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

“黃小哥對眼下的情形可還滿意?”程林笑眯眯的開口道。

四旬有餘的程林是四海商行杭州府的掌櫃,月前接到京城總行的指令後,四處探訪下來到織戶衆多的長安鎮,開始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打探數日後找到了黃濱。

程林原是範永鬥設在太原城幾家商鋪的總掌櫃,處世精明,手段圓滑。四海商行接手晉商全部資產後,對原有人員全部留用,位置也幾乎未動,程林得以繼續執掌四海商行在太原的業務。

後因商行要擴大在江南一帶的經營範圍,程林被抽調來了杭州府,在城中盤下了一處經營不善的綢緞店作爲落腳之處,然後再尋機經營其他生意。

來到杭州兩月有餘,程林平日就是四下轉悠,以求對所處之地有個大致的瞭解。

上月接到指令,要他尋找合適的地方,籌建一座前所未有的大型絲綢工坊,爭取在杭州一帶一炮打響,並儘量爭取絲綢的定價權。

做生意很多原理都有相通之處,雖然對於絲綢工坊尚處於一知半解的地步,但不妨礙經商多年的程林迅速抓住其中的關鍵---建立這樣的工坊,必須要在擁有大量織戶的地方。

經過一番打聽之後,程林出現在了長安鎮。

黃家正屋的客堂中,黃濱和程林相對而坐。兩人已經敘談了一會,話題就是黃濱家以及長安鎮的織綢事宜。

黃濱開口道:“不瞞程員外,現下小人家中日子雖然過的甚爲寬裕,可小人覺着,要是手中銀錢富餘,能將自家工坊再擴充一些纔會更好。”

程林滿意的點點頭,笑道:“黃小哥,老夫想和你談一件正事,聽完後你給老夫一個答覆可好?”

黃濱點頭道:“程員外有話請講,小人聽着便是!”

▪ttkan▪c o

程林收起笑容,盯着黃濱的眼睛正色道:“要是有人出資,籌建一座容數百人的大工坊,專事織綢;聘你作爲工坊管事,每月五兩銀子月酬,且給你一成乾股,你會如何答覆?””

黃濱聞言楞了一下,腦子迅速轉動,瞬間得出答案:要真有這等好事,自己肯定會答應!

他衝着程林抱拳一禮道:“程員外,您適才所言莫不是哄騙小人?要是能建起偌大的工坊,一年所賺銀錢可是了不得!敢問員外,是何人願出資做此大事?”

他從事織造近十年工夫,自是明白織綢的利潤有多厚。自家不過五臺織機,除卻工人薪酬、吃飯等雜項開支,一年能有四十餘兩的純利,這筆銀錢在當時已算是相當高的收入了。

但這筆銀子賺的甚是辛苦,一年到頭根本沒有空閒之日。若是做了工坊管事,不光是每年的薪酬比他現在所得略高,更兼還有一成的乾股。要是工坊有一百臺織機,一年下來就有近千兩的利潤,自己拿一成就是近百兩銀子,加起來一年就有一百五十兩上下的收入,那可比自家單幹強了太多。

程林笑道:“那看來黃小哥有此意願嘍?”

黃濱頻頻點頭道:“真有此事的話,小人十分情願去做!家中爹孃也不會阻止!”

程林笑道:“既是黃小哥答應此事,那老夫就告訴你,京城的四海商行要在長安鎮建造一座容兩百臺織機的大工坊,老夫是商行杭州府的掌櫃,故此事由老夫全權負責!只要黃小哥你願意做工坊管事,一切相關事宜皆由我們四海商行負責便可!”

四海商行?自小到大隻去過海寧縣城,平日甚少與人打交道的黃濱從未聽過這個名字。

看着他一臉茫然的樣子,程林笑着開口道:“黃小哥心有疑慮也屬正常,等工坊開建時你便放心了!老夫之所以看中你,也是打聽過好多鎮上的百姓;許多人誇你頭腦機靈,技藝精絕,更兼爲人忠厚;家有餘財後,時常接濟左鄰右舍,故此老夫才尋到你!”

黃濱雙手連擺,遜謝道:“當不得鄉親們誇獎!小人所爲皆是力所能及的小事,論家境,小人家衣食無憂,日子尚可,有些餘力能幫助他人,也是小人該當的!”

程林滿意的點頭道:“黃小哥仗義疏財,值得誇讚!現下工坊一事上老夫還有不明之處,須得問個清楚!”

黃濱抱拳道:“員外請直說便好,小人知無不言!”

程林端起茶水喝了一口,放下粗瓷茶杯道:“那老夫就開門見山了!老夫覺着,建工坊倒是不難,織機更不在話下。老夫想知道的是,僱工可是好請?工錢一日幾何?所需僱工共需多少?”

黃濱想都未想張口答道:“員外,小人就把自家狀況說說,員外就會明白:小人家中五臺織機,僱工十二人,每人每日三十五文工錢,管飯兩頓,工時從辰時到酉時。鎮上各家大致如此,相差不大。員外所說兩百臺織機的話,需僱傭四百餘人,只要工錢日結不拖欠,工人倒是好找,鎮上織戶兩千餘戶,織工老少婦孺相加怕不有五六千人之多!”

程林咋舌道:“鎮上共有萬餘人口,豈不是說大都會織綢?”

黃濱自豪的笑道:“大都會織綢談不上,五成以上總是有的!只要工坊建起,工錢合理,工人卻是不難找!”

程林沉吟一會後開口道:“工坊所僱工人,每日工錢四十文,管飯兩頓,若是織的好綢者工錢另行再加!”

四海商行的各種賬冊,以及各地商鋪的文案擺在了乾清宮的御案之上。看着厚厚的一摞材料,朱由檢不由得頭大無比。

文科生向來對數字既不敏感並且十分牴觸,何況古人的記賬法他也看不太懂,再說這些賬冊已經由專人審覈過後才送來的,他也沒必要一一查看。

拿起幾冊商行新闢府縣分行的文案看了看,朱由檢對四海商行的效率還是相當滿意的。

商行遵照朱由檢的指令,在杭州府開辦了擁有兩百臺織機、四百餘僱工的大型工坊;在山東青州府顏神鎮和江西饒州府景德鎮分別收購或新建三處民窯,僱傭技師和窯工數百人,目前這數處工坊民窯都已開始正常運轉。

這些工坊窯爐本身產生的利潤倒是無所謂,但他們產出的絲綢和瓷器將會被四海商行以數倍的利潤經銷各地,並且帶動當地行業的發展,這纔是最重要的。

規模化勢在必行,小手工作坊要慢慢淘汰。

這樣做不會讓從業者受到傷害嗎,反而會更加受益。

因爲四海商行開始就把調子定高了。

工坊的工錢給的比別人高,這會使得絕大多數人得利,少部分小作坊經營者雖然受到衝擊,但相信他們會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絕不會因此沒了收入來源。

商行還在福建泉州購得五百料商船一艘,重金僱請常年來往海上的船長和水手,準備嘗試往呂鬆航線跑一跑,積累經驗後再購買更大更多的商船。

推動大明前行的措施已經開始全面實施,雖然不夠全面,但至少付諸於行動上,現在只需耐心等待,中間再予以隨時調整便可。

凡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這種相當於改天換命的天大之事,需要很長的過程,道路相當曲折難行。

目前的歷史走向已發生了變化,自己再也不能根據史書去判斷和計劃了。

現在已進入崇禎九年的臘月,還有二十餘天朝堂和各地官府將進入年假,很多事要等到崇禎十年再說了。

兩個月前以各種身份進入遼東的錦衣衛不時的將各種消息傳回,其中就有遼東將門與建奴私通款曲的內容,但雙方具體買賣何種物資以及數目不詳。

這條消息證實了朱由檢的猜測,遼東將門確實在養寇自重。

本來朱由檢以爲自己的猜測得到證實後會非常憤怒,沒想到看完後自己的內心並無太大的波動。

其實他早就知道自己判斷正確了,之所以派遣錦衣衛暗中前去調查,不過是希望自己猜錯了而已。

這個問題絕不是現在才發生的,也不是隻這一次,建奴之所以逐漸壯大起來,遼東將門功不可沒。

從他們自身的角度出發,這樣做沒錯。只要有建奴在,遼東將門可以在大明保持其特有的地位,維持現有的榮華富貴。

可祖大壽們錯誤的判斷了建奴的野心,他們此舉無疑是在養虎爲患。

到底該採取何種措施禁絕此類行爲呢?

目前國內雖已大致安定下來,但朱由檢能掌控的軍隊還不具備完全替代遼東軍閥的實力。

孫傳庭的秦軍遠在西北,曹文昭叔侄還要更往西。並且按照朱由檢的旨意,孫傳庭和曹文昭還要分別組建大規模的騎兵,其形成戰力尚需一到兩年。

盧象升、黃得功尚在進剿湖廣一帶的張獻忠、革左五營,就算很快剿殺了流賊後,他們麾下的士卒也該得到充足的歇息。

尤其是盧象升的天雄軍,從崇禎二年組建至今,一直不停的四處作戰,將士們已是疲憊異常,要不是盧象升的個人魅力,厭戰的情緒早就爆發了。

洪承疇所部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甭管後世對左良玉、賀人龍、左光先、艾萬年等人如何的貶低,但幾人到現在並無過分之舉,與賊交戰時反而十分的勇猛頑強。

至於歷史上他們在後世表現出來的種種不堪:丟棄主帥逃命、擅殺良民冒功、驕橫自大不聽朝廷調遣等等行爲,更多的是心理上對大明絕望後破罐子破摔的舉動。

這些將領與手下士卒,同樣是征戰多年,厭戰情緒導致的心理扭曲和壓抑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若是不及時得到休息和獎賞,再將其調到危險地區,怕是會出現無法控制的行爲。

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十章 初見文臣
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十章 初見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