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

荊州,襄陽。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于禁作爲戰犯,已經被齊國方面正式釋放。

由於其原本是被關在汝南,等到他被正式釋放的時候,已經趕上曹操南下荊州了。

而曹操對於于禁沒有以身殉國的行爲,無疑是非常失望的。

饒是如此,

曹操依然以犧牲河北領土,讓出淮水制水權爲代價,換回了于禁及其所部三萬七軍將士。

但這並不代表曹操原諒于禁了。

于禁被釋放以後,曹操也沒有對於禁做出任何安排。

就好像當做是人間蒸發,沒有了這個人似的。

于禁自知有罪,乃奔赴襄陽,卸了甲冑。

赤膊上身,讓從人於路邊拾些荊棘,負於背上。

見到曹操後,立刻上前,伏地請罪,磕頭如搗。

頭破了,血流了一地。

“末將無能,誤中了關羽的水攻之計。”

“等末將反應過來時,大水已經沖垮了安陽城。”

“三萬將士,俱下河吃水。”

“……末將……末將爲保全七軍,這才僞降於關羽。”

“請魏公降罪!”

說完,于禁自己的臉都紅了。

只恨當初一念之差,沒能以身殉國。

如今被贖回來,反倒裡外不是人了。

曹操高坐殿上,面色鐵青。

既沒有治于禁的罪,也沒有赦免他。

只是冷冷地說道:

“……今大敵當前,正是用人之際。”

“汝便留在軍中,等待將來戴罪立功罷。”

于禁喏喏稱是,心裡也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被曹操重用了。

曹操簡單料理完于禁之後,也是與襄陽衆文武商議。

“……列位,聽說劉備已遣諸葛亮南下江夏,收降了叛賊劉琦。”

“李子玉亦在其中,此輩之謀,天下共知。”

“必是想摻和荊州之內務,不知公等有何高見?”

曹操刻意強調劉備在干涉荊州內政,把自己放到荊州這個大家庭裡來。

從目前的紙面實力上看,荊襄八郡俱與曹操聯合,實力可以說是相當強大。

但魏楚同盟只是“虛胖”,外強中乾罷了。

正如周瑜孔明分析的那般,曹操雖派來了五萬人,但這些人俱是不習水戰。

能不能適應江南的水土得打一個問號。

齊國方面,至少還有一支淮南水軍。

魏國方面,則是完全只能仰賴蔡瑁、張允的荊襄水師了。

此位面的曹操雖也收降了荊襄八郡,但畢竟沒有歷史上那麼強大。

兩家更像是併購。

蔡瑁在曹操面前也不必那麼卑微,當即出列,發表自己的意見:

“……魏公無須憂慮,北人向來不善弄水。”

“昔楚公在時,治荊襄水軍。”

“蒙衝鬥艦,乃以千數。”

“今我荊楚之衆,悉浮以長江,更兼有魏公步兵。”

“水陸俱全,雙管齊下,何懼之有?”

我們都說曹操打輸赤壁之戰後,便永遠失去了染指江南的機會。

不是因爲赤壁主力打光了,而是輸了赤壁,此前吃的荊州全給吐出來了。

被劉備、孫權給瓜分完了。

失去荊州,便等於失去了強悍的荊襄水師。

而曹操也不會再遇上,劉表病死,荊州舉衆全投的天胡局面。

如今,蔡瑁等衆,手握荊襄水軍,控制着長江沿岸。

在荊州將領看來,他們如今又得了曹操的步騎,可謂是水陸齊下。

根本沒必要怕劉備。

“劉備所倚者,關張耳。”

“關張馬上功夫有餘,可以縱橫河北之地。”

“然今舍鞍馬,仗舟楫,妄圖與我荊州爭衡。”

“誠爲人所笑也!”

說話之人乃南郡望族蒯越也。

其人是蒯家的代表人物,足智多謀。

是幫助劉表單騎定荊州的功臣之一。

在他看來,也不認爲長期在北方作戰的齊國士兵,能夠適應水上顛簸。

其與魏楚之間的水中抗爭,終究會以失敗告終。

正議時,人報夏口周瑜,率水師直奔公安口來。

公安港是江陵一江之隔的港口,地理位置極其重要。

曹操當即問:

“……周瑜小兒未得尺寸之利,便欲爲劉備張目。”

“誰敢爲孤前去破敵?”

蔡瑁應聲答:

“魏公勿憂,張允將軍已經在江陵守備。”

“料周瑜小兒,過不得江陵。”

曹操蹙眉,沉吟道:

“張將軍獨守江陵,孤立無援。”

“依孤意,可使曹仁率衆前往江陵增援。”

此前說過,江陵是荊州之心,制江陵就等於制荊州。

曹操名義上雖收降了荊州八郡,但他知道,只要打不贏劉備。

荊州遲早會吐出去,永遠不會屬於自己。

究其原因,還是地方豪族持觀望態度,未必肯傾力相助。

面對江陵這樣一個極爲重要的據點,曹操以增援爲由,其實是想加強對江陵的控制力。

蔡瑁未疑有他,當即表示:

“若得曹仁將軍相助,那便再好不過!”

選定曹仁之後,曹操又想起此前曹仁在北方戰敗,然後便有了夏侯淵接替他被黃忠斬殺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雖然曹仁在汝南表現突出,爲魏國守住了重要的新城。

但面對老辣的李翊,以及後生可畏的諸葛亮,曹操還是不放心派他一個人去。

當即又問:

“誰可爲行軍參贊,與子孝一道前往江陵?”

話甫方落,一人自人羣中走出。

衆視之,乃軍師祭酒郭嘉也。

此時的郭嘉病體已經相當沉重,曹操壓根沒打算帶他下江南。

但是郭嘉卻執意要來,因爲他知道,這可能是他最後一次陪曹操出征了。

再不來,將來便永遠沒有機會了。

見郭嘉主動請命,曹操又高興又擔憂,關心道:

“……奉孝,汝身子羸弱,宜當在襄陽調養病體。”

“豈可奔赴江陵前線,萬一有差池。”

“孤若無卿,更與何人談大事?”

“諸君之中與孤輩同,唯汝年最少,孤還欲以後事付汝。”

郭嘉卻如迴光返照一般,來了精神,強支病體,說道:

“……死不足懼。”

“大丈夫得死於沙場者,幸也。”

“臣已是沉痾在身,縱然留在襄陽,亦無益於軍事。”

“若使赴江陵效命,立微末之功,或可舒心中鬱結。”

“明公就成全了在下罷。”

見郭嘉去意已堅,曹操也不再繼續阻攔。

當即撥了曹仁一萬人馬,命他和郭嘉一道前往江陵。

“……唉,也不知此行能否順利。”

曹操本是一個極度自信的人,而連番的挫敗,竟讓他時不時地陷入自我懷疑中去。

“明公勿憂,勝負乃兵家常勢。”

“豈可因爲一時之挫,而停滯不進?”

曹操回眸看他,乃司馬懿也。

“……仲達有何見論?”

此時的曹操心情鬱悶,當即隨口便問司馬懿的看法。

司馬懿自知表現的機會到來,即躬身揖道:

“曏者,河北之挫,實因於禁將軍輕慮無備,累致七軍見俘。”

“況天降霖潦,非人謀可及。”

“此天災也,又豈戰之咎?”

司馬懿先爲汝南戰事洗白,把戰敗歸咎於天災。

是天要助齊軍,不是戰之罪。

這話在目前的魏國相當政治正確。

因爲七軍將士在不抵抗的情況下,投降關羽,實在是太丟人了。

這事兒放在魏國根本不露臉,哪敢去宣傳?

曹操便一直把責任推到天降霖雨的身上,表示這不是將領們的過錯。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第一,安撫了七軍將士的心,讓他們可以沒有心理負擔的回來,繼續爲自己作戰。

第二,起到了輿論宣傳的作用,讓魏國人知道,我們不是被齊國打敗了,是被天災給打敗了。

當然硬要說的話,戰事的轉折點,是夏侯淵被斬。

而於禁的投降,這使得魏國陷入了徹底的被動。

曹操見司馬懿這話說的受用,便問:

“依照仲達之見,此役我軍當用何長策,可以爲變?”

司馬懿乃躬身答:

“但使日後用兵持重,勿蹈險躁,相時而動,必得其變!”

“昔官渡之役,明公與袁本初相持經年,卒待其釁而克之。”

“今日之事,有類當年。”

“正宜養精蓄銳,伺隙以待。”

“劉備驟得河北,正是志驕意滿之時。”

“彼盈而妄作之日,正是吾等轉圜之機也。”

“及贖回七軍之後,我之兵力並不遜於齊。”

“況今又有襄陽、樊城等堅城可恃,峴山連營成掎角之勢乎?”

“以逸待勞,以主制客,豈有不勝之理?”

“郭祭酒既鎮江陵,齊師必難飛渡。”

“使江陵不搖不落,荊州自固也。”

“假以時日,我將士在荊州俱習得水戰,更無可懼矣。”

“屆時,彼師老兵疲,勢竭鋒鈍。”

“豈非魏公反戈之時乎?”

司馬懿從戰略戰術各層面上,逐條爲曹操分析。

認爲,既然大家都是來搶荊州的。

而曹操已得八郡,那接下來無須和劉備死磕,專注消化荊州土地就行了。

一邊用江陵之險固,阻擋江夏來的敵軍。

一邊讓魏國士卒,在荊州慢慢練水。

等魏兵練出來以後,齊國的銳氣也差不多消磨光了。

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這是曹操剛來荊州時,就定下的戰略方針。

而司馬懿則是在這個方略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補充說明。

主要還是爲了提振曹操的信心,讓他相信現在魏國方面的優勢很大。

當然,除了司馬懿以外。

歷史上的賈詡,其實也是推薦曹操先消化完荊州土地,再去跟孫劉決戰的。

原話叫,“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

“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衆而江東稽服矣。”

彼時的曹操剛剛統一北方,膨脹的不行,根本不聽賈詡的。

而不聽賈詡話的人,下場往往都會很慘。

而此位面的曹操,已經陷入自我懷疑之中,絲毫不敢小覷對手了。

面對司馬懿提出的建設性建議,素來不喜他的曹操,此刻也忍不住出聲讚揚:

“……仲達之言,甚合孤意。”

“敵勢方強,不可與之爭鋒於韜略之間。”

“惟固吾根本,養其全鋒。”

“俟其自斃,乃可固也。”

“……善、善、大善!”

曹操連連頷首,如釋心結。

又上下打量一眼司馬懿,見他仍是欲言又止,便輕輕道:

“仲達莫非還有話要說?”

司馬懿乃鄭重地對曹操一拜,然後才小聲平靜地提醒道:

“魏公,恕臣僭越。”

“……有句話,臣不知當講不當講。”

曹操哂笑一聲,這話簡直是明知故問。

“有話便說,在孤面前不必遮遮掩掩。”

司馬懿這才小心翼翼地進言:

“于禁將軍慘敗而還,喪師數萬,此軍事之重挫也。”

“然臣所憂者,朝廷威望之損,尤甚於軍事。”

“魏公豈忘貝丘之役乎?夏侯將軍歿於黃忠之手。”

“其時北地兵馬未損幾何,然消息傳至許、鄴,人心惶駭,致河北戰事難繼。”

河北戰場,魏國方面兵馬到沒有太大損失。

畢竟兩邊沒有打過大規模的殲滅戰。

可偏偏因爲夏侯淵被臨陣斬殺這事兒太過駭人聽聞,導致國內將士皆不敢繼續作戰。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南方。

于禁被俘,七軍受降。

使得魏國南方軍團,不發一箭一矢,便爲齊國所敗。

曹操不是不能接受戰敗,他是不能接受敗的這麼丟人。

就哪怕他是站着死的,也好過被豬隊友坑。“魏公終歲餘方綏撫四方,方誅地方酋首,懾服餘衆。”

“若非劉景升驟亡,劉備急欲南下取荊州,恐河南之地亦爲其所乘矣。”

司馬懿這話一說完,曹操的眼角也不禁抽了一抽。

他這話的意思就是,于禁戰敗這事兒影響力太大了。

主要是因爲于禁在魏國的地位太高了,外姓第一人。

不戰而降,這事兒一發酵可以說直接動搖了曹操這個君主的威望。

爲了粉飾于禁的投降,曹操也只能承認于禁的說法,就是爲了保全七軍將士。

如此一來,曹操也不好去治于禁的罪。

因爲治了他的罪,就等於是自我打臉。

可若是不治罪,就這麼放着冷處理也不是個事兒。

曹操眉頭蹙起,一捻頷下鬍鬚,問:

“……那仲達的意思是?”

“……回明公,依愚意之見,當先擢拔新進之將。”

司馬懿看一眼曹操的臉色,才接着緩聲說:

“今正好假荊州之役,培植少壯。”

“如此既可削于禁之兵權。”

“復能掩其敗降之辱,更得新銳之力。”

“此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爲?”

司馬懿暗示曹操,于禁已經廢了,可以培養新的將領了。

正好藉着此次荊州之戰,提拔新人上來。

不僅能夠趁機削于禁的兵權,同時還能夠淡化于禁戰敗投降的負面影響。

對於曹操來說,確實是一箭三雕。

而對於司馬懿來說,這也是他的機會。

在曹操一朝,曹氏、夏侯氏在軍事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外姓將領中,于禁又長期霸佔第一人的位置。

如今,于禁塌房,

這外姓第一的寶座,也該換人坐坐了。

司馬懿倒不是沒有想過,直接取代于禁。

只是于禁的資源太雄厚。

所謂一鯨落,萬物生。

哪怕只是分走于禁的部分資源,在曹魏都足夠瀟灑一輩子了。

司馬懿並不安於現狀,要想快速晉升,只有獲得戰功。

而要想最大程度的獲得戰功,只有獨自領軍才行。

“臣推舉一人,此人姓郭名淮字伯濟。”

“太原陽曲人,乃前大司農郭全之孫也。”

“此人熟讀兵書,通曉軍略,是一位將才。”

“魏公何不令其從徵於曹仁將軍軍中,也好使其建功。”

司馬懿一如既往地以退爲進。

他也屬於年輕一輩,但只推舉同齡人,而對自己則是緘口不提。

“……也罷,既傳我令,命郭淮隨曹仁一同前往江陵駐守。”

曹操也是實在人,既然你不毛遂自薦,那我可就真不用了哈。

司馬懿也不惱,只喏喏稱是。

不表。

……

這邊,曹仁領軍進駐了江陵。

江陵守將正是張允,知曹仁是來幫忙,即打開城門,讓其軍士入城。

兩邊見禮,又聊了一些城池防務細節。

正說時,忽見江南岸旗幡隱隱,戈戟重重。

料是東吳已動兵矣,於是兩人即領兵趕往牆頭。

果然見着大量船隊,逆江而來,鳴鼓吶喊而進。

帥旗上高寫着一個“周”字,正是東吳都督周瑜。

他自辭了李翊後,暗下決心要建一功,打場漂亮仗給齊人看看。

好叫其不敢小覷吳人。

於是命淩統爲先鋒,韓當爲左翼,陳武爲右翼。

周瑜自部領諸將接應,只奔江水而來。

“此何人也?”

曹仁問一旁的張允。

張允略帶驚訝地看向曹仁,彷彿再說周瑜你都不認識?

這位可是咱們荊州人的老苦主了。

“此人便是江東周郎,是那紫髯小兒的倚重之臣。”

“……周郎?可是周瑜?”曹仁問。

“……是。”

“……呵呵,此輩便是跟隨孫伯符一起起兵,攻打江東的那個?”

“我觀此人平平無奇,並無甚英奇之略啊。”

“……將軍切不可小覷此人,前江夏太守黃祖,正是敗於此人之手。”

“殺身喪命,損兵折將!”

聽出曹仁語氣中的輕蔑之意,張允臉色其實並不好看。

貶低敵人,等於是貶低自己。

周瑜算是荊州人這些年的苦主了,結果你一句平平無奇把他踩的一無是處。

那與他鬥了多年的我們,又算什麼呢?

“……好罷,這周郎實力如何,待我一試便知。”

曹仁說完,便要率軍出戰。

張允也不阻攔,他也想看看魏軍的水上功夫如何。

只是提醒了兩聲,讓曹仁多加小心。

“……哼,汝觀這周郎比之李子玉如何?”

曹仁也是有話說的。

我在北方打的都是什麼人吶?

打的那是李翊、關羽啊。

你南方的戰鬥強度,明顯比不上咱北方嘛!

曹仁領了一支水軍,出了江口。

早早見着東吳船隻,蔽江而來。

爲首一員少年將軍,腳踩船頭上大呼:

“吾乃凌公績也!誰敢來與我決一死戰?”

曹仁遣麾下水將秦陽出戰。

兩船將近,那淩統一槍將秦陽朔倒,跌入水中淹死。

淩統趁勢驅船大進,萬弩齊發。

曹軍不能抵擋,右邊陳武,左邊韓當,直入曹軍隊中。

而曹仁所部,大多爲兗州、青州、豫州之兵,素不習水戰。

大江面上,戰船一擺,衆人腳下立不住。

一經接戰,紛紛落河吃水。

周瑜所部三路戰船,長驅直入,縱橫水面,無人可擋。

一面射箭發矢,一面投石擊船。

曹軍中箭挨砸者,不計其數。

從從巳時直殺到未時,直殺到江陵城下。

周瑜雖然得利,但又恐江陵城中兵馬盡出。

到時候寡不敵衆,反而不美。

況且此來,本是爲證明自身實力的。

也犯不着爲齊國如此拼命,遂下令鳴金收兵,收住船隻。

曹仁敗回城上,整頓軍士。

對張允言道:

“公誠不欺我,這江東水軍,非我北軍所能比。”

“我等於馬背上作戰所向披靡,可到了舟船之上,竟無立地之能也。”

“……慚愧慚愧,愧不能言吶!”

曹仁大方承認自己技不如人,水上功夫確實比不得南方人。

適才一戰,本就是作爲試探的小試牛刀。

而最後的結果,比曹仁預料的還要強。

張允乃道:

“江東水軍,起自淮泗。”

“當初孫文臺、孫伯符俱用此兵壯。”

“後又與黃祖交戰,繳獲了不少舟船器械,乃有今日之戰力。”

“今既江陵之堅城,長江之險固。”

“當先立住水寨,使青、兗、豫軍在寨中操練。”

“由我荊州軍調教,每日教習精熟,方可用之。”

曹仁從其言,沿江一帶分立水門。

以大船居於外,用作城郭。

使小船居於內,可通往來。

每日操演,至晚上點起燈火。

直照得天心水面通紅,煙火不絕。

……

卻說周瑜得勝回寨,犒賞三軍。

一面差人到李翊初報捷,一面又趁夜登高觀望。

只見西邊火光接天,問及緣故。

左右告曰:

“此皆北軍燈火之光也。”

“探子來報,說江陵水軍已立了水寨,使魏兵每日在寨中操演,習弄潮兒。”

周瑜乃命人收拾了一隻樓船,帶着鼓東,隨行健將數員。

各帶強弓硬弩,一齊上船迤邐前進。

至水寨處,暗窺其中。

只見旌旗嚴整,舟艦星列。

水師操練,進退有度。

左右分合,皆合兵法。

周瑜觀之駭然,拊舟而嘆曰:

“北人素不習水戰,此深得水軍之妙也!”

“長久下去,必爲大患!”

本來江南戰場,東吳與荊州能跟齊魏兩國一起上桌吃飯。

就是因爲這裡是他們的主場,幾乎都在大江大水上作戰。

齊國方面,至少自己養了一支水軍。

雖然不是全國軍隊的主力,但總比沒有強。

魏國方面,從來沒有成建制的訓練過水軍。

此次南下,也都是揀選的會水的人過來。

即曹操簡單的認爲,只要會游泳,掉水裡淹不死就能當水軍了。

但會游泳與水上作戰完全是兩碼事兒。

白日一戰,魏兵不會弄水的缺點被無限放大。

但正因爲如此,才讓魏軍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開始查缺補漏,瘋狂加練。

左右人見此,便紛紛進言道:

“若使魏人練成水下功夫,於我軍而言絕非好事。”

“不若趁其未就,早早攻之,以絕後患。”

周瑜搖了搖頭,謂衆人道:

“今李相在南,還是先報與他知再做計較。”

周瑜可不想給齊軍當槍使。

他知道李翊肯定是遠比東吳更想要荊州的。

東吳打不贏,至多退回江東去。

李翊要是倒在這裡,便折了十幾年的聲價。

於是便教收起矴石,兩邊四下一齊輪轉櫓棹,望江面上如飛而去。

回到江夏,來見諸葛亮。

“……我已按照諸葛先生吩咐,前去與魏兵交戰。”

“我軍大獲全勝,先生是否也能夠屢行諾言。”

“使李相撥冗相見,與瑜洽談荊州一事。”

諸葛亮道:

“自無不可,只是亮軍務繁忙,不能隨便離去。”

“還是請都督自行去見李相爲好。”

周瑜無奈,只得自己帶人去找李翊。

此時的李翊正領着衆人,在江邊上走。

迎面撞着周瑜,其上來施禮畢,將前言之語說了。

再次提出瓜分荊州一事。

李翊乃笑道:

“今荊襄九郡,曹操已得其八。”

“吾齊國不過佔據江夏,夏口處還爲你孫氏所有。”

“公不先謀破敵之策,而先議如何分荊州之地。”

“豈非是輕荊楚無人乎?”

周瑜乃正色對曰:

“正因荊楚多豪傑,故才更要先明約。”

“昔高祖入關,約法三章。”

“今孫劉同盟,亦當共劃疆界。”

“使破曹之後,免生齟齬。”

“況以李相之才略,曹操又豈是公之敵手?”

李翊大笑:

“周都督縱使將李某奉若天神,也終無法改變曹操已得荊襄八郡的事實。”

“願都督先思如何破曹,收復荊襄,然後再議此事。”

果然……

周瑜就知道李翊肯定會敷衍自己。

但好在他還有後手。

“李相知荊楚之變否?”

“不若李相與我商談劃界荊州事宜,我與你說此事如何?”

周瑜誠懇地問道。

……

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
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