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儒從何來

第57章 儒從何來

兩人來到書房,朱樉終於憋不住了,追問道:

“你說李相不忠,是真的?”

畢竟李善長的身份太特殊,他必須要搞清楚,主要是不敢相信。

馬鈺說道:“儒家的不忠有兩種,其一就是我們理解的不忠誠,其二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不負責。”

“在關鍵問題的決策上,他身爲文臣之首卻毫無作爲。”

“不論出於什麼原因,都可以看做是不忠。”

就算李善長沒有收張士誠的錢,在重大決議上,朱元璋面臨文臣反對的時候。

他身爲文臣之首卻不幫着安撫羣臣,就是對自己身份的不負責。

如果朱元璋的決策是錯的,那他也應該勸諫,而不是沉默不語。

面對這幾乎可以算是無懈可擊的指責,朱樉也沒有辦法反駁。

但他依然不敢置信:“你說,他圖什麼?”

馬鈺正色道:“人性是複雜的,不可能純理性看待。”

“就好像某些人明明已經家財萬貫、良田千頃。”

“一年的收入,夠全家人吃十輩子。”

“卻還要通過種種非法手段,兼併更多土地。”

“最後要麼被朝廷抓典型誅九族,要麼被活不下去的百姓給殺全族,他們圖的什麼?”

原本的世界,李善長坐視胡惟庸架空皇權,他圖的什麼?

所以,人是無法用純理性來看待的。

說到這裡,他語重心長的道:“人性與太陽一樣,光輝燦爛但不可直視。”

朱樉癱坐在椅子上,垂頭喪氣的道:

“如果連他都不忠,那還有什麼可信的?”

馬鈺心下嘆息,過早的接觸這些,對他好像太殘忍了……

哪知,這個念頭剛升起,就見朱樉一下子從椅子上蹦起來,喊道:

“踏釀的,人心太複雜了,還是躺平最適合我。”

“管他那麼多做什麼,勞資這輩子就是要爽。”

馬鈺:……

不過這樣也好,躺平總比上輩子變態要強不是嗎。

接下來幾天朝堂一切如常,朱元璋依然按部就班的在進行着禮法建設。

各主要位置的人事任命,也依然如故,沒有進行調整,表面看馬鈺的點評似乎沒有任何影響。

也就在這個時候,常遇春和李文忠只攜帶十天口糧出塞的消息,也傳了回來。

可謂是朝野震動。

在這個時候,以這種方式出塞,豈不是羊入虎口。

彈劾二人的奏疏,雪花一般飛向皇宮。

第二天早朝,朱元璋做出了正式迴應。

“出塞的決定是咱同意的,咱就是要告訴世人。”

“不只是草原人可以入關劫掠我們,我們也一樣可以出塞,在他們的土地上縱橫。”

“寇可往,吾亦可往。”

“再有言此事動搖我軍心者,斬。”

羣臣瞬間失聲,再也沒有人敢拿此事做文章。

消息傳出後,文官們紛紛搖頭,認爲太過冒進。

但武將們卻都熱血沸騰,寇可往吾亦可往,多麼霸氣十足的話。

我輩軍人自當如此。

而對於知道真相的人來說,更是生出了士爲知己者死的想法。

畢竟常遇春和李文忠屬於先斬後奏,朱元璋不但沒有責備,還將責任攬在自己身上了。

有這樣的君主,我們這些當兵的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不過很快,大家就沒有功夫關心此事了。

因爲朝廷發生了另外一件影響更大的事情。

大明的禮法制度,都是李善長牽頭制定的。

去年大明律正式確定後,他又帶人制訂了全套的禮法制度。

只是就在這幾天,這套制度被朱元璋給駁回了。

一開始羣臣都以爲,他是嫌太寬鬆才駁回的。

連李善長都是這麼認爲的,於是又制定了更加嚴格的禮儀制度。

比如親王、公主位列三公之上,羣臣見了要主動行禮參拜。

朝堂之上要列隊整齊,行走的步伐也要一致。

參拜皇帝的時候,行禮的步驟要統一,慢了或者快了都要受罰。

見了皇帝要三呼萬歲,聲音必須整齊,和皇帝對話必須跪着等等。

然而,朱元璋再次駁回。

這下羣臣都有些迷糊了,都這麼嚴苛了,不會還不滿意吧?

李善長也有些茫然,搞不懂朱元璋在想什麼。

還是馬皇后從宮裡遞出一張紙條,讓他和宋濂協商。

李善長儘管很不情願,但爲了儘快完成任務,也不得不去找宋濂商議。

結果宋濂直接將宋朝的禮法給搬了出來。

君只有五位,太上皇、太后、皇帝、皇后、太子。

親王公主位同一品,各級官吏見了他們,只需行上下級禮儀即可。

朝堂禮儀也進行了簡化,廢除了各種變態的規矩,除了大朝會、祭天等大型慶典外無需跪拜。

民間各種跪拜禮也全部廢除。

民見官,下級見上級,一律不用跪拜。

還規定年過七十的老人,見官都可以不用拜。

在朝堂上,七十歲以上的可以賜座。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善待士大夫的規矩。

李善長一句話都沒說,全盤同意。

但他並非真的同意,而是認爲以朱元璋的性格,是絕對不會同意這套制度的。

你宋濂太不瞭解皇帝了,等着挨訓斥吧。

然而就在他等着看笑話的時候,卻震驚的發現。

朱元璋只是刪除了善待士大夫相關條款,其餘全部通過。

這一下可謂是滿朝皆驚。

常遇春和李文忠出塞的事情,直接就被大家拋之腦後了。

在普通人看來,不就是禮法制度寬鬆了點嗎,有什麼震驚的。

但對朝堂來說,這意味着皇帝的思想傾向問題,影響可就太大了。

衆所周知,因爲李善長的原因,朱元璋一直偏向於法家。

大明律的制定就是最好的證明。

雖然經馬鈺的勸說,修改了很多殘酷的地方,但整體來說依然偏向於嚴苛。

可是這次制定禮法制度,竟然全面偏向於儒家了。

莫非是皇帝和李善長離心離德,開始倒向儒家了?

面對這種情況,李善長自然是又怒又惶恐。

別看他平時一副傲慢的樣子,其實很清楚自己的權力來源於哪裡。

他不怕丟失丞相的位置,只要皇帝相信自己的學說思想,自己就能保持對朝局的影響力。

可一旦失去對皇帝思想的影響,即便他還是丞相,也只能做個應聲蟲罷了。

這也是當初他下意識的去針對馬鈺的原因。

現在他面臨的情況,比之前任何一次危機都大。

與之相反的,儒生們就興奮了。

先是讓孔家繼承衍聖公的爵位,現在又全面採用儒家禮法制度。 這是皇帝要兌現諾言,重用儒家啊。

這怎麼能不讓他們開心呢。

宋濂在讀書人中間的聲望也更高了。

不少人慚愧的表示,誤會宋先生了。

前段時間,朱元璋建立行政體系,任命三省六部官員。

劉伯溫選擇辭官,宋濂選擇不管事,儒生心裡對他們是非常不滿的。

但現在,誤會全部解除了。

宋先生不是不作爲,而是在以另一種方式,爭取更大的利益。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宋先生纔是真的大智慧,學以致用啊。

我們太淺薄了。

其實宋濂自己也是懵的。

他自然也清楚朱元璋的性格,李善長找他的時候,他也沒想太多。

就把自己心目中認爲最好的禮法制度拿了出來,根本就沒指望能夠通過。

哪知道,皇帝就這麼給批准了。

雖然刪除了厚待士大夫的內容,可這個大轉變還是讓他不敢置信。

等清醒過來,他腦海裡不自禁的浮現出馬鈺的身影。

莫非又是他?

看來必須要找個時間去見一見他了。

不全是因爲勸說皇帝的事情,還有很多學問方面的心得,想要和他交流。

前腳還說要徹底躺平的朱樉,得知此事急匆匆的找到馬鈺:

“完了,你說我爹是不是真的要和李相決裂?”

馬鈺搖搖頭,說道:“決裂倒不至於,但大概率不會如之前那般信任他了。”

“而且這麼大的事情,你爹不會如此兒戲的。”

“這次採用宋先生的意見,也不是因爲李善長,至少不全是因爲他。”

朱樉不解的道:“那是爲什麼?總不能突然轉性子了吧。”

馬鈺說道:“你就沒發現,這幾個月你爹一直讓羣臣上疏,談論漢唐和宋元的各項制度嗎。”

“研究的多了,他自然知道該採用哪種制度更合適。”

說起這個,馬鈺心中非常的得意。

還是他上課的功勞啊。

雖然他講的只是土地和人口制度變遷,但這兩項是一切制度的根本。

其它各種禮法制度,都是建立在它們之上的。

研究它們,就會連帶的將整個制度體系梳理一遍。

關鍵是,禮法制度和人口土地制度是息息相關的。

不可能禮法制度寬鬆,人口土地制度特別嚴苛。

反過來說,你禮法制度特別嚴苛,人口土地制度就寬鬆不起來。

所以,朱元璋這次在禮法上傾向於儒家,其實已經暴露了他接下來會採用哪種土地人口制度。

總體上大概率會沿用宋朝的寬鬆政策。

就算有所改變,至少也不會再和原本世界那樣嚴苛死板。

別人不知道內情看不出這個信號,馬鈺豈能看不出來。

所以他心裡是非常高興的。

百姓的日子能好過一點,他的努力就沒白費,這一趟就沒白穿越。

而且,還證明了朱元璋也是可以說服的。

自己改變這個時代,不再是一句空話。

——

朱元璋採用儒家禮法制度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所有人的想象。

在儒生們的宣揚下,此事以極快的速度傳向四面八方。

原本還在觀望的儒生們,紛紛下場宣揚大明天命所歸。

剛剛佔領的區域,迅速恢復秩序,減少了朝廷的管理成本。

最直觀的地方,還是在於禹王鼎。

原本很多人都是不信的,支持的一方和反對的一方,每天都打不完的嘴仗。

但這一次,儒生們親自下場,宣揚寶鼎就是禹王鼎。

各種讚美寶鼎的詩詞文章,成堆成堆的出現,其中不乏大儒名家之作。

正所謂三人成虎,當掌握了輿論權的儒生們下場,這個爭議迅速分出了結果。

寶鼎就是禹王鼎。

這還不算完,沒多久消息就傳到了各割據政權境內。

各路明軍發現,給自己通風報信的人突然變多了,很多地方甚至主動獻城投降。

統一步伐都爲此加快了不少。

消息傳回應天,朱元璋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這時朱標求教道:“爹,不過是採用了宋師的建議,爲何會有如此大的影響?”

朱元璋正想回答,好似想到了什麼,又改口道:

“你去問問馬鈺,看他是如何說的。”

然後朱標就出宮來到馬鈺家中,向他提出了這個問題。

馬鈺微微有些錯愕,道:“這個問題你爹和你娘應該都能回答吧,爲何來問我?”

朱標倒也沒有隱瞞,說道:“我爹是想聽聽你的意見,看與他所想是否有所不同。”

馬鈺瞭然的點點頭,說道:

“既如此,那我就和你簡單說一下吧,此事其實並不複雜。”

“我問你,當年爲何會有百家爭鳴?”

朱標想了想,說道:“生產力的進步,導致西周的制度崩潰。”

“先賢們都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於是就有了諸子百家。”

“他們遊說列國,就是想實踐自己的學說……”

說到這裡,他恍然大悟道:

“儒生們想要實踐儒家學說,我爹採用了儒家禮法制度,他們才決定投效大明是嗎?”

馬鈺心中暗贊不已,都學會用生產力來解釋諸子百家的產生了,果然不愧是標哥啊。

真正用自己的死改變了大明歷史走向的人。

嘖,怎麼感覺有點不對勁兒。

算了,繼續談正事兒:

“總的來說沒有什麼問題,但具體到現在的儒家身上,只能說對了一半。”

“問題其實遠比你想的要複雜的多。”

朱標精神一振,來了來了,又要講課了,連忙坐直身子,說道:

“哦,願聞其詳。”

馬鈺暗笑不已,臉上一本正經的道:

“我先問你一個問題,什麼是儒?孔子和儒家是什麼關係?”

朱標不假思索的道:“說文解字言:儒,柔也。術士之稱。”

“朱子言:柔,和也……”

馬鈺打斷道:“我不是問你‘儒’是什麼意思,而是問你儒生這個羣體是從何而來。”

朱標疑惑的道:“儒生不是孔子門人的自稱嗎?”

馬鈺搖搖頭,說道:“非也,儒生這個羣體,早在夏商時期就已經存在了。”

朱標震驚的道:“啊?怎麼可能。”

見馬鈺認真的模樣,他知道這不是在開玩笑,自己可能要接觸之前接觸不到的東西了。

按捺住激動的情緒,讓自己平靜下來,他才恭敬的道:

“還請表弟解惑。”

(本章完)

第88章 自信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122章 其罪當誅第108章 無題第19章 沒頭蒼蠅第38章 禹王鼎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55章 出塞第114章 蝴蝶翅膀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81章 無題第36章 是非,權衡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129章 夠狠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41章 這就是朱元璋(今晚上架)第116章 拿捏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38章 禹王鼎第113章 無題第21章 東拉西扯第84章 開講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96章 死意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58章 孔子非儒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63章 義薄雲天第101章 三表法第81章 無題第81章 無題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121章 無題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92章 綁架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81章 無題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93章 人間佛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55章 出塞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36章 是非,權衡第103章 還俗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38章 禹王鼎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65章 儒家病了第19章 沒頭蒼蠅第84章 開講第96章 死意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55章 出塞第103章 還俗第83章 正式立旗第114章 蝴蝶翅膀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92章 綁架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92章 綁架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75章 分化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102章 入彀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
第88章 自信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122章 其罪當誅第108章 無題第19章 沒頭蒼蠅第38章 禹王鼎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55章 出塞第114章 蝴蝶翅膀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81章 無題第36章 是非,權衡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129章 夠狠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41章 這就是朱元璋(今晚上架)第116章 拿捏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38章 禹王鼎第113章 無題第21章 東拉西扯第84章 開講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96章 死意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58章 孔子非儒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63章 義薄雲天第101章 三表法第81章 無題第81章 無題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121章 無題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92章 綁架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81章 無題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93章 人間佛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55章 出塞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36章 是非,權衡第103章 還俗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38章 禹王鼎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65章 儒家病了第19章 沒頭蒼蠅第84章 開講第96章 死意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55章 出塞第103章 還俗第83章 正式立旗第114章 蝴蝶翅膀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92章 綁架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92章 綁架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75章 分化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102章 入彀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