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

胡林翼接旨,於1859年1月11日,馳抵黃州,收集殘部,撫慰將士,遣人赴湘招募新勇,整飭時日,林翼疏曰:軍興九年,每苦於逼城而壘,一意攻堅,士卒摧殘,壯志暗銷,而主將不覺。及至援賊大至,另股乘虛旁擾,必致貽誤事機。是官軍注重於前,而賊計必轉襲其後;官軍每以仰攻挫銳,賊計轉以餘力乘虛。往事已然,前車可鑑。現在太湖、石碑之賊閉匿城中,堅不出戰。賊之狡計,固欲以堅城挫傷士卒,而轉於空虛不備之處,乘間抵隙,狡焉思逞也。默察情形,賊已憑城設守,必非近月所能奏功。戶部主事閻敬銘,綜履名實,乞請至鄂辦理糧臺營務。臣即偕官文,督吏促將,整資理餉,養賢致民,保楚爾後謀皖。

曾國藩接旨再奏:石逆達開,離蘇擅專,已逾一載;最近,出瑞金,犯會昌,不克;再犯安遠,亦不克;復圍信豐、重石,再不克。此賊逆,輾轉流竄,居無定所,山野毛賊,已不足懼。近日賊勢以皖江南北兩岸爲最重。皖南濱江各屬,自咸豐三年以來,久爲粵匪出沒之區。自山以南,現惟婺源、景德鎮兩處有賊。若能驅除,則江浙兩省防務皆鬆,皖北約分兩路,焦湖以南,安慶、無爲、巢縣、和含各屬,久爲粵匪盤踞。自湖以北,廬州、鳳陽以及淮北各屬,則粵匪與捻匪錯雜紛擾。皖北賊勢之浩大,十倍於皖南。胡林翼聞警起復,楚皖之交人心漸定。論大局之輕重,則宜併力江北,以圖清中原;論目前之緩急,則宜先攻景德鎮,以保全湖口。

再,按察使銜記名道翰林院編修李鴻章,咸豐三年正月奉旨,隨工部侍郎呂賢基辦理安徽團防。嗣經提臣和春、安徽撫臣福濟奏留軍營襄辦一切。在事日久,懋著勤勞。七年九月,福濟奏報該員丁父憂服闕,俟經手事件料理完竣,給諮回京供職。欽奉諭旨在案。該員皖營經手事竣,於上年冬間來江西省母后,即欲回京。臣因該員久歷戎行,文武兼資,堪以留營襄辦。

咸豐帝諭曰:以大之說,李卿續賓甫歿於三河,以小而論,鄧卿紹良新逝於灣沚。軍心大慟,兩皆難施。石逆輾轉流離,馬瘦毛長,曾臣務必盡心竭力,半載之內,於贛南羣山萬壑之間,誅得石逆,引軍北上,統籌大局。李鴻章滯贛留營一事,準。

曾國藩接旨,謂李鴻章道:贛南羣山萬壑,誅殺石匪達開,談何容易。

李鴻章道:陳玉成敗退太湖,吾宜兵進皖南,與胡潤芝公攜手,沿江對進,攻擊陳賊,謀景德、婺源,取太湖、潛山。

曾國藩道:吾亦有此意,然胡潤芝以去歲大敗,軍心浮動,半年之內,兵不妄動,卻之。聖上催緊,吾等南下北上,徐徐圖之。

石達開久駐贛南,屢攻無獲,惱;親率主力,兵分五路,圍攻南安,屢攻不克,達開急,飭令廣施貨藥,炸牆攻城。諸將依令行事,1859年1月3日,南安終克。達開進駐城內,分兵四擊,息養過年。

南安雖失,曾國藩無懼,疏曰:石逆頓兵南安,躑躅不前,技止此耳。惟安徽賊黨其氛甚惡,其患方長。官軍於賊此消則彼長,彼消則此長,斷無中立之理。我能進而剿賊,則賊將竭力御我,不暇他竄;我不能進而剿賊,則賊將乘隙犯我,旁出四溢。誠使大江兩岸各置重兵,北岸馬步三萬,都興阿、李續宜、鮑超任之;江面水師萬餘,楊載福、彭玉麟任之;南岸馬步二萬,微臣,蕭啓江、張運蘭任之;三道並行,夾江而下,幸而得手,進佔百里,則賊少百里之糧,即不甚得手,而上游之勢既重,即下游之賊不得不以全力御我,其於金陵、廬州兩大營均足以抽釜底之薪,而增車外之輔。微臣即刻飭令張運蘭部,攻擊景德鎮,肅清贛北餘匪。

咸豐帝諭曰:曾臣之策,甚好。近日,駱秉章奏言:截取楊石二逆信件,楊逆輔清囑其由贛、吉取道北竄,與之合勢,以窺皖、鄂;石逆意由南安竄赴湖南,下趨鄂省,以取上游之勢。石逆此舉若成,湘鄂危殆。曾臣務必督兵飭將,全力以赴,誅石抑楊。

咸豐帝嚴令,曾國藩無奈,只得飭令蕭啓江率勇三千,赴援贛南。

蕭啓江兵行三日,隨即告稟:南贛各屬賊蹤蔓延,力難兼顧。

國藩諮飭:專救贛州、信豐、南安,不必他顧。

張運蘭道:請問滌帥,吾等何往?

曾國藩道:撫建餘匪已平,皖南鎮總兵江長貴正偕衢州鎮總兵李定太,圍攻婺源。吾令:爾部即刻北進,尋機克服景德鎮;曾國荃部,扼守吉安附近地方,嚴防石逆北竄。

1859年1月18日,張運蘭率兵四千,由樂平進抵景德鎮。

張運蘭察看三日,諮稟曾國藩:賊逆三四萬人,與婺源賊相爲犄角,其輜重屯集浮樑,悍賊盡聚鎮上,將各要路挖斷,築卡開濠,設望樓、煙墩數十座。近鎮之上李村、下李村,橫亙二十里,皆踞爲巢。地勢散漫,港汊紛歧,進攻不易。

張運蘭未戰先怯,一月三攻,寸土未得。

景德鎮難克,曾國藩飭令:張運蘭部,攻堅勿急,以靜待動,毋庸遠出攻擊,徒傷精銳。九江道沈葆楨,速率平江勇馳援。

月底,援軍至,張運蘭氣粗,率軍進擊。楊輔清分路迎戰,兩軍鏖戰竟日。酋刻,天黑,張運蘭正欲收隊,忽有萬餘太平軍,從慄樹山後橫截歸路。運蘭抖擻精神,督兵再戰,漸不能支。一時辰後,又有萬餘太平軍殺入戰團,張運蘭再不能支,拋下三百屍首,狼狽而退。

曾國藩痛哭流涕,諮飭張運蘭:景德地勢崎嶇,難打行仗。且自去冬皖北失利,湘勇之士氣未復。此次損傷三百,皆系銳卒。此等惡戰,切勿再開。爾部稍爲休息,堅守隘口,賊來則與決戰,毋庸輕出進攻。

楊輔清困守景德、婺源兩月,彈盡糧絕,遂棄婺源,進擊祁門,不克;再攻建德,克得。復又兵分二路,一路進進逼鄱陽、彭澤;一路抄襲饒郡後路,以解景德鎮之圍;又言將由樂平,進擊撫州。

曾國藩擔心張運蘭後路,即刻率軍進駐撫州,與運蘭守望相助;又令普承堯、劉騰鶴,厲兵秣馬,相機而進。

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1)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2)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九十二章 李世賢鏖戰皖南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8)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
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1)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2)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九十二章 李世賢鏖戰皖南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8)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