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

清軍這種突然出現的舉動讓孫傳庭馬上得出了自己的判斷:右翼跨海登陸的劉、張部得手了。

經過近一年的漫長準備,兩翼奇兵終於有一路已經見功,其擾亂敵人軍心的目的也已達到,現在他們由暗子轉爲了明棋,成爲清軍不得不去品嚐的誘餌,而左翼盧象升所率的騎兵則成爲了決定這場戰役最終能取得多大成果的勝負手。

在不知道這路明軍有多少人馬的情況下,心憂盛京的奴酋肯定會調派軍隊回援,這種牽一髮動千鈞的態勢下,全軍北返纔是最佳選擇。

但清軍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們的退路上有一支強軍已經埋伏在側,正隨時準備對他們發動致命一擊。

現在的態勢沒必要跟清軍力拼,人心惶惶之下,清軍這幾天肯定會北撤,自己只要率大軍尾隨就好,等到盧象升的騎兵打清軍一個措手不及,到時全軍壓上去就是一場大勝。

等到明軍後隊的輜重營和清軍派出的上萬包衣分別清理完戰場、把傷員送走、陣亡者登記完身份後遺體火化、各部統計戰損並開始埋鍋造飯等等一系列後續事情完成時,天色已經徹底暗了下來,一輪皎潔的明月掛在了墨藍色的夜空中,清冷的光輝如水銀般鋪滿了大地。

此時皇太極那頂寬大無比的大帳裡燈火通明,帳內濟爾哈朗、多爾袞以及漢軍旗、蒙八旗的旗主齊集,等待皇太極從後帳中出來,衆人各懷心思之下無人出聲,帳內的氣氛既安靜又詭異。

孫傳庭猜的一點沒錯,就在兩軍激戰正酣時,皇太極接到了留守盛京的代善送來的急報:建州祖廷赫圖阿拉被明軍襲破,薩爾滸附近的村寨也已經被明人給襲破,按照距離來計算,這支明軍接下來的目標已是非常明確了。

薩爾滸距離盛京只有兩百餘里,現在還不知道明軍的具體人數,代善已經遣哨探前往探查。

接到急報的皇太極急怒攻心之下舊疾復發,在強撐着下達了全軍後撤的命令後便臥榻不起,經過御醫李存德的緊急救治,症狀才稍稍得以緩解,在勉強喝過一碗蔘湯之後,皇太極遂下旨召集各旗旗主前來帳中議事,但衆人聚齊後,他仍然沒有從後帳中出來。

“值此危急關頭,還請皇上保重龍體爲佳。奴才以爲,明人東面之軍員數不會過多,盛京有禮親王坐鎮,短期內應會無憂;當務之急應速遣一支強軍回援,於盛京城外痛擊東面明軍,使明人奇襲之策破滅,如此便可安衆人之心。”

自皇太極急症發作後便一直奉命留在後帳的寧完我輕聲安慰道。

躺在錦榻上的皇太極雙目緊閉、面色蠟黃,腦海中一直在不停地思索着如何應對接下來的各種情況。

寧完我剛纔所說的和皇太極所想的基本一致。

明軍東面的奇兵人數不可能太多,這一點從當面明軍的數量上便可以得出結論。

從各路明軍的旗號上來看,鬆錦一線雲集了大明可以調動的幾乎所有精銳軍隊,作爲偏師的東面明軍一是人數不會太多,二是戰鬥力如何也值得懷疑。

現在只要遣五千人回去,便可確保盛京無憂,說不定還可以絞殺這支明軍偏師。

但是,這一切已經與大勢無補了。

今日下午的戰況,站在後陣緩坡高處的皇太極看的很清楚。

馳騁多年、縱橫無敵於關外、滅敵無數的八旗精銳幾乎在各個戰場上都不敵對戰的明軍,僅有左翼兩藍旗一部在與明軍交手時略佔上風,而從對面明軍紛繁複雜的旗號上可以看出,很明顯,那只是傳統的明國邊軍,根本不是中路和右翼完全佔據優勢的明國新軍。

明國皇帝這是明擺着想拿着那些邊軍去消耗。

這些軍頭定是和祖大壽們一樣,在明國皇帝眼中屬於難以掌控的力量,所以才藉機調至關外來和八旗兵以命換命。

明國新軍所使用的各種火器,那些軍鎮兵少有使用,仍舊是傳統的長槍刀盾,這足可以說明問題。

當下的局勢讓皇太極內心深處隱隱有了一種絕望的感覺。

原本被內憂外患禍害的奄奄一息的大明,怎麼就突然煥發了生機呢?

明國那個年輕的皇帝到底做了什麼?

這些新軍和裝備是如何在短時間內編練出來的?

爲何這些士卒如此的勇猛?

這些將領是怎麼變得睿智起來的?

現在的形勢下,已經不是考慮着怎麼重創明軍了,而是要想方設法保留下足夠地實力,退回去後臥薪嚐膽、養精蓄銳,以圖日後再起了。

但看着眼前的架勢,明國皇帝顯然不會再給大清什麼機會了。

只要分兵回防盛京,那本來就處在全面被動下的清軍就頂不住明軍的大舉進攻,而現在要是全軍回返,明軍定會一路追擊。

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明軍的目標就是攻取盛京。

對於大清來說,盛京是必守之地,除了那是大清國的象徵以外,建州依託盛京在周邊經營了多年,不管是人口還是田地,這些都是八旗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一旦被明國摧毀,再想翻身可就難如登天了。

如果盛京被明軍攻破,不知道還剩下多少人馬的八旗便只能繼續北撤,雖然北面都是一望無際的丘陵平原,也是非常適合開墾耕種的良田,但要是沒有大量的人口物資,你拿什麼去發展?

“公甫,你即刻持朕手諭令牌,點齊朕之五千護軍後連夜北返盛京,會同盛京留守兵馬剿滅東面明軍,之後秘密曉諭豪格,這五千護軍分作兩路,豪格領三千護軍及原有嫡系,揀選八旗青壯及婦幼,以及漢軍旗中各色匠人及其家眷,儘量多攜帶糧草物資、牲畜車輛等所需,立即向北地遷移,離盛京越遠越好!

豪格曾數次率部北討生女真,對北面地勢較爲熟知,可擇一地休養髮展!

東面兩千護軍由甲喇章京額玉骨率領,去將老寨收回之後,依託老寨向東北發展,擇機進入朝鮮打糧打人口!

禮親王率留守兵馬守好盛京,待大軍北返!若有不服號令者,無論是誰,即刻斬之!

公甫,我一直視你如兄長家人,豪格雖性格暴躁,但也是目下我唯一可託付之人,今後你要好好輔佐與他,記住,要隱忍蟄伏,要對明國俯首稱臣,等待時機,切不可與明國反目!

你此番回返盛京之後,朕之後宮但凡有身孕者一律跟隨,餘者皆留盛京,再就是,一定要將傳國玉璽帶上,切記!”

沉默半晌之後,皇太極緩緩睜開眼睛,用堅定的目光注視着寧完我開口吩咐道。

“皇上!這。。。。。!”

皇太極的吩咐讓反應不及地寧完我大吃一驚,隨後他立即明白了皇太極的心意:託孤!

“皇上,不至如此!我大清坐擁十幾萬強兵,待尋得明軍錯處傾力一擊,或許可以挽回頹勢!以我皇之英明睿智,定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奴才只願我皇能保重龍體,好生將養身體,大清離不開皇上啊!”

寧完我說完之後跪倒在地重重磕了個響頭,擡起頭直視着皇太極的病容,雙目中已是噙滿淚水。

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三百章 證據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
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三百章 證據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