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分化

第75章 分化

一處街邊茶肆,一羣苦工在這裡歇息,順便用了午飯。

他們的午飯很簡單,自己從家裡帶的雜糧餅子,硬的和石頭一般。

問老闆買了一碗茶水泡開才能吃。

粗餅子看起來就很剌嗓子,但他們卻吃的津津有味。

“黃河真是要人命啊。”

“黃河改道的場面你們是沒見過,到處都是水,水面上飄的到處都是屍體。”

“是啊,少了它不行,有它又怕氾濫。”

“現在黃河南下奪淮入海,山東、北平沒水渴死,淮水下游水多的淹死。”

關於黃河奪淮入海的各種話題,已經傳了大半年。

畢竟事關重大,百姓在閒暇之餘也樂於討論幾句。

更何況在這個信息傳遞不暢的時代,一個話題往往能被討論許久,甚至好幾年前的事情都能當新聞來談論。

傳到現在,除了特別偏遠的地區,大部分地方的百姓都能說道幾句。

尤其是周圍出現北方人,大家總會習慣性的問上一些黃河相關的話題。

黃河奪淮入海的危害有多大,說一句婦孺皆知都不爲過。

所以,這羣工人在吃飯的時候,談論這個話題並不突兀。

不過就在這時,隔壁桌兩個腳伕模樣的大漢,忽然開口道:

“大家還在談黃河的事兒呢,都過時了。”

幾名工人不服氣,追問現在什麼話題才熱門?

那兩個壯漢卻矜持起來,怎麼都不肯說。

還鬼鬼祟祟的說這事兒事關重大,他們要是說了可能就會被抓進去。

這一下可把幾名工人的好奇心給吊起來了。

紛紛出言剛他們:哪有什麼新話題,我看你們就是故弄玄虛。

倆人果然受不住,很快就全抖落了出來:

“你們看到那些讀書人了嗎?別看他們在咱們面前人五人六的,實際上就是一羣蠢蛋。”

“被人家給當槍使了都不知道。”

“就是那幫子士紳地主老爺,他們纔不希望朝廷開科舉。”

“你們說我胡說八道?我是有證據的。”

“皇上和太子讓羣臣上書討論此事,戶部郎中陳泉伊在奏疏上就寫了。”

“儒生就應該先去衙門歷練,學習如何爲政治民,然後才能參加科舉。”

“不光是陳郎中,還有其他十幾個士紳子弟出身的,都上書要求先歷練再參加選仕。”

“還有人要求,沒有去衙門歷練過的,不允許參與選仕。”

畢竟是順天府的百姓,雖然只是苦力,但見識還是有的。

聽到那腳伕的話,就有人反駁了:

“儒生先去歷練不是挺好的嗎?總比什麼都不懂就去當官禍害百姓強吧?”

那腳伕嗤笑道:“好?騙的就是你們這樣的。“

“衙門的大門朝哪開啊?你以爲誰都能去歷練的?”

“人家士紳地主老爺家的孩子,纔有資格去歷練,普通讀書人門都進不去。”

“到最後錄取的全是士紳地主老爺家的孩子,人家要錢有錢要勢有勢,咱們老百姓才永無出頭之日。”

又有苦力反駁道:“說的現在咱們老百姓就有出頭之日一樣。“

那腳伕搖搖頭,一副鄙夷的語氣:

“那些儒生至少還要點臉,而且他們都是流官,幹幾年就走了。”

“士紳地主老爺們可不要臉,他們是吃人肉喝人血的。”

“一旦讓他們當了官,咱們纔是真的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聽到他們討論,周圍更多人聚了過來。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就確定了一件事情。

流官雖然壞,可幹幾年就走了,下一任說不定就是個清官。

士紳地主不一樣啊,衙門就和他們家開的一樣,人家是不會挪窩的。

啥?你說官員異地任職?

大家都是士紳宗族出身,我去你們老家任職,你來我們老家任職,咱們互相幫助。

類似的話題,在很多地方同時展開。

總之就是一句話,士紳平時和儒生哥倆好,僞裝的和一個人似的。

真到了關鍵時刻,人士紳是把儒生當傻子玩的。

證據?

證據就是那些奏疏啊。

士紳宗族出身的官僚,很多都強烈要求,先去歷練才能參加科舉。

他們就是爲了壟斷做官的權力。

把別的儒生排除在外。

啥?你說我胡說八道毫無根據?

呵……沒聽說過漢朝歷史吧?沒看過鹽鐵論吧?

把這本書找出來好好翻一翻,那些所謂的賢良們,是如何利用文學奪取國家利益的。

最後賢良們把持了做官門路,形成了世家大族,就一腳把文學們踢到一邊去了。

前車之鑑啊。

這個大新聞牽扯到了儒生和士紳地主,話題性可比黃河改道要大太多了。

迅速就成爲了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但凡是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有人在談論。

並且這個話題,還在迅速向着應天之外的地方傳播。

相關的流言自然也傳到而來官吏們的耳朵。

一開始他們自然是嗤之以鼻的。

然而當鹽鐵論、文學賢良被拿出來,性質就不一樣了。

還是那句話,華夏人對歷史都非常重視。

最初記錄歷史的目的,也是爲了給後人提供參考經驗。

而鹽鐵論屬於古代最重要的經濟著作之一,地位是非常高的。

當大家發現,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的時候,就算再傻的人也開始產生了懷疑。

然後就有儒生開始回顧這兩年發生的事情。

他們震驚的發現,原來士紳地主們一直在背後撈好處。

遠的不說,就上次朝廷用察舉制徵辟官吏,儒生因爲不通實務,大部分被黜落。

可出身士紳宗族之家的人,大部分都被選中了。

後來宋濂提議,可以讓儒生去衙門當刀筆吏。

反對最激烈的,就是出身士紳宗族的官吏。

他們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儒生是清流,怎麼能從事低賤的濁官呢。

當時還以爲他們是真的爲了大義,沒想到原來內心打着這樣的小揪揪啊。

再仔細扒一扒衙門的刀筆吏,竟然大部分都和士紳地主有關。

破案了。

真正天真的是我們啊。

馬上就有人找到宋濂,要求他主持公道。

宋濂也是眉頭緊皺,他知道事情有蹊蹺,話題起的太快了,怎麼看都像是有人在故意散佈。

而且十幾個大臣的奏疏內容,是怎麼傳出去的?

答案顯而易見……

可真正讓他皺眉的是,莫非那幫子士紳地主真的在把我們當槍使?

他先是安撫了那些儒生,然後派人去詢問陳泉伊等人。

陳泉伊正被流言搞的內心惶恐不安,沒想到自己等人的心思竟然被人給發現了。

他自然也能猜到,這事兒十有八九是皇帝的手筆。

可知道又能如何,難道還能去找皇帝質問?

其實對此他心裡也非常委屈,你們這羣儒生太不知好歹了。

等你們當了官,自然是要錢有錢要地有地,不就和我們一樣成了士紳了嗎。 你們怎麼能被皇帝給挑撥呢?

咱們不是說好的,一起要求皇帝善待士大夫嗎。

面對宋濂的質問,他不得不親自登門解釋。

誤會,一切都是誤會啊。

宋濂可不會輕易被他忽悠,冷冷的道:

“既然是誤會,那明日就隨老夫一起上書,請求陛下重開科舉。”

陳泉伊支支吾吾的道:“啊這……下官前幾日才上書談及此事,此時若出爾反爾,恐會……”

但在宋濂冰冷目光的注視下,他的聲音越來越小。

最終改口道:“好,明日我就隨先生一起上書。“

宋濂說道:“不是隨我,你的人先上,然後老夫再上。“

陳泉伊先是震驚,然後臉色也是一冷,道:

“宋先生,你我並無隸屬關係,我尊敬你才喊你一聲先生,莫要欺人太甚。”

宋濂漠然道:“隨你。”

說完他端起茶道:“送客。“

家中管事立即過來將陳泉伊送走。

目送他離開,宋濂將茶杯重重的扔在桌子上:

“一羣小人。”

這時一名十七八歲的少年走了進來,正是宋濂的長子長孫宋慎。

只見他來到宋濂身邊,說道:“爺爺,此事明顯是上面故意離間我們,您爲何還要如此?“

宋濂臉色一變,怒道:“閉嘴,再敢非議君上,小心我打斷你的腿。“

宋慎連忙道:“孫兒不敢了,爺爺您息怒。“

見他口服心不服的樣子,宋濂很是無奈,說道:

“儒家乃世之顯學,天下都要靠儒生來治理。”

“可是現在有一羣人打着爲國爲民的幌子,侵吞國家利益,還試圖把控出仕的途徑。”

“如果讓他們得逞,那大明就會走向兩晉世族把控朝局的局面。”

“下品無士族,上品無寒門,想想都覺得可怕。”

“莫說是陛下,就算是老夫也不會放任不管。”

說到這裡,他自責的道:“說起來也怪老夫,被人利用了尚且不知,陛下出此下策也實屬無奈。”

“老夫也得感謝陛下,沒有他提醒,我還被矇在鼓裡呢。”

宋慎暗地裡撇撇嘴,以咱們家的地位,那定然是上品世族,恢復兩晉時期的情況也沒有什麼不可的。

您老就是讀書讀傻了。

但這話他也只敢想想,可不敢說出來。

第二天早朝,陳泉伊等人終究還是主動上書,請求恢復科舉。

只是被朱元璋再次拒絕,朝廷不需要不通實務的官吏。

而且朱元璋還狀似不經意的說道:

“之前你們的奏疏,有人直接反對開科舉。”

“有人同意開科舉,卻要求儒生先歷練才能參加科舉嗎,今日怎麼改變主意了?”

陳泉伊等人面色尷尬,他們自然不敢回答。

關鍵,之前謠言傳的在廣,那都是謠言,沒人能證實他們奏疏的內容。

他們還能糊弄一下。

現在朱元璋等於是當面戳破了最後那一層面紗。

將他們赤裸裸的暴露在了所有人的目光之下。

也等於是揭開了一個隱藏的事實,儒生和士紳是有區別。

士紳其實就是儒生,只不過他們是儒生和宗族結合後的產物,把控着地方。

即便蛻變成士紳,他們依然保留着儒生這張皮,以儒家門人自居。

可是現在,兩者分化了。

儒生就是寒門子弟——這裡的寒門不是兩晉隋唐時期的寒門。

自從世族政治被摧毀,寒門的意義就跟着變了。

宋明清時期的寒門、寒窗苦讀,指的都是普通讀書人。

士紳指的是擁有龐大產業,與宗族勾連不清,對地方衙門有着深遠影響的羣體。

馬鈺得知朝堂發生的事情,也不禁咋舌。

原本他以爲,士紳就是儒生蛻變出來的,想將兩者掰扯清楚很難。

哪知道竟然真的給兩者製造了裂痕。

雖然現在這個裂痕還不太大,可只要朝廷一日不恢復科舉。

只要後續通過察舉制徵辟的官吏,依然是士紳子弟居多,雙方的裂痕就會越來越大。

即便士紳再怎麼嘴硬都沒用。

在實打實的利益面前,再迂腐的儒生都會變得清醒起來。

不過……

馬鈺立即進宮找到馬皇后:“暫時不要讓陛下動孔家。”

馬皇后笑道:“哈哈……你小子反應也太遲鈍了,陛下早就知道了。“

馬鈺撓撓頭,說道:“嘿,是我小看了陛下。”

非是我小覷天下英雄,只是小覷你臭要飯的罷了。

馬皇后哭笑不得的輕輕拍了他一下:“又詆譭陛下呢是吧。”

馬鈺傻笑兩聲矇混過關。

這次算你反應快,要不然我肯定會好好蛐蛐你的。

爲何要突然改變主意呢?

只能說任何政策都不是固定的,需要根據實際變化調整。

之前沒有意識到,儒生和士紳其實是可以分化的。

所以纔想着要將他們一起打擊。

現在既然兩者有分化的可能,那自然就先分化兩者。

如果現在繼續動孔子,倆家肯定會聯合起來。

儒生有名,士紳地主有實力,雖然朱元璋不怕他們,但也沒必要將事情鬧的太大。

現在先挑起儒生對士紳的仇視心理,然後借他們的手打擊士紳地主。

這樣做既能削弱士紳地主的實力,也能增加雙方的仇恨。

收拾過士紳地主之後,再回過頭對付儒生,就簡單的多了。

這也是馬鈺入宮的原因。

只不過他確實有點小瞧朱元璋了,事實上在發現儒生和士紳可以分化的時候,他就已經決定更改政策了。

劉府。

面對當前的詭異局勢,劉伯溫深感無力。

之前也有儒生找過他,只是被他以謠言爲藉口搪塞了過去。

他對皇帝太瞭解了,分化儒生和士紳只是第一步。

接下來肯定還會有別的更激烈的手段。

而且他也能猜到,這一波大概率是衝着士紳宗族去的。

猜到歸猜到,他是真的不想再參與進來了。

可在當前這種局勢下,如何才能做到獨善其身呢。

這時,一個身影浮現在他的腦海裡。

“來人,去給馬公子送一份拜帖,就說我明日想去拜訪他。”

(本章完)

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28章 鼎第127章 無題第28章 鼎第103章 還俗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93章 人間佛第102章 入彀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86章 觸及皇權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63章 義薄雲天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15章 雙標第39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21章 東拉西扯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108章 無題第104章 趙敏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21章 東拉西扯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82章 雷厲風行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122章 其罪當誅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113章 無題第57章 儒從何來第104章 趙敏第110章 魷魚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40章 中二少年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129章 夠狠第84章 開講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106章 稅第65章 儒家病了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28章 鼎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66章 姚廣孝第66章 姚廣孝第32章 你再想想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116章 拿捏第129章 夠狠第106章 稅第102章 入彀第65章 儒家病了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115章 羣相制第115章 羣相制第127章 無題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84章 開講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33章 錦衣衛第22章 暴露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33章 錦衣衛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113章 無題第104章 趙敏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
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28章 鼎第127章 無題第28章 鼎第103章 還俗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93章 人間佛第102章 入彀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86章 觸及皇權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63章 義薄雲天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15章 雙標第39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21章 東拉西扯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108章 無題第104章 趙敏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21章 東拉西扯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82章 雷厲風行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122章 其罪當誅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113章 無題第57章 儒從何來第104章 趙敏第110章 魷魚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40章 中二少年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129章 夠狠第84章 開講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106章 稅第65章 儒家病了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28章 鼎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66章 姚廣孝第66章 姚廣孝第32章 你再想想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116章 拿捏第129章 夠狠第106章 稅第102章 入彀第65章 儒家病了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115章 羣相制第115章 羣相制第127章 無題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84章 開講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33章 錦衣衛第22章 暴露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33章 錦衣衛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113章 無題第104章 趙敏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