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

“皇上,臣妾覺着皇后之慮不無道理;身爲儲君,太子一言一行皆會被衆人所關注,若是行事太過飛揚跳脫、舉止失措,難免會成爲衆矢之的。雖說皇上一直對太子疼愛有加,可臣妾以爲,過於驕縱未必是件好事,還望皇上三思纔好!”

看到朱由檢絲毫不爲周後的勸說所動,向來溫順謙和的袁貴妃也忍不住出言勸諫道。

“皇后、袁妃之言確有道理,但朕並未覺太子言行有何荒誕甚或過分之處。太子日常均有嚴師教導學問,只於每五日休沐時方有暇於其餘。朕知你二人恐太子耽於嬉戲而誤了學業,甚至因與外人交而踏上邪路,此亦爲人之常情,朕自會省得。朕於閒暇時亦曾多次考教其平時所學,太子果不負朕望,於經史之上已是頗有根基,甚至遠超同齡。朕之所爲非驕縱與他,而是因勢利導、豐其羽翼也。聖賢之道雖乃必知,但學以致用方爲上乘。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太子將來是要承繼整個大明江山,而非要去中試登榜,若其只知經書而五穀不分,則易爲他人所矇蔽,只有多曉世事而明辨是非,方能不爲外界所欺。此事你二人不必多慮,只要知曉朕不會誤他便可!”

朱由檢笑着解釋了一番,態度仍是十分堅決。

在培養孩子成長這個問題上,他不會聽取任何人的意見。

後世已經用無數事實驗證過的正確方法雖然爲現世之人所抗拒,但朱由檢正是要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去改變這種固有的思想和習慣。

周後與袁貴妃雖地位尊崇,但終究是女人。在這個講究男尊女卑、五倫綱常的時代,拋去朱由檢的皇帝身份不說,作爲妻妾的她們雖然也有一定的話語權,但在有重大事情需要作出決定的時候,最終還是要服從於自己丈夫的,何況細想一下,自家男人的話聽上去也頗有道理。

“臣妾與袁妃也只是怕太子誤入歧途,皇上既有主見,那臣妾依從便是;承乾宮那邊皇上可曾前往探視過?適才炤哥兒來找太子戲耍,言道左都督正在承乾宮做客,臣妾已吩咐宮女將一些補品送去,以使左都督安心。”

田貴妃雖善琴棋書畫,很受原先的崇禎所喜愛,但其性格卻頗爲內向,不善與人交際,平日間除卻年節之外,與周後、袁妃來往甚少。

今日聽永王朱慈炤說掛着錦衣衛左都督虛銜的田弘遇進宮探視女兒,作爲後宮之主的周後趕緊打發人送去了一些補品和五百兩銀子,生怕讓人說出不是來。

周後雖與田妃之間的關係並不密切,但爲人持正、心地善良的她從來不曾因此苛虐田妃,承乾宮上下的一應待遇與坤寧宮並無二致。

“唔,朕知道了。昨日朕已去探視過,田妃還是挺着緊自家身子的;只是她體質較弱,平日又喜素食,怕是有喜之後養分不夠,朕特意叮囑她要多食肉類,把身子補好,也不知她並沒聽得進。”

田妃在誕下永王朱慈炤後,又先後給崇禎生下三個兒子,但都不幸先後夭折,這對她的精神上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朱由檢除了同情之外也別無他法,只是見她身子瘦弱,便吩咐御膳房多做寫葷菜送去,至於田妃吃還是不吃那就不知道了。

正說話間,坤寧宮裡的小太監孫奉進來跪倒行禮稟道:“啓稟皇爺、皇后、貴妃,嘉定伯於宮外請見皇后,並帶來一車禮品,奴婢們正在卸下後搬入庫房!”

朱由檢本身就不喜周奎,聽到孫奉的稟報後隨即起身笑道:“宣嘉定伯進來吧,朕先去沐浴更衣,袁妃也回宮歇息去吧,嘉定伯怕是許久未進宮了,咱們這外人是得迴避下,好教他父女說點知心話,呵呵呵!”

周後怎麼不知丈夫心中所想?雖是心中略感不快,但仍然起身強笑道:“皇上一上午處置公務怕也是身子乏累了,那就請皇上先去歇息一番,妹妹這身子也不宜久坐,還是回慈寧宮靜養爲好,姐姐得空再去探視與你!”

朱由檢與袁貴妃走後不久,一身麒麟補服、腰掛玉帶的周奎邁步而入。

“臣嘉定伯周奎參見皇后!”

雖是父女,但禮不可廢,周奎照樣得給女兒磕頭見禮。

“嘉定伯平身,坐吧!”

周後穩坐如山,受了父親一禮後不鹹不淡的開口道。

孫奉搬過一張錦凳,周奎偷眼看了一下週後的臉色後坐了下來。

“嘉定伯可是好一段時日未進宮來了,近日身子如何?本宮那兩位兄長可還好?此番進宮所爲何事?”

雖說對自己的父兄成見甚深,甚至放狠話不讓周奎隨意進宮,但那種血脈相連的親情終究是常人最難割捨的東西。在看到父親在自己的面前小心翼翼的模樣時,周後的心還是軟了下來,語氣也變得柔和起來。

“爲父身子尚可,只是年齒漸長,走路頗有無力之感,雙目也日漸昏花,於近處之物事已是看着模糊不清;皇后之長兄還如從前一般渾渾噩噩度日,放哥兒的老毛病依舊時常犯起,看情形也不知能活到幾時。虧的是其膝下一雙兒女與常人一般無二,若不然的話,爲父就算走了,九泉之下也難心安啊,唉!”

一提起次子周放,周奎富態的面孔頓時皺成苦瓜一般,口中也不是發出嘆息之聲。

“本宮亦曾數次詢問過太醫院院判吳先生,據他所言,二哥是發熱燒壞了腦子,現今之醫術怕是難以除根,只能維持。萬幸此病並不致命,二哥壽限當於常人無二,父親切莫憂心過度傷了自家身子!”

已被擢爲太醫院院判的吳有性曾親自去給周放看過病,醫術精湛的他見識過無數各種症狀的病人,如周放一般情形的也見過不少,但無論用何種藥方也難以見效。因此他對周後坦言,依照現在的醫術,此病確實無法醫治,藥也不用再服,只能聽之任之。

朱由檢聽周後提起後就明白了,這是發燒高熱沒有及時降溫,損害了局部的腦神經。這種病在後世也是無解,甭說幾百年前了。

“生死由名吧,唉!怪爲父沒得本事,無錢給放哥兒及時就醫,這才致他於今日這般模樣,是爲父對不住他啊!”

年輕時的周奎靠着擺攤算命那點微薄收入維持着一家數口的生計,直到周後被選中爲信王妃後,這才脫離了窮困窘迫的環境。等到信王朱由檢繼承大統後,周家才徹底的翻身成了富貴人家。

“父親切勿自責了,不管如何,二哥還能存活下來已是邀天之幸。二哥僅是因風寒發熱燒壞了腦子,有多少人因風寒之疾而命喪黃泉?只要父親與本宮將二哥的子女撫育成人,那便是對得住他了!父親今日入宮莫不是爲了二哥之事?”

周後心裡雖也難過,但也知道這種事情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以後盡心幫助自家的侄兒侄女成家立業那便可以了,有她這個貴爲皇后的姑姑在,那一雙侄兒便落不到地上去。

“有阿鳳你這句話,爲父也就放心了!爲父已是許久未曾見到你,思念之下想到你快要臨盆,便選了一些產後所用之補品送來。今日入宮也無甚大事,只是聽聞周王殿下有若干田地商鋪捐輸與朝廷,爲父覺着,若能給放哥兒討要一點,以做他將來養老育兒之用,那便是極好的事了!”

周奎喚着周後的乳名開口道。

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二章 駱養性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十七章 樊城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
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二章 駱養性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十七章 樊城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