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去的時候大家走的很慢,一邊走一邊玩,用了一天才到達目的地。
在那邊待了十幾天,大家都有些想家了,回來的時候速度就快了很多。
下午兩三點的時候就返回了應天城。
大家將馬皇后送入皇城,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回家之後馬鈺就將自己關在書房,開始思考怎麼說服朱元璋,把朱橚給拐回來當學生。
雖然他沒有集郵的癖好,但收集‘某某之父’這個愛好,他覺得還是挺有意思的。
試想一下,如果將來物理學之父、化學之父、生物學之父……全都是他的徒弟。
這種成就感……只要想想他就開始亢奮了。
到時候他的地位得多高,不敢想啊不敢想。
就在他謀劃別人兒子的時候,皇宮裡馬皇后也在給朱元璋講述着這些天發生的事情。
重點是馬鈺在格物之道上的理解。
“以前鈺兒說生產力改變世界,我感觸並不是很深,總覺得這話太虛了。”
“親眼見到這幾樣工具的出現,才知道這句話真正的含義。”
朱元璋也深有感觸的道:“咱也有這樣的感覺。”
“自從聽他講過生產力的發展,咱就派人收集了相關信息。”
“發現每一次生產力大變革,都需要數百年的時間。”
“而且新技術的出現,也都充滿了偶然不可捉摸。”
“這種情況,讓咱怎麼把希望寄託在生產力的提升上?”
“只是咱沒想到的是,他竟然連這種不可捉摸的事情,都能總結出規律。”
馬皇后說道:“是啊,如果有千百人掌握這種規律,大家一起研究。”
“新技藝的出現將不再是不可預見的,對朝廷對天下的影響就非常巨大了。”
朱元璋點點頭,畢竟每一次生產力的大變革,都會帶來思想制度上的變遷。
至於阻撓新技術的出現,或許以前他會有這樣的想法。
但聽馬鈺講了那麼多節課,他已經認識到,生產力提升是不可逆的。
強行阻止只會被歷史的車輪碾碎。
相反,如果能利用好新技術,說不定就能幫朝廷解決很多棘手的問題。
如果朝廷能提前預見到新技術的出現,就算不能及時應對,至少也不會在一無所知中滅亡。
但想做到這些,就必須組建一個機構,專門去了解新技術。
現在他越來越多的體會到,馬鈺爲何一直提議要拓展政府部門職能了。
這時馬皇后又說道:“鈺兒說老五在格物之道上天賦頗高,一直遊說我,讓老五跟他學習。”
“我就想,既然這門學問對國家如此重要,是不是就讓老五跟他學習?”
哪知聽到這個提議,朱元璋斷然否決:
“不行,格物之道說破天這也就是工匠技藝之術,小道爾。”
“咱的兒子將來是要分封天下爲王的,這纔是大道。”
馬皇后一點都不意外他的反應,笑道:
“得,我這個說客果然不合格,回頭讓鈺兒自己找你說吧。”
朱元璋不屑的道:“這次他馬鈺就是說破天,咱也絕不答應。”
這樣還不解氣,他又補充道:“咱要是答應他,咱就不叫朱重八。”
馬皇后大笑:“你呀,怎麼也小孩子氣起來了。”
——
第二天馬鈺就收到了馬皇后傳來的消息,遊說失敗,你自己來吧。
對此馬鈺一點都不奇怪。
這個時代的人,對格物之道的理解,其實也就是一些工具的改良。
他們極盡想象,也就是織布效率高一點,車子多拉一點貨。
工業化已經完全超出了他們的想象範圍。
不只是中國古人如此,包括被中世紀黑暗籠罩的歐洲,也同樣如此。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不重視百工技藝,認爲是小道就很正常了。
在都原本的世界,朱橚就是皇家不務正業的典型,有明一朝他幾乎是被嘲諷的對象。
哪怕他的研究拯救了無數人,依然無法改變大家的刻板印象。
朱元璋不不同意他學習格物之道,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過馬鈺並不失望,昨天他就已經想好怎麼遊說朱元璋了。
所以在接到馬皇后的傳信後,他立即進宮去找朱元璋。
一見面朱元璋就直接擺明態度:“如果是爲了老五的事,就別開口了。”
然後還擺出一副不屑的模樣,你小子能奈我何。
馬鈺氣的牙癢癢,行,希望後面你還能這麼桀驁不馴。
“用語言是無法說服你的,給我幾名能工巧匠,我弄幾樣東西出來。”
“你看過之後要是還反對,那此事就作罷。”
朱元璋也不禁來了興趣,但臉上依然一副不屑的樣子:
“你就算把天上的月亮摘下來,咱也不會同意。”
不過他還是從將作監找來幾名工匠,給馬鈺打下手。
馬鈺拿出了三樣東西:
其一,軸承。這玩意兒雖然小,但意義卻非常重大。
後續不論想改進哪種機械,都離不開它,有必要提前弄出來。
考慮到當前的鋼鐵質量,他沒有弄滾珠軸承,而是弄的柱狀軸承。
雖然沒有滾珠軸承好用,但耐磨特性是拉滿了。
其實這個時代已經有了軸承套,但沒有滾珠。
車輪轉動的時候,兩個鋼圈硬蹭,只能說比沒有強吧。
其二,溫差發動機,又稱斯特拉發動機。
利用溫差作爲驅動的外燃機。
結構簡單的令人髮指,一個輪子一個類活塞結構,一杯熱水就可以了。
前世很多商家爲了賣水杯,就在水杯蓋上弄了個微型溫差發動機,滿足消費者的獵奇心理。
杯子裡倒上熱水,蓋上蓋子,發動機就會哐嘰哐嘰做工。
馬鈺還買過一個,還用易拉罐手工製作過一個。
這會兒複製出來並不難。
其三,迷你蒸汽小火車。
要給那個土鱉臭要飯的一點點跨時代的震撼。
兩個銅杯子加一根線,就完成了。
最先被做出來的是軸承,畢竟滑輪組和迷你蒸汽小火車都需要這玩意兒。
原本馬鈺還有些擔心,這些工匠純手工能不能搓出合格的軸承。
但很快他就發現,自己完全多慮了。
工匠們不但做出來了,產量還很高。
有了軸承,溫差發動機輕易就被做了出來。
最難的是蒸汽小火車,難點也不是蒸汽機。
簡易蒸汽機的結構真的非常簡單,學過初中物理的,都知道基本結構。
難的是配套的零件。
比如,如何解決氣密性問題。
不過還好,這只是一輛巴掌大小的迷你小火車,要求倒也沒有那麼高。
各種‘我尋思’之法招呼下來,也順利製作完成。
用了六天時間,四樣東西全部準備好。
馬鈺就帶着來到坤寧宮,朱標、朱樉、朱棡等人也都在。
如果說其他人都只是好奇,朱橚就是興奮了。
“表哥,你有做出什麼機械了嗎?”
馬鈺拍了拍身旁的大箱子,道:“馬上你就見到了。”
看着那個大箱子,朱元璋心裡別提多好奇了,但面上還是要裝作不屑的道:
“哼,咱倒要看看你能弄出什麼鬼花樣。”
馬鈺也沒有廢話,打開箱子取出一個軸承,輕輕撥動一下發出‘嘩啦啦’的鋼鐵碰撞音。 “此物名爲軸承,別看它不起眼,但可以改變世界。”
朱元璋伸手接過來,只覺入手沉甸甸的,仔細觀察了一下,大致明白了它的原理用途。
然後輕蔑的道:“咱承認它能讓車更耐磨更節省力氣,是一件不錯的東西,但也僅此而已了。”
說完,將軸承遞給了馬皇后等人。
衆人觀察過後,也都覺得雖然很巧妙,但也僅此而已了。
馬鈺並不意外,說道:“別急,馬上你就知道它真正的用途了。”
然後他拿出一個通體黃銅打造的杯子,蓋子上面還有一個小小的動力輪。
在衆人疑惑的目光中,馬鈺指着那個動力輪,特意強調道:
“看到這裡了嗎,用的就是軸承。”
衆人轉動了一下動力輪,發現確實用的是軸承。
但大家疑惑的是,這玩意兒輪子套輪子有什麼用?
朱元璋也發出了同樣的疑問:“這東西有何用?”
馬鈺沒有廢話,讓人拿來熱水倒進杯子裡,然後蓋上蓋子。
衆人先是疑惑,然後就驚訝的發現,那個輪子竟然緩緩轉動起來,而且越轉越快。
這……
朱元璋第一個撲過來,眼睛緊緊的盯着那個輪子,滿眼都是不敢置信。
馬皇后、朱標等人也同樣如此。
這是怎麼轉動起來的?
只有朱棣,下意識的說道:“表哥的仙術。”
說完他也知道肯定不是這麼回事兒,露出訕訕的表情。
雖然衆人不相信什麼仙術,但還是將目光看向馬鈺,等着他的解釋。
馬鈺沒有說話,而是將茶杯的蓋子取下來。
失去熱水造成的溫差,發動機很快停了下來。
接着他又將蓋子蓋上,發動機再次轉動起來。
這下就算衆人再傻,也知道和熱水有關了。
可……
朱元璋不敢置信的道:“是熱水讓它動起來的?”
馬鈺頷首道:“對,熱水形成的溫差,爲它提供了動力。”
得到確認,衆人依然覺得不可思議。
熱水就能讓它動起來?怎麼做到的?
朱橚是最興奮的:“表哥太厲害了,可不可以教我怎麼做的?”
馬鈺笑道:“光學做算什麼,想不想知道爲什麼有熱水它就能轉動?”
朱橚鄭重點頭:“想,表哥教我。”
馬鈺看了一眼朱元璋,說道:“這事兒我可做不了主,得看你爹的意思。”
朱橚遲疑了了一下,鼓起勇氣道:“爹,我想學。”
朱元璋沒好氣的道:“一邊玩去。”
一句話就將朱橚的勇氣給說沒了,用求助的目光看向自家母親。
馬皇后摸了摸他的頭,說道:“別急,接着往下看。”
朱橚雖然不懂,但也知道事情或許有轉機,心中不禁充滿了期待。
朱元璋看了看溫差發動機,說道:“這東西有什麼用?”
馬鈺說道:“現在沒什麼用,但繼續深入研究,早晚能造出實用的發動機。”
“到時候將它裝在車上,可以不用人畜之力就能遠行千里。”
“裝在船上,就算是無風、逆風的天氣,依然可以自由航行。”
“裝在紡紗機、織布機上,可以不用人力就能織布。”
“如果動力更大,可以拖動耕犁不知疲倦的工作,每天都能耕幾十上百畝田地。”
“如果將播種機掛在後面,每天能播種幾百畝。”
“如果發明一個機器,可以收割莊稼,每天都能收割幾百畝糧食。”
馬鈺不停的說着發動力的各種應用。
朱元璋等人的眼睛越來越亮。
如果他說的這些都能實現,那整個天下都將因此而改變。
到最後,朱元璋激動的問道:“這個小玩意兒,真的能做到你說的那樣?”
哪知,馬鈺卻搖頭道:“不行。”
倒不是他說謊,而是溫差發動機的實用條件太苛刻了,直到他穿越那會兒都沒能真正實用化。
馬皇后、朱標等人都滿臉失望。
朱元璋的臉色頓時僵住了,手不停的抽搐,似乎想和什麼東西親密接觸一下。
馬鈺心下暗笑,讓你得瑟,讓你看不起格物。
知道朱元璋快要爆發,他才幹咳一聲說道:
“不過嗎,溫差發動不行,別的發動機可以啊。”
峰迴路轉,馬皇后等人都鬆了口氣,然後下意識的看向箱子。
莫非這面就是他說的那種寶貝?
朱元璋也是同樣的想法,但隨即他就察覺到,馬鈺這是在戲弄自己。
一張臉頓時就成了豬肝色。
馬鈺一看形式不對,連忙跑到箱子旁邊。
先是取出一捆微型‘梯子’,又取出一個奇形怪狀的銅疙瘩。
“這就是我說的那種,可以實用化的發動機,蒸汽機。”
猜測得到證實,衆人都重新露出驚喜之色。
朱元璋也顧不上生氣了,催促道:
“別廢話,快給咱說說怎麼用的。”
馬鈺沒有耽擱,找了一塊平地,將微型梯子拼裝在一起,成爲了一條簡易的橢圓形火車跑道。
然後將通體黃銅打造的迷你蒸汽小火車擺放在軌道上。
水箱裡加上開水,再將火盆裡的木炭點燃。
本就是熱水,很快就開始沸騰。
在衆人期待的目光下,迷你小火車震動了幾下之後,就緩緩移動起來。
朱棣興奮的道:“動了動了,它動起來了。”
即便已經有了心裡準備,但親眼見到它跑起來,衆人依然驚喜不已。
朱元璋臉上的怒意也全部消失,只剩下凝重。
“給咱說說,它是怎麼動起來的。”
馬鈺說道:“簡單點說,燒水的時候,水壺蓋子會被蒸汽頂的不停的翻動。”
“蒸汽發動機,利用的就是這種蒸汽的力量。”
“給蒸汽發動機裝上輪子,它就能跑起來。”
“這是微型的,結構很簡單,湊合着就能跑動。”
“如果想實用化,就得把它做的大一點。”
“這不是簡單的放大就行,期間要解決的問題非常多。”
“如果這些問題都能解決,造出體型巨大的蒸汽機。”
“那之前我說的,給船、織布機等機械加裝發動機,都可以實現。”
“那將是一個全新的,超出所有人想象的大時代。”
他不說,朱元璋也知道這東西意味着什麼。
就眼前這輛車要是真能造出來,千里變成咫尺,大明就能更好的管控天下。
別的不說,這車要是能修到邊疆,每年光節省下來的漕糧就是天文數字。
“這東西,需要多久才能實用化?”
馬鈺說道:“不知道,需要大量的人去研究才行。”
“而且這東西需要大量的鋼鐵,以大明目前的鋼鐵產量,就算研究出來也造不起。”
朱元璋毫不猶豫的道:“那就開礦,一旦此物推廣開來,就會出現大量的富餘勞動力。”
“讓這些人都去開礦。”
馬鈺眉頭皺起,說道:“讓我們的百姓去開礦?”
朱元璋目光看向他:“怎麼?”
馬鈺冷笑道:“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你還是不懂什麼叫天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