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

咸豐帝聞奏,曷勝憤悶,仰天而嘆:惟浦營兵勇,悉已潰散,德興阿等幾無一旅之師。南營派去援兵五千,數不爲少,何以一戰即潰?張樂行捻匪沿淮東下,南踞懷遠、臨淮關、鳳陽,北越徐州,擾及山東。倘粵逆渡淮,聯捻北擊,大清危矣!李卿續賓,須即克服太湖,掃清桐、舒,疾趨廬州,會圖克服,扼逆北竄。

十日之內,李續賓連接七旨,再不敢殆,即匯多隆阿、鮑超之軍,疾攻太湖。

兩浦盡失,李昭壽即急且躁,密報勝保:太湖糧盡,速攻必取。勝保得報,速告續賓。

李續賓得悉,傾盡全軍,連夜死攻。子夜時分,多隆阿、鮑超攻破東山頭營壘。

葉芸來眼見大勢已去,遂率將士自東、南二門突圍而去。

太湖城克,李續賓、都興阿分兵,一攻潛山,一攻石碑,旋即皆克。

都興阿、李續賓疏曰:潛山東至安慶一百里,東北至桐城一百二十里。皖北之賊屢年四處分竄,皆以安慶爲老巢,而恃桐城爲犄角,二處各屯逆衆數萬,幾成不拔之禍基。而桐城毗連舒城,尤楚軍北行必由之路。擬以一軍聯絡水師,進攻安慶;以一軍力搗桐城。俟安慶、桐城克服以後,即督師北上,相機進剿。

咸豐帝喜諭:李卿續賓等矢力同心,連克三城;忠勇可嘉,國之股肱。

天子親嘉,續賓益奮,半月時間,又克桐城、舒城,廬州近在咫尺。

南路,多隆阿、鮑超亦攻佔樅陽,聯水師楊載福部,合圍安慶。

官文聞李續賓、都興阿分兵,憂心忡忡;即刻飭令都、李:兵不可分,京城遙距千里,安知此域戰事;二公不必躊躇,有失吾擔。

廬州、安慶皆並告急,陳玉成身在六合,心急如焚,即刻奏請:即偕李秀成部,返師援皖。

洪秀全躊躇,謂蒙得恩道:江北之妖業已肅清,李世賢部亦克溧水,兵臨秣陵關;二成渡江南下,和妖何愁不滅!先滅和妖,再行西行。予已受天命,縱敵兵百萬,彈丸雨下,又將如予何!況和春非吾敵也,諸將弄彼如小兒,特供一時樂耳,奚恐爲?

蒙德恩道:皖乃天國糧資重地,關係重大;陳將玉成,血氣方剛,戰無不勝,

姑宜順之。

秀全道:此前經年,一言可抗九鼎!而今歲月,皆自得過且過,這成何體統!速傳朕令:陳玉成、李秀成合力,佔得六合、揚州,復再並驅廬州;韋俊積聚兵力,速援安慶;李世賢,即匯蕪湖、太平之兵,速攻鄧紹良妖,逼和春妖兒撤圍分兵;中軍主將楊輔清,速出婺源、景德鎮,呼應韋、李。

韋俊領命,組兵八千,自池州北渡樅陽,應援安慶。都興阿遣副將陳金鰲、王明山水陸夾擊。韋俊不敵,敗退而回。

古隆賢謂韋俊道:一觸即走,非兄戰力。

韋俊道:吾爲誰戰?兄乃北奸,吾已非國宗;若無秀成拼死力保,吾之項上人頭,早已不翼而飛。

楊輔清接洪秀全軍令,東出婺源,攻擊周天受;西託景德鎮,擾襲劉於淳,往返奔波,相持不下。

李世賢接令,即刻率兵1000,於1858年11月1日,出蕪湖,擊鴉山。鄧紹良遣兵馳援,將李擊退。

李世賢牛刀小試,上奏洪秀全:寧蕪鄧紹良、鄭魁士妖勇,只一萬有五;鄧妖灣沚大營,兵僅千餘,周邊鴉山、孤山壩、石硊、方村各營,合計六千。吾集兵三萬,分而割之,徹殲鄧妖。

李世賢用兵,鄧紹良驚詫,急疏:寧、蕪之域,設防之初,以宣城、南陵、涇縣、太平、蕪湖五縣之地要隘,三百餘里,兵勇僅萬千七有奇,兵力本不爲厚。近來,援浙之師六千雖經先後撥回,時值徽州、婺源、崇覺寺等處賊匪竄擾,又經臣張芾截留三千,以助攻剿。數月來,克復奎潭,擊退涇南賊匪,無非移緩就急,士卒早疲於奔命。

李續賓、都興阿分兵,曾國藩身在贛南,憂心忡忡,函告胡林翼:欲聽閣下執經守禮,則侍與彭楊、二李諸君,失所依倚。大軍入皖,設有爲難之處,非潤公不能扶助而安全之也。鄂兵日增,而餉源日減,非潤公強起,恐終不濟。

胡林翼回函:兩疏丁憂終制,吾皇皆不應允,不可再三。官文暫署撫篆,帝或有意爲之。聖聰鼎天,吾輩豈知內義。戰事若急,吾自即出,討賊則可,服官則不可。

曾國藩再函:唯今日受討賊之任者,不若地方官之確有憑藉。然離土地、人民,而以奉使自效,則介而離山,碭而失水,亦恐不足發攄偉抱。湖北事勢,日以浩大,非先生強起,終恐敗壞。住署與否,接篆與否,均不甚關緊要。所爭在簡任新撫否耳!然以潤公之威望才氣,羽翼既成,亦非他人所能牽制。

國藩函罷,正自愁憂,李鴻章執弟子禮,求見。

國藩道:“若在江西無事,可來吾處。”

那廂,胡林翼再函李續賓:每克一城,中傷千人,攻堅爲下策,已犯兵家之深忌。節宣、蓄養、提振,尤必以智計爲先;長驅直入,逾進逾險;見好且收,來日方長。

李續賓接函,嗟嘆不已;爲提士氣,縱兵搶劫。

同知丁銳義苦勸:勇丁有私獲,則無鬥志矣!今久行軍疲,屢勝則驕。克城留屯,不足以爲聲援;不留軍則後路空虛,且阻塞,必敗之道也。宜還桐城,合都軍攻安慶,則水路馬步相輔,名將精卒鹹萃於百里之內,功必可成。

曾國華亦道:軍鋒不可頓,然兵無常勝,久戰必鈍;廬州一得,亟應暫歇。

續賓道:進兵三十二日,深四五百里,寇城壘望風潰破。都部攻安慶,非旬日期;欲出奇,壁廬州,蹈寇瑕。吾即發書湖北請益師,予兵五千,直搗三河,決勝廬州。

官文接求援文書,冷眼一觀,示之於衆,肅然無聲,忽又語道:李公兵進廬州,吾嘗急弗,且告分兵危殆,京師不知時勢,有失吾擔。然李公用兵如神,所向無前,今軍威已振,何攻不克,豈少我哉?

前方戰急,官文心煩,邀幕僚海吃,道:坊間盛傳,胡林翼乃兩湖第一要人,吏治、財政、軍事悉由林持,吾只知養花弄草,吃喝玩樂,畫諾而已。不但李續賓,都興阿、多隆阿等亦不正眼窺吾。何也?非吾心腹也!永州鎮總兵樊燮,一心向吾,四年任滿,吾已奏請聖上,命其署理湖南提督。假以時日,移花接木,調至武昌,作吾親兵衛隊。

幕僚道:坊間謠傳,湖廣總督府邸,妾大、門丁大、庖人大。此皆閒言,宮保不必介意。常言曰:民爲貴,官爲輕,宮保與民同樂,禮賢下士而已。

官文呵呵一笑,道:數年以來,鄂省足食足兵,東南大局,亦以湖北爲樞;吾不插足,尚能至此,吾若插足……嘿嘿!再者妾若不大,吾生焉能如此暢快!庖人不大,你我焉能如此暢飲?此皆非事,吾與聖上同宗同族矣!速傳吾令,永州鎮總兵樊燮,速赴四川剿匪。

樊燮接官文調令,率部北上,路過長沙,依例拜謁湖南巡撫駱秉章,臨別辭行,未與左宗棠客套。

左宗棠怒其四載作爲,嗔道:撫臺大人以下,湘省官員,無論大小,見吾皆要請安,爾何不爲?

樊燮亦怒,道:大清體制,未有武官見師爺請安之例。吾堂堂正二品大員,豈能拜爾一師爺。

左宗棠勃然大怒,厲喝:王八蛋,滾出去!厲喝之餘,宗棠身形彈起,掌摑樊燮數下。

駱秉章眼見事起,急喝制止。

樊燮“滾”後,左宗棠道:大人前時入京,彈劾奏摺面聖否?

駱秉章道:只口頭提及,聖上或已忘記。

左宗棠道:空口無憑,必即奏摺彈劾,此廝違例乘輿,私役兵弁,玩視軍務,希便私圖;足夠即行開缺,交部議處了。此不足以制廝死命,觀廝言行,必有貪腐之舉,待吾細細查來。

宗棠親往永州,查得樊燮提用銀九百餘兩,公項錢三千三百餘串,又動用米折銀兩。

咸豐帝聞之大怒,立諭:速將樊燮,押解湖南,聽候查辦。

樊燮行將入獄,怨氣沖天,即擬兩份狀紙,一遞北京都察院,一遞湖廣總督府,狀告左宗棠劣幕攬政。

官文道:湖南藩臺文格,早已聲言,湖南一印兩官,政務爲劣幕左宗棠把持。然駱秉章內綏土寇,外協鄰軍,東征兵源,餉銀源源不斷,接濟四方。當下軍務萬急,暫不動土。此等事情,萬不可着急,小火燉肉,慢慢烹來。

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2)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2)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
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2)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2)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