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

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

“一別數載,不想大兄依然風采依舊。”“今日陣前對敵,劉將軍亦嗟嘆不已。”

關羽上來表達了自己的善意。

徐晃卻明白自己現在過得其實並不好,表面上跟著車騎將軍混,實則就是亂臣賊子罷了。

天底下有幾個人承認他們白波軍是官軍了?

況且,徐晃也是公明哥哥。

他跟另外一位公明哥哥一樣,都想著要招安。

所以當初天子東歸之時,是徐晃站出來力勸楊奉去護駕,保扶王室。

爲的就是招安歸順朝廷,擺脫白波賊的身份。

關羽一揚臥蠶眉,正色說道:

“大兄之勇略,世所罕有,奈何屈身侍奉於楊奉、韓暹之徒?”

“劉將軍乃當世英雄,其好禮賢下士,天下所共知也。”

“今日陣前,見大兄之勇,十分敬愛。”

“故不忍以健將決死戰,特命我來奉邀大兄,同事徐州。”

“楊奉、韓暹乃無謀之輩,今失其所倚。”

“虎無爪,鳥無翼,此二徒早晚爲他人所擒。”

“大兄何不趁此時棄暗投明,與羽共成大業?”

這話正說到徐晃心坎裡去了,沉吟良久,喟然嘆道:

“吾亦知楊奉、韓暹非立業之人,欲別尋他處。”

“只恨無有門路啊……”

關羽起身正色說道: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劉將軍遣我至此,正是欲勸大兄棄暗投明。”

“從此攜手並肩,匡扶漢室,青史留名!”

徐晃頷首,起身謝道:

“雲長所言甚善,願從公言。”

關羽聞言大喜,上前握住徐晃的手,說道:

“關某在劉將軍帳下時,常常思念大兄,渴望一同共事。”

“奈何不知大兄身在何處,今日在此得見,真天意也!”

關羽是一個標準的江湖人,太注重感情,講義氣了。

與之相反的是,徐晃跟張遼一樣,都是標準的職場人。

像後來徐晃與關羽打襄樊之戰時,兩軍對峙。

關羽與徐晃遠遠對話,敘舊。

上來就一口一個大兄,您還好嗎?

結果聊著聊著,徐晃突然就變臉:得關雲長首級者,賞金千斤。

關羽大驚,說大兄你說的這是什麼話啊,我們是兄弟啊。

徐晃回答,這是國家之事,不敢因私廢公。

此戰,徐晃擊退了關羽。

估計徐晃內心裡都在笑話關羽,快六十歲的人了,怎麼還這麼天真。

其實,不是關羽天真。

是環境造就性格。

關羽不管走到哪裡,都是曹操捧著、劉備慣著、諸葛亮哄著,同事讓著。

這雖然是關羽的幸福,卻也造就了他輕慮的性格。

靠著劉備、諸葛亮的慣縱,關羽至死都是江湖人性格,注重義氣的有些過頭了。

與張飛一樣,晚年的性格缺陷被無限放大。

在關羽看來,說不定徐晃因爲與自己是老友,會念及舊情,不好意思跟自己交手。

給自己斬殺曹仁的機會。

但徐晃內心卻跟明鏡似的,我徐晃在是你關羽兄弟之前,更是魏王的臣子。

將軍既然熟讀春秋,豈不聞春秋之義,不以家事廢王事。

戰場上就是你死我活,六親不認。

而關羽就是: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他至死都是遊俠,不懂職場。

好在此刻的關羽與徐晃兄弟重聚,不必再拚個你死我活。

“事不宜遲,今晚便走!”

關羽拉上徐晃,出了營。

徐晃只帶了帳下百十名親信士兵,與關羽連夜出了營帳,徑直投往劉備大營去了。

早有人將此事報與楊奉。

楊奉聽說徐晃投劉備去了,頓時大怒:

“此楊縣小兒,何敢揹我耶?”

話落,即點了本部兵馬,連夜去追。

徐晃與關羽在前頭趕路,聞得身後喊聲大舉,知是楊奉察覺,率兵追來了。

“今楊奉領兵追至,我與大兄同去迎敵如何?”

徐晃卻搖了搖頭,正色道:

“以臣攻舊主,大不義也,吾決計不爲此事!”

關羽聞言,反而大喜說道:

“大兄真義士也!”

“既如此,大兄可先領本部兵馬前往劉將軍大營處投靠,軍師定會派人前來接應。”

“關某自率大軍在此爲大兄殿後。”

徐晃挑眉說道:

“雲長所部兵馬不多,恐難攖楊奉兵鋒。”

關羽一揚眉,不屑地說道:

“吾視天下鼠輩如草芥耳!”

“今日陣前觀楊奉軍陣,不過土雞瓦犬,插標賣首耳。”

“大兄可自去,某少時便至!”

徐晃乃不疑有他,徑直望劉備大營去了。

關羽只帶百十接應他的隨從,在此截斷去路。

楊奉領兵殺至,見關羽攔路,厲聲叱道:

“爾乃何人,敢在此阻吾去路?”

關羽斜睨楊奉一眼,沉聲道:

“念在與大兄情誼之上,關某不欲取汝性命。”

“汝可速去!”

楊奉聞言,面上罩一層寒霜,冷聲叱道:

“徐晃叛我,我勢殺之。”

“爾若阻我去路,當將汝砍作齏粉!”

關公聞言大怒:

“爾有何能,敢發此大言?”

話落,舉刀上前,便要殺楊奉。

楊奉身旁閃出兩員健將,迎上關羽。

一將持槍刺去,被關羽側身躲過。

兩馬相交,只一合。

刀鋒起處,屍橫於馬下。

另一健將,見狀駭然失色,撥馬便走。

關公拍馬趕來,長驅直入,竟直衝楊奉軍陣來。

楊奉見關羽來得兇猛,趕忙退勒馬退至中軍處。

那員驍將躲不及,被關羽趕上,只一刀,砍爲兩段。

前排白波軍皆望風披靡,被關羽輕易殺散。

楊奉見關羽勇猛至此,乃信人言其熊虎之將,萬人之敵。

正欲打算回營,抽調援軍。

忽聽得四面喊聲大舉,金鼓喧天。

山上山下,火把齊明。

伏軍自四面而出,劉備親自引軍當先,旁邊站著李翊。

“楊奉休走,備在此等候多時也!”

“全軍擊敵,休教走脫了楊奉!”

楊奉大驚失色,急待回軍,卻被四面而來的劉軍給圍住,走脫不得。

只得拔劍上陣,親自押陣廝殺,博一條血路出來。

劉備望著楊奉被困在垓心,面露笑意,衝一旁的李翊說道:

“軍師遣雲長說徐晃來降,趁機引誘楊奉出兵。”

“我等在此設伏,可畢其功於一役。”

“真乃一舉兩得也。”

李翊微微笑道:

“楊奉乃無謀之輩,何足慮哉?”

“縱不爲主公所擒,也該死於他人之手。”

說起來,歷史上的楊奉就是被劉備殺的。

當時他被曹操打敗以後,賊性不改,四處劫掠爲生。

結果劫著劫著,劫到劉備的地盤上去了。

劉備直接設下鴻門宴,在宴上斬了楊奉,也算是爲民除害。

這次楊奉再次落入劉備手裡,可以說是天意了。

兩軍混戰,楊奉走脫不得。

關羽、趙雲俱在軍內,領軍衝殺。

白波軍抵擋不足,四散奔逃。

混戰之中,楊奉爲流矢所中,正中其左臂。

楊奉見箭插得深,實是痛楚難當,疼得他冷汗涔涔自額間滑落。

遂一咬牙,伸出右手想要拔箭。

不想關公驟然殺至,衝散衆軍。

楊奉見狀大驚,急走不迭。

關公手起刀落,帶頭連著中箭的左肩,一併斬落於馬下。

衆軍皆散,劉備趁著雲長衝亂敵軍,乘勢揮軍掩殺過去。

一時間,降者無數。

那邊韓暹聽聞楊奉帶兵出去了,也想領著軍士過去救援。

奈何見劉軍勢頭正猛,不敢接戰,只在遠處靜靜觀望。

見劉備殺散了楊奉人馬。

韓暹暗想今日勢孤,又折了楊奉,誠難再搶奪天子。

遂引軍向南,投袁術去了。

劉備收兵回營,下令排筵爲衆人慶功。

關羽引徐晃來見劉備。

劉備大喜過望,執徐晃手道:

“備在此翹望徐都尉久矣,今日幸得一見,實在大慰平生。”

劉備一改往常稱字,來表達親近的方式。

這一次刻意稱呼徐晃爲都尉。

因爲徐晃是跟著楊奉混了個騎都尉的官兒。但楊奉這種逆賊,他的車騎將軍尚且不被人承認,何況是徐晃?

但劉備卻仍是選擇稱徐晃爲都尉,因爲他知道徐晃在乎這個。

公明哥哥渴望招安,得到朝廷的認可。

劉備身爲漢左將軍,帶頭做表率,承認你的騎都尉職位。

徐晃當即也投桃報李,拱手還禮道:

“久聞劉將軍禮賢下士,與人爲善,晃亦欽慕久矣。”

“今棄暗投明,願爲明公赴湯蹈火。”

作爲標準的職場人,徐晃也是上來就表了忠心,爭取給新老闆留下一個好印象。

但這還沒完,徐晃忽然又撩衣下拜。

劉備一驚,忙伸手去扶:

“公明何故如此?”

徐晃拱手,正色道:

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無一錯版本!

“楊奉雖然是白波賊出身,但畢竟與末將共事一場。”

“相從已久,實不忍見其拋屍於外。”

“懇請將軍應允,令晃帶人收斂其屍,葬回故鄉。”

徐晃雖然是在替舊主說話,但無疑體現了他忠義的一面。

劉備也不免爲之動容,嘆道:

“公明真義士也!”

“楊奉雖然爲賊,然畢竟一路勤王護駕,於國有功。”

“此去陳縣不遠,待我上奏朝廷,表其功績。”

徐晃大喜,連連謝過劉備。

劉備上書傳回朝廷中樞。

劉協在得知楊奉戰死之後,亦不覺悽愴。

“楊將軍雖然跋扈了些,但此次護駕也曾多次與涼逆廝殺,畢竟是忠臣。”

“今日既死於陳地,不如便葬於陳地。”

於是,劉協下詔,厚葬楊奉,並追封其爲列侯。

又命人收編楊奉的人馬。

白波軍中,楊奉兵馬最強,有七千餘衆。

被劉備殺散了一陣,還剩個四五千。

劉協下詔,赦免楊奉部衆此前劫掠州郡的罪過。

衆皆感恩戴德。

而爲了收編這些人馬,劉協也得給足劉備面子。

他下詔,正式冊封徐晃爲校尉。

算是徹底擺脫了賊寇的身份。

劉備大喜過望,連連謝恩。

於他而言,得徐公明一人,可勝千軍萬馬。

遑論幾千賊寇呢?

這邊劉備歡歡喜喜收了徐晃,打算繼續踐行李翊南行的策略。

出發前,又先問計于徐晃,道:

“今歲荒乏糧,我徐州收編新軍甚多,多出數張口來。”

“軍士坐守於此,終非良策。”

“公明可有何良言教我?”

劉備這話問的並沒有毛病。

在很多三國類遊戲裡,徐晃的技能都是計謀類型的。

因爲五子良將之中,徐晃就是最擅長、也是最喜歡運用計謀的將領。

比如說什麼勸降、斷糧、攻心、聲東擊西等等,數不勝數。

所以公明哥哥在三國殺裡面,高低得是一個謀徐晃。

徐晃新人加入,也是急於表現自己,當即建議道:

“黃巾軍四處劫掠州郡,多有金帛、糧食。”

“尤以汝南、潁川爲盛。”

“此等賊徒,又容易破,破而取其糧,以養三軍。”

“此乃上策也。”

劉備大喜,言道:

“公明之言正與軍師教我之言相合!”

遂下令全軍暫時不回下邳,就自陳地,開撥向汝南。

汝南主要是袁術的勢力範圍。

而黃巾餘黨,以何儀、黃邵、劉闢等人爲首,在潁川、汝南聚衆多達數萬餘人。

這些人雖爲黃巾賊,但其實是倒向袁術的。

所以才說汝南是袁術的地盤,因爲汝南遍地都是黃巾賊。

不過也有一個地方例外。

那便是汝南西部的郎陵一帶,這裡是地方豪強李通的地盤,黃巾賊也沒奈何。

至於袁術,呂布。

他們主要把兵力屯於汝南南邊的新蔡一帶。

而劉備只帶兵在汝南北邊兒打一打黃巾,袁術、呂布未必會察覺。

縱然察覺,又能如何呢?

畢竟劉備是在陳國周邊討伐賊寇,爲天子剿賊,名正言順。

縱然汝南黃巾是袁術的人,袁術也只能吃這個暗虧。

劉備大軍一路南下,至新陽處停歇。

在往前就是潁水,劉備先令人安營紮寨。

又差人打聽新陽一帶的黃巾賊首是誰。

後回報說,新陽一帶黃巾賊,是何儀、黃邵。

此二人乃是汝南黃巾衆賊中比較有實力的,麾下號稱皆有萬餘衆。

但劉備倒未將這些黃巾賊放在眼裡。

因爲黃巾軍說是軍,其實就是一羣訓練不足,缺乏裝備,只有一腔血勇的莽夫罷了。

像當年張角起義時,號稱百萬黃巾兵。

結果好多人別說穿皮甲了,能有件粗布穿都不錯了。

甚至好多人拿的武器都還是樹枝、木棍。

也難怪後面遇上朝廷的正規軍時,會被人家幾萬人攆著打。

一個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精兵。

一挑二十,絕對不是問題。

李翊出來分析戰局:

“黃巾賊缺乏遠程武器,大多是單兵步卒,今可先使蹶張士,列開陣來。”

“射住其攻勢,待其銳氣盡失,使公明、子龍率騎兵長驅直入,衝散其陣。”

“則黃巾賊可立破矣。”

劉備從其言。

此次出征汝南,由於是打著征剿黃巾賊的名義,尤其還是陳國周邊的黃巾賊。

陳王劉寵非常慷慨地,借了劉備五百蹶張士。

這些蹶張士都是極爲善射的健兒。

極大增強了劉備軍的遠程火力輸出。

安排好作戰計劃好,劉備命關羽帶兵攻打新陽,誘何儀、黃邵來攻。

早有人將劉備領兵至新陽的軍報,傳回何儀處。

何儀驚道:

“此官兵甚不當人子,前日劉闢在潁川爲曹操所敗,今日劉備卻又領兵來略我新陽。”

“不與我等活路耶?”

黃邵忙問劉備來了多少人馬。

人報少則五六千,多則今萬餘衆。

古代信息流通慢,汝南又多叢林高山。

很難計算出敵軍的具體人數,只能估摸出一個大概。

“劉備兵少,或可一戰。”

黃邵分析道。

但何儀卻面色凝重,心事重重。

“我黃巾衆,平日多行擄掠之事,攻打尋常百姓尚可。”

“若遇上正規軍士,誠難與敵。”

“況我聞劉備用兵如神,戰無不勝,攻無不取。”

“其帳下謀士李翊,有經綸濟世之才,深有韜略,算無遺策。”

“更兼其有關張之勇,皆乃萬人之敵。”

“若欲勝劉備,須十倍兵力於他,方可取勝。”

黃邵面色一沉,叱道:

“何帥如何漲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耶?”

“劉備不過北地一武夫,一時僥倖,得了偌大一個徐州。”

“今仍不知足,竟寇兵侵我郡縣,其心可誅。”

頓了一下,又道:

“況劉備再是善於用兵,我軍據潁水而守,何足懼哉?”

“關張雖勇,然只爲征討我汝南黃巾而帶上,未免大材小用。”

“我料其人必不在此處。”

“至於那李翊,偶聞其乃一山野村夫,不過弱冠幾年。”

“一黃口小兒,何言韜略?”

“我看是一沽名釣譽之輩罷了。”

“又何懼哉?”

雖然黃邵口燦如蓮,將劉備集團貶得啥也不是。

但是在面對強敵,尤其是已經殺至眼前的情況下。

一切的貶低都是妄言,除非黃邵能帶人主動擊破劉備軍。

打一個漂亮的勝仗出來,大夥兒纔會相信他說的話。

黃邵見衆將皆面色凝重,口中不言。

心下也知不贏一場不行,便道:

“罷罷罷,既然諸公怯戰。”

“待明日我領一軍,出城會一會這劉備。”

“看他有何能耐!”

次日,一大早。

黃邵即引本部兵馬數千,出新陽來戰劉備。

賊兵雖衆,可皆是羣狐羣狗黨,並無隊伍行列。

數千之衆迎上,全無陣勢可言。

……

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
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