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

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

1867年12月上旬,樑王張宗禹接賴文光求援血書,急召幼沃王張禹爵、懷王邱遠纔等,商討援救事宜。

邱遠才道;啓稟樑殿,此乃陝北綏德,距山東二千里之遙,吾等即援,亦是緩不濟急。

張禹爵道:綏德以北羣山聳峙,東乃黃河天險,西有劉典、高連升、黃鼎三妖,南有左妖宗棠坐鎮;劉松山、郭寶昌、劉厚基三妖尾隨吾後,不日即至。何去何從,煩請樑殿速速定奪。

張宗禹道:黑水渡戰後,吾等與遵殿,誓同生死,萬苦不辭;而今遵殿蒙難,絕不可袖手旁觀。速傳吾令,大軍迅疾南下,東渡黃河,直入齊魯,以解遵殿之困。

邱遠才道:清妖蟻聚山東,直隸必虛,若引兵出彰懷,越大明,直逼北京,則山東妖軍,必返旆宿衛,而任、賴之困不戰自解矣。

張宗禹道:圍魏救趙,千古同理,懷兄所言極是。

1867年12月12日,張宗禹督率三萬戰騎自綏德南下,由延長進至宜川一帶,探悉龍王場黃河冰橋方結,而東岸清軍防守甚嚴。

幼沃王張禹爵自告奮勇,親率精兵五百,夜渡冰橋,拔其鹿角,焚其營壘,一舉攻佔東岸渡口。

左宗棠聞訊大驚,急道:富平之圍,賊自涇陽突破涇水;渭北之圍,賊自蒲城泅渡白水;綏德之圍,賊復自宜川踏冰入晉。吾才疏學薄,督兵不力,四處應接不暇,步步皆落賊後。

甘肅按察使劉典道:啓稟左帥,賊既已泅渡黃河,南可入豫擾鄂,東可進冀犯京,左帥亟需另加籌算。

左宗棠道:捻匪馬快,來去自如;張逆入晉,安知不返?陝甘目前之局,捻匪自北而南,有一千餘里;茴匪自西而東,亦有一千餘里。而吾主客各軍僅四萬之數,合計不及山東諸軍之三分之一;而陝西清剿捻匪,兼及清剿茴匪,復又兼剿甘肅之賊。吾之兵力,杯水車薪,難以濟矣。吾即上疏吾皇,將吾交部嚴加議處,以示懲警。

劉典道:啓稟左帥,當務之急,是乃火速東渡,絕賊去路,前堵後截,滅賊於晉地;即不能滅賊,亦不可使其東進,擾襲京師。

左宗棠道:燃眉之急,務必速解!速傳吾令,山西臬司陳湜部,務必嚴守韓侯嶺及潞城、黎城之山間小徑,嚴防賊軍東進犯京;劉松山、郭寶昌二軍速由晉之東路兜剿向西,不得躡蹤尾追又落賊後之外;陝甘軍務,勞煩劉兄偕高連升部併力梳理;吾即率本部,入晉圍剿。

1868年1月12日,左宗棠督兵五千,由陝西臨潼,飛馳東進。

左宗棠離秦,陝西巡撫喬松年膽顫,急召劉典,道:左帥難期遽返陝境,捻茴土逆潰勇遊匪,種類雜沓,籌辦惟艱,三秦戰事,惟託劉兄艱難撐持。

劉典道:喬大人言過,劉某草莽書慵,才淺力薄,無能統籌三秦大局。高堂老母年事已高,性急望歸,劉某惟思歸計。

喬松年道:吾經年病軀,屢沐風霜,自覺行將就木;去歲既已上疏吾皇,乞退歸隱。劉兄若歸,一併去了。

劉典嘆曰:爲今之計,惟有督飭各部,堅遏城垣,以守爲攻。吾意,北路,高連升部駐宜君,劉瑞冕部駐麟州,周紹濂部駐洛川;劉厚基部即出麟州,遊擊襲擾;四部互爲依託,阻扼董福祥逆匪南下。西路千、隴一線,羅洪德部駐千陽,張嶽齡部駐隴州,周達武部駐寶雞,蕭德經部駐麟遊;邠、長一線,黃鼎部駐長武,陳集部駐三水,譚玉龍部駐邠州,各部遙爲呼應,力阻董志塬茴匪。吾即進駐三原,總統各路,靜待左帥返旆。

喬松年亦嘆,道:張宗禹逆匪東渡入晉,爲吾省去一大患;然左帥之躡蹤東逐,又實爲吾省之得不償失也。

張宗禹馳騁晉地,東攻不成,慌不擇路,迅即南下,繞越王屋山,進抵豫北,旋渡漳河,直擊冀南。

左宗棠入晉,由靈石、介休進抵晉中壽陽,追剿月餘,多方探尋,卻無西捻軍音訊。

宗棠惶恐,上疏曰:微臣原求竭力保衛京畿,藉以彌補縱賊入晉之過,茲賊行跡漸南,自然不可拘守一隅,坐等賊至。惟有力顧晉省東路,由西而東,督率所部遇賊即擊,以期迅速殲滅逆賊。

左宗棠奏章尚未抵京,三萬西捻戰騎已進抵冀中,由束鹿強渡滹沱河,進逼京畿。

兩宮太后驚悸,即刻下詔:湘、楚、魯、豫、直、皖、吉里之兵務必星夜入衛京師。

李鴻章接旨,迅召諸將,北上勤王。

然劉銘傳、郭松林、潘鼎新、劉秉璋等,皆因誅滅賴捻,功不抵勞,聚訟不休,紛紛求退。

劉銘傳道:啓稟李帥,彌河一戰,斬殺俘獲賊逆逾三萬,吾亦折損兩萬,軍氣大衰。即便北上,亦要整軍理械,稍歇時日。

郭松林等亦附。

李鴻章見事難以轉圜,遂以事權不一,糧餉不濟,暫緩北上。

山東巡撫丁寶楨聞警,迅即馳至東昌,率騎旅一千、精卒三千,晝夜兼程,五日時間,進抵河間。

丁寶楨查觀戰況,速遣王心安部,馳赴饒陽,力阻西捻軍北進。

是日,劉松山率老湘軍追至,攜手魯軍,再挫西捻軍攻勢。

慈禧太后欣喜丁寶楨勤王之速,怒斥李鴻章抗旨不遵,速即傳諭:賊擾京畿,左宗棠、李鶴年、官文追截不力,皆交部議處;李鴻章援京不力,著即拔去雙眼花翎、褫去黃馬褂、革去騎都尉世職;恭親王奕訢速速會同神機營辦理巡防事宜;着授盛京將軍都興阿爲欽差大臣,現到直隸之各省官軍皆歸其統領。

李鴻章接旨憤恨,道:左公放賊出山,殃及鄙人。若使辦賊者獲罪,何以激勵將士?侍心如古井,恨不投劾歸去,斷不以目前榮辱介懷。功高莫過於救駕,左宗棠、丁寶楨等正可一顯身手。

左宗棠躑躅晉地,聽聞京師告急,膽顫心驚,急令劉松山、郭寶昌部速赴保定堵截。

宗棠令罷,速率本部,由晉入冀,晝夜兼程,八日時間,抵達河北獲鹿縣。

慈禧太后長吁一氣,道:左臣至,京師暫且無恙矣! 李鴻章之淮勇,現至何處?務必嚴旨督促!都興阿之神機營暫且回顧京師,現到直隸之各省官軍暫歸左臣宗棠統領。

李鴻章再接諭旨,仰天而嘆,速召諸將,議商北進。

шшш▪ttКan▪c o

鴻章道:計毒莫過於絕糧,功高莫過於救駕。吾等再不勤王,必自斃矣!

郭松林道:啓稟李帥,吾性雖野,然尚知尊親;吾即追隨李帥,北上制敵。

潘鼎新、周盛傳亦附。

李鴻章道:省三何意?

劉銘傳道:啓稟李帥,銘傳經年戎馬,被傷十餘處,積勞成疾,騎不得戰馬,恐已無力北上。

李鴻章道:去歲,陳國瑞受醇親王奕譞委託,組建神機營銳勇隊,四處招搖,省三惡否?

劉銘傳道:銳勇隊乃醇親王奕譞所組之軍,乃神機營之精銳,銘傳安敢有怨。壽光一戰,飛彈入骨,痛徹心扉。

李鴻章道:既如此,省三暫於軍中休養。捻逆飄忽不定,吾部不可麇集而動,潘鼎新速率本部,前鋒開路,如無阻扼,務必繞至保定堵截;郭松林、楊鼎勳二部,暫爲後軍,馳赴魯冀之交,觀賊動向,相機行事;吾即偕周盛傳盛字營,火速赴冀,居中策應。

北上勤王事定,李鴻章感慨萬千,致書曾國藩曰:恩師如晤,鴻章此行,迫於大義,吃苦受氣,是分內事。擬再與左公議和,但勿相見,決不失敬。

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五十九章 林鳳祥全軍覆沒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前言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一百二十八章 譚紹光兵臨上海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七十九章 石達開躑躅贛東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九章 奕山欺上瞞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五十九章 林鳳祥全軍覆沒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8)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2)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七十一章 天京城血流成河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5)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2)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十六章 楊秀清神魂顛倒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
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五十九章 林鳳祥全軍覆沒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前言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一百二十八章 譚紹光兵臨上海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七十九章 石達開躑躅贛東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九章 奕山欺上瞞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五十九章 林鳳祥全軍覆沒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8)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2)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七十一章 天京城血流成河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5)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2)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十六章 楊秀清神魂顛倒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