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
卻說李翊南巡,在徐州進行了一些戰略部署。
還把潛在的威脅,妻兄麋芳給關羽帶回了北方去。
換了一個處事更加穩妥的趙雲,代理彭城相。
同時,又書信一封,請陳元龍配合出兵,水上截斷曹軍糧道。
與此同時,曹仁率軍進駐了沛地的鋕縣。
在那裡築起一座堅城,作爲魏軍東方重要的戰略要地。
關羽聞說後,立刻下令對曹仁發起進攻。
左右人諫曰:
“丞相走前,讓將軍以守待攻。”
“如今丞相方去,關將軍何以便違抗丞相軍令?”
關羽一捋頷下美髯,解釋道:
“……諸公所言不然。”
“兵勢無常,丞相之略固也,戰局之變活也。。”
“今曹仁築城於沛地,若不急擊而毀其壘。”
“俟其城固,吾輩必受制於人。”
“況且關某身爲都護將軍,本有專征統一調度之權。。”
“倘今日不主動擊之,將來悔之莫及。”
於是,關羽力排衆議,下令已經到彭城的趙雲,主動進攻曹仁。
恰好陳登組建的水軍,也已經北上了。
共計水軍一萬人,周泰爲主將,甘寧副之。
關羽便命周泰,隨趙雲一同出征。
命令下達兩天之後。
趙雲便率領公孫續,以及他麾下的五千幽州騎,正式出發。
除五千精銳騎兵外,還有一萬五千名步兵。
算上週泰、甘寧的水軍,便是三萬人。
三萬人作爲先頭進攻部隊,已經是一個不小的規模。
但作爲進攻方,除非人數完全碾壓,不然肯定還是吃虧的。
當夜,趙雲命人殺牛宰羊,大饗軍士。
隨後會集衆將,商議作戰計劃。
“曹仁在沛地築城,雖然我軍人數佔優,卻也未嘗倍於賊軍。”
“況曹仁乃世之名將,若彼執意堅守,誠難克也。”
“我等又無李相之才略,若是強攻,恐未必能下。”
趙雲有條不紊地爲衆人分析。
即便是李翊攻打曹仁,也是打了一個時間差。
抓曹仁沒來得及堅壁清野,用配重式投石機強行轟開城牆,取了一場巧勝。
“所以依雲之見,還是以誘敵爲主。”
“使曹仁主力出戰,我等便能夠匯合關將軍的主力軍衆。”
“一舉殲之!”
話落,趙雲又問衆將有沒有什麼意見。
衆將紛紛稱善,作戰計劃便這麼定下了。
趙雲大軍即刻奔至鋕縣。
鋕縣位於汝南、沛國交界處。
曹仁選擇在這裡築城堅守,的確高明。
進可以威脅徐州,退亦有汝南作後援。
汝南太守李通有勇有謀,曹仁十分信任他。
將汝南之軍事,盡數交給他,必叮囑勿負魏公。
李通以項上人頭作保,連連承諾。
曹仁這纔敢放心,前往沛地築城。
人報趙雲率兵主動來攻。
曹仁嘆道:
“齊將反應何其快耶?”
早有魏國細作報知曹仁,齊軍打算採取防守的戰略。
曹仁信以爲真,抱着僥倖的心理,希望齊軍真的不來攻。
這樣等他在沛地築好堅城之後,魏軍便能在東線戰場取得巨大優勢。
可惜,關羽也是一位優秀的軍事統帥。
敏銳的軍事嗅覺,使得他當即派趙雲主動來攻。
於是,曹仁問諸將道:
“誰敢去敵齊兵?”
人羣中走出一員老將,呼曰:
“末將願往!”
衆視之,乃大將蔡陽也。
蔡陽先隨曹仁在北方守禦,曹仁被調派去南方後,蔡陽就跟着一起去了。
衆將諫道:
“老將軍武藝雖然高強,但畢竟年老。”
“那趙子龍年富力強,只恐將軍有失。”
蔡陽大怒,叱道:
“廉頗八十,尚食鬥米肉十斤。”
“吾隨魏公,南征北戰,所向披靡。”
“豈不足敵趙雲匹夫?”
蔡陽在演義裡,是關二爺古城相會的背景板。
不過真實歷史上的他,其實是死在了汝南平叛的路上。
被備備所殺。
過五關斬六將、古城相會兄弟釋疑雖然都是演義虛構的,是文學作品的藝術渲染。
但真實歷史上,關羽直接回到劉備身邊,其實更顯得兄弟感情真摯。
因爲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不需要解釋太多。
人回來了就好,兄弟之間都懂。
而蔡陽本人,實力也不弱。
膂力過人,刀法嫺熟。
是曹軍中久經沙場的宿將,威望頗高。
諸將雖言蔡陽年老,但當他請戰之後,並無人敢與他相爭。
“……壯哉!”
曹仁大喜,即命蔡陽出戰,試一試趙雲的實力。
大軍行至蘄縣時,正遇趙雲。
兩軍各自排開陣勢。
蔡陽列陣於西,趙雲佈防於東。
兩軍對壘,旌旗蔽空。
蔡陽素驍勇,自仗武力,又急於在曹仁面前表現。
乃策馬出陣,舉刀厲聲喝道:
“吾乃魏公麾下大將蔡陽也!”
“汝等鼠輩,何敢擋吾天兵?”
“可速速納降,免遭一死。”
趙雲橫槍立馬,朗聲應道:
“吾乃常山趙子龍,齊國上將。”
“爾等無端犯我齊境,今日當教汝知我槍利!”
蔡陽大怒,揮刀直取趙雲。
兩騎交鋒,刀槍並舉。
戰約十合,未分高下。
蔡陽軍鼓角齊鳴,步騎並進。
趙雲領弓弩手射住陣腳,自引三百白馬義從,突入敵陣。
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戰至興處,又拔劍亂砍。
衣甲平過,血如泉涌。
一連斬殺十餘名裨將。
蔡陽見勢急,親率親兵圍堵。
兩軍混戰,自辰時殺至未時。
於是各自收兵少歇。
蔡陽回到大營,卸下盔甲,有些疲憊地嘆道:
“……人言拳怕少壯,這趙子龍確實有些氣力。”
今日交戰,雖勉強戰了個平。
但蔡陽能明顯感受到自己有些力有不逮,身子骨已經適應不了高強度作戰了。
副將在一旁提醒道:
“趙雲白日廝殺一戰,恐晚上還要來。”
蔡陽一驚,被副將這麼一提醒,才發覺好像趙雲真有可能要夜襲。
今日廝殺一天,他已疲憊不堪。
若趙雲晚上好來,那他這把老骨頭可有得受了。
正說時,小卒來報,齊軍趁夜前來劫營。
蔡陽聞之,無奈只得披甲上陣,率軍迎戰。
雙方點起火把,挑燈夜戰。
從傍晚殺至天明。
直殺得屍骸枕藉,血流漂杵。
趙雲見日晨兵疲,乃喝令軍士結陣,緩緩而退。
蔡陽因傷亡過重,自己也身披刀槍十數處,不敢輕進。
也下令勒兵回營。
是役也,蔡陽軍折損士卒三千餘,失輜重車仗數十。
趙雲雖小勝了一場,然軍中亦有損傷。
兩軍乃各守大營,暫罷兵戈。
是夜,趙雲又與公孫續商議:
“蔡陽確實頗有勇力,麾下部衆,亦爲曹軍精銳。”
“昨日交戰一天,雖勝他一場,然我軍亦折裨將六人。”
“長此下去,縱然取勝,部衆亦必傷亡過重,不能復戰。”
“紹先有何高見,助我破敵?”
公孫續未及回話,人報諸葛軍師遣人過來勞軍了。
趙雲即率衆將出迎。
諸葛先生不愧是三國第一奶媽,戰端方啓。
立馬便爲前線的趙雲軍,置備了美酒三千甕,羊百頭,牛五十頭。
趙雲大喜,連連謝過。
一面使人重賞來使,一面又命人殺牛宰羊,犒賞軍士。
使者又單獨找到趙雲,對他說道:
“在下此來,除奉命勞軍之外,另有一新制之器,助將軍破敵。”
言訖,領趙雲觀之。
這新制之器,正是李翊此前託諸葛亮發明的損益連弩。
弩身以堅木爲體,機括以精鐵爲骨。
弦張如滿月,矢匣可容十矢。
匣上刻“損益”二字,取《易經》“損益盈虛,與時偕行”之意。
使者耐心爲趙雲解釋道:
“孔明先生奉丞相之命,監製此弩。”
“費時一月,總算製成。”
“此弩,輕捷可負於馬,迅疾猶勝弓矢。”
“共計三百副,以助將軍破敵。”
雖然生產的不多,但趕上戰事爆發,諸葛亮也急着實驗。
便迫不及待地命使者給前線的趙雲送去,看看它在戰場上的威力究竟如何。
趙雲乃令部曲試射,一弩十矢俱發。
聲如雷霆,矢去似電。
頃刻間靶垛盡穿,射滿。
衆將士皆驚,呼爲:“李相連弩。”
這相當於是古代的霰彈槍了。
一次射十發,完全可以彌補軍隊數量的不足。
於是趙雲乃選精銳之士,配了這三百副損益連弩。
公孫續乃言道:
“有此神弩,來日當詐敗,以埋伏之計勝敵。”
“待蔡陽入吾彀中,以連弩射之,賊不難破。”
趙雲沉吟半晌,道:
“昨日廝殺一日,我軍更佔上風。”
“來日再戰,蔡陽見我兵敗,豈不生疑?”
“況其爲軍中老將,必知兵法。”
“見地勢掩映,未必便肯追。”
公孫續乃問:“那子龍有何妙計?”
趙雲暗想,他隨李翊征戰多年,平日李翊對他言傳身教。
此時此刻,若換作是李丞相他會怎麼做呢?
趙雲來回踱步,見着運糧兵,推着李翊所發明的木流流馬,立時有了主意。
“吾見魏兵累次斷吾糧道,今卻用此計誘之,可斬蔡陽矣!”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雙方針對糧食的鬥智鬥勇永遠是最多的。
於是兩人商議,由公孫續攜一支運糧隊,出去誘敵。
公孫續領兵去了。
趙雲又令軍士於路撒下參石、鐵蒺藜,寨外多排鹿角,示以久計。
蔡陽次日引兵搦戰,趙雲不出。
又見齊軍寨外多有鐵蒺藜,排設鹿角,暗想:
“沛地據下邳不遠,糧食供應及時,若齊軍打算長久爲戰。”
“於吾軍絕非利好。”
乃分派哨騎,去打探齊軍的糧道。
哨騎報說:
“在蘄縣見着一支齊軍運糧隊,正用木流流馬搬運糧草。”
蔡陽乃道:
“齊國的李翊發明了什麼木流流馬,齊人用它押運糧草,事半功倍。”
“老夫奉曹徵南的命令,來斬趙雲。”
“若被趙雲困在此地相持,無顏回去。”
於是,便點了三千精兵,打算趁夜去斷齊軍糧道。
初更時分,引兵望蘄縣而去。
果然見着三百來個齊人,在那裡用木流流馬,裝載糧草而行。
蔡陽乃大呼一聲:
“殺賊!”
魏兵一聲喊起,全軍衝殺。
蔡陽一馬當先,搶在前面攔住。
齊兵見魏軍至,並不戀戰,棄糧車而走。
正常情況下的劫糧,一般都是直接燒燬糧草。
我得不到,敵人也不能得。
如果直接搶奪,很有可能使敵軍反應過來,派大軍搶回去。
但蔡陽見齊軍人少,自己又是半夜出行。
便抱着僥倖心理,認爲齊人不會來奪。
於是也不去追齊兵,只讓士卒把糧車押運回去。
大軍因押糧車,行軍速度便慢了起來。
行不到十里路,忽見兩邊火起。
齊兵左右兩路殺出。
蔡陽急勒馬回走,後面山僻窄狹處,亦有車仗截路,火光迸起。
視之,正是燕將公孫續。 “老匹夫休走,汝中吾家趙將軍之計也!”
蔡陽駭然變色,正欲廝殺。
忽聽得一聲號響,左右兩路軍殺來。
魏兵抵敵不住,四散奔逃。
蔡陽奮然拼殺,奪出一條血路。
又是廝殺一夜,人困馬乏。
正奔逃間,忽聞得身後蹄聲如雷。
正是趙雲引兵追之,高聲大呼:
“蔡陽老賊,速速下馬受降!”
蔡陽大驚無措,挺刀要殺趙雲。
被趙雲身形一晃,輕鬆躲過。
回身一槍,刺死蔡陽。
蔡陽跌下馬來,被衆軍亂刀砍得面目全非。
此時,公孫續也已經奪回了此前丟失的糧草。
追趕過來,問趙雲是否回去。
趙雲忙道:
“蔡陽雖死,其營尚衆。”
“如今將士士氣正旺,可乘勝追擊,殺散蔡陽大營剩下守軍。”
於是,便趁着天還未亮,從死去的魏兵身上扒去衣甲,叫齊兵們換了穿上。
更易旌旗,打着魏軍旗號,從小路徑奔魏寨去。
至四更時分,趙雲軍至。
守卒於寨門前喝問:
“可是蔡將軍回?”
趙雲使投降的魏兵喊話:
“吾等乃蔡將軍部曲,已劫得齊軍糧草。”
“蔡將軍恐齊兵來追,命我等押糧草先回,自引大軍斷後。”
“可速開寨門!”
守卒乃舉火照之,見衣甲無異,又有大量木流流馬。
乃不多疑,開寨門納之。
甫一入營,趙雲忽大呼曰:
“常山趙子龍在此!”
挺槍驟馬,直取中軍。
魏軍聞言,驚惶失措,自相踐踏。
雲部將士內外夾擊,四下縱火。
見人便殺,見活便砍。
魏營大亂,降者無數。
比及天明,趙雲軍已盡焚其寨,獲糧械輜重如山。
計斬首二千級,收降卒千餘。
餘衆皆散,不知所蹤。
趙雲斬了蔡陽,收降其部。
齊國軍威大振。
曹仁聞說失了蔡陽,悔道:
“……起初本不該用此輩。”
參軍滿寵諫曰:
“趙雲軍勝了一場,我軍又失了蔡陽。”
“宜當避其鋒芒,不宜再戰。”
曹仁連連道:
“君言甚善,吾正有此意。”
雖然失了蔡陽,但蔡陽沒有白死。
他成功幫曹仁爭取了時間,曹仁基本在鋕縣完成了築城。
曹仁又與滿寵商議:
“如今吾新城已堅,欲在北方的竹邑再築一城,與我鋕城互爲犄角之勢。”
“吾遍觀諸將,非伯寧不能當此任也。”
“勞君去竹邑築城,吾在此處爲你作援。”
“趙雲若來,我必取他性命。”
滿寵領命,率軍趕往竹邑。
趙雲聞之,知魏軍想在沛國紮根,威脅徐州。
於是與衆將商議:
“滿寵赴竹邑築城,城內必然糧草甚多。”
“吾意再去取竹邑,公等以爲如何?”
趙雲的作戰風格,受到了李翊的一些影響。
李翊打仗很喜歡搶糧燒糧,趙雲便跟着這個思路。
往糧草方面去想,總不會有錯的。
衆將剛殺了蔡陽,正是志得意滿之時。
於是紛紛拱手稱命,大軍直奔竹邑而去。
滿寵方在竹邑築城,聞聽齊兵已至。
急命麾下猛將,孟坦、韓福引兵,在城外十里處下寨。
滿寵的佈置方案與曹仁相似,都是先遣一支軍隊出去。
截住齊國來軍,不過戰不得戰得贏,都要爲其築城爭取時間。
贏了當然最好,輸了至少換來了寶貴的時間。
當然了,打仗就跟做買賣一樣,一切都要精打細算。
像蔡陽那樣殺身喪命,無疑是最虧的。
所以臨出征前,滿寵又叮囑二將,不可魯莽,只管敵住趙雲便好。
二將受命去了,迎着齊軍。
趙雲出馬,挺槍喝罵道:
“曹操欺君罔上,僭位魏公。”
“吾今奉朝廷明命,前來問罪,汝等當早降。”
“若還愚迷,全家誅戮!”
孟坦大聲而答:
“汝等甚爲無禮,數犯我國。”
“如不早退,令汝片甲不歸!”
言未畢,身後韓福已經舞雙刀出陣了。
趙雲擡手一槍,正中韓福面門。
只打得眼珠迸出,立死於馬下。
趙雲驅兵大進,孟坦抵擋不住,奔回寨中,堅守不戰。
趙雲於是命人取出新制的損益連弩,發火箭,射入寨中去。
火箭一發十矢,漫天而下。
ωωω✿ Tтká n✿ CO
寨內草屋一派燒着,魏兵自亂。
趙雲又命人取乾柴,使士兵抱薪殺入寨中去。
藉着大火之勢,一齊放火,烈焰沖天。
魏兵在寨內嚎啕痛哭,聲聞四野。
孟坦急道:
“齊軍利器何得如此多耶?”
正常來講,今靠火箭,很難點燃大寨。
故孟坦也未嚴加防備這一遭。
只是不曾想,趙雲所用之損益連弩,一發十矢。
點作火矢,大火立馬便着了。
饒是如此,孟坦依然不棄寨,命人一面救火,一面去擋住趙雲軍隊。
“衆將士守住,滿將軍必會來救我等。”
就在魏兵苦苦支撐之時,忽聞寨外喊聲大震。
趙雲勒馬回看,只見魏兵鼓譟搖旗,浩浩而來。
趙雲乃令後隊爲前隊,自立於門旗下侯之。
來迎之將,正是滿寵,滿寵持一杆鋼槍,率軍來救孟坦。
趙雲一面命公孫續接着攻打孟坦大寨,一面親自來敵滿寵。
雙方混殺在一處。
趙雲於亂軍中逢着滿寵,便來廝殺。
滿寵鋼槍一刺,被趙雲閃過,用肋膀夾住。
滿寵動彈不得,既棄了鋼槍,奔回軍中。
趙雲連連磋嘆:“可惜,可惜。”
當時只想着那滿寵是魏軍大將,欲待生擒。
早知叫他逃了,剛剛就該一槍刺死。
滿寵將孟坦救出,並不與趙雲廝殺,只奔回新築之城中去。
趙雲率軍猛攻,皆被滿寵設計擋回。
眼看糧草將盡,趙雲乃率兵退回蘄縣。
專侯關羽大軍到來,再作商議破曹仁、滿寵之計。
不表。
……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卻說陳登受命,配合出水軍,來協助關羽對付曹仁。
陳登提一萬水軍,自肥水入淮水,再走渦水。
很快便趕至曹仁的駐地。
陳登本來想,關羽只讓他配合出擊,如今其大軍未到,他又何必着急進攻呢?
陳登並不想損傷自己的部曲,只讓船隊至龍亢口登陸。
然後靜靜等候關羽大軍,看他如何吩咐。
甘寧卻在想,他投靠劉備已有數年。
數年間,一直留在淮南,防患荊州、孫吳。
而跟隨李翊去北方的將領,卻是個個建功,人人封侯。
叫人看了如何不羨慕?
如今好不容易在淮南打上仗了,若不好好表現,豈不辜負了老天爺給的上好機會?
於是便找到陳登,獻策說道:
“我大軍新至,正好挫動魏軍銳氣。”
“府君何故留在渡口,不發兵進攻?”
陳登乃道:
“曹仁有將才,未可輕取。”
“況吾大軍不多,本爲策應關將軍,而非主攻。”
“今關將軍大軍在後,吾等又何必喧賓奪主呢?”
甘寧當然不想當個輔助,連聲說道:
“……府君之言,寧不敢苟同。”
“曹仁狂悖,在我齊國沛地築城。”
“如若不予以懲戒,叫魏人小覷了我齊人!”
陳登便問:“你待如何?”
甘寧連忙抓住機會,拱手道:
“寧願率一支勁旅,前去劫營,以挫曹仁銳氣!”
陳登搖了搖頭,道:
“曹軍勢大,不可輕敵。”
甘寧再道:
“吾麾下多有錦帆老兵,個個精壯勇猛。”
“願帶他們前去劫營,斬幾名裨將,爲府君做見禮。”
“你有多少人?”陳登問。
“一百人。”
甘寧伸手比了個一,“他們都是隨我多年的老兵,只須百人,破敵足矣。”
陳登考慮良久,乃道:
“……好罷,這是興霸你自己爭取而來的機會。”
“這些年你隨我鎮守汝南,並無升遷之運。”
“難得你有此雄心,我若再阻攔於你,你道我不近人情了。”
甘寧大喜,拜謝陳登。
陳登賜美酒五十瓶,羊肉五十斤給甘寧。
至傍晚時,甘寧拿來盡數賞賜軍士。
教一百人坐好,用銀碗斟酒,自吃兩碗,然後謂衆人說道:
“今夜吾奉命劫寨,請諸公各滿飲一觴,努力向前。”
或有人問道:
“將軍得了多少人?”
甘寧伸手一指自己,然後又指向說話那人。
一字一頓,慢慢說道:
“……只我……與諸公耳。”
啊?
衆人聞言,皆面面相覷,面露難色。
雖然他們確實勇猛精悍,但就一百個人,敢去劫曹仁的大寨。
那不是廁所裡打燈籠——找死(屎)嗎?
甘寧乃推心置腹地對衆人說道:
“諸君憶往昔乎?昔年,吾等棄蜀地,別黃祖,委身投玄德公下。”
“豈非欲立功名、榮妻蔭子耶?”
“然數載以來,困守淮南,與陳元龍朝夕相對。”
“雖盡心戍邊,未得寸進。”
“彼隨李丞相北伐者,皆封侯拜將。”
“吾輩錦帆兒郎,終名不掛朝堂!”
言至此,甘寧又擲杯於地,鏗然有聲地說道:
“今請劫營,陳府君初時不許。”
“吾三請其帳,膝行泣血,方得此機。”
“諸君何不惜之?此戰若捷,富貴可期。”
“寧之所爭,皆爲諸君耳!”
左右聞言,皆血涌面赤。
一卒拔刀斫案曰:“吾等鼠目,幾誤將軍!願效死力!”
遂豪飲美酒,率杯於地,以壯膽氣。
甘寧大喜,又朗聲道:
“……好極好極!我爲上將,且不惜命。”
“公等今晚隨我劫營,就不該遲疑。”
“此戰須捨生忘死,方得成功!”
衆人再拜,表示皆願效死力。
甘寧乃將酒肉與百人共飲食盡,至二更時分,取白鵝翎一百根,插於盔上爲號。
都披甲上馬,飛奔曹仁寨邊。
拔開鹿角,大喊一聲,殺入寨中,徑奔中軍要來殺曹仁。
曹仁聞得寨外喊聲大作,以爲是齊兵復來了。
出去一問,才知竟是陳元龍麾下的部將。
再一打聽,得知前來劫寨的,只有百來個人。
曹仁又驚又怒:
“齊人忒也狂妄了,吾自守城池,汝以我怯弱耶?”
於是親持盾牌砍刀,率軍去截住甘寧大軍。
甘寧麾下百騎,皆是健兒好手。
在魏軍寨中,左衝右突。
魏兵驚慌,又不清楚甘寧到底來了多少人,後面是否還有。
於是自相擾亂.
那甘寧百騎,在營內縱橫馳驟,逢着便殺。
各營鼓譟,舉火如星,喊聲大震。
甘寧見魏軍反應過來,寨中軍人越來越多,再不走,可能就真走不脫了。
於是率軍出東門,破寨而出,衆皆無敢當者。
陳登令周泰引一支兵來接應甘寧。
甘寧回到元龍寨,清點人數,不折一人一騎。
陳登驚歎道:
“前李相使興霸留於淮南,言將來必有大用。”
“吾未曾留意,今日方知興霸之勇略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