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

兩約籤畢,鼎璞查復照會耆英,上年八月和本年正月,我兩商船在臺遇風破碎,遭難之人原系水手小民,理應被保護恩待。可臺灣兵備道姚瑩、臺灣鎮總兵達洪阿等貪婪功勞,捏詞假奏,以致王命誤降,致我百人被殺。姚、達等人宜去官正法、沒收家財,分濟無辜枉死之家屬。否即干戈復起。

耆英懼,謂伊里布道,不殺臺灣鎮道,撫局恐失,我輩無立足之地矣。遂急奏道光帝。

道光帝命閩浙總督怡良查辦。

怡良抵臺,不聽姚、達辯解,以夷船之破,一系遭風擊碎,一系觸礁擱淺,實無兵勇接仗之事具結。

姚瑩、達洪阿被羈押至京,曾國藩等三十餘人駕車恭迎。

刑部審訊,姚、達辯稱:該夷捏稱遭風商船,以飾其來臺挫衄之恥。上年八月初九至十二日,臺灣洋麪確有颶風;十六日風息,夷船至基隆炮擊我二沙灣炮臺。如遇風沉,如何開炮攻我?而我所獲大小炮位多門、夷人戰甲尚在。本年正月大安之役,據夷目林顛、漢奸黃舟供稱,系臺灣逃兵張從反水內應。且所獲夷方掠自鎮海軍營之軍器等物俱在,若系商船,何有此物?若道殺俘百餘,夷逆戮我萬民,怎論?

道光帝免姚、達無妄之罪,姚瑩以同知直隸州知,發四川效用;達洪阿調任新疆哈密辦事大臣。

浙江巡撫劉韻珂嘆,兩年來干戈擾攘,專爲禁菸,即爲漏銀。今菸禁仍開,銀儘可待。

耆英怒曰:“豎夫!事外人乎?爾戰否?可有果?”

姚瑩孤身入川,又兩使西藏,途中感傷:時至今日,海外諸夷,侵凌中國甚矣。沿海數省,既遭蹂躪,大將數出,失地喪師,卒以千萬取和。至今海疆大吏,受其侮辱,而不敢較。忠義之士,莫不痛心疾首,日夕憤恨,思殄滅醜虜,捍我王疆,以正人心,以清污穢。

人曰姚心無惑。

年底,道光帝感嘆南約甚恥,諭令:從前所設水師船隻幾同具文,且今昔情形不同,必須因地制宜,量爲變通。所有戰船大小廣狹及船上所列槍炮器械應增應減,無庸泥守舊制,不拘何項名色,總以製造精良,臨時適用爲貴。靖逆將軍奕山,如木料不能堅實,製造不能如法,將來經朕派員查出,惟奕山是問。如確實趕造不出,可購買外船模仿,亦可僱傭外人。

廣州知府易長華承造一艘,比米艇稍大。奕山細觀之,卻道:“僅可備內河緝捕之用。”

大行商,在籍刑部郎中潘仕成耗銀一萬九千兩,防美利堅戰船,造成一船。船長十三丈六寸,底骨長十丈零八尺,面寬三丈三尺四寸,高二丈一尺五寸。

廣東巡撫黃恩彤上奏:潘所造之船,堅厚長大,裝炮亦多,窮中國工力物力,不能復加於此,而以當夷船,亦恐難以制勝。

道光帝諭:火輪船式,該省所造既不適用,著毋庸僱覓夷匠製造。亦毋庸購買。

兩廣總督耆英偶獲外夷雙筒步槍、六眼小槍各一支,進呈道光帝。

道光帝曰:“自是靈捷之至,絕頂之妙品。然如仿製,必成望洋之嘆。”

林則徐西行入疆,遇摯友魏源,贈魏《四洲志》。

魏源觀之,心潮澎湃,遂作《海國圖志》。

清國之人,碌碌偷生,幾無人識。

魏源嘆:“是書何以作?曰:爲以夷攻夷而作,爲以夷款夷而作,爲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夷國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不可舍其長,甘其害;須塞其害,師其長。善師四夷者,能制四夷。”

倭人鷲津毅堂讀之,嘆曰:“海防之策莫善於是篇。”

《海國圖志》入倭,倭人奉爲圭臬,爭相傳閱。

翌年2月,美國戰艦抵達澳門,欽差大臣、兩廣總督耆英欲拒無以拒,僵撐半載,籤《中美望廈條約》。

9月,法國艦隊抵澳,耆英周旋兩月,籤《中法黃埔條約》。

此兩約除割地、賠償外,囊括《南京條約》、《虎門條約》諸條款。《中美望廈條約》之三十四款議定:合約一經議定,兩國各宜遵守,不得輕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貿易及海面各款不無稍有變通之處,應俟十二年後,兩國派員公平酌辦。

同年十一月,依《中英南京條約》,上海開放通商,寧波、福州、廈門次第開之。惟廣州民衆恨怨深深,火燒知府府邸,合詞請於大府,毋許英夷入城。

兩廣總督耆英不能禁遏,而英人又屢請履約。兩廣總督耆英既不敢納又不敢拒,遂告英人:“粵民鷙悍,請徐圖之。”

新任港督德庇時無意再起衝突,遂與耆英簽訂協議,推遲入城。廣州民衆益奮,日以擾阻英人爲喜。德庇時怒,再佔虎門炮臺。

耆英慌,承諾兩載之後,廣州城開。諾承之前,耆英以年老體衰開缺,新繼粵督徐廣縉、粵撫葉銘琛皆惡英人,煽風點火,唆使民衆遏英。民心一時浩蕩,間或十萬之衆集而拒英。

道光帝密諭徐廣縉:撫驅外洋,總以信義相待。彼國既重提進城之說,該督若再三阻止,反失含容之度。自宜酌量日期,暫令入城一遊,不得習以爲常。

徐廣縉飛章入奏:婉阻之,未必遽起邊釁;輕許之,必致立起兵端。且阻其入城而有事,則衆志成城,尚有爪牙之可恃;許其入城而有事,則人心瓦解,必致內外之交訌。害重利輕,猶且不可,且明知有害無利,詎敢輕於一試乎?

繼任港督文翰思忖再三,終覺清人民心肆虐,羊城難入,即入亦險,遂棄而通商。

英人此舉,震動清廷朝野,道光帝喜諭:洋務之興,將十年矣,沿海擾累,靡餉勞師,近雖略臻安謐,而馭之之法,剛柔未得其平,流弊因而愈出。朕恐瀕海居民或遭蹂躪,一切隱忍待之。昨英酋復申入城之請,徐廣縉等悉心措理,動合機宜。入城議寢,依舊通商。不折一兵,不發一矢,中外綏靖,可以久安,實深嘉悅。徐臣廣縉、葉臣名琛身懷過人之智,實乃賢能柱石之臣。

英外交大臣巴麥斯頓怒斥:清國之官吏,切勿再犯已犯之錯誤。迄今爲止,英國正甫之忍耐並非軟弱,自由之貿易,須由和平以撐持,方可欣欣而向榮。英國正甫深知,如果情勢需要,英國軍隊可以把整個廣州城毀滅。兩國間將來無論發生任何對清國不利之事件,其過失都將由清國正甫承擔。

然此皆非事,廣東花縣,一姓洪名仁坤之人高燒酣睡,得黃粱一夢,按《聖經》索驥,繁華南國隨之紛繁蕪雜……

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十六章 楊秀清神魂顛倒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1)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九十二章 李世賢鏖戰皖南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一百零八章 曾國藩進駐祁門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零八章 曾國藩進駐祁門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2)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2)
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十六章 楊秀清神魂顛倒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1)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九十二章 李世賢鏖戰皖南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一百零八章 曾國藩進駐祁門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零八章 曾國藩進駐祁門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2)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