珩輝從玄默手中奪過兵器,看到劍柄上刻有“赤炎”兩字,便知曉此劍是以赤炎石爲材,鑄造而成。相傳,赤炎石百年方紅,百年成形,百年融匯天地之靈氣,乃天下奇石,人間珍寶。
皓冉拉着玄默,迫不及待地道:“大師兄,這下你能傳我御劍術了吧?”
“這劍你先拿着,修習御劍術之事,往後再說。”玄默說完,轉身離去。他心中的顧慮,不無道理。當年,因爲二師弟背離循序漸進的戒律,纔會魂歸忘川;今日,他亦不敢重蹈覆轍,害了這位師弟。
皓冉愣在原地,靜靜地望着大師兄消失的方向,心情複雜。珩輝把劍遞給皓冉,安慰道:“師弟莫要灰心,今日好歹有了兵器,你再努力點,等修爲夠了,大師兄自會把御劍術傳授給你。”
皓冉死死攥着手中的寶劍,重重點頭,稚嫩的臉龐,多了幾分毅然,幾分對人生的嚮往。珩輝猶豫了一下,從懷中掏出一錦囊,塞到皓冉的手裡,道:“這錦囊裡有一粒金丹,你服下之後,可助你修爲大增,好好珍惜。”
皓冉聞言,慢慢打開錦囊,見裡面果真是一粒丹藥,連忙向這位師兄道謝。珩輝笑了一笑,拉着皓冉一同回返北臺。
午時,玄默用過膳,又被傳喚到寧神殿。古陽真人取出一方書簡,命他送往南臺,交予瓊華元君。
玄默出了大殿,合上殿門,便急切地打開,見頭行刻着“八龍雲篆”四字。這《八龍雲篆》正是《天書雲篆》的殘本,源於羅奉時期,爲道家至寶。古陽真人有緣尋得,只是上面文字太過古老,一般人根本不識,這道人也是費了極大的功夫,終於譯成夏篆。瓊華元君多次向他借閱,到如今才把臨摹好的拿了出來,準備賣她個人情。
玄默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內容銘記在心,卻難解其意,轉念細想,可能是自己才疏學淺,道行不夠。他遲疑片刻,走下階梯,來到空曠地方,御起飛劍,化作光芒而去。
太虛宮輝煌宏偉,氣勢磅礴。上清殿、玉清殿,綠燦燦,琉璃造就。膳宗寧神殿、兵宗五靈殿,明幌幌,白玉砌成;禮宗鳴鸞殿、法宗寶明殿,亮灼灼,晶石鑲崁。滕雲閣、紫月閣,三檐四簇,層層雕龍刻鳳;軒轅閣、凌虛閣,仙霧繚繞,處處玲瓏剔透。有詩讚曰:“太虛宮殿重重開,仙人飛入瓊瑤臺。紅壁闌珊如晶玉,寶珠焜耀天上來。”
崆峒五臺,唯南臺地勢最低。南臺北面相連翠微山,餘下三面皆懸壁千丈。瓊華元君因是女流,門下從不收男子,爲了避嫌,其它宗派也很少來南臺攪擾。玄默初次登臨南臺是在三年前,那時爲何而來,已沒了印象。他欲展示膳宗首徒的敬意,飛到翠微山時,就降落下來,沿山道步行。
禮宗庭院,紅花遍地,盡態極妍。有一個看似花信年華的女真,盤坐於鳴鸞殿內。她滿身縞素衣裳,長髮披肩,清秀的容色,不施脂粉也可比擬妙齡女子。此人就是禮宗第九代宗主——瓊華元君。
瓊華元君正凝神閉目,默唸《太上雲篆錄》,時有知客弟子入殿,打斷了她的思緒。那弟子將膳宗門人求見之事,向恩師稟報。瓊華元君未多想,便讓她把人迎進來。
片刻,玄默肅然地走進大殿。瓊華元君第一眼就認出,來人是膳宗首徒,細細打量,看他的神態之中,好像隱藏着一種貴氣。只是他十年修爲未進寸步,實在令人惋惜。
“弟子玄默,見過瓊華師叔。”玄默微微低頭,擡臂作揖。他常聽恩師唸叨這位師叔,說她脾氣古怪,一般人最好不要輕易招惹。
“師侄不必多禮,不知你今日前來,有何貴幹?”瓊華元君溫婉一笑,若論年齡,她已五旬有五,因潛心修煉,且駐顏有術,方保青春不老。
玄默取出書簡,雙手托起,道:“回稟師叔,家師曾經得一典籍,名曰八龍雲篆,不敢獨享,今日特命弟子帶來奉上。”
瓊華元君親身上前,取下書簡,攤開一看,確定無疑。她一生喜愛蒐集各家典籍,唯獨對於這《天書雲篆》只聞其名,未見其面。今日膳宗送來的《八龍雲篆》,即使是天書殘卷,也可緩解內心的遺憾。
“回去之後,有勞師侄替我轉達對古陽師兄的謝意。”瓊華元君語落,便起身直奔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