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

馬鈺決定,給孫子兵法正個名,讓它恢復應有的地位。

“孫子兵法是兵法,但又不僅僅是兵法,它是一門學問,是道。”

“想成爲統帥,不一定必須學習它。但能學懂它的,一定可以成爲統帥。”

常遇春眉頭皺起,質疑道:“你要說別的學問,我保準不擡槓。”

“但你要說到兵法,我得說幾句。”

“既然孫子兵法那麼厲害,爲何大家都不重視它?”

馬鈺解釋道:“不是大家不重視,而是現在的人不重視。”

“準確說,秦漢隋唐時期孫子兵法都是兵家必讀之書。”

“唐太宗對其的評價是:孫武十三篇,盡以爲兵書之聖典,世無可逾者。”

“從宋朝開始,纔不被人重視,甚至遭到了批判。”

“從此孫子兵法就成了二三流的兵書。”

常遇春驚訝不已:“還有這種事情?宋朝人爲何批判它?”

馬鈺說道:“這和孫子兵法的內容有關,其書只講道而不講術。”

見常遇春一臉迷惑,他又解釋道:

“它只講宏觀的,戰略上的道理,而不講具體該怎麼打仗。”

“比如它告訴你,上兵伐謀。可是如何用謀,它不說。”

“比如可以截取別人的糧道,但它不告訴你如何截取。”

常遇春眉頭皺的更緊:“那這書有什麼用?”

馬鈺頓了一下,換了個角度說道:

“它能告訴你,什麼樣的仗可以打,什麼樣的仗不能打。”

“要如何用戰場外的因素,干擾到戰場內,增加勝算。”

“它還可以告訴你,作爲一個統帥,如何從全局考慮,決定國家的軍事戰略。”

常遇春震驚的道:“天下竟然還有此等奇書?那我必須要拜讀拜讀了。”

接着他又疑惑的道:“現在我更想不通了,如此奇書宋朝人爲何批判?”

馬鈺有些無奈的道:“因爲三點,其一書裡的內容宋朝人不太能用的到。”

“秦漢隋唐在軍事戰略上積極主動,要面對的是整個天下大局。”

“他們的軍事戰略,要根據實際情況不停的變化。”

“孫子兵法在戰略上的內容,可以有效的幫助他們做出準確的判斷。”

“但宋朝採取的是防守戰略,從來沒有想過如何消滅敵人。”

“他們從始至終就一個想法,守好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就行了。”

“所以他們的軍事戰略也是固定不變的,就防守,不用做什麼調整。”

“孫子兵法的戰略思想,對他們用處不大。”

“反而是武經總要,能批量教導出合格的將領,對他們來說更加實用。”

說白了,宋朝不需要將領制定軍事戰略計劃,只需要他們帶着兵反擊眼前的敵人就可以。

孫子兵法確實沒啥大用。

常遇春反駁道:“作用確實不如秦漢隋唐時期大,但也不能說沒用吧?”

“因此就忽視、批判它,有點不合理啊。”

馬鈺說道:“所以還有第二第三個原因。”

“先說第二個原因,宋朝重文抑武,他們不允許軍事能力特別強的武將出現。”

“就算是文人,如果對軍事特別精通,也會被忌憚乃至打壓。”

常遇春罵道:“鼠目寸光,難怪他們誰都打不過。”

馬鈺沒有附和他,接着說道:“第三個原因,就是理學興起了。”

“程朱理學對孫子兵法是極爲貶低的,斥之爲不仁之術。”

“程顥說【孫吳之智,詭詐殘忍,王者所羞言。以詐遇詐,猶有巧拙;以仁伐暴,何用權謀?】”

“朱熹的批判最爲激烈:孫武用兵,專務劫殺,如‘焚舟破釜’之令,乃驅無辜之民赴死地耳。”

“理學的地位你是知道的,他們帶頭批判,誰還敢說孫子兵法好。”

常遇春聽的火冒三丈:“腐儒、酸儒,他們怎麼不去和敵人講仁義?”

“若沒有將士們浴血奮戰,哪有他們這些儒生的好日子。”

“一邊享受着將士們帶來的安寧,一邊狺狺狂吠。”

“什麼狗屁聖人,就是一羣吃飽飯罵廚子,放下碗罵孃的畜牲。”

馬鈺完全能理解他的感受,別說是作爲將領,就是他一個普通人看到那些類人言論也血壓升高。

但比起程朱來說,他以爲趙宋皇室纔是最該被罵的。

搞學問的人有自己的立場,這是必然的。

沒有立場也就沒有什麼學說了。

但用哪種學問治國,該如何取捨,是統治者的責任。

趙宋皇室做的顯然非常的差。

然而在這一點上,該被噴的不只是趙宋。

朱明皇室也同樣不乾淨,甚至做的比趙宋還要過分。

趙宋只是批判孫子兵法,並沒有禁止大家學習。

到了大明朝,私藏孫子兵法都是死罪。

朱元璋在皇覺寺當和尚的時候,就鑽研過孫子兵法。

後來還要求子孫必須學習此書。

然而正因爲他太瞭解這部書的厲害之處,才更忌憚別人也學會了。

先是命劉伯溫編寫《百戰奇略》,對孫子兵法中涉及權謀的部分進行刪減。

洪武二十年更是一步到位,禁止民間私藏《孫子》。

等到開國功勳被清理的七七八八,就連軍中將領都很少有看過此書的了。

明朝中後期,除了那幾個天賦異稟的軍事將領之外,幾乎沒有怎麼產生名帥,或許就與此有關。

但不管怎麼說,在明朝的打擊下,孫子兵法在民間幾乎消失了。

別問馬鈺是怎麼知道這些的。

作爲明黑粉,瞭解朱元璋的黑歷史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等到滿清建立,他們自然更不願意孫子兵法流傳於世,採取了更加嚴格的管控措施。

直到滿清末期,朝廷失去對地方的管控,孫子兵法才重新在民間流傳。

隨着亂世到來,它迅速恢復了歷史應有的地位。

到了二十世紀,人們更是將其思想應用到了商業等領域,爆發出了更燦爛的光芒。

這就是原本歷史上,孫子兵法的經歷。

每每想到這一點,馬鈺就唏噓不已。

要知道,孫子兵法是人類史上,唯一的軍事進階教材。

什麼意思呢。

其它兵書,只能教會你如何當將軍。

想成爲統帥,基本就只能靠天賦,然後通過實戰積累經驗完成進階。

但孫子兵法就是教導將領如何變成統帥的。

只要不是太蠢,都能學到一點皮毛。

關鍵是,孫子兵法可以教你,如何從國家的宏觀層面,去考慮軍事戰略問題。

而不是侷限於一城一池。

這可不是我們關起門尬吹。

前世隨着孫子兵法傳遍世界,很多外國軍校都將其列爲必學科目。

比如美帝的西點軍校。

當敵人都認可的時候,才更能說明其價值。

可就是這樣一部兵家聖典,卻因爲統治者的一己私慾,在自己的文明內部被批評乃至禁止。

華夏文明在那幾百年迅速衰落,不是因爲一兩件事情,而是統治階層集體自我閹割的結果。

但……

這一世既然我來了,就絕對不容許這樣的事情再發生。

一年多的講課,朱元璋對世界的認識改變了許多,應該不會再如前世那般禁止孫子兵法的傳播。

不過還是得找機會探探他的口風。

如果他還是和前世那般,就試着勸說一下。

如果勸說不動……那就等他死了之後讓標哥來糾正。

反正我比你年輕,耗也耗死你。

常遇春並不就知道馬鈺在想什麼,但經過這一番解說,他對孫子兵法的好奇心已經拉滿了。

“宮裡肯定有這本書,明天我就去找上位討要回來好好研究研究。”

“你小子既然這麼瞭解,到時候也幫我講解講解。”

馬鈺連忙道:“那還是算了,我只是知道一些歷史事件,對兵書內容一無所知。”

“不過陛下定然是懂孫子兵法的,您可以找他討教。”

他說這話也是有目的的,借常遇春的口,去試探一下此時朱元璋的想法。

而且常遇春身份特殊,朱元璋還不至於因爲這點事兒,就對他動殺心之類的。算是一次比較安穩的小試探。

常遇春也沒有多想,只是說道:“上位那裡我肯定會討教的。”

“但你小子也別給我偷懶,我就不信你一點都不懂,別給我藏着掖着的。”

馬鈺失笑道:“行行行,您都不怕被帶溝裡去,我怕什麼。”

——

第二天常遇春就入宮找到朱元璋,當場道明來意。

朱元璋聽說他想要書非常驚訝,笑道:

“你不是最討厭讀書嗎,怎麼轉性子了?”

常遇春也沒有隱瞞,就將昨日的馬鈺說的話轉述了一遍。

聽過之後朱元璋皺眉問道:“馬鈺真的如此盛讚孫子兵法?”

常遇春說道:“我還能騙您不成,馬鈺說了,孫子兵法就是從將領邁向統帥的教材。”

“您是知道我的,打了一輩子的糊塗賬。”

“我也不求能成爲天德那樣的統帥,至少知道該不該打,怎麼打就行了。”

朱元璋笑道:“你這就是謙虛了,你離帥才就差了一個魯莽。”

常遇春順着他的話說道:“我就是憑感覺,覺得可以打就去打了。”

“但你們覺得不能打,然後我就變成魯莽了。”

“若是我不憑感覺,能分析出局勢,不就不魯莽了嗎。”

朱元璋大笑道:“哈哈……都會繞着彎反駁咱了,真是讓咱刮目相看啊。”

“看來這次中風,對你來說倒也不全是壞事。”

常遇春笑道:“沒事兒就跑去聽馬鈺給常升他們講課,尤其是歷史課,真的是讓人獲益匪淺。”

“當年我要是有這見識,也不會吃那麼多虧。”

朱元璋說道:“現在認識到也不晚啊。”

“馬鈺那小子嘴巴很嚴,但偶爾也會吐露一點內心想法。”

“根據他暴露出來的一星半點計劃,是想讓大明開創遠邁漢唐的功業。”

“真要是按照他的計劃走,這仗還有的打,你們的本事越強咱就越放心啊。”

常遇春眼睛一亮,連忙問道:“上位,馬鈺是怎麼計劃的,能不能告訴咱老常?”

朱元璋之所以吐露這些,自然是做好了準備的。

有些事情他委實難以決斷,找老弟兄商議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咱們說說海上,他想讓咱效仿宋朝,開海做貿易。”

“但海上多蠻夷,僅南洋數得上的國家和勢力就有十幾個,還有更多小部落數都數不清。”

“蠻夷之輩不懂禮數,肯定會覬覦海商的財富出手劫掠。”

“甚至乾脆切斷海路,阻礙咱們對外貿易。”

“南宋中後期這種情況就已經很嚴重了,所以趙宋朝廷重用胡人蒲壽庚,來維護海路的暢通。”

“這就導致蒲氏做大,一個胡人成了東南支柱。”

朱元璋不知不覺就偏離了話題。

“南宋末年,蒲氏投靠蒙古人,殺害了三千餘趙氏宗親,更有無數宋人被牽連殺害。”

“後來蒲氏又率領水師,在崖山擊敗了宋朝最後一點力量。”

說着說着,朱元璋情緒逐漸激動起來。

“蒲氏不過一卑賤胡人,靠着宋朝朝廷的信任纔有後來的榮華富貴。”

“他非但不思報恩,反而恩將仇報屠殺宋朝宗室和大宋百姓,實在可恨。”

“咱要將蒲氏族人搜出來,全部貶爲奴隸,永生永世不得翻身。”

說完,他呼吸急促,眼白都出現了幾道血絲。

換成別人,肯定會很疑惑,朱元璋爲啥這麼仇視蒲壽庚啊?

他坑害的也是宋朝,和你大明皇帝有啥關係。

但常遇春卻知道是爲什麼。

作爲心腹,他對朱元璋的家庭情況,瞭解的一清二楚。

比如,朱元璋的姥爺陳公就是崖山殘兵。

崖山之戰宋朝滅亡,陳公僥倖逃得一命,又不願意投降元朝。

就回到鄉里娶妻生子。

朱元璋小時候,經常聽陳公講述當年發生的事情。

作爲崖山之戰的親歷者,陳公對蒲氏的痛恨可想而知。

這種仇恨就傳遞給了朱元璋。

這也就能解釋,爲何他會這麼痛恨蒲氏。

事實上,前世大明建立後不久,朱元璋就下旨,將所有蒲氏後人貶爲賤民。

有明一朝都未能翻身。

正因爲知道,所以常遇春也是同仇敵愾的道:

“蒲氏皆罪人也,當絕其嗣。”

朱元璋恨恨的道:“全殺了太便宜他們了,要讓他們生生世世遭受折磨。”

想到這裡他心中一動,道:

“有了,就貶爲賤民,然後全部送去挖礦,咱要讓他們家族在折磨中流盡最後一滴血。”

常遇春也連連點頭道:“這個主意好,挖礦又累又苦又危險。”

“用不了幾年,他們家的人就能死絕了。”

兩人又商量了一下怎麼弄死蒲氏,然後纔將話題拉回來。

朱元璋接着說道:“若想做到方纔咱們說的這些,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你覺得有必要嗎?”

常遇春說道:“我不懂那麼多大道理,但我就知道,蒲壽庚一個胡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大明沒道理做不到。”

朱元璋嘆了口氣,說道:“可是蒲壽庚最後背叛了啊。”

常遇春頓時明白他在顧慮什麼了,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

這個問題實在不好回答。

事實上他也不想回答這樣的問題,可氣氛都烘托到這了,他不回答也不行。

思索良久纔開口說道:“馬鈺曾經說過安史之亂。”

“很多人都認爲,安祿山是胡人,所以纔會叛亂。”

“但馬鈺卻認爲,安祿山叛變和他是什麼人沒有關係。”

“天下精銳半數都掌握在他手裡,就算換一個漢人在他的位置上,依然會叛亂。”

“蒲壽庚的事情其實也差不多。”

“南宋將東南海防交給一個人負責,又缺乏對其的制約手段。”

“蒲氏背叛幾乎是必然。”

“大明只要避免這種情況就可以了。”

“將水師分成好幾支,大家互不統屬,統兵將領的家眷都在京中爲質。”

“如此種種措施下來,可保水師忠誠。”

聽完他的分析,朱元璋含笑道:“分析的如此透徹,還引經據典,咱真的要對伯仁刮目相看了。”

事實上,這個道理他豈能不知。

只是主動與外界交流,還要組建並外派龐大的水師,維護海路安全。

有違他對事物的認知,所以需要別人的肯定。

常遇春的話,作用甚至還要超過了徐達、李善長等人。

至於原因……

連常遇春這樣的猛將都知道的事情,大概率就是正確答案。

所以,組建水師主動向外,是正確的選擇。

水師這樣的東西都弄了,那麼西域戰略就更不用提了。

不爲別的,僅僅是鉗制草原,就足以讓大明將其作爲主要戰略了。

既然大明要主動向外了,那麼再嚴格管控孫子兵法就沒有意義了。

不,這麼做反而會破壞大明的戰略計劃。

你總不能指望一羣沒有大局觀的人,去執行這些任務吧。

所以……

放開吧。

之後他就讓人去大善殿,將武經總要、春秋和孫子兵法三部書取了過來。

特別是孫子兵法,他鄭重的交到常遇春手裡:

“這是咱親手抄錄的,並書寫了心得見解,你要好生研讀。”

常遇春小心接過:“上位放心,我老常絕不讓您失望。”

馬鈺也第一時間就知道了此事。

當他得知了朱元璋的決定,心中的石頭終於放了下來。

這一年多的課,沒有白上啊。

而且他還順便從常遇春嘴裡,知道了蒲氏的事情。

心中頓時有了一個主意。

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106章 稅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13章 那我問你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96章 死意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81章 無題第96章 死意第32章 你再想想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84章 開講第65章 儒家病了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13章 那我問你第15章 雙標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57章 儒從何來第14章 甲骨文第52章 漢人英雄第57章 儒從何來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135章 窮的賣兒賣女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15章 雙標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115章 羣相制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38章 禹王鼎第76章 老狐狸第58章 孔子非儒第88章 自信第40章 中二少年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關於更新的說明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86章 觸及皇權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13章 那我問你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57章 儒從何來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67章 儒教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85章 狠狠輸出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106章 稅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22章 暴露第66章 姚廣孝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116章 拿捏第33章 錦衣衛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58章 孔子非儒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88章 自信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115章 羣相制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33章 錦衣衛第101章 三表法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22章 暴露第113章 無題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134章 復古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116章 拿捏第7章 帝王之學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105章 代天行道
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106章 稅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13章 那我問你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96章 死意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81章 無題第96章 死意第32章 你再想想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84章 開講第65章 儒家病了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13章 那我問你第15章 雙標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57章 儒從何來第14章 甲骨文第52章 漢人英雄第57章 儒從何來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135章 窮的賣兒賣女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15章 雙標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115章 羣相制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38章 禹王鼎第76章 老狐狸第58章 孔子非儒第88章 自信第40章 中二少年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關於更新的說明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86章 觸及皇權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13章 那我問你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57章 儒從何來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67章 儒教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85章 狠狠輸出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106章 稅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22章 暴露第66章 姚廣孝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116章 拿捏第33章 錦衣衛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58章 孔子非儒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88章 自信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115章 羣相制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33章 錦衣衛第101章 三表法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22章 暴露第113章 無題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134章 復古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116章 拿捏第7章 帝王之學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105章 代天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