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南麓,有一片峽谷,因谷內河流湍急,撞擊到岸邊岩石,發出美妙之音,如女子彈箏,故此命名“彈箏峽”。若從南臺之上俯視彈箏峽,別有一番意境。
彈箏峽兩岸花紅柳綠,成羣的鳥禽從峽谷上空,展翅高飛。一座涼亭,聳立於南岸邊上。涼亭兩旁清香嫋嫋,蜂歌蝶舞,隨谷內河水的映襯,猶如崑崙山的瑤池仙境。
夜寒擡頭眺望亭上的木匾,忽覺這“長望”兩字,永遠都是如此的耀眼醒目,也只有在這裡,他的內心才能獲得片刻的安寧。
長望亭有三百年的歷史,爲帝摯所建。帝摯之父,正是上古聖君——帝嚳。
帝嚳有四妃,乃元妃姜嫄、次妃簡狄、三妃慶都、末妃常儀。若論母家勢力,以慶都最強,常儀最弱。常儀因制定時歷,劃年爲十二月,功在萬古,得到帝嚳的專寵,最先誕下公子摯。
數年之後,諸妃皆有子嗣,且爲繼承人的位置勾心鬥角。帝嚳爲保摯免遭傷害,遣人將其送上崆峒。摯在太虛的庇佑下,度過了無憂無慮的二十年。帝嚳臨終之時,才頒佈遺詔,傳位於遠在西北的長子,羣臣方趕往崆峒迎回新君。
摯稱帝不久,便把所有的政務都交給了唐堯打理。他的心中沒有王權,沒有天下,有的只是那忘不掉的師門。九年,摯終於拋掉帝王的枷鎖,禪位於堯,而他的夢想卻是單純地恪守本心,做回一個普普通通的太虛弟子。
因與帝嚳的約定,太虛宮拒絕了帝摯。摯後來秉承太虛教義,雲遊四方,扶危救困。每當思念太虛之時,他就會回到這長望亭下,遠遠地望着,那個再也歸不去的師門。
夜寒幼年時,不止一次地躺在大青石上,聽他的第一任師父尚卿,講起這段悲涼的故事。到現在爲止,他還很清晰地記得,尚卿師父是一個沉穩而又溫和的人,與他相處的那段時光,成了他一生都難以忘懷的回憶。
在那之前,夜寒還是羌人部落的牧奴,每天跟隨父親牧羊。有一天,他們放牧歸來,遇見奄奄一息的尚卿。出於善心,夜寒和父親把人帶回了部落。
過了數日,犬戎族自西北涌來,燒殺掠奪。羌人諸部,一盤散沙,難敵強大的犬戎軍,死傷無數。夜寒的親人,也是在那場戰亂中殞命。
年幼的夜寒和尚卿躲在地窖之中,逃過了死神的眷顧。待犬戎軍走後,夜寒纔敢露面。當他看見那悲慘的景象之時,沒有如同齡孩子那般恐懼害怕,痛哭流淚。他只是把自己關在房裡,不吃不喝。復原後的尚卿,向夜寒伸出了手臂,並許下會照顧他一世的諾言。
從此,尚卿帶着夜寒相依爲命,過着平凡安穩的生活。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太虛門徒追捕而來。
尚卿不願再忍受這種被同門污衊,東躲西藏的日子。他把夜寒託付給了最親近的同門師兄凌雲,便跳下了萬丈深淵,想以此表明自己對太虛宮矢志不渝的心志。
從那一刻開始,夜寒的命運再次改變,仇恨也埋藏在了心裡。他跟隨凌雲回到崆峒後,無論同門對他多麼友好,他的臉上從未再有過歡笑。
數月,凌雲終於查明事情原委,且將之大白於天下。原來,盜竊太虛禁術《六龍噬天》之人並非尚卿,而是他們的師弟——風莫。
太虛掌門悟玄真人一生收徒無數,唯有凌雲、尚卿、風莫三大弟子,天賦最高。當時,他們三人爲了玉清殿主的位置,明爭暗鬥。風莫對力量太過於渴望,不惜違背祖師戒律,解封《六龍噬天》,將之盜走。然後又製造僞證,嫁禍尚卿,爲自己剪掉了一個勁敵,可謂是一舉兩得。
事情敗露後,風莫因《六龍噬天》尚未修煉完成,力量還不足以對抗整個太虛宮,準備潛逃之時,不幸遭法宗擒拿。執法長老按照門規,散掉風莫全部道行,將其逐出師門,永不敘用。失物雖然已找了回來,並再次封印,可悟玄真人對尚卿之死,耿耿於懷。他自知無顏再掌太虛,便把掌門之位傳給剛剛坐上玉清殿主的凌雲,自己則進入玄鶴洞,從此再也沒有出來。
長望亭是尚卿最懷戀的地方,他以前經常在這裡和同門切磋音律。時隔多年,君已不在,留下的只有一縷思念,一抹無法捨棄的回憶。
夜寒在亭前站了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