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

義律暫居澳門,惶惶不可終日。

邊度道:“總監先生,牙片業已傾繳,切勿再生憂慮。那清國欽差不會趕盡殺絕的。”

義律道:“總督先生不知,那欽差手段了得,不繳會出人命,我也是不得爲而爲之。雖然這樣,但我還是認爲,這害人利己的牙片貿易,是無比恥辱極其罪惡的!我非常討厭且深深地厭惡之,可我還是頑強地選擇了與那些可恨的強盜爲伍。”

邊度道:“強盜?誰?查頓顛地馬地臣?”

義律道:“其它勿論,但就這牙片。如果這毒物是糞,那顛地他們就是蛆,蛆是以糞爲生的;如果這牙片貿易是糞,那那些清國官僚就是蛆。現在,糞已銷聲匿跡,而蛆們卻都堂而皇之。韓肇慶沒被砍頭,鄧廷幀正耀武揚威;清國人眼中的鐵頭老鼠早溜了,顛地、馬地臣等也都乘興而去。”

“乘興而去?”

“煙販們每箱攤派一磅,總共集資二萬英鎊,作爲活動經費,遊說正甫議員去了。”

“遊說什麼?”

“爭取正甫賠償損失,爭取我戰艦雲集此地。兩萬多箱牙片呀,數百萬英鎊啊,都統統化作了灰燼。此失誰來補?我?維多利亞女王陛下?清國正甫?恐怕只能戰場上見分曉了。”

“戰爭?義律先生,可不要亂講。”邊度窺了窺四周,小聲道,“您的女王陛下同意戰爭了?您們做好準備了?總監先生不要信口開河,蔣立昂時時刻刻都在注視着我們。澳門這彈丸之地,如有可能,一小時之內,林則徐就能將此團團包圍,您我都將成爲甕中之鱉。”

“邊度先生,勿委曲求全,我亦不是隨便一說。律勞卑先生之後,那些清國官員得出了經驗:封鎖商館,斷水斷糧,我們就得乖乖就範。所以不做十足的戰爭準備,就向清國正甫挑戰,是非常愚蠢的。我抵十三行時,顛地他們已被困了六天時間。林則徐不分青紅皁白,把我們所有的人,包括我,都當成了人質。生死存亡之際,我選擇了妥協。可林則徐卻還苦苦緊逼,非要籤一個‘具結’的生死約。邊度先生,您知道什麼是‘具結’嗎?”

“知道,如果簽了,您之腦袋就伸到他之刀口上了。”

“以前的日子,我只能苦苦地等待。現在好了,阿魯斯圖克戰役已圓滿結束,進攻阿富汗的大軍正連戰連捷。過不了多久,我戰艦就會蒞臨。總督先生,您這地還是人家清國皇帝‘暫行賞借’,到時我們槍炮一響,清國皇帝還不乖乖割一塊送我女王陛下。”

“是呀,我們是寄人籬下,每年還要繳五百兩租金呢。可,義律先生,咱只說現在,你是不是還暫住我之這寄人籬下之所?”

義律眉皺,氣短地笑了。

則徐巡視澳門,邊度聞訊,趕緊讓義律躲了,親把那百丈紅毯,延鋪至必經之處,沿街鮮花點綴,灑水沐路恭迎。。

則徐喜曰:“都如這葡萄牙人樣,何有今日之夷事!“來人,賞銀五十兩,以資褒獎。”

邊度道:“謝欽差大人賞。牙片具結事,已諄諄告誡,想必義律深思熟慮後,定有答覆。煩請大人再耐時日。”

則徐道:“此來可謂最後之通牒,義律勿再冥頑不化,此事總有分曉之時。”

則徐走後,邊度據實告之,並擲出那白花花的銀錠。

義律苦笑道:“林欽差是細心正直用心良苦之人,我們都沒有耗盡最後的耐心。”

7月7日,相綱九龍尖沙咀,一羣酗酒的英國水手正自狂歡,一姓林名維喜的村民匆匆走過。

水手們醉眼朦朧,諷維喜走姿忸怩。維喜怒,率衆理論,言語不和,毆鬥遂起。維喜重傷不治,延宕一日,撒手人寰。

義律欲以一千五百銀兩私了。

邊度道:“這時間點,私了恐怕不妥,不如讓林欽差審一下,聚衆鬥毆,不會殺頭的。”

義律道:“我遵女王陛下之諭令,按照我國之律例,徹查情由,秉公辦理。現有相關公文,請轉交林欽差。”

人命關天,新安知縣樑星源不敢擅自主張,急急稟報。則徐認爲其中必有蹊蹺,令樑星源嚴查。

樑星源不敢怠慢,親至尖沙咀,細詢當事人,不日便探得真相。

則徐怒,照會義律:茲閱爾稟詞,藉稱該國律例,以爲不交罪犯系其國主之諭等語,尤屬謬妄。查該國向有定例,如赴何國貿易,即照何國法度,其例甚爲明白。在別國尚當依該處法度,況天朝乎?爾國律例亦應誅死,可見殺人償命,中外所同。且從前內地所辦命案夷犯,歷歷有據,各國無不懍遵,豈爾獨可抗違此例乎?若殺人可不抵命,誰不效尤!倘此後英夷毆死英夷,或他國毆死英夷,抑或華民毆死英夷,試問爾將要兇手抵命耶?

義律知若交兇,則此“兇”必凶多吉少;何況,無人承認自個是真兇。隨便交出一人抵罪,不合律法精神。遂拒絕了則徐的要求,並以領事裁判權爲由,自行開庭審理。查得五水手參與鬥毆,與陪審團和議,判處五人監禁並罰金,送回英國執行。

則徐查《萬國公法》,知義律無法外治權,又聞兇手或將回英,遂封鎖澳門,停止所有貿易,督促義律務必具結交兇。義律蠻拒,則徐遂再斷英人糧、水、肉、蔬,並勒令邊度驅逐所有英人出境;時限若過,所有在澳之英國夷人,一律就地正法。

邊度對義律道:“那欽差恐已耗盡耐心,不撤性命危矣。我寡敵衆,勿以卵擊石。”

義律道:“請再敷衍幾日,印度總督已有回覆,我戰艦即將蒞臨。”

“一刻也敷衍不起,林則徐早有佈置,清國士兵已將我們團團包圍,您若當機不斷,我亦步您後塵,性命都將不保,何談明朝未來?退一步尚可轉圜,駐於此世事叵測。”

義律無奈,遂令所有英人務必於8月16日零時前登船,撤退至相綱九龍尖沙咀附近之海面。並再派快船,急稟印度總督:此已萬分危急,速來救援勿遲!

千餘英人提箱曳物,蜂擁岸邊;爭先上船,恐後禍及,你爭我擠,她嘆他罵,老哭幼啼,好不悽慘。

8月30日,自印度出發的兩艘英國軍艦窩拉疑號、海阿新號馳至。英人一見,淚流滿面。義律更是氣盛,其仰望着窩拉疑號上的28尊四千斤巨炮,張牙舞爪地嚷:林欽差,看爾還敢猖獗否?

夷艦至,清將紛紜:英夷船堅炮利,不可等閒視之。言語間,惴惴戰慄,惶惶已不可終日。

水師提督關天培正於虎門督修炮臺,則徐不諳水師事,不便先言,正自愁憂,人羣中閃出一人,朗聲道:“啓稟大人,海門營參將賴恩爵願率船拒敵。”

則徐悅,賴家三代五將,果然名不虛傳。遂令賴恩爵率戰船,駐紮九龍寨,督察九龍灣洋麪,務絕英人水糧供應;如遇英夷挑釁,可盡遣九龍島所有船隻抵抗之。

9月4日,英人水糧告罄,義律率五艘快艇覓食,至九龍炮臺洋麪,遇賴恩爵水師船。

義律遣人談判,要求解除禁令、恢復糧水供應、重開正常貿易。恩爵依則徐令,須先具結交兇,否則免談。

義律飢渴難耐,遂下最後通牒:如半小時內得不到水糧供應,將摧毀九龍洋麪所有之中國戰艦。

賴恩爵曉知大戰不可避免,即令戰船退至九龍炮臺附近。復令士兵裝彈添藥,速做接戰準備。

半小時後,義律一聲令下,諸炮齊發;一時間,炮聲隆隆。

硝煙瀰漫處,一清軍士兵被彈片擊中,轉瞬殉命。恩爵義憤填膺,急令船炮、岸炮,對準義律所乘之船,猛烈還擊。

義律所乘之“路易莎”號,被多顆炮彈擊中。炮彈皆實心,並不炸開,只穿幾洞;

義律膽戰心驚,恨自個沒乘“窩拉疑”,遂令撤退。

恩爵並不追趕,道:“英夷不會善罷甘休,定會捲土重來。夷雖船巨炮利,但只區區兩艘。我船小,掉頭快,可迂迴。且量多,十抵一,尚有餘;近身圍毆之,可勝。”

義律回,謂艦隊司令士密道:清人船小,便利,我等空耗不起。

士密道:“勿懼,我炮利,射程遠,遠距離轟之,可勝。可用一艦封鎖相綱要塞鯉魚門,防清國其他船艦增援,其餘船艦,傾力一射,必讓清國戰艦喪身洋底。機不可失,即刻出發。”

“窩拉疑”戰艦至,賴恩爵先令各船自行分散,以避炮火,爾後尋機合擊。千鈞一髮之際,九龍洋麪霧氣升騰。恩爵喜,迅速大張聲勢,迂迴佯攻,迎頭主擊,一併而上。

霧氣瀰漫,咫尺難辨,士密進退兩難間,四周已是炮聲隆隆。士密不敢怠慢,下令還擊。

雙方百餘大炮自下午2時起,一直互擊至黃昏。士密見天色已黑,先行退卻。

義律愁悶,道:“一小船被擊沉、一艦長手斷、兵士傷多人。如此下去,安敢再打?我大英正甫未向清國宣戰,我等孤掌難鳴,須尋一萬全之策。”

士密道:“糧水絕,彈藥不能補給,傷病者不得醫治,這都是問題。“

義律思慮良久,遂照會則徐:“貿易重開,商船願具結者,可結。不願者,擇一地嚴檢。林維喜案,參者衆,實查不出首兇;可多加錢資。”

則徐查看戰場,炮臺皆被炸燬,戰船半多支離,死傷百十餘人。則徐暗歎夷人炮火了得。

義律示弱,則徐亦想轉圜,上奏道光帝,說明夷人心情。並贊賴恩爵指揮若定作戰勇猛將才難得。復轉新安知縣樑星源稟報:“查夷人撈起屍首就地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又漁舟疊見夷屍,隨潮漂流,撈獲夷冒數頂。並查知假扮兵船之船主手腕被炮打斷。此外夷人受傷者,尤不勝計。自此對仗以後,巡洋舟師,均恨奸夷先來尋釁,巡稽愈嚴……”

次日,樑廷柟攜樑發進見則徐,且道:“林大人,廷柟先前打了誑語,《牙片速改文》、《勸世良言》實是樑發先生所做。”

這樑發,則徐早有耳聞,此人,擅隨英夷傳教士,辦夷學傳夷教,已被羈押兩次,此來豈不自投羅網?

樑發道:“啓稟大人,小人與英人熟稔,願說義律具結交兇。”

則徐痛恨樑發勾結夷人,本想深惡痛絕,但礙於樑廷柟,遂極其勉強地道了聲“可”。

二人走後,則徐把樑發留下的那本《勸世良言》擲出好遠,道:什麼玩意兒,上帝治下的子民做這等罪惡事情,汝上帝可管?樑發啊樑發,則徐自言自語道,幸虧是本大人,否則爾已人頭落地了。

殊不知,三年前,某科舉場口,一姓洪名仁坤之人偶得一本樑發散發的《勸世良言》……

義律與樑發都是基督教徒,二人比劃完十字後,樑發道:“義律先生,牙片這等害人之物,您還如此之維護,我主之善心已不與您同在。”

義律道:“樑牧師,我乃最虔誠的基督教徒,我已盡心盡力。沒有我的努力,兩萬箱牙片能銷燬?看這具結書,倘若查出一絲之牙片,那夾帶之犯,即聽憑天朝官憲,即行正法。這是具有妄之結,行無中生有之事,特別是成人即正法之舉,更萬萬不可。我已做了最大的讓步;現在,我只等待林則徐先生的答覆。”

樑發見矛盾不可調和,悻悻而去。

半月後,道光帝批覆則徐:既有此番舉動,若再示柔弱,則大不可。朕不慮卿等孟浪,但誡卿等不可畏葸,先威後德,控制之良法也。相機悉心籌度,勉之!慎之!卿等更宜體察情形,相機籌辦,務使奸夷聞風懾服,亦不至驟開邊釁,方爲妥善,前日卿五五大壽,朕之“福”“壽”匾,可曾收到?參將賴恩爵,此立奇功,朕之“呼爾察圖巴圖魯”也,賞戴花翎。

道光帝諭旨,則徐不敢不遵,當即回絕義律,復誡具結交兇。照帝之“先威”意,則徐購夷炮五十門、船多艘,招募漁民,加編兵勇,並在虎門要塞上下橫檔與威山間,拉起兩道攔江木排鐵鏈。又廣納翻譯人才,多譯夷人書籍;樑發之子樑進德,自幼與夷人熟,擅夷文,則徐喜,大力支持其翻譯夷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

則徐拒絕和談,義律無奈;但亦不敢再戰;只命自家戰艦,遇到清國戰船,能避則避,即不能避,亦不挑釁。而水糧藥等,只能以特高價從清國平民中購買,或有邊度間或接濟。

同爲夷人,澳門邊度這廂,近況亦不佳。九龍海戰後,迫於清國壓力,他只好保持表面上的“最嚴格的中立”。對於暗夜裡停泊在澳門港口的英國軍艦,他只能以《國際法》周旋。

義律當然知曉《國際法》之“異國戰艦停泊他國港口,數量不得超兩,時限不逾七十二小時,否則即爲宣戰。”

義律不齒,澳門是您邊度的了?就您懂《國際法》?但清、英劍拔弩張之際,不能再得罪葡萄牙人了;只要能裝足淡水藥品食糧,立即離去又何妨?但總有一天,在遠東這塊地面上,我義律會找到屬於英國人自己的港口。

10月中旬,英國外相帕麥斯頓致信義律道:義律先生,陛下正甫對清國強加於不列顛人民的暴行,深表憤怒。今後,必須把兩國的關係安置在安全的基礎之上。爲此,陛下正甫將派遣海陸軍到清國去。時間可能在明年3月,因爲那時一季的貿易已結束,風向也開始便於向北部航行。其具體行動,尚待充分考慮,不過將給印度總督、海軍司令和你留下高度的決定權力,陛下正甫現在的想法是:封鎖廣州與白河,佔領舟山羣島中的一個島,能夠用作遠征軍的供應中心與行動基地,並且將來也可以作爲不列顛商務安全之根據地,並有意要永久佔有這樣地方。海軍應該進到白河河口,告訴清國皇帝,我們爲何採取這樣的行動,並強調,此行動將繼續下去,一直到答應大不列顛正甫的一切要求爲止。 這是陛下正甫當前的意圖,我希望你用心研究實現這樣一個計劃的困難及便利條件。你應嚴守這次發文的內容,不要做出打斷這一季合法貿易的行爲來。隨着3月的來臨,你可以好好勸告不列顛人自清國勢力之下撤退出來,因爲遠征軍到達清國之時,他們如果還在清國當局的掌握之下,那是很不方便的。

義律看罷,憂心忡忡。謂士密道:女王陛下正甫雖已決定出兵,但還要等五個月。五個月,一百五十多天啊,怎麼熬呀?

“窩拉疑”號艦長士密道:“總監先生,毋須憂愁,九龍海戰,濃霧遮天,他們佔盡便宜;光天化日之下再碰上,我要讓他們統統葬身海底!”

義律趕緊道:“艦長先生,援軍不到,不可再戰;不期遇上,能避則避。”

“一味躲避,不是我日不落帝國之皇家海軍!”

“如遇嚴重尋釁,可堅決消滅之。另外,自今日起,堅決杜絕商船具結。這廂槍炮相向,那廂苟且逐利,成何體統?”義律怕商船具結,再復往日之欣欣向榮局面,不利未來尋找戰端。

自3月禁菸至今,影響最深的要屬廣州海關了。豫堃大致匡算了一下,每月收入至少減少了八成;恍然間,豫堃竟無限懷念起禁菸前的“美好”時光。

豫堃拜訪則徐,說明來意,並道:“內務府那幫人,想錢想瘋了,非要吾說明緣由。”

則徐道:“不可否認,禁菸已阻斷正常之貿易。厚庵,莫急這一時;只那義律將這具結簽了,一切都會向好。”

豫堃道:“林大人,吾皇告誡‘先威後德’,“威”既已施,大人何不在這‘德’上下下功夫。夷人也是人,也有妻兒老小,也要餬口養家。沒人願意放着好好的白銀不掙,在那零丁洋上漂泊等死。所以,對於正經夷商,願具結者,大人可網開一面多多褒獎。如果即刻雷厲風行,具結者或將成過江之鯽。屆時,義律已成光桿,還能掀啥風浪?”

則徐道:“或可一試。速傳吾令,水師督巡零丁洋,遇正經夷商夷船,務必引向內陸,並切實保護之。”

正經夷商亦不耐煩,因禁菸,他們的器物滯積大米發黴棉布腐爛,損失甚巨。“皇家薩可森”號貨船上的貨物已積壓了四個月,再不處理就要倒掉,船主索性具了結。

11月3日,天未亮,“皇家薩克森”號躲過義律設置的警戒線,疾馳駛向穿鼻洋。

義律知,命“窩拉疑”、“海阿新”號軍艦追截。

“皇家薩克森”號速度飛快,眼看就要迫近虎門要塞的大角、沙角炮臺。而要塞洋麪,二三十艘清國戰船正虎視眈眈。

義律暗叫不好,急命“窩拉疑”開炮阻止。士密一聲令下,兩發炮彈傾膛而出,在“皇家薩克森”號的前方水面呼嘯着爆炸。

“薩克森”知此爲警戒彈,再向前必定身粉;只好掉頭返航。

關天培怒喝:“此爲我大清水域,豈任夷人肆虐!來人,升我帥旗,迎戰夷敵。

天培一聲令下,一鮮豔的紅旗徐徐升起,赫然飄蕩。

士密道:“義律先生,看,清國戰艦紅旗已升,這分明是宣佈要開戰了。”

義律道:“撤,立即撤。”

“撤?爲什麼?”

“他們身後是廣州城,廣州身後是大清國,他們有無窮盡的後援。我們呢?我們就這兩艘戰艦,身後是浩瀚無際的太平洋!他們會耗幹我們。”

“義律先生,請看,”士密說着,遞給義律望遠鏡,“我們前方是大清國的旗艦,義律先生,您看看這旗艦,兩細桅,四小炮,不及我艦四分之一高;關天陪與兵士手裡是什麼?長矛大刀火繩槍!義律先生,我日不落帝國何時有如此之不對等之戰爭?我一炮轟下,那旗艦必定喪身洋底!”

“他們艦多勢衆,若合圍轟我,又是上次復重!艦長先生,撤吧!”

“撤?我們要撤到哪裡?我們能撤到哪裡?零丁洋上,與我們的商船做困獸抱團狀,讓他們合圍轟之?今天高氣爽,我三桅戰列艦,四十八門巨炮,不是吃素的;他們只是一盤散沙,我不會給他們任何機會。總監先生若怕,可先行撤離。”

說完,命兩戰艦疾馳,待至艦炮有效射程內,又令兩艦一字排開;一聲令下,二十門舷炮轟鳴而出。

天培見狀,急速避讓,然爲時已晚,一彈呼嘯着飛來,正中桅杆,彈片四濺,劃傷了天培的臉。近旁一船的火要艙被擊中,爆炸起火,六兵士當場殉命。不遠處一戰船被兩炮蹂躪,頃刻沉沒。衆人膽寒,紛紛掉頭,意欲竄逃。

天培怒拔腰刀,厲喝:“膽敢後退者,立斬!前隊戰船,即刻迎上;後隊,左右包抄。抵近圍轟。”天培言畢,一船當先,衝向“窩拉疑”。

雖被包圍,士密並不慌張,他只需指揮炮手,對進入射程之清國戰船,像打靶一樣地摧毀而已。

天培明白,如此下去,斷無取勝可能;唯一之希望,是抵近、抵近再抵近,如此,方可炮轟抑或肉搏。於是下令:“未入射程之內,所有戰船,勿隨便開炮;務必以最快之速度,‘之’字前進,抵近圍轟。”

“海阿新”艦長史密斯看出天培意圖,急命炮火集中轟擊天培之艍船。

彈雨之中,天培艍船,“之”字疾行,左躲右閃,終於抵近“窩拉疑”。天培來不及細品眼前這龐然大物,一聲“放”,三彈轟鳴着砸向“窩拉疑”。

“窩拉疑”雖做了緊急避讓,但還是被一彈擊中了杋桁。士密仰頭看了看桅杋上被炮彈擊穿的大洞,苦笑:多虧是實心彈,若是霰彈、爆破彈,能有如此好運?趕緊下令後退,與清國戰船,務必保持安全距離。

天陪暗暗叫苦:船速不利,炮火不堅,拼死向前者無幾,而夷船炮火又凌厲無比;如此下去,註定全軍覆沒!

天陪正自惶恐,忽見東北方疾馳而來兩隊戰船,定睛看,原來是水師副督賴恩爵洶洶趕到。

清國援軍到,史密斯不再戀戰,下令退卻。

二戰又勝,廣州城內喜氣洋洋,則徐廷幀怡良一干人等更已是把酒推盞。

天培問恩爵:“我們真能取勝乎?”

恩爵道:“萬難!”

天培道:“夷此才兩船來犯,我已七零八落。倘更多至……必與欽差大人再細說詳情!”

退至尖沙咀,士密悶悶不樂,道:“將要全殲關天培,不料賴恩爵至,可惜了。”

義律道:“此戰尚可,我除消耗些彈藥外,僅幾人小傷。清人死傷一二十,二十八艘戰艦,均被擊中,三艘還入了那洋底。”

“最可恨官涌山上的那些小炮,撤退時險被擊中,早晚要將其滅了。”士密比劃着北方不遠處的一座小山,切齒道。

“官涌山,戰略要地,我北進必經之所,明天就把那炮臺摧毀。”

11月4日,“窩拉疑”、“海阿新”又一字排開,瞄準官涌炮臺、官涌營盤猛轟。頃刻間,多炮被毀,多人死傷。官涌營參將陳連升指揮還擊,無奈岸炮射程不夠,傷不得夷船分毫。

8日、9日,窩拉疑、海阿新又兩番炮轟。

官涌危,則徐急令賴恩爵、餘純保、樑星源增援。

恩爵道:“敵欺我炮鈍,我可依官涌山地勢,突前增設隱蔽炮臺,徹底封鎖航道。”

11月11日晚,“窩拉疑”、“海阿新”二艦又想如法炮製,還未近前,就被隱藏的岸炮一陣狂轟。士密見勢不妙,撤退自保。

義律道:“清人隱蔽打擊。我們不如就此收手,等待援軍。”

士密道:“兩日時間,清人築不成堡壘,必將其全部摧毀。”

13日下午,四武裝小艇居前,窩、海二艦殿後,緩緩逼近官涌山洋麪。

賴賴恩爵看穿夷人伎倆,急令勿隨意開炮。

士密徘徊許久,開炮恫嚇,終不見岸炮還擊,只好又退。

賴恩爵將制敵之法報與則徐,林則徐贊,遂又增設五十門大炮於官涌山間。

如此,尖沙咀洋麪的夷船即已完全暴露在清國的炮火之下。義律只得下令再退,並再示“欲仍作正經貿易,凡事欽遵大清律例而不違本國制度。”

戰事正順,則徐毫不理會,上奏道:“吾皇萬歲,關天培賴恩爵等奮勇督戰,諸士兵英勇抗擊;與夷船接仗六次,俱獲全勝。收軍之後,經附近漁船撈獲夷帽二十一頂,內兩頂據通事認系夷官所戴,並獲夷履多件,其隨潮漂淌者尚不可以數計。”

道光帝知則徐謹慎,斷不妄言,甚悅,諭曰:“朕之與爾化外蠻夷通商,已是天大之恩惠;爾等販賣牙片毒物不說,還如此不恭,索性就斷了來往。於是硃筆一揮:英吉利國夷人之議禁菸以後,反覆無常,前次膽敢先放大炮,旋經剴諭,僞作恭順,乃勾結兵船,潛圖報復,彼時雖加懲創,未即絕其貿易,已不足以示威。即使此次具出甘結,亦難保無反覆情事,若屢次抗拒,仍準通商,殊屬不成事體,至區區稅銀,何足計論!林等諸卿措施得當,可嘉之至。蠻夷桀驁不馴,可惡之極。着授林則徐兩廣總督,鄧廷幀改任閩浙總督。世事相生,不爲去彼而取此;勿將英夷盡行驅逐,絕其貿易。”

1840年1月5日,林則徐接道光帝諭旨,正式宣佈封鎖廣州港口,永遠斷絕與英吉利之貿易。

義律聞之,亦不示弱,飭令兩艘軍艦,即刻封鎖珠江口,所有逾越之清國船艦,一律炮轟之。

1月15日,維多利亞女王召見首相威廉.拉姆墨爾本子爵、外相帕麥斯頓。

維多利亞女王道:“萬里之外的大清國,我們的國民正蜷縮在狹窄的船艙裡,他們無水無糧、朝不保夕,而且還要時刻提防那殺無赦斬立決,爲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皇家艦隊必須開至清國洋麪。”

威廉.拉姆墨爾本首相道:“不到萬不得已,我們不能啓動戰爭機器。但現在,是時候做準備了。如此龐大之艦隊,遊弋萬里之外,我們要準備三月甚至更長時間。”

帕麥斯頓外相道:“百多年來,我們向清國派遣了那麼多和平使者,我們得到了什麼?我們不能任清人宰割,我們應該雷霆一擊。”

維多利亞女王道:“我們以貿易立國,自由貿易事關帝國根本。如果其他國家都學西達清國,拒絕貿易,一年後,大英帝國就不復存在了。出兵,無關牙片銷燬,無關財產損失,無關帝國尊嚴。我們必須嚴厲制止清國正甫野蠻破壞自由貿易的行徑。”

帕麥斯頓外相道:“他們把能給我們大英帝國帶來無限利益的那批商品,全部銷燬了。這是我大英帝國的恥辱,我請求正甫立即派遣軍隊去懲罰那個極其野蠻的國家,要狠狠地教訓它,要迫使它開放更多的港口。”

威廉.拉姆墨爾本首相道:“出兵,保護我們正常的貿易,天經地義。此事,我們的議會也會做出決定。”

維多利亞女王問首相:“請問,清國有沒有議會?”

威廉.拉姆墨爾本首相道:“沒有,清國皇帝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但尊敬的女王陛下,很多事件證明,一人說了算,並不是什麼好事情。再者,不經議會,我們也可起兵。不是全面戰爭,稍微敲打一下,直到清國皇帝屈服。”

維多利亞女王道:“明天我要去國會,告訴那些議員們,我與清國關係中斷,我臣民安全受到極大威脅。我已嚴重關注,並煩請他們也要密切注意這一影響我國臣民利益和王室尊嚴的事件。”

2月20日,威廉.拉姆墨爾本首相任命懿律爲遠征艦隊司令兼對清事務全權代表,籌辦遠征事宜。

4月4日,英國國會議員展開辯論。

有人道:“清國正甫野蠻、殘暴、專制,那裡的民衆,過着非人的生活,稍有差池便被處以嚴苛的刑罰,而被殺被打還要跪地謝恩,沒有一點兒人權。”

有人道:“必須出兵。清國正甫縱容臣民販吸,他們那裡家家普及,我們沒禁,倫敦街面上也沒見幾人吸食。”

有人道:“爲幾搓牙片就斷我們水糧、砍我們頭顱,我們那裡的國民沒一點兒人權,對付他們的辦法,就是先幹一仗,打服氣了,他們纔會讓步。”

反對黨輝格派黨人詹姆斯.格雷厄姆反對,他說英國正甫爲牙片而戰是極不道德的,正甫要對清英關係的中斷負責,他提出了一份對現正甫不信任的提案。其話音未落,就被“表決表決表決”的巨大喊聲打斷,男爵不得不終止了發言。一刻鐘後,結果顯示,271票反對、262票支持,不信任案被否。

而此刻,英國遠征艦隊已經起航,帕麥斯頓外相看着亂糟糟的議會大廳,狡黠一嘻,謂威廉.拉姆墨爾本首相道:我大英帝國之利益,空談是攫取不來的。

林則徐從夷商處知英國艦隊將至,速諮沿海各省,夷炮船將至,福禍未辯,務必擦械理炮,嚴陣以待。並八百里急奏道光帝。

道光帝接奏,不以爲然,批曰:無論虛實,總當不事張皇,嚴密防範,以逸待勞,主客之勢自判,彼何能爲也。

臺灣兵備道姚瑩、總兵達洪阿接林則徐諮文,不敢怠慢,即可簡練舟師,選擇將帥,修葺戰船攻具。

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2)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九章 奕山欺上瞞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前言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8)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七十一章 天京城血流成河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前言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1)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8)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
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2)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九章 奕山欺上瞞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前言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8)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七十一章 天京城血流成河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前言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1)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8)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