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

廠衛系統與文官集團有着天然的敵對屬性和矛盾,而且這種矛盾是根本無法調和的。

文官們有着屬於自己的傲氣,自認爲飽讀詩書的他們,從心裡便看不起這些沒甚文化的將官校尉,自己的升遷也指望不上對方,而且這些傢伙還是來監視自己的,所以絕大多數文官根本不屑與廠衛打交道。

廠衛系統的想法和文官們差不多。

在他們眼中,這些大頭巾仗着自己讀過幾本破書,就瞧不起這個,看不上那個的,說話的語氣裡就帶着讓人不舒服的蔑視,這不就是標準的欠收拾嗎?

這天下是皇爺家的,可不是你們這幫酸腐文人的,老子雖說沒讀過幾本書,可老子們卻是皇爺自家人,曉得只要天家安穩,我等就能世世代代跟着穿衣吃飯,老子們的俸祿,一家人的吃穿嚼用都是皇爺賞下的,你們這幫玩意算老幾?老子吃你家還是喝你家的了?

爺爺們只要把皇爺一家伺候好了,只要立了功,到時皇爺一句話,老子青雲直上,小旗到千戶也不是沒有可能,崇禎八年至今,這樣的例子還少嗎?

多少原本籍籍無名的校尉,要麼因爲踏實肯幹立下功勳,要麼豁出性命掙了功勞,最後還不都是從最底層拔擢到副千戶、千戶這樣的高位?

咋地?這事你能給爺爺辦成不?辦不成你還給爺甩臉子呢?信不信爺爺大耳刮子抽你!

找刺撓不是?

正是在雙方這種互相敵視的心態下,大明開國兩百多年以來,吏治最清明的時代到來了。

這一切都有賴於廠衛對文官的全面監督,而這種監督也在無意間,推動着兩個系統不斷的完成自我升級和改造,這是朱由檢沒有想到的,結果卻是他喜聞樂見的。

按照新朝規,在地方主官以及提刑按察使司審理案件時,駐地御史和錦衣衛必須派員旁聽並記錄,以防徇私枉法事件的發生。

在這種新機制下,審案者爲了自己的名聲和前程,不得不打起精神熟讀各種刑律,以免將來出現冤案時遭到清算和追責,這就使得大明地方主官以及提刑按察使司相關官員對律法的運用變得精確無比。

與此同時,隨着參與旁聽次數的增加,御史和很多將官校尉耳濡目染之下,被動的吸收了諸多律法知識,潛移默化之下,不自覺的成爲了半個行家。

在旁聽時,一旦有判案者用錯某條律法,這些旁聽監督者便會當場指出其錯誤,久而久之,大明冤假錯案率有了極大的下降,大理寺發回地方重審案件一年也沒有幾件,從前發生在司法上的種種弊端也逐漸消弭於無形之中。

獲悉情況後,朱由檢也是欣慰不已。

權利只有在受到有效監督和制約的情況下,纔會對社會發展和進步起到促進的作用,要不然就是反作用。

這種極爲有效的監督機制必須要保持下去,皇家不能失去對天下的控制力。

與士大夫共天下,這個也沒問題,但是,你們文官拍拍自己的良心,這之前,你們是與皇帝共天下嗎?

你們那是獨掌天下才對!

你們憑藉龐大的人數和力量,把歷朝歷代的帝王蒙蔽在皇宮裡,然後你們爲所欲爲,你們的所作所爲就是一步步壓縮皇權,最後把皇帝變成傀儡,或者是耳聾眼瞎的小丑。

朱由檢的一系列策略,其實最終目的就是奪回屬於皇帝的權利,廠衛就是最強有力的工具。

溫體仁擔任首輔時,對皇帝重啓廠衛的做法從來未發一言,這也就是朝官攻擊他媚上的原因。

作爲內閣首輔,你不是勸着皇帝不要再用廠衛,反而對這種大事一言不發,聽任皇帝放出一羣瘋狗,這個首輔之位你配嗎?

皇帝不是對官員不放心嗎?那可以重用督察院御史言官啊,那些可都是國之干城啊!

溫體仁心裡清楚,自己早就被文臣同僚孤立,堂堂大明首輔,與之交往的不過是寥寥數人,並且都非位高權重之輩,就算他放下身段想與他人交好,人家也不會與他同心同德,既然如此,那我幹嘛還要去反對皇帝?

媚上就媚上吧,你們想媚上還沒機會呢!

在孫傳庭接任首輔之後,由於他並沒有如前世般被廠衛逮治下獄過,所以總體上對廠衛並無太多直觀的瞭解,也就是說,幾無好感,也無惡感,再加上現在廠衛勢頭已成,所以在這件事上,他和盧象升並沒有明確表態,其他閣臣也基本上如此。

只有吃過錦衣衛大虧的陳奇瑜曾經數次上本,勸諫皇帝削減廠衛權利,勿使其將來失去控制,從而出現成祖時紀綱之類的惡賊,引發不可測之禍端。

朱由檢對這位能臣的上奏也是一笑置之,只是得空的時候溫言安撫了幾句,並暗示陳奇瑜,到了閣老這個層次,除非犯下十惡不赦之罪,否則不會動用廠衛來進行懲治,那樣做的話,會讓內閣權威盡喪,皇帝自會給朝廷保留體面的。

隨着俸祿、分紅以及各種福利的大幅增長,官員們的貪墨徇私之事也是大爲減少,這幾年已經很少有聽聞廠衛又把某某臣子逮入詔獄的消息了,所以關於廠衛的相關話題也漸漸無人提起。

這並不代表廠衛的威懾力和權利在慢慢萎縮,這是因爲在朱由檢的授意下,錦衣衛下縣之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對基層官吏的監督和處置,以及對社會治安的維護上,所以這才讓文臣們覺着壓力越來越小。

在錦衣校尉的眼裡,不管你是尚書堂官,還是巡撫知府,只要皇帝一聲令下,那你就跟街面上的賊子是一個身份,說拿就拿,說打就打,更別提底下那羣不入流的小芝麻官了。

分駐各地的錦衣衛本來就是鼻孔朝天走路的心態,從京師下到地方後,甭管你是豪門大戶還是士紳豪強,在錦衣衛眼中真就是土雞瓦狗一般,你沒犯事他們還想着找個機會敲一下子呢,更別提你犯了事了。

於是,進過錦衣衛數年無差別的打擊和殺傷,地方豪強以及衙門裡的惡吏不是被抄家就是被髮配,大明吏治終於逐漸恢復了清明之態。

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八章 皇莊4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
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八章 皇莊4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