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

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

“伯仁魯莽,李文忠呢?咱不是讓他去協助伯仁了嗎,爲何不阻攔?”

朱元璋非常的憤怒,那可是九萬大軍啊。

一旦有所閃失,對大明來說也是個巨大的損失。

更別提失敗後的連鎖反應。

雖然常遇春送來的奏疏裡,詳細闡明瞭此次出兵計劃,看起來貌似可行。

可也只是貌似。

中間但凡有一點失誤……他已經不敢往下想了。

關鍵是,他認爲完全沒必要行險。

高築牆、廣積糧十餘年,大明的優勢已經足夠大了,可橫推當世。

按照計劃一統天下,然後再攜大勢出關,可謂是穩操勝算。

自己大優勢的情況下還冒險,在他看來太蠢了。

馬皇后心裡也很焦慮,但依然裝作平靜的安撫道:

“伯仁雖魯莽,但並非不懂兵法,思本更是心思縝密之人。”

“他們二人如此做,定然是有必勝之把握。”

“我們身處大後方不瞭解前線形勢,也不好隨便亂猜,以免亂了軍心。”

朱元璋怎會不知她是在安撫自己,只是長嘆一聲道:

“也不能全怪思本,伯仁的脾氣也只有天德才能約束得了。”

“哎,怪咱,都怪咱啊。”

“明知道伯仁的脾氣,還讓他掛帥鎮守北平。”

馬皇后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安慰纔好。

常妃也是焦急不已,她雖然不太懂軍事,但察言觀色的能力是有的。

皇帝和皇后都如此擔心,顯然自己父親太過莽撞,可能要惹禍了。

想要替父親求情,卻又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徐妙雲想要安慰,但這壓抑的氛圍,讓她也不敢隨便開口。

就在這時,內侍小心翼翼的來報,朱樉和馬鈺求見。

馬皇后不禁有些好奇他們過來做什麼,就讓他們進來。

等朱樉和馬鈺來到正堂,就察覺到氛圍不對。

主要是朱元璋那臉拉的都能當鞋墊子用了,不瞎都能看的出來。

朱樉還在疑惑,誰把他氣成這樣了?

馬鈺卻已經有所猜測,這個時間節點,大概率是常遇春和李文忠出塞了。

見過禮之後,朱樉小心的問道:“娘,誰惹我爹生氣了?”

馬皇后嘆道:“你表哥和常遇春。”

朱樉正想問他倆咋了,馬鈺卻搶先說道:

“常帥和李將軍出塞了?”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震驚的看向他。

只有朱樉一臉懵逼,什麼出塞了?

朱元璋也顧不上生氣了,追問道:

“你是怎麼知道的?”

他手裡的情報,可是八百里加急送過來的,可以說再沒有比這更快的速度了。

而且自己接到情報就來了坤寧宮,根本沒有對外人說。

馬鈺是怎麼知道的?

馬鈺聳聳肩,說道:“從您讓他們兩個鎮守北平的時候,我就猜到會如此了。”

“猜的?”朱元璋眉頭緊鎖,自然是不信的。

馬鈺說道:“性格決定行爲,瞭解常帥和李將軍的性格,就不難猜到他們會做什麼。”

朱元璋反駁道:“伯仁性格衝動,你能看出他不奇怪。”

“可思本向來謹慎思慮周全,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馬鈺回道:“因爲他是年輕人,還是一個少年得志的年輕人。”

“年輕人就有年輕人的傲氣。”

“以他今時今日的地位,還有什麼比成爲霍去病,更讓他心動的呢?”

“如果只有他一個人,大概率不會這麼做。”

“但有常帥在一旁鼓動……”

“不,都不一定需要鼓動,我估計常帥只是這麼一說,他就忙不迭的答應了。”

出塞?霍去病?

朱樉情不自禁的張大嘴巴:“你是說,常帥和李將軍打到草原上去了?”

馬鈺攤攤手,說道:“顯而易見。”

朱樉震驚的道:“這……怎麼可能。”

另一邊,朱元璋依然感覺不可思議,李文忠怎麼看都不像是衝動的人啊。

但馬鈺也向來不打誑語,這次確實是先一步猜到了真相,又讓他不得不信。

李文忠可是自己一手養大的,沒想到竟然還有這樣的一面。

這時,馬皇后插話問出了最關心的問題:

“你以爲此戰結果如何?”

朱元璋、常妃、徐妙雲都不禁向他看來,就好像他的話代表最終結果一樣。

馬鈺肯定的道:“勢如破竹,我推測二十天左右,至多三十天,他們就能拿下上都。”

不知爲何,常妃懸着的心竟然放下去了一半。

馬皇后有些驚訝的道:“你對他們竟如此有信心?”

馬鈺說道:“那是自然,目前大明所有將領裡,唯有他二人能完成此壯舉。”

“這次還是兩人一起行動,斷無不成的可能。”

徐妙雲眼神閃爍了幾下,心裡微微有些不開心。

你這話把我爹放哪裡去了。

但她可沒膽子開口質疑,只能心裡暗暗嘀咕,這馬鈺也不過如此。

朱元璋卻陷入了沉思,良久之後竟認同的道:

“你說的有幾分道理。”

“其他將領要麼沒這個魄力,要麼沒這個能力,要麼過於求穩。”

“只有伯仁,既有這個膽量,又有這個能力。”

“再加上一個李文忠,他們此次行動確實有極大的把握。”

“但……還是太過於冒險了。”

馬鈺不認同的道:“是陛下過於求穩了,有時候該冒險就得冒險。”

“此戰至少能幫大明爭取十年時間,還節省了無法計數的人力物力。”

“而且大明早晚要出兵草原,可是離開熟悉的環境,去別人的主場作戰,很多將領都會心有顧慮。”

“此戰也可以給諸將樹立榜樣,告訴他們哪怕是在草原上,蒙古人依然不是我們的對手。”

“相反,我大軍在草原肆意縱橫如入無人之境,對蒙古人的軍心士氣將會是重大打擊。”

“此消彼長,影響可就大了去了。”

朱樉終於從震驚中清醒過來,扼腕嘆息道:

“哎呀,早知道我也去北平了,竟然錯過了此戰,可惜可惜啊。”

衆人直接無視了他。

朱元璋自然不會輕易被說服,但他也沒有和馬鈺掰扯,而是說道:

“你對大明諸將倒是挺了解啊。”

馬鈺笑道:“只對比較重要的文臣武將有所瞭解。”

朱元璋頓時來了興趣,問道:

“哦,那你來點評一下,咱倒是想聽聽你對他們的看法。”

馬鈺沒有說話,只是看了一眼周圍的內侍。

馬皇后立即道:“你們都退下。”

衆內侍連忙退出,不過常妃和徐妙雲都被留了下來。

馬鈺這才說道:“不知陛下想讓我點評誰?”

朱元璋隨口說道:“天德。”

馬鈺略微思索,道:“大明軍方第一人,開國武將第一功臣。”

“爲人謹慎謙遜,不喜朝堂紛爭,缺點是過於求穩。”

徐妙雲嘴角情不自禁的上翹,心中的小芥蒂頓時消失。

這馬鈺也不算全然無知嗎,知道我爹爹的厲害。

朱元璋眉頭一挑,別的都好說,屬於大家都知道的東西。

但不喜朝廷紛爭這一點,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看來他說對大明諸將多有了解不是虛言啊。

這不禁更讓他來了興趣,再次問道:

“馮勝如何?”

馬鈺回憶史書上馮勝的記載,說道:

“馮將軍軍事能力極強,但其較爲好勝,心性欠佳容易犯錯,需時常敲打。”

又猜中了,朱元璋這下不得不信了,沉吟片刻,他忽然說道:

“你是如何知曉的?”

馬鈺笑道:“當初我家長輩曾經點評過天下英雄,我大約還記得一些。”

朱元璋點點頭,果然如此:

“那你家長輩是如何評價咱的?” 馬鈺沉吟片刻,說道:“得天下者,朱陳二人矣。”

朱元璋面上表情不變,心中實則已經樂開了花,對馬鈺長輩更加的欣賞。

瞅瞅什麼叫眼光。

早早就看出咱能得天下。

至於將他和陳友諒並列,他也沒覺得有任何問題。

雖然他是勝利者,但對陳友諒這個對手的實力還是認可的。

但如果將他和張士誠等人並列,他就會跳腳大罵。

這時,馬皇后插話問道:

“既如此,你家長輩爲何不擇一投效呢?”

馬鈺反問道:“投效誰呢?”

馬皇后頓時不說話了,如果投陳友諒,恐怕就沒有大明瞭。

朱元璋也不禁暗暗慶幸,還好他長輩沒有選擇站邊。

馬鈺接着又補充道:“兩方都是漢人,我家長輩不想幫助漢人屠殺漢人。”

朱元璋和馬皇后並不認同這種觀點,投靠一方早日終結亂世,不是更好嗎。

況且,如果他們早早投了其中一方,大概率也不會弄得家族破滅。

但這話他們可不會說。

畢竟,馬鈺的長輩有可能投效任何人。

既然不是百分百來大明一方,那還是讓他們堅守原則不站隊的好。

馬皇后再次問道:“你長輩評價過宋先生嗎?”

馬鈺點點頭,說道:“當世文魁,虔誠君子也。”

這話其實在牢裡已經說過了。

朱元璋卻有不同意見:“雖然我沒有見過你長輩,但從你身上就可看出其才能,應當遠超宋濂。”

馬鈺沒有承認,也沒有反駁,在別人看來就是默認了。

但沒人覺得他自大,反而認爲他們家的人太謙虛了。

明明有這麼高的學問,卻還總是如此推崇別人。

這時,朱元璋心中一動,說道:“劉伯溫如何?”

馬皇后心頭一震,擔憂的看向馬鈺,生怕他說出不好的話來。

馬鈺想了想,說道:“能臣,但不純。”

馬皇后鬆了口氣,雖然不是特別好的評價,但他不純這一點大家都知道。

所以倒也不算特別壞。

朱元璋點點頭,繼續問道:“汪廣洋呢?”

馬鈺回憶片刻,說道:“忠心可嘉,然志大才疏。”

“盛世不失爲良相,亂世難當大任。”

朱元璋再次點頭,這個評價和他自己的認識差不多,否則他早就讓汪廣洋當丞相了。

“可評價過楊憲?”

馬鈺這次都沒怎麼想,直接說道:

“酷吏,可用而不可信。”

朱元璋眉頭微皺,這一點與他所想完全不同,但並未反駁而是繼續問道:

“高啓呢?”

馬鈺仔細思索,纔想起此人是誰,說道:

“清高。”

接着朱元璋又問了幾個人,甚至還問了其他勢力的人。

比如張定邊、毛貴等人。

有些馬鈺能想起是誰的,都給出簡單的點評。

不記得的就直接回答不知道。

即便如此,也讓朱元璋心驚不已。

因爲但凡他點評過的,除了個別人形象與朱元璋的認識不相符之外,別的都相差無幾。

可見,其長輩真的對羣雄都做過細緻梳理。

不說別的,就憑他對這麼多人的瞭解,但凡加入任何一方都足以攪亂局勢。

這不禁讓朱元璋更加慶幸,還好他們沒有站邊。

想到這裡,朱元璋再次問道:

“李善長如何?”

這次馬鈺沉默良久都沒有給出回答。

馬皇后的心不禁一咯噔,難道是不好的點評?

朱元璋眉頭也不自覺皺起,催促道:

“爲何不說?”

馬鈺緩緩搖頭,道:“不記得了。”

朱元璋表情一僵,怒道:“你說謊。”

馬鈺表情不變,道:“是真不記得了。”

朱元璋還要追問,馬皇后卻插話道:

“陛下息怒,如此多的人,他不記得也是正常的。”

“不如讓他回去好好想想,等想到了再告訴你也不遲。”

朱元璋看着她哀求的目光,心中不禁一軟,道:

“罷罷罷,咱不問了。”

“咱還有公務要處理,就先走了……”

說完起身離開了。

目送他的身影消失,馬皇后發出長長的嘆息。

然後她對常妃和徐妙雲說道:

“你們先出去。”

兩女自然知道原因,連忙退出正堂。

等她們離開,馬皇后才嚴肅的道:

“說吧,你長輩是如何評價百室的。”

馬鈺這次沒有再說謊,道:

“能力出衆,然心高氣傲、氣量狹小。”

馬皇后追問道:“還有呢。”

馬鈺頓了一下,緩緩說道:“不忠。”

馬皇后臉色刷的一下就白了,身軀微微晃動。

朱樉連忙上前扶住她,並對馬鈺說道:

“怎麼可能,李相雖然跋扈,但對我爹忠心耿耿,怎麼會不忠呢。”

馬鈺說道:“至正二十六年,陛下決議出兵消滅張士誠,爲此徵求羣臣意見。”

“武將皆摩拳擦掌,但文臣卻態度曖昧,很多甚至反對開戰。”

“如果我沒記錯,李善長當時並未支持出兵的決議。”

朱樉不解的道:“他有不同意見不是很正常嗎?怎麼就能說他不忠呢?”

馬鈺說道:“別人可以不支持,但他是文臣之首,是你爹最大的謀主。”

“且,以他的才能,不會看不出必滅張士誠,然後才能得天下。”

“在關鍵時刻他卻沒有支持你爹,你猜是爲什麼。”

朱樉問道:“爲什麼?”

馬鈺說道:“因爲……”

“好了不要再說了。”馬皇后出聲打斷他,說道:

“你說的不過都是猜測之詞,豈能因此就斷定百室不忠。”

馬鈺沒有反駁,而是低頭道:

“是,這些確實都是我家長輩的推測,沒有什麼證據,或許長輩猜錯了也有可能。”

張士誠最擅長用間,喜好以錢財收買人心,而李善長恰恰就很貪財。

且張士誠善待士人,是讀書人心目中最佳的君主人選。

若讓讀書人決定誰主天下,他們必然會選擇張士誠。

所以朱元璋要攻打張士誠的時候,纔會有那麼多文官保持沉默,或者乾脆反對。

然而別人反對都還有情可原。

李善長保持沉默,就顯得太過詭異了。

雖然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他收過張士誠的錢,但貌似也就只有這一個解釋最合理。

馬皇后以前只是沒有往這方面想過,畢竟她是真的從來都不會懷疑李善長的忠誠。

但此時被馬鈺這麼一提醒,她又怎麼可能會不產生懷疑。

只是,她依然不願意相信這個推理罷了。

事情到了這一步,已經不適合再繼續談話了。

主要是馬皇后不想說什麼了,將兩人都攆了出去。

走出正堂,迎面見到了常妃和徐妙雲。

沒有理會她們探詢的目光,只是讓她們去陪着馬皇后。

兩女也不敢再多問,小心的去正堂照顧馬皇后了。

之後馬鈺和朱樉就離開皇宮,返回了馬府。

(本章完)

第129章 夠狠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7章 帝王之學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15章 雙標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52章 漢人英雄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83章 正式立旗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32章 你再想想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115章 羣相制第93章 人間佛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67章 儒教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96章 死意第21章 東拉西扯第83章 正式立旗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85章 狠狠輸出第32章 你再想想第102章 入彀第63章 義薄雲天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15章 雙標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15章 雙標第90章 窮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114章 蝴蝶翅膀第122章 其罪當誅第96章 死意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擇第104章 趙敏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14章 甲骨文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85章 狠狠輸出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96章 死意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52章 漢人英雄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30章 天命所歸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89章 無題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113章 無題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86章 觸及皇權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36章 是非,權衡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36章 是非,權衡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110章 魷魚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36章 是非,權衡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
第129章 夠狠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7章 帝王之學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15章 雙標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52章 漢人英雄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83章 正式立旗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32章 你再想想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115章 羣相制第93章 人間佛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67章 儒教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96章 死意第21章 東拉西扯第83章 正式立旗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85章 狠狠輸出第32章 你再想想第102章 入彀第63章 義薄雲天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15章 雙標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15章 雙標第90章 窮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114章 蝴蝶翅膀第122章 其罪當誅第96章 死意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擇第104章 趙敏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14章 甲骨文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85章 狠狠輸出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96章 死意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52章 漢人英雄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30章 天命所歸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89章 無題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113章 無題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86章 觸及皇權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36章 是非,權衡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36章 是非,權衡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110章 魷魚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36章 是非,權衡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