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

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

常州、丹陽得克,李鴻章再召李鶴章、劉銘傳、郭松林等,商談常勝軍裁撤事宜。

李鴻章道:常勝軍每月需耗銀五六萬兩,而且要求巨大,又反覆無常,必即撤之。

郭松林道:我之洋槍炮隊,與其相差無幾;無戈登之洋槍隊,吾軍亦能摧城拔寨。

劉銘傳道:丁日昌之炸炮局,已能製作各種開花炮彈,供給吾軍,綽綽有餘。

李鴻章道:營務處補用知府丁日昌,速去崑山常勝軍處,與戈登協商其部裁撤事宜。

丁日昌接令,即至崑山,晤會戈登,道明來意。

戈登道:我亦有此意,煩請速稟李撫臺,即日即行裁遣。

丁日昌道:戈登先生,如此痛快,無一條件乎?

戈登笑曰:拿爾等錢財,方能消災。這十九萬裁遣費用,煩請轉呈李撫臺。

丁日昌道:請問戈登先生,貴國駐上海領事巴夏禮先生,是否還要通告?

戈登道:當然通告,海關赫德先生處,亦要告之,我即奔赴上海,相商此事。

丁日昌別後,戈登密友、軍醫馬加尼道:戈登先生,此軍一裁,我等再不能持槍賺錢。

戈登道:李太狡猾,我等不是對手,與其讓李慢慢削弱,灰溜而去,不如乘現在形式大好,多提一些裁撤條件。而且我軍正在腐化渙散。中國人曰,錯失此村,再無此店。

李鴻章聞訊大喜,迅籌款十九萬元,與戈登協力,繞過巴夏禮、赫德,十日之內,即將三千餘常勝軍裁遣完畢,十二名外籍軍官、三百名洋槍隊、六百名炮隊,李鴻章照單全收。

常勝軍裁撤,李鴻章心情舒暢,疏曰:奏爲裁遣常勝軍連日辦理就緒各情形,遵旨覆陳,仰祈聖鑑事。

竊常州克復後,定議裁撤常勝軍,臣於四月初七日附片陳明,當即督飭丁日昌等妥速辦理。

旋奉四月十四日寄諭:戈登帶隊協剿,現在常州攻克,該洋人不言進攻金陵,竟肯先行遣散,免將來許多枝節,實屬不可失之機會。該撫自應乘勢利導,妥爲遣散。如戈登將所部佈置妥協,洋弁均皆回國,則是戈登真心要好,始終如一。僅止頒給旗幟功牌,不獨無以酬其勞,且恐無以餐其欲。即著李鴻章飭令丁日昌、李恆嵩等與戈登妥爲辦理。一俟辦有就緒,即將如何再行嘉獎戈登之處,迅速奏聞。欽此。

仰見聖慮周詳,柔遠防患之至意。茲據丁日昌回省面稟,並據戈登、李恆嵩具稟於二十五日辦理遣散完竣等情前來,謹爲我皇上縷細陳之。

緣常勝軍起於美國人華爾,其初不滿千人,陸續增至四千餘人。糧餉軍火,惟意所欲,無從覈減。

同治元年秋冬間,調令助剿金陵,不能成行,遂致白齊文之變。臣在上海與英國提督領事等反覆議論,始得更定章程。兵額裁至三千,月餉發至七萬餘元。合之購辦軍火、賞恤、雜支各款,每月須十萬元有零。

戈登接帶後,臣加意撫馭,遇事尚受商量,而性急多疑,每有反覆。

自今春金壇、揚庫兩次敗北,戈登頗覺氣餒。三月二十二日常州之役,城已轟破,未能爬入。戈登目擊常勝軍之不能得力。四月初六日再舉攻城,戈登即請我軍爲前敵,常勝軍爲後隊,蓋自知不如我軍之用命也。

常城克復,即將洋槍隊調回崑山,派令丁日昌前往會商撤遣,戈登意甚欣悅,乃臣於十五日接據巴夏禮申陳,以議裁常勝軍一事,必須知會駐滬英官轉稟駐京公使查覈辦理。

據赫德來函,謂蘇省雖已肅清,金陵、湖州兩處賊竄可虞,引咸豐十年以前之事爲戒,極言常勝軍不可遽裁,譬喻百端,戈登似爲所動。

丁日昌等往復開導,忽迎忽拒,尚欲迎合巴夏禮、赫德二人之議,留炮隊六百名,槍隊一千餘名。

丁日昌復探其情,謂之曰:爾在中國助剿,功成回國,中外傳名。倘不此時裁撤,將來接帶者倘若白齊文之類,鬧出事端,豈不爲爾聲名之累。巴夏禮、赫德系局外人,方以爲常勝軍十分可靠,故不肯遽裁,爾何不將此軍近日不能得力實情自與剖論,免得自己聲名爲他人所累。

戈登深以爲然,即於十七日夜馳赴上海。其時赫德已北上,遂與巴夏禮再三辨論,巴夏禮始得釋然。惟以上海要地,請由臣酌派得力兵勇駐守,屬戈登轉達等情。

戈登回崑山述其語,丁日昌恐洋人情性無常,或又中變。即請戈登將應答之語親書洋字一紙留存,以免巴夏禮、赫德二人藉口,並翻譯節略,由戈登等函稟到。

臣閱其與巴酋問答之詞,首言洋槍隊兵頭多非正兵,不諳兵法,朝夕飲酒,兵丁自去自來。遇事便與官軍作對,只知增添口糧,不想作事。因此數層不妥,故戈登立意相勸遣散。次言巴夏禮是爲中國地方起見,並非多事,屬臣不必與之鬥氣等語。

臣先已備文札復巴夏禮,爲具言兩年戰事,常勝軍會合官軍與官軍獨自分路攻剿之顛末,與常勝軍近日底細,所以議裁之故,並告以現在辦法系酌留得力炮隊六百人,槍隊三百人,海生輪船數十人,已及原額三分之一,並非全裁。

且前敵各要隘皆有重兵駐守,上海後路無虞竄入,以力破巴酋等藉詞要挾之端。一面即飭戈登、李恆嵩、丁日昌迅速照辦,飛催代理關道應寶時籌借銀兩,交知府賈益謙送往崑山。節次據稟連日發餉,收取號衣洋槍,依次撤遣,於二十五日遣散淨盡。

戈登以該軍兵勇向挾外國人以自重,外國人一有挑唆,兵勇即靡然從之,肆行無忌,先將外國兵頭撤遣,厚給川資,限三日內出城,違者嚴辦。次即遣散中國兵勇,按路途之遠近,年份之深淺,打仗之受傷與否,酌給盤費,驅令出城,不準逗留生事,均已安然就道。

查外國弁目一百零四名,受傷頗多,除月餉外,按名酌給賞恤途費,自七十五元以次遞增至四千元不等。勇丁除月餉外,其分領賞恤者共二千二百八十八名,自兩元以次遞增至一百元不等。海生輪船、炮艇、槍船之上,其他人等,分別給賞共用遣散經費十二萬二千八百元有零,又補給月餉六萬元有零。

所有軍械、洋槍、帳篷、號衣、船隻、大小炮位,全數呈繳驗收。現留炮隊六百名,經臣委派副將羅榮光管帶調扎城外之滸關,留外國兵頭十一名幫同教習,聽管帶官號令約束。已與戈登議明,隨後如撤遣回國只加給一月口糧。

其槍隊三百名暫留崑山,交李恆嵩督率巡防,並留外國兵頭一名隨同彈壓,以免各國流氓冒充滋事。各兵丁改穿中國號衣,約計每月口糧共需一萬數千兩,仍由關道籌發。此後逐漸訓練操縱由我,自不致另生枝節。

臣查常勝軍利器在炮火,而洋弁貪恣,兵勇驕悍,痼習殊深,久爲蘇省隱患。兩年以來,每思乘機善遣,徒以軍事方棘,外人把持,未易就理。

現值蘇、常肅清,戈登辭退,竟肯主持議撤,雖巴夏禮、赫德從中阻撓,戈登多方排解,猶爲我出力。十餘日間,分別遣留。靡費固多,而辦理甚速,可免後來無窮之憂,實屬真心要好,始終如一。

彼既不肯領收銀兩,自應請旨,再行優獎。聞戈登似欲邀賞黃馬褂以爲歸國寵榮,足見嚮慕中國之殷。

查戈登自上年春間會帶常勝軍,協同官兵攻克福山,解常熟之圍,又克復太倉、崑山、吳江及擊退楊庫竄賊,攻克常州府城,均屬異常出力,厥功甚偉,可否特旨頒賞黃馬褂。

再據上海來信,巴夏禮以常勝軍既經裁遣,欲另議教練良法,依照外國章程,保守永久。其意仍不過攬我兵權,耗我財力。

臣擬添調數營駐守上海附近地方,應由臣處調度,不便再準英官干預。戈登似以爲然,但不知巴夏禮與英提督有無異議。除俟該酋等如何辯難,再行相機妥辦外,所有裁遣常勝軍部署就緒各緣由,一一縷清具奏,恭呈御覽。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鑑,訓示施行。謹奏。

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七十一章 天京城血流成河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2)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一百二十八章 譚紹光兵臨上海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一百二十八章 譚紹光兵臨上海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
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七十一章 天京城血流成河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2)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一百二十八章 譚紹光兵臨上海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一百二十八章 譚紹光兵臨上海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