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

卻說由於荊州劉琦因害怕兄弟謀害,逃亡江夏,主動向齊王劉備求援。

面對荊州方面主動拋來的橄欖枝,徐州諸大臣各藏心思。

然無一例外,都希望劉備不要放過這個千載良機。

立刻派人去江夏與劉琦對接,以方便將來佈政荊州事務。

劉備並未馬上回應劉琦及徐州諸臣,只是發書催督身在鄴城的李翊。

讓他趕快與曹操達成和平協議。

此事,李翊在河北已經與曹操相持了數月了。

兩邊都無法繼續耗下去。

於是,李翊再次遣使至魏,邀請曹操作最後的談判。

初議條款,李翊厲聲說道:

“魏公既敗,當割河北之地,除魏郡外,盡歸我齊!”

“汝南則以安城爲界,西屬魏,東屬齊。”

“然淮水之權,亦當由我齊國節制!”

這是李翊做出的最大讓步了。

河北他可以不全吞,把魏郡留給你。

但剩下的河北之地,必須交出來。

至於汝南,則是把戰線又往前推了推。

理由就是曹仁還被困在新城的,要想救他,就得把安城以東的土地都割讓出來。

割地是最核心的談判內容,所以李翊首先將之拿出來說。

曹操聞言,面色陰沉,沉吟良久,方道:

“河北之地,可割。”

“然汝南乃我屯田重地,豈能輕讓?”

關於河北之地,曹操是能夠接受的。

畢竟除魏郡之外的土地,曹魏本就已經失去了控制。

但汝南於曹魏十分重要,那是他大後方的糧倉。

汝南之於曹魏,就如同淮南之於齊國是一樣的。

都是屯田、水利之所。

見曹操不允,李翊拍案而起,冷聲叱道:

“魏公若是不允,則請速回。”

“整兵來與我再戰!”

曹操與李翊交手這麼久,對其的脾性也算了如指掌了。

見他態度如此強硬,知道這次不是裝的,是真的心情很不好。

如果自己不答應,李翊也是要破罐子破碎,繼續打下去的。

見此,曹操只好退讓,到:

“既如此,汝南可依卿之言劃分。”

“然我魏國將士被俘者,當悉數歸還。”

李翊頷首,揚脣道:

“……可。”

“三萬七千魏卒,盡數放歸。”

“然魏公須廢國內工坊,並賠款百萬,以償我齊軍之耗!”

談完了土地劃分,李翊便開始商討其他的賠款了。

也是根據魏國目前的國力,能否拿出來,而降低了標準。

賠款可以少些,但生產器械的工坊必須廢除。

李翊知道曹操一直在仿製齊械,讓他廢除,也是爲了提高魏國的科研成本。

曹操勃然變色:

“工坊乃我魏國根基,豈能輕廢?”

“賠款之事,亦難應允!”

李翊亦怒,寸步不讓:

“若不廢工坊,則請割魏郡!”

曹操怒極反笑:

“魏郡乃我國之根本,若失之,魏國何存?”

雙方就這個問題,再次陷入了激烈的爭吵。

兩邊一時爭執不下,議和幾近破裂。

當此時,司馬懿暗獻計於曹操:

“魏公可暫許李翊,割讓魏郡,然須待我軍取漢中後方交割。”

“如此,既可拖延時日,又可藉機休整。”

“待兵精糧足之後,再圖後舉。”

曹操然其言,遂對李翊說道:

“魏郡可割,然須待孤取漢中之後,再行交割。”

李翊心知,此乃曹操的緩兵之計。

然劉備已屢次催促,言荊州事急,不可久拖。

思慮再三,終嘆道:

“既如此,便依魏公之言。”

“然若逾期不割,休怪齊魏再起兵戈!”

曹操笑而應之,遂命人擬寫和約,雙方畫押。

雙方於鄴城,正式簽訂了《鄴都條約》。

史載,此爲魏國史上籤訂的第一款喪權辱國的條約。

……

下來,左右人紛紛找到李翊,進諫說道:

“今魏勢已頹,我師方盛。”

“丞相何遽許曹氏之請,而不盡取其地耶?”

李翊莞爾,徐應道:

“凡議和者,必先張其勢,而後收其實。”

“今所定之約,皆吾素所期者,豈爲輕易哉?”

衆猶不解,李翊乃耐心爲衆人解釋:

“昔人市賈,索價倍蓰,終以常值成交。”

“今吾索全河北之地,而實得十之八九。”

“索廢工坊,而實奪其淮水之權。”

“索魏郡,而曹氏已懼。”

“雖暫緩交割,然漢中險遠,彼何能遽取?”

“待其師老兵疲,魏郡終入我手矣。”

“此所謂『求其上者得其中』,吾何虧之有也?”

衆人恭恭敬敬地聽完,然後紛紛拜服,讚歎李翊的高見。

李翊許是來了興致,便忍不住多說了兩句:

“諸位都是我相府之中的心腹,今日既已和談,且再教爾等一言兩語。”

衆人乃紛紛俯首,豎耳傾聽。

李翊緩聲開口:

“夫用兵之道,非盡殲爲勝。”

“適可而止,方爲明略。”

“今得河北之富,控淮水之利。”

“釋戰俘以顯仁,而疲曹氏於西陲。”

“此一舉數得,豈非善之善者乎?”

衆人乃齊齊拱手:

“丞相高見,我等望塵莫及也。”

李翊乃坐上車,準備回渤海去。

關平侍奉在側,拱手問道:

“……丞相,齊王爲何如此急切催促和議?莫非另有要事?”

李翊微微一笑,捋須道:

“荊州恐有變故,齊王欲早定河北,以便南圖。”

左右諸將聞言,皆露喜色,紛紛進言:

“若取荊州,丞相功高,必當總攬江南軍政!”

李翊陡然變色,正色對衆人說道:

“……諸君此言謬矣。”

“吾已得河北,豈敢再望江南乎?”

“貪多務得,古人之所戒也。”

“諸君亦當時時謹記。”

衆人乃紛紛賠禮,表示丞相教訓的是。

任誰都看得出來,丞相的功績已經相當大了。

何況是李翊自己?

只要平定江南,天下基本是便定了三分之二了。

李翊撫定河北,已經功勳卓著,可以名垂青史了。

再讓他去撫定江南,到時候功高震主。

莫說劉備不疑,只是他該如何去獎賞李翊?

又如何去安撫李翊手下那幫人?

還是那句話,別給領導出領導解決不了的難題。

“只是以丞相之經世才能,功勳卓著,齊王又豈會舍您而用他人?”

關平不解地發問道。

因爲他知道,下江南一事,干係重大。

如果不派一個地位崇高的人去,是很有可能鎮不住場子的。

李翊沒有回答關平的問題。

只是目視着南方,不發一語。

……

一路無話,車駕回到渤海。

回到家時,天已講晚,李翊踏着暮色歸府。

甫一入中庭,便聞環佩叮咚。

但見袁瑩身着杏紅羅衫,斜倚迴廊,手執團扇半遮嬌顏,笑吟吟道:

“……丞相日理萬機,竟還記得家門朝哪開麼?”

李翊解下佩劍擲與侍從,佯怒道:

“好個沒規矩的丫頭!”

卻見袁瑩輕移蓮步,忽將一物拋來。

李翊伸手接住,原是枚繡着並蒂蓮的香囊。

針腳雖不甚工整,卻透着稚拙可愛。

“妾身熬了三宿才繡成的……”

袁瑩忽閃着杏眼,“夫君若是嫌棄——”

“未曾嫌也。”

李翊當即將之系在腰間。

忽又聽得正廳傳來聲輕咳。

只見麋貞一襲月白深衣,執卷立於燈下,溫聲道:

“瑩妹莫要頑皮,夫君與曹操周旋數月,鬥智鬥勇。”

“一路舟車勞頓,想必乏了。”

袁瑩吐舌躲到麋貞身後。

李翊見案上已備好熱湯,幾樣精緻小菜俱是用鐵鍋炒的。

皆合自己口味,不由嘆道:

“還是夫人知我。”

麋貞替他斟了盞菊花釀:

“聽聞曹操許了漢中?”

李翊點頭,卻見袁瑩搶道,“那老賊定要耍詐!”

麋貞輕撫袁瑩髮髻:

“瑩妹且去廚下看看醒酒湯。”

待其離去,方低聲對李翊問道:

“齊王急召,可是爲荊州之事?”

李翊執其手,訝然問:“夫人如何知曉此事?”

麋貞淺笑,“昨日兄長以託人送信過來,言齊王必有要事付與夫君。”

哦?

李翊眉梢一揚,有個大舅哥在徐州通氣兒就是好。

可以讓自己提前爲將來可能發生的大事,做好準備。

麋貞目視着丈夫,語重心長地說道:

“目今夫君已是位極人臣,江南之事,最好少參與。”

李翊頷首,“吾正有此意,只是……唉……”

忍不住嘆了口氣,“有些事,恐我未必便能逃避。”

是夜,夜色人靜。

李翊坐在窗前,麋貞爲他篦發。

平日李翊太忙,夫妻之間其實鮮有話可談。

更別說,麋貞是古代傳統的大家閨秀了。

跟李翊其實根本沒有太多共同語言。

麋貞僅僅只是在努力地去做一個好妻子,盡到自己家庭的責任罷了。

“當年徐州初見,夫君髮絲尚未及肩,如今……”

李翊反手握住她的柔荑,揚脣笑道:

“如今怎的?”

麋貞抿脣一笑:

“如今已是青絲如墨,湛然若神。”

就在兩人旖旎之際,忽聽得窗外傳來偷聽的窸窣聲。

二人相識一笑,將房門打開。

袁瑩趕忙端直身子,手捧托盤,輕聲咳道:

“……咯,醒酒湯好了。”

說着,將湯放在了案上。

自己則一屁股坐在了牀上,似乎不打算離去。

李翊牽脣笑道:

“眼下天色已晚……”

話音未落,袁瑩便抱着繡枕探頭:

“我害怕打雷!”

李翊大笑:

“繁星滿天,哪來的雷?”

卻見那小娘子眼圈微紅,心下一軟,嘆道:

“罷了,汝二人今晚都歇在此處罷。”

二女相視一笑,將頭髮給盤了起來。

……

次日,清晨。

一大早,李翊便收到了徐州方面的傳命。

劉備以齊王身份直接向李翊下達命令,讓他速速去徐州一趟。

但是劉備卻並未言明,讓他去是幹什麼的。

此舉召來了不少人的擔心。

他們猜想,該不會是李翊在河北地位過高,有擁兵自重之嫌。

齊王這是要動手了罷?

李翊笑謂衆人說道:

“諸公多慮矣。”

“……齊王豈是兔死狗烹者也?”

“即便真有此意,翊更該去徐州。”

“去,則表明忠心。”

“不去,則坐實反情。”

於是,只帶了隨從百人衆去往徐州。

又叮囑荀攸、徐庶,命二人共同處理州治事務。

至於兵權方面,

手中握有重兵的,只有四人。

分別是在河間的張郃與在鉅鹿的高覽。

此二人是傳統的河北將領,也是袁氏舊將。

另外握有重兵的,則是在章武的徐晃,以及在中山的張遼。

此二人是徐州舊臣,因爲隨李翊北伐,長期待在北方。

便一直留在了河北。

李翊也是一直努力在河北維持這樣一個平衡關係。

既不讓河北舊將被打壓過重,也不讓徐州舊臣在北方過於強勢。

通過分權,也能防止李翊不在,誰有不臣之心也不敢造訪。

畢竟他只握有河北四分之一的兵力,掀不起太大的風浪來。

李翊這一通安排,衆人私下裡紛紛議論:

“觀丞相處置河北諸務,井井有條,似知此行徐州,非旦夕可歸者。”

“誠哉!以丞相之神機妙算,豈不知徐州將有變乎?”

就在衆人的一片議論與猜想之下,李翊踏上了去往徐州的旅途。

……

徐州,下邳。

卻說劉備在徐州王府,聞報李翊已經出發,不日將至下邳。

遂密召諸葛亮入後園。

時值開春,萬物競發。

玄德親執麈尾,與孔明對坐石亭。

“……孔明可知,荊州公子劉琦求救之書,至今已有月餘?”

劉備忽開口,手中麈尾輕點案上荊州地圖。

諸葛亮羽扇微頓:“亮見主公連日沉吟,未敢妄測。”

劉備長嘆一聲,自袖中取出數封帛書:

“這是羣臣聯名上書,勸寡人速取荊州的帛書。”

“淮南那邊也催得緊。”

話落,竟將書卷投入亭畔中的火盆,火光映照其堅毅面容:

“然寡人遲遲未決,非不欲取,實因人選難定!”

孔明正欲開口,卻見劉備猛然起身:

“此去荊州,專爲撫定,不見得便要動刀兵。”“雲長輕慮自傲,益德又粗獷暴躁。”

“此二人皆不是撫定荊州的最佳人選。”

劉備向諸葛亮解釋,他爲什麼不打算派關羽、張飛去荊州的原因。

這二人打仗雖然猛,但很難跟當地的士人豪強周旋。

荊州的世家豪族盛氣凌人,劉表經營了二十年都壓不住。

劉備也不覺得張飛、關羽能夠壓住。

畢竟,想只通過暴力,來換取別人的忠誠是不現實的。

此所謂,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以德服人者,心悅誠服也。

關羽、張飛又是劉備的元從,絕對擁躉。

既然把這兩個人排除在外,似乎沒幾個人選了。

“……那齊王可是想讓李丞相去往江南?”

諸葛亮認真問。

“……是,也不是。”

劉備目光如炬,一本正經地對諸葛亮說道:

“李相坐擁河北之地,又節制幽燕、遼東。”

“寡人在下邳,不止一次聽到有流言說,李相在河北擁兵自重,欲要自立。”

諸葛亮忙道,“大王,李相絕非——”

“聽寡人說完。”

劉備伸出手,打斷諸葛亮,接着言道:

“子玉與寡人相識於患難之中,情比金堅。”

“只是……唉……”

“寡人身爲一國之君,有時候不得不替江山社稷着想。”

“今李相已經功高蓋世,若再立平定荊州之功,則賞無可賞矣!”

“況河北諸將最爲跋扈,此前李相欲向寡人索要四方將軍之位。”

“寡人不允,蓋有此之故也。”

諸葛亮身軀一震,他感慨劉備與李翊君臣之間的無奈。

兩人私下裡是摯友,師徒。

朝堂上兩人則是君臣,君父。

不過,真正令諸葛亮感到驚歎的,還是劉備對自己的坦誠。

都說君心難測,伴君如伴虎。

很少有哪個君王,會對一個臣子如此坦肺腑之言。

諸葛亮大受感動,劉備的話則還在繼續。

“若李相不能下江南,便只有陳元龍一人可選。”

此前說過,下江南的人只能是劉備的元從。

因爲只有元從才能鎮得住場子。

你派黃忠、步騭這些非元從過去,能力夠不夠兩說。

單說這平定江南的大功,你接不接的住吧!

你看人家陳元龍,爲了吞併江南,準備了近十年。

你黃忠啥的,敢去跟人家淮南領袖爭並江南之功嗎。

別以爲你也是四方將軍,就真的能夠跟關羽這個四方將軍一樣。

說啥幹啥,陳登都謙讓着你。

權力,從來都不是身份賦予的。

而是在你擁有哪個權力之後,你需要一個身份罷了。

“淮南富庶,是我大齊之糧倉。”

“陳元龍又握有淮南水軍,若使其撫定江南,寡人擔心淮南諸將尾大不掉。”

劉備語重心長地對諸葛亮說道:

“故依照寡人之意,希望遣一位後起之秀去往江南。”

一陣春風掠過,吹散灰燼。

劉備忽執孔明之手:

“寡人遍觀我徐州諸才俊,唯卿可當此任!”

諸葛亮大驚,避席拜道:

“……大王,亮年幼德薄,豈敢與諸前輩爭先?”

“正因卿年輕!”

劉備鄭重其事地說着,將聲音漸漸壓低。

“江南平定之事,乃新舊之爭,卿當明白。”

孔明手中羽扇墜地,霎時了悟。

主公非是疑老臣,實恐功高震主,新舊相軋!

“子龍將軍做事沉穩,又未曾立有蓋世之功。”

“大王何不遣他前去?”

“……子龍太過仁厚,恐爲士族所欺。”

劉備彎腰,替諸葛亮拾起羽扇,輕輕拂去上面的塵土。

將之還給諸葛亮,拉着他的手,邀請他陪自己逛後院。

時值殘陽西墜,樹影婆娑,映得二人面上晦明不定。

走至一樹前,劉備忽然停下腳步。

“孔明可知?”

劉備輕撫樹幹,慨嘆道:

“此柏乃寡人初至徐州時所植,今已亭亭如蓋矣。”

說着,望向諸葛亮。

“正如卿之才德,潛滋暗長。”

“寡人日日觀之,未嘗不欣慰。”

諸葛亮方欲謙辭,劉備卻從袖中取出一疊絹書:

“此皆李相歷年密奏,篇篇盛讚卿之才略。”

展開最舊一函,但見“諸葛亮器識宏遠,真王佐之才”十二字赫然在目。

“彼時卿方回徐州,李相便如此推崇於你。”

劉備指尖輕點最新一封:

“去歲又言‘孔明治政之能,當世罕匹’。”

說着,忽有話鋒一轉:

“然孤偏要冷落卿三載!”

孔明見狀,伏地再拜。

劉備扶他起身,拍着他的肩膀:

“非是疑卿,實爲……”

目光一轉,指着兵架子上的弓,說道:

“譬如射箭,當先審的,方能百發百中。”

“況江南重地,孤安能不審之又審?”

“這些年,孔明你一直待在徐州,寡人從未將你外派去他處。”

“一來考覈卿之才略德行,二來磨鍊卿之心性。”

“目今觀來,卿已具備獨鎮一方之本領矣!”

其實還有第三點,劉備沒有明說。

那就是這些年,諸葛亮雖無有過失,但一直沒立有大功。

但封的官位,爵位都不小。

一個琅琊縣侯,使得諸葛亮遭受了不少人的質疑。

諸葛亮心知這一點,唯恐辜負劉備重託。

也是以效仿李翊,以他爲榜樣,夙興夜寐,唯恐託付不效。

但任憑諸葛亮怎麼努力,質疑聲從未少過。

理由很簡單,實在是待在徐州,李翊早就將這裡打造成了一片樂土。

政治環境穩定,農業發達,經濟繁榮,學校、醫署林立。

百姓安樂,政通人和。

縱孔明有天縱之能,又如何能讓徐州更進一步呢?

不是孔明不努力,實在是他踩在先人的肩膀上,沒辦法更上一層樓啊!

所以,只有像當年陳登一樣。

離開徐州,擡起頭來。

少年纔會有更廣闊的天地。

……路,劉備已經爲諸葛亮鋪好了,就看你自己怎麼走了。

事實上,

不論是李翊還是劉備,都是把諸葛亮當二代丞相培養的。

李翊雖未明說,但劉備看得出來,他就是想讓諸葛亮在將來接替自己的位置。

爲了捧李翊,劉備拿出了河北。

現在爲了捧諸葛亮,劉備則打算將荊州拿出來。

河北,是當年李翊一點一點打下來的。

荊州,同樣需要孔明你自己去爭取。

暮鼓聲中,劉備忽解佩劍相贈。

“此乃寡人佩劍,名曰雌雄雙股劍,又名鴛鴦劍。”

“此前徵河北時,寡人拜李相爲都督,贈他鴛劍。”

“最終,李相不負寡人之望,成功平定了河北。”

說着,劉備已將寶劍遞到諸葛亮手中。

“……孔明,現在寡人將鴦劍贈你。”

“盼你此下江南,一如當年李相去往河北一樣——馬到功成!”

劉備手舉在半空,面龐堅毅,露出不容拒絕的表情。

諸葛亮誠惶誠恐地接過鴦劍,

“……大王厚望,臣敢不效死?”

諸葛亮拜伏於地,頓首道:

“……只是江南之事,干係重大。”

“臣只恐心有餘,力不足。”

正如此前分析的那樣,能撫定荊州的人選,只有那幾個元從。

因爲只有他們鎮得住手下人。

諸葛亮加入的本身就晚,又沒立有什麼大功。

也沒培養出自己的嫡系。

讓他孤身前往荊州,最後只可能落得個跟當年劉表一樣的結果。

話至此處,忽聞牆外馬蹄聲急。

“此必李相到了!”

劉備整衣冠笑道,“孔明現在可知寡人爲何要召李相來徐州了?”

諸葛亮眉梢一揚,聰明如他,頓時明悟。

“原來大王是想!”

“正是。”

劉備點了點頭,揹着手,眉宇間一川不平。

“寡人召回李相,正是欲借他之威,成卿之功也!”

“目今雲長在青州,益德在徐州,元龍在淮南,李相在河北,俱是方面之帥。”

“明日堂議,寡人會命卿總督江南軍政,李相將隨卿同去。”

“凡軍政要務……”

說着,指了指諸葛亮手中握着的鴦劍,一字一頓:

“皆決於卿!”

沒錯,劉備召李翊回來,就是讓他“輔佐”諸葛亮的。

嚴格意義上講,此去撫定江南的人,本就是李翊。

但主角,只能是諸葛亮。

劉備要求李翊退居幕後,當“太上皇”。

說是諸事鹹決於諸葛亮,但李翊真要訓話,衆人也都得豎起耳朵聽着。

只有把李翊拉出來,才能堵住齊國上下諸派的嘴。

不過這樣一來,其實“犧牲”的還是李翊。

劉備嘆了口氣,這纔是他近段時間心情不好的原因。

“孔明知否?”

“李子玉者,世之奇才,所至之處,必爲魁首。”

“然今日,寡人慾使其爲綠葉耳。”

當了一輩子的傳奇,不管走到哪裡都是主角。

但劉備這一次,卻不得不讓李翊當一回綠葉了。

從另一方面來講,爲了捧諸葛亮,劉備把李翊都給搬出來了。

這自然令諸葛亮感動地無以復加,當即頓首再拜:

“……臣一定不負大王知遇之恩!”

劉備輕撫孔明之手,鄭重地說道:

“……善,卿不負寡人,寡人必不負卿。”

次日,堂議。

劉備當着文武百官的面,正式宣佈,此去撫定荊州的人選是——諸葛孔明!

此議一出,衆皆譁然。

諸葛亮?

他算哪根蔥?

……就是就是。

魯太傅、陳徵南、趙翊軍、臧將軍哪個不比他資歷高?

平定江南這種大事,輪得到一個後生晚輩?

衆人都以爲,昨晚李丞相回徐州了。

劉備就是想派他去撫定江南,任誰也沒想到最後這個重任會落到諸葛亮身上。

面對衆人的質疑,劉備又接着說道:

“李相,汝與孔明一道去往江南。”

“……臣,領命。”

李翊持笏出列,躬身受命。

就在昨晚,李翊自己也想明白了其中關節。

不想今天,果真印證了他的猜想。

劉備召自己回來,是爲了藉助自己的威望,幫諸葛亮鎮一鎮場子。

諸葛亮能力沒問題,就是資歷太淺,壓不住手下那幫人。

派別人去,又怕喧賓奪主,將諸葛亮給架空。

甚至搶了他的風頭,反而不美。

只有派遣李翊,這位亦師亦友的老臣最合適。

“孔明乃丞相之後生晚輩,尚有諸多不足之處。”

“丞相作爲前輩,當多加提點。”

劉備看似是叮囑李翊,實則是在提醒他,諸葛亮纔是下江南的主角。

你扮演的角色是他的“老師”,主要是爲了糾正他的過錯。

“……請大王放心,臣與孔明一定不負重託。”

“勢將江南撫定。”

“剷除奸佞,救護大王同宗兄弟。”

李翊進入角色很快,馬上就已經喊出政治口號了。

劉備很滿意,微笑着點了點頭:

“卿辦事,寡人自然放心。”

“那就請——”

話說到一半,劉備馬上打住,轉而對諸葛亮說道:

“……孔明,便請你來點此下江南的人選罷。”

適才劉備差點兒讓李翊來選。

這才頓了一下,趕緊轉過頭來讓諸葛亮選。

“江南之事,我已盡付孔明。”

“凡所調度,皆如寡人親臨!”

劉備朗聲叮囑衆人,提前幫諸葛亮敲打一下。

殿外朔風凜冽,殿內甲士肅立。

諸葛亮目光逡巡一圈,便開始升座點將。

先喚後將軍黃忠出列:

“老將軍河北一戰,陣斬夏侯,又是荊州人。”

“可隨亮一同前往江南。”

黃忠謝過,慨然領命。

又點翊軍將軍趙雲:

“子龍膽略超羣,當統中軍。”

趙雲亦慨然領命。

諸葛亮也很精明,他選擇的人選。

要麼是黃忠這種加入的晚,跟自己同樣缺少羽翼做支撐的後輩。

要麼就是趙雲這種品性高潔,完全不拉幫結派的人。

跟這樣的人共事,諸葛亮辦事受到的阻力就會很小。

既不會投鼠忌器,也不用擔心動到別人的蛋糕。

一番人選點罷,諸葛亮基本定下了去江南的人選。

又來到李翊面前,非常高情商地一揖說道:

“亮年少德薄,雖承王命,實懼不勝。”

“丞相廟謨深遠,敢問諸將之選,可有遺才?”

言外之意,剛纔我都是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點的人。

丞相你有沒有想點人一起去的?

畢竟下江南,可是一個鍍金的好機會。

肯定有不少貴族子弟希望塞點兒人進來。

到時候隨便混點軍功,就能夠升職加薪了。

諸葛亮把這個賺人情的機會,主動上交給了李翊。

……

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75章 大漢魅魔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
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75章 大漢魅魔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