的賈詡,其實也是推薦曹操先消化完荊州土地,再去跟孫劉決戰的。

原話叫,“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

“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衆而江東稽服矣。”

彼時的曹操剛剛統一北方,膨脹的不行,根本不聽賈詡的。

而不聽賈詡話的人,下場往往都會很慘。

而此位面的曹操,已經陷入自我懷疑之中,絲毫不敢小覷對手了。

面對司馬懿提出的建設性建議,素來不喜他的曹操,此刻也忍不住出聲讚揚:

“……仲達之言,甚合孤意。”

“敵勢方強,不可與之爭鋒於韜略之間。”

“惟固吾根本,養其全鋒。”

“俟其自斃,乃可固也。”

“……善、善、大善!”

曹操連連頷首,如釋心結。

又上下打量一眼司馬懿,見他仍是欲言又止,便輕輕道:

“仲達莫非還有話要說?”

司馬懿乃鄭重地對曹操一拜,然後才小聲平靜地提醒道:

“魏公,恕臣僭越。”

“……有句話,臣不知當講不當講。”

曹操哂笑一聲,這話簡直是明知故問。

“有話便說,在孤面前不必遮遮掩掩。”

司馬懿這才小心翼翼地進言:

“于禁將軍慘敗而還,喪師數萬,此軍事之重挫也。”

“然臣所憂者,朝廷威望之損,尤甚於軍事。”

“魏公豈忘貝丘之役乎?夏侯將軍歿於黃忠之手。”

“其時北地兵馬未損幾何,然消息傳至許、鄴,人心惶駭,致河北戰事難繼。”

河北戰場,魏國方面兵馬到沒有太大損失。

畢竟兩邊沒有打過大規模的殲滅戰。

可偏偏因爲夏侯淵被臨陣斬殺這事兒太過駭人聽聞,導致國內將士皆不敢繼續作戰。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南方。

于禁被俘,七軍受降。

使得魏國南方軍團,不發一箭一矢,便爲齊國所敗。

曹操不是不能接受戰敗,他是不能接受敗的這麼丟人。

就哪怕他是站着死的,也好過被豬隊友坑。“魏公終歲餘方綏撫四方,方誅地方酋首,懾服餘衆。”

“若非劉景升驟亡,劉備急欲南下取荊州,恐河南之地亦爲其所乘矣。”

司馬懿這話一說完,曹操的眼角也不禁抽了一抽。

他這話的意思就是,于禁戰敗這事兒影響力太大了。

主要是因爲于禁在魏國的地位太高了,外姓第一人。

不戰而降,這事兒一發酵可以說直接動搖了曹操這個君主的威望。

爲了粉飾于禁的投降,曹操也只能承認于禁的說法,就是爲了保全七軍將士。

如此一來,曹操也不好去治于禁的罪。

因爲治了他的罪,就等於是自我打臉。

可若是不治罪,就這麼放着冷處理也不是個事兒。

曹操眉頭蹙起,一捻頷下鬍鬚,問:

“……那仲達的意思是?”

“……回明公,依愚意之見,當先擢拔新進之將。”

司馬懿看一眼曹操的臉色,才接着緩聲說:

“今正好假荊州之役,培植少壯。”

“如此既可削于禁之兵權。”

“復能掩其敗降之辱,更得新銳之力。”

“此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爲?”

司馬懿暗示曹操,于禁已經廢了,可以培養新的將領了。

正好藉着此次荊州之戰,提拔新人上來。

不僅能夠趁機削于禁的兵權,同時還能夠淡化于禁戰敗投降的負面影響。

對於曹操來說,確實是一箭三雕。

而對於司馬懿來說,這也是他的機會。

在曹操一朝,曹氏、夏侯氏在軍事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外姓將領中,于禁又長期霸佔第一人的位置。

如今,于禁塌房,

這外姓第一的寶座,也該換人坐坐了。

司馬懿倒不是沒有想過,直接取代于禁。

只是于禁的資源太雄厚。

所謂一鯨落,萬物生。

哪怕只是分走于禁的部分資源,在曹魏都足夠瀟灑一輩子了。

司馬懿並不安於現狀,要想快速晉升,只有獲得戰功。

而要想最大程度的獲得戰功,只有獨自領軍才行。

“臣推舉一人,此人姓郭名淮字伯濟。”

“太原陽曲人,乃前大司農郭全之孫也。”

“此人熟讀兵書,通曉軍略,是一位將才。”

“魏公何不令其從徵於曹仁將軍軍中,也好使其建功。”

司馬懿一如既往地以退爲進。

他也屬於年輕一輩,但只推舉同齡人,而對自己則是緘口不提。

“……也罷,既傳我令,命郭淮隨曹仁一同前往江陵駐守。”

曹操也是實在人,既然你不毛遂自薦,那我可就真不用了哈。

司馬懿也不惱,只喏喏稱是。

不表。

……

這邊,曹仁領軍進駐了江陵。

江陵守將正是張允,知曹仁是來幫忙,即打開城門,讓其軍士入城。

兩邊見禮,又聊了一些城池防務細節。 www•тt kán•c○

正說時,忽見江南岸旗幡隱隱,戈戟重重。

料是東吳已動兵矣,於是兩人即領兵趕往牆頭。

果然見着大量船隊,逆江而來,鳴鼓吶喊而進。

帥旗上高寫着一個“周”字,正是東吳都督周瑜。

他自辭了李翊後,暗下決心要建一功,打場漂亮仗給齊人看看。

好叫其不敢小覷吳人。

於是命淩統爲先鋒,韓當爲左翼,陳武爲右翼。

周瑜自部領諸將接應,只奔江水而來。

“此何人也?”

曹仁問一旁的張允。

張允略帶驚訝地看向曹仁,彷彿再說周瑜你都不認識?

這位可是咱們荊州人的老苦主了。

“此人便是江東周郎,是那紫髯小兒的倚重之臣。”

“……周郎?可是周瑜?”曹仁問。

“……是。”

“……呵呵,此輩便是跟隨孫伯符一起起兵,攻打江東的那個?”

“我觀此人平平無奇,並無甚英奇之略啊。”

“……將軍切不可小覷此人,前江夏太守黃祖,正是敗於此人之手。”

“殺身喪命,損兵折將!”

聽出曹仁語氣中的輕蔑之意,張允臉色其實並不好看。

貶低敵人,等於是貶低自己。

周瑜算是荊州人這些年的苦主了,結果你一句平平無奇把他踩的一無是處。

那與他鬥了多年的我們,又算什麼呢?

“……好罷,這周郎實力如何,待我一試便知。”

曹仁說完,便要率軍出戰。

張允也不阻攔,他也想看看魏軍的水上功夫如何。

只是提醒了兩聲,讓曹仁多加小心。

“……哼,汝觀這周郎比之李子玉如何?”

曹仁也是有話說的。

我在北方打的都是什麼人吶?

打的那是李翊、關羽啊。

你南方的戰鬥強度,明顯比不上咱北方嘛!

曹仁領了一支水軍,出了江口。

早早見着東吳船隻,蔽江而來。

爲首一員少年將軍,腳踩船頭上大呼:

“吾乃凌公績也!誰敢來與我決一死戰?”

曹仁遣麾下水將秦陽出戰。

兩船將近,那淩統一槍將秦陽朔倒,跌入水中淹死。

淩統趁勢驅船大進,萬弩齊發。

曹軍不能抵擋,右邊陳武,左邊韓當,直入曹軍隊中。

而曹仁所部,大多爲兗州、青州、豫州之兵,素不習水戰。

大江面上,戰船一擺,衆人腳下立不住。

一經接戰,紛紛落河吃水。

周瑜所部三路戰船,長驅直入,縱橫水面,無人可擋。

一面射箭發矢,一面投石擊船。

曹軍中箭挨砸者,不計其數。

從從巳時直殺到未時,直殺到江陵城下。

周瑜雖然得利,但又恐江陵城中兵馬盡出。

到時候寡不敵衆,反而不美。

況且此來,本是爲證明自身實力的。

也犯不着爲齊國如此拼命,遂下令鳴金收兵,收住船隻。

曹仁敗回城上,整頓軍士。

對張允言道:

“公誠不欺我,這江東水軍,非我北軍所能比。”

“我等於馬背上作戰所向披靡,可到了舟船之上,竟無立地之能也。”

“……慚愧慚愧,愧不能言吶!”

曹仁大方承認自己技不如人,水上功夫確實比不得南方人。

適才一戰,本就是作爲試探的小試牛刀。

而最後的結果,比曹仁預料的還要強。

張允乃道:

“江東水軍,起自淮泗。”

“當初孫文臺、孫伯符俱用此兵壯。”

“後又與黃祖交戰,繳獲了不少舟船器械,乃有今日之戰力。”

“今既江陵之堅城,長江之險固。”

“當先立住水寨,使青、兗、豫軍在寨中操練。”

“由我荊州軍調教,每日教習精熟,方可用之。”

曹仁從其言,沿江一帶分立水門。

以大船居於外,用作城郭。

使小船居於內,可通往來。

每日操演,至晚上點起燈火。

直照得天心水面通紅,煙火不絕。

……

卻說周瑜得勝回寨,犒賞三軍。

一面差人到李翊初報捷,一面又趁夜登高觀望。

只見西邊火光接天,問及緣故。

左右告曰:

“此皆北軍燈火之光也。”

“探子來報,說江陵水軍已立了水寨,使魏兵每日在寨中操演,習弄潮兒。”

周瑜乃命人收拾了一隻樓船,帶着鼓東,隨行健將數員。

各帶強弓硬弩,一齊上船迤邐前進。

至水寨處,暗窺其中。

只見旌旗嚴整,舟艦星列。

水師操練,進退有度。

左右分合,皆合兵法。

周瑜觀之駭然,拊舟而嘆曰:

“北人素不習水戰,此深得水軍之妙也!”

“長久下去,必爲大患!”

本來江南戰場,東吳與荊州能跟齊魏兩國一起上桌吃飯。

就是因爲這裡是他們的主場,幾乎都在大江大水上作戰。

齊國方面,至少自己養了一支水軍。

雖然不是全國軍隊的主力,但總比沒有強。

魏國方面,從來沒有成建制的訓練過水軍。

此次南下,也都是揀選的會水的人過來。

即曹操簡單的認爲,只要會游泳,掉水裡淹不死就能當水軍了。

但會游泳與水上作戰完全是兩碼事兒。

白日一戰,魏兵不會弄水的缺點被無限放大。

但正因爲如此,才讓魏軍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開始查缺補漏,瘋狂加練。

左右人見此,便紛紛進言道:

“若使魏人練成水下功夫,於我軍而言絕非好事。”

“不若趁其未就,早早攻之,以絕後患。”

周瑜搖了搖頭,謂衆人道:

“今李相在南,還是先報與他知再做計較。”

周瑜可不想給齊軍當槍使。

他知道李翊肯定是遠比東吳更想要荊州的。

東吳打不贏,至多退回江東去。

李翊要是倒在這裡,便折了十幾年的聲價。

於是便教收起矴石,兩邊四下一齊輪轉櫓棹,望江面上如飛而去。

回到江夏,來見諸葛亮。

“……我已按照諸葛先生吩咐,前去與魏兵交戰。”

“我軍大獲全勝,先生是否也能夠屢行諾言。”

“使李相撥冗相見,與瑜洽談荊州一事。”

諸葛亮道:

“自無不可,只是亮軍務繁忙,不能隨便離去。”

“還是請都督自行去見李相爲好。”

周瑜無奈,只得自己帶人去找李翊。

此時的李翊正領着衆人,在江邊上走。

迎面撞着周瑜,其上來施禮畢,將前言之語說了。

再次提出瓜分荊州一事。

李翊乃笑道:

“今荊襄九郡,曹操已得其八。”

“吾齊國不過佔據江夏,夏口處還爲你孫氏所有。”

“公不先謀破敵之策,而先議如何分荊州之地。”

“豈非是輕荊楚無人乎?”

周瑜乃正色對曰:

“正因荊楚多豪傑,故才更要先明約。”

“昔高祖入關,約法三章。”

“今孫劉同盟,亦當共劃疆界。”

“使破曹之後,免生齟齬。”

“況以李相之才略,曹操又豈是公之敵手?”

李翊大笑:

“周都督縱使將李某奉若天神,也終無法改變曹操已得荊襄八郡的事實。”

“願都督先思如何破曹,收復荊襄,然後再議此事。”

果然……

周瑜就知道李翊肯定會敷衍自己。

但好在他還有後手。

“李相知荊楚之變否?”

“不若李相與我商談劃界荊州事宜,我與你說此事如何?”

周瑜誠懇地問道。

……

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392章 歲月使李相變老了,可這天下卻不允許李相你老去!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385章 似李相爺這般敢功成身退,尋仙訪道,縱情山水的又有幾人呢?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63章 老劉發小牽招來也!(求追讀!)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342章 有大漢朝廷當靠山,就是不一樣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357章 年少莫愁前路險,等閒逆水寒關,更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75章 大漢魅魔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369章 朕既不殺功臣,更不要功臣行蕭何自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360章 朕與曹操不同,若不能爲兄弟報仇,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362章 李相從不犯錯,他如果錯了,一定是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
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392章 歲月使李相變老了,可這天下卻不允許李相你老去!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385章 似李相爺這般敢功成身退,尋仙訪道,縱情山水的又有幾人呢?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63章 老劉發小牽招來也!(求追讀!)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342章 有大漢朝廷當靠山,就是不一樣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357章 年少莫愁前路險,等閒逆水寒關,更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75章 大漢魅魔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369章 朕既不殺功臣,更不要功臣行蕭何自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360章 朕與曹操不同,若不能爲兄弟報仇,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362章 李相從不犯錯,他如果錯了,一定是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