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

武昌失,楊秀清以石鳳魁、黃再興失城罪大,斬首示衆。又誥諭諸將:田家鎮,天京咽喉,上下通衢,荊楚門戶,武漢鎖陰,最爲緊要之地,仰秦日綱弟築堅固營盤,備足軍裝炮煷,傾力一守。其之下游,遙對南岸半壁山,連之鐵鏈,相爲犄角,江之中挽泊堵御,比船扎排而承,舟舟勾聯,鐵索銜船,環環相扣。田家鎮上游西至蘄州,沿岸多築炮壘、土城,且備重炮。對岸之半壁山、富池口,置營五座,放兵兩萬;國宗韋俊、石鎮侖、國相韋以德、林紹障分兵駐守。蘄州重地,田鎮犄角,殿右三十檢點陳玉成、殿左三十一檢點曾鳳傳守之。另,護天候胡以晃、佐天侯陳承容、冬官正丞相羅大綱、東殿戶部二尚書侯寬裕隨時候戰。翼王石達開,靜觀戰局,適時開援。

不日,楊秀清又頒誥諭:今本軍師復思,武昌雖敗,元氣未傷,湖北迴來之兵士甚多,毋庸韋俊等統兵前往,只命張子朋、許宗揚八號督船前去誅妖。吾雄兵十萬,清妖一萬,十對一,焉能不勝!

曾國藩署撫半月,即被褫職;國藩訕笑,曰:“武昌克復,恩培承撫,官文優敘,楊霈實督。牛耕田,馬吃谷,鳩兒佔了鵲兒屋。八載以來,吾五番四侍郎;侍郎在野,名不正言不順,籌糧措餉,甚爲難也。”

陳士傑道:“滌帥勿惱,意料之中也!然水將李孟羣,滌帥奏其功卓,聖上擢賞按察使銜,孟羣近來言辭亢奮;楊載福、彭玉麟不以爲然。”

曾國藩道:“李少樵最先從戎,南戰東征,水、陸熟稔,傲驕自然;吾如李,吾乃驕。然賊未滅,風不止;木秀於林,少樵少矣!最喜之事,乃胡公潤芝榮升湖北按察使也。此公,才長心細,德高品正,天下無雙!此公,何止一臂膀!陶恩培,面面俱次,雖擢至鄂撫,亦無作爲。”

羅澤南道:“蘄州、田家鎮之間,賊連營數十里,兵力稀攤,可逐一擊破。田家鎮、半壁山,天塹鏈索,賊固依之。鏈乃鐵鑄,火燒斧斫,必斷;鏈斷,賊必亂。半壁山、富池口,木圈營壘,不似堅城厚牆;且多爲武昌敗退之兵,驚魂未定;易攻。近日,賊將帥輪換,走馬燈般,此兵家大忌。逆首秦日綱,新至;諸事不明。吾勝券在握。”

曾國藩道:“吾已與楊制臺議,北路,固原提督桂明、督標中軍副將王國才合攻蘄州,進逼田家鎮。中路,楊載福、彭玉麟順水疾進,斷敵鎖鏈,阻敵南北之聯,滅敵水軍。南路,羅山兄與塔將軍合攻半壁山,奪此要隘,南岸索根,當易拔去。吾三路大軍,以長江爲軸,協同作戰,水陸並進,如龍抱珠,剿逐田家鎮賊逆。”

1854年11月3日,湘軍自武昌啓程,浩蕩東進。

9日,水師前鋒抵蘄州江面,楊載福擊潰太平軍水師,棄船登陸,攻擊蘄州。陳玉成憑城固守,射殺湘軍營官白人虎。楊載副猛攻十日,不克。

曾國藩至,道:“北路,固原提督桂明、督標副將王國才未見蹤影,此二人,非八旗即綠營,吾無能控,越城而過,直下田家鎮,與秦賊決一死戰。”

11月18日,塔齊布率陸師攻佔大冶,進逼富池口;林紹璋接戰即潰。羅澤南克興國,駐馬嶺坳,距半壁山三裡之遙。李續賓執意強攻。

羅澤南道:“曹劌論戰,一鼓振,二鼓衰,再而竭。吾隱而蓄力,待機而攻。”

李續賓道:“半壁山、富池口互爲犄角,今塔齊布攻佔富池口,賊無呼應,吾亦爭先。”

羅澤南道:“半壁山,背江而立,絕地;面江絕壁,死山;犄角無犄,人皆死士。困獸猶鬥,況萬餘死士乎!況吾與塔部相隔一河,應援甚難。今晚三更,吾率小部,夜探賊營,一探究竟。”

湘軍兵臨半壁山,石鎮侖、韋以德長吁短嘆。

石鎮侖道:“富池口失,吾成孤軍。林紹璋,湘潭一戰,僅剩四騎;就該萬死!今又來此害人矣!”

韋以德道:“武昌雖失,主力尚在;東殿二尚書侯寬裕讒言,方致石、黃二士死難。羅妖計詭,吾三出不見其蹤,謹防夜襲。”

是夜,生員楊昌濬率兵突襲,半壁山守軍多武昌潰退之卒,聞聲即燥,四散而逃,面江崖下,墜兵無數,石鎮侖、韋以德收攏不住,只得渡江北返,面陳燕王秦日綱。

秦日綱道:“識石鳳魁、黃再興乎?”

石、韋無語。

秦日綱又道:“半壁山失,湘妖居高臨下,吾功虧此簣!即整兵馬,明日渡江,誓死一搏。”

言語間,國宗韋俊率軍趕至。

秦日綱道:“國宗兄來,吾心安矣!”

韋俊道:“東王殿下聞田家鎮危,復令吾援。”

秦日綱嘆:“前時,兄與湘妖鏖戰半載,今即決戰于田家鎮,兄氣足乎?”

韋俊道:“湘妖,殺伐果斷,攻防自如,吾等之勁敵,萬不可小覷。”

秦日綱道:“吾三萬大軍,對妖五千,六圍一,即無大勝,絕不至敗。明日渡江,決一死戰。”

韋俊道:“不可大張聲勢,防妖半渡而擊。“

秦日綱道:“吾等皆百戰之將,氣不可枉頹,兵貴神速,明早橫渡,攻其不備。”

1854年11月26日凌晨,秦、韋興兵兩萬,強行渡江,兵馬半渡,果被塔齊布、羅澤南、李續賓圍擊。秦、韋倉促迎擊,兩軍鏖戰竟日,夜幕各散,秦日綱盤點人馬,兵亡三千,主將石鎮侖、韋以德戰死;秦日綱憂,復退田家鎮。

此戰,湘軍亦亡兩千,水師未至,塔、羅無力渡江。只將半壁山下六根鎖鏈,全皆砍斷。

李續賓道:“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佔得田鎮,繼攻金陵!”

羅澤南望江興嘆:“焉有如此好事!賊以船拖索,又以鐵錨、木排固船,堅固無比。吾僅去其一鱗半櫛,於局無補。整軍理械,靜候水師。”

塔齊佈道:“眼下情形,水陸並舉,方能徹殲賊逆。”

12月1日,楊載福、彭玉麟水軍至。半壁山下,塔、羅、李列隊放炮,吶喊助威。

彭玉麟恃長龍、快蟹體巨炮利,先擊承接鎖鏈之木排船隻,再轟鏈後千帆萬舟。太平軍船小炮遜,一時不能近前。即有近前船隻,亦被湘軍舢板小舟頑拒。

楊載福另率一隊,疾至貫江索下,起火熔鏈,待鏈體通紅,復以巨斧砍斷。復又另遣一軍,馳至下游縱火;時東南風起,星星之火,徐徐而旺;半日時光,二十里江面,已成火海煉獄。

秦日綱一令救火,二令出擊,再令固守,又令出擊救火,顧此而失彼。眼見大勢已去,索性煽風點火,燒營而去。

田家鎮一戰,湘軍雖勝,傷亡亦近三千。

曾國藩望江而泣,且道:自軍興以來,從未有如此喪師之慘者!吾湖湘子弟,戰績彰千古。

李孟羣心生不快,暗忖:湖湘有子弟,粵桂無勇士?

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5)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七十九章 石達開躑躅贛東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8)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8)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五十九章 林鳳祥全軍覆沒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
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5)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七十九章 石達開躑躅贛東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8)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8)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五十九章 林鳳祥全軍覆沒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