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

王應熊豈能不知溫體仁在給他上眼藥,他反脣相譏道:“世人曰首輔存心過刻,伏機甚深,向不敢批逆鱗,而慣於逢迎之行;今日觀之,豈是不敢批逆鱗,簡直就是從未存逆上之心!首輔每遇大事必先仰聖上之鼻息,從無首輔應有之擔當;日常於內閣中辦差,專以排除異己爲能事,必欲使正人君子、有用之士無一人能立於君側,其心始快,此等樣首輔亦是大明罕見之官!”

衆臣眼見首輔與次輔當着皇帝的面便撕破了臉皮,大都心內竊喜不已:狗咬狗一嘴毛。兩個老貨竊據內閣多年,擋住我等晉升之途,今日竟然互相攀咬,實乃大快人心之事!要是惹煩了今上,一起滾蛋最好!

溫體仁面色不便的回道:“溫某以文章戴罪禁林,幸得聖君拔擢於此高位,日間辦差向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之心態行之,唯恐行差踏錯以誤國事;今大明有聖君在位,體仁自知智慮思謀遠遜今上多亦,故行事以秉持上意爲準。而觀近年來今上若干英明之舉,無一不是切中時弊之行,其效著亦!體仁閒暇之時亦曾暗思之,若由我等臣下出謀獻智,其結局遠非最佳!溫某此番作爲,豈能以媚上定論?次輔於內閣多年,敢問可曾有過睿智之策以獻聖上?”

我知道自己智商不如聖上高,日常行事辦差才以聖上之意爲準。近幾年來大明出臺的若干政策效果顯著,這都是聖上的主意啊。你王應熊也是入閣多年,可你爲國爲民出過什麼好主意沒有?

王應熊纔要繼續出言駁斥溫體仁的言論,結果被朱由檢不耐煩的打斷了話頭:“首輔精明敏練、廉謹自律,於國事上亦是中肯勤勉、恪盡職守,朕未聞其有排除異己之舉,次輔之言過亦!朕觀內閣僅只三人,且諸卿年齒已長,日常處理朝廷政務時難免有精力不濟之難;故此,朕意欲加內閣員數爲五人,以分諸卿秉國之勞!殿內諸卿皆國之重臣,今日散朝後當可回衙思及候選之人,數日後擇機廷推!”

朱由檢不管溫體仁是否有媚上的嫌疑,在他看來,單從能力來講,老溫遠比王應熊、張至發之流強出許多。

曾有錦衣密報:凡內閣票擬、每遇刑名錢糧,名姓之繁多,頭緒之繁雜,王應熊和張至發皆是相顧皺眉,爲難不已;獨溫體仁看一遍後既能迅速給出正確的處理結果,然後票擬後上呈司禮監,內廷的大鐺們閱後隨即批紅髮下,幾乎很少有錯漏之處。

朱由檢早知內閣三人面和心不和,加上今日王應熊因爲商稅之事牽扯個人私利後強行出頭,心中對其厭惡更甚,已經打定了讓其滾蛋回家的主意。

尸位素餐之輩竊據高位,壓制有用之才晉升,此非社稷之福。

溫體仁聞言自是心喜不已。從皇帝的話中可以聽出,不管皇帝加不加閣臣,都動搖不了他的首輔之位,反而是王應熊、張至發的位子有些危險了。

王應熊見到皇帝一力維護溫體仁,話語間對自己已有厭煩之意,心下頓有不妙的感覺。

若是自己的閣臣之位不保,那可真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啊,商稅又不是隻徵自家的,自己幹嘛要出這個頭?皇帝表面上是加閣臣員數,實際上這是想找好預備人選,一旦熟悉內閣流程後就要將礙眼的人踢出內閣啊,這可如何是好!

衆臣對於皇帝突然之間拋出的好大一個甜棗俱是心動不已。原先準備附和王應熊,準備將溫體仁在皇帝面前徹底搞臭的諸人紛紛收起了心思。

進入內閣、位極人臣,這是天下讀書人夢寐以求之事,代表的是無上的榮耀和巨大的權利。在原先的閣臣成基命因病致仕後數年,皇帝終於下令增添內閣人數,並且還是一下子加了兩人,這就意味着殿內衆人都有機會入閣了。

就在這時,一名小黃門捧着一本奏摺自殿外匆匆而入,來至御座下跪倒雙手高舉奏本大聲稟報:“啓稟皇爺,今有靖海伯與福建巡撫奏本送達,恭請皇爺御覽!”

王承恩快步走下御階後接過奏本返回朱由檢身邊後,將奏本雙手遞到他的手中。

“鄭芝龍上本?莫非臺灣島上的荷蘭人生事不成?”

朱由檢打開奏本迅速瀏覽起來。

“原來是自己想當然了!要不是鄭芝龍和鄒維璉的本子,自己的策略搞不好會造成更大的禍患。”

朱由檢自失的一笑,吩咐道:“給諸位臣工傳閱一遍後議議此事!”

“靖海伯與福建巡撫奏本中所言俱爲實情,此是臣等失察,幸得山西災民尚未大量動員,此事彌補尚能來得及!臣建議從山西災民中挑選各色匠人先行移往臺灣,福建官府派員一併上島協調指揮,探查合適地界修建房屋居所,以待後續移民事宜!”

溫體仁敏銳的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既然要大規模移民,那就先把災民中的匠人移過去,不必從福建本地僱請匠人,那樣會多費錢糧,增加了朝廷的壓力。

會蓋屋的、會燒磚的、會燒石灰的、會打傢俱的、會打鐵的,這些匠人在災民中不難找,福建那邊的官府只要準備好糧食和藥材,安排好人上島管理災民就行。

“溫卿之言甚是在理,稍後內閣行文山西巡撫衙門,讓其照此辦理便可!”

朱由檢讚道。

“福建當地衛所之兵久疏戰陣,若遇奏本中所言外夷生事時恐難抵擋;陝西、宣大、遼東之兵不可輕動,山東援剿總兵所屬官軍參與過剿滅闖賊之戰,戰力頗爲精強,現其正於單縣一地屯田,臣建議從其部抽調一千兵員進駐臺灣,用以防範並伺機剿殺島上之外夷!”

楊嗣昌作爲兵部尚書,自是知道皇帝來年要大規模用兵的意圖;鄭芝龍在奏本中言及荷蘭人火器之犀利,暗示朝廷需調派強兵上島與其對抗,楊嗣昌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山東的黃得功部。

“本兵所言甚合朕意!據朕所聞,島上紅夷雖人數不多,但其火器運用頗爲精妙;其在島上修築之熱蘭遮城形狀與我大明之城絕不相同!紅夷謂之曰棱堡,端的是易守難攻之地!山東黃得功部雖是精悍,但火器配備略少;若與荷蘭人交手,長槍大刀恐是難敵。稍後內閣擬旨,自軍器監下撥新式火銃千杆、震天雷若干、小型佛郎機炮三十門、從京營抽調相應炮手隨行,着黃得功部抽調兩千人,遣悍將統帥上島,一爲護衛移民,二則尋機將島上紅夷剿殺或將其驅離我大明之土!”

楊嗣昌領旨歸列。

“臣建議由四海商行自塞外購買大批耕牛運至島上,開荒拓田指望刀耕火種見效甚緩,還需大量畜力襄助纔可!”

作爲戶部尚書,自然不想從太倉銀庫拿錢購買耕牛,侯恂直接建議四海商行買牛,那是皇帝的私產,花多少錢侯恂都不心疼。

第四章 洪承疇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八十章 困難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六十章 追擊2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
第四章 洪承疇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八十章 困難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六十章 追擊2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