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

爲了全面普及義務教育,建設更多師範類院校成爲至關重要的一環。

大量的師資力量是達成這一目標的基礎,而且新一代教師必須與現在學堂裡的先生有明顯區分,無論是教材還是授課方式,都要與後世中小學形式和內容接近,這種更加先進的教育制度纔會培養出大量社會所需要的各類型人才。

現在大明很多地方都已陸續開辦不少免費學堂,招收當地適齡少兒入學讀書認字,但這些學堂所用的教材無非是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經之類的初級讀物,其根本目的也只是爲了掃盲,這與朱由檢想要在全國培養大批實用人才的想法是相違背的,儘管他知道人才的培育是需要以百年計。

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大明缺乏統一教材,更缺乏先進的師資力量。

現在的教書先生絕大多數是以屢試不第的老童生爲主,他們本身就嚴重缺乏對經書以外知識的儲備,再加上沒有合適的教材,你能指望他們去給學生傳授數理知識?

好在隨着這幾年更多歐洲的各種人才涌到大明,更加先進的教育體系也在創建之中。

華夏領土上首座師範類院校已經在籌備中,明年,也就是崇禎二十四年,等到大明遠航歐洲的商隊平安返回的時候,北京師範大學的牌子也會掛起。

雖說與大明相比,現在的歐洲在大多數領域都遠遠落後,但在教育領域,歐洲人建立的體系已經與後世現代化的教育制度非常接近,小學、中學、高級中學、大學,四個梯次已經健全,各梯次的人才也是配置完善,這是華夏文明所缺失的。

有鑑於此,在朱由檢的授意下,鴻臚寺早已與荷蘭方面達成共識,委託東印度公司從歐洲僱請大批各級學校教師以及管理者前來大明,以此來奠定大明師範教育的基礎。

現在歐洲各國經濟並不發達,生存環境和生活條件與與大明根本無法相提並論,很多貴族的生活水平別說與同檔次的大明勳貴相比,就連大明大多數中產階層也比他們的生活質量要高,所以就別提那些從事教育的教師了。

鴻臚寺與東印度公司達成的協議中有專門規定,所有願意前來大明定居的教師,只要簽訂協議的那一刻,每人都會當場領取十枚大明金幣的安家費,而且,這只是第一條。

隨着中歐貿易額的不斷增長,更有大明海軍編隊重創英國海軍的事例,大明帝國的名氣在歐洲也逐漸響亮起來,鑄造精良的大明金銀幣也成爲歐洲市場上的硬通貨,以爲絕大多數歐洲國家所認可。

十枚大明金幣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

簡單來講,這十枚金幣,足可以讓歐洲一家四口這樣的普通家庭,無憂無慮的生活三年。

也就是說,這是一筆鉅款。

而且是可以輕易得到的鉅款。

領到這十枚金幣,不管簽約者是想在離開歐洲前,拿出一些分潤給父母兄弟,或者是直接全部帶到大明,都是其個人意願。

東印度公司在歐洲各國張貼的廣告中,把大明優待投明者的條件一一列舉。

第一條,簽約,領取金幣。

第二條,到達大明後,每一個簽約者都會分到傢俱齊全的住宅一所,具體面積視其家庭成員人數決定,但人均居住面積絕對會遠大於簽約者現在的住所。

第三條,大明政府將會視簽約者的個人能力、崗位。具體表現,決定其每月薪酬,但最低者也會是現在其月收入的兩至三倍,每學期結束前都會有數額不等的獎金,假期期間,所有薪資照領。

若有突出貢獻並得到廣泛認可者,會有鉅額獎金髮放,具體數額將視其貢獻大小,多者可達數百金幣。

第四條,簽約者自動放棄原屬國籍,從此成爲大明公民,享受大明所有福利待遇,並受到大明法律保護,大明將尊重每一名公民的私權,並保護私權不被他人非法侵害。

東印度公司的廣告出現後,公司設在各個城市的辦事處很快便迎來了大批諮詢者。

一時間,連帶東印度公司的知名度也迅速上升,很多歐洲各國的商人企業家也紛紛找上門來,尋求與東印度公司進行貿易合作,這種大好局面也是東印度公司高層始料未及的,得知消息的他們個個笑逐顏開。

這些諮詢這絕大部分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態度而來的,畢竟這種優厚異常的條件在歐洲也是前所未有的。

很多人對大明這個遙遠東方的神秘國度知之甚少,雖說對耀眼的金幣眼熱無比,但一想到要橫跨萬里去往一個陌生國度生活,大部分人的心態還是比較複雜的。

就在大部分人觀望時,一些因爲諸多原因而窮困潦倒的教育從業者果斷的當場簽約,隨後便在圍觀者們嗡嗡地議論聲中,從東印度公司辦事處人員手中接過了裝有十枚金幣的檀木盒子。

當簽約者們打開盒蓋的瞬間,沉甸甸的金幣映入眼簾,圍觀者們無不發出一聲聲驚歎。

簽約者們或是激動的渾身顫抖,或是剎那間意氣風發,或是狂喜之下縱聲大笑,或是大喜之下癱倒於地,各種場景無法一一描述。

看着抱着金幣離去的幸運兒們,大多數觀望者心中的疑慮一掃而空,接下來的日子裡,簽約者的數量成倍增加着,而每一名簽約者在領到金幣的三天後,不管是攜帶家小還是孤身一人,都會被東印度公司安排的人手接到各國的港口統一安置,等人數達到一定數量後,再登上轉載着貨物的商船駛向大明。

等到這些人才安全抵達大明後,東印度公司將會按照人頭,從大明朝廷有司領到每人五枚金幣的酬勞。

鑄造這些金幣的原料,就是劉國能、鄭芝豹從英國搶回來的五噸金子,而這些撒出去的金幣,大部分都會被大明用各種商品再賺回國內。

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八十章 困難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三百六十章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
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八十章 困難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三百六十章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