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蓉說:“以前有時到晚上都是父母爲我們準備洗腳水。現在我提議,八歲以上十二歲以下的,自己的事自己做,洗腳洗臉水自己準備,以減輕父母的負擔。十二歲以上者,每隔幾天要爲父母準備洗腳水,只要老人願意,我們要親自爲他們洗腳。因爲他們都上了年紀了,腰腿都不大靈活了,一蹲一起不大方便,我們應儘量處處給他們方便和幫助,早晚要爲他們鋪牀疊被,這算作第三條。大家同意嗎?”
“同意!大家異口同聲。”
虎健說:“我也說一條,我們更要孝敬爺爺奶奶,因爲他們年歲更大,更需要人的關愛。”
“虎健想的周到!”榮茹說。
這時,聽得後面有小聲的嘀咕聲,“這裡有的人沒有爺爺奶奶,到哪裡孝敬去?”
榮茹聽了忙說:“正因爲生命易逝,我們纔要抓緊時間孝敬老人,老人沒有了就失去了行孝的機會了。所以,沒有祖輩要孝順長輩,女孩子出嫁了要孝敬公婆,即使對於長姊和兄長也要尊從。”
接下來,大家各自爭先恐後的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兩天的整個集中學習先像學堂裡的教學,後像國家行政部門在制定政策,最後又像表決心大會。一種嚴肅認真高度負責的、積極向上的氣氛貫穿整個過程,然而這裡的人平均年齡也不過十三四歲。
再後來,這些孩子們暢所欲言,表示以後一定多幫父母幹活,如洗衣洗碗,餵豬餵雞、照顧弟妹,積極參加農田勞動。有的說不僅自己努力讀書,還要幫父母識字。八歲的小榮枝說:“我家的拔豬菜,揀乾柴這事我包了!”
榮蓉和榮茹把以上內容歸納爲十條,找來紙筆,讓榮秀和榮麗和他們一起動手,給在場的人每人寫一張。一會兒功夫,抄寫任務完成,每人領到一張。榮蓉說:“拿回去訂在牆上,每天對照執行!”
這些青少年個個像聽從首長的命令一樣,表情神聖而莊嚴,小心地拿着那張寫着十條行孝要求的紙離去了。
再一天,榮蓉領着榮茹榮秀和榮麗,向福姓各家又一次宣傳了她們的條文,並且提出該離崗的老人迅速做好離崗準備,做好交接工作。
富土老人起先認爲他們在鬧着玩,所以他並沒在意,但榮庭榮堂榮族他們一致支持女將們的決定。無奈,富土只好準備放棄自己的工作,但仍找出許多理由,表示不情願和種種不放心,說他自己仍能爲兒孫們助一臂之力。
榮庭兄弟幾個表示堅決站在妹妹們一邊,要求長輩們成全他們的孝心,請他們放心地退往後方。並再三說明,有特殊事情還請他們出山,除了不用他們參加勞動外,家中主要事還將向他們彙報。他們既是軍師還是董事長,晚輩們將隨時聆聽教誨。至此爲止,他才高高興興準備退出了自己的職場。
幾天以後,村裡各家都說自己的孩子變乖了懂事了,有的孩子竟然因爲父母對自己的過度關愛,會深深責備自己。而榮蓉和榮茹姐妹倆,更是把一大半家務承擔起來了,簡直就是家庭主婦了。
全村形成一種敬老禮讓勤勞互助的新風尚,這種風尚像春風一樣吹進了每個人心田。兩個月後,村裡的幾個離崗老人就適應了無責一身輕的日子。
此後,榮蓉榮茹主動擔當起了孝道工作隊的負責人,直到她們出嫁時,纔將此項工作交給她們的侄女月娥月桂來負責。據說,她們制定的孝道條例,在她們家族中傳承了好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