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

隨着各地秋收、秋耕、秋耕的結束,各地官府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賦稅入庫的忙碌階段,崇禎十三年全年的整體事物即將到了收尾和盤點的時候。

爲了預防因爲各種極端天氣突然爆發而再度產生大批流民的現象發生,朱由檢已經下旨,沿運河兩岸每隔兩百里修建一座大型倉房儲存糧食,每個倉房可存儲三十萬石糧米。

運河是貫通南北的大動脈,將倉房建在運河岸邊,足可以應對大型自然災害過後有可能出現的流民大軍。

按照運河的總長度三千五百餘里來計算,需要修建十七座倉房,存糧五百餘萬石,建成後可供數百萬人食用數月之久。

這一舉措是爲了預防萬一而採取的,有了這些糧倉,纔是真正做到了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紫禁城裡的天子以及朝堂重臣們纔會夜夜安枕無憂。

在崇禎九年,陳奇瑜擔任漕運總督時,曾經奉旨修建過幾處大型倉房,現在這些倉房由戶部及所屬地官府共同管理,巡河御史以及戶部會不定期對原有和新建的倉房進行抽查,以防貪墨事件的發生。

除此之外,各個縣衙的官倉也分別在擴建之中,按照屬地人口三個月所需口糧進行擴建,爭取在不可抗力因素髮生時,能夠在第一時間開倉賑濟,穩定民心,然後等待朝廷從外地調撥糧食前來救援。

而府和州都要興建可存儲三十萬石的糧倉一座,行省所在地要興建五十萬石的糧倉一座。

等到這些官倉建成後,就算遇到再大的天災,也可以保證不會出現流民四起這種惡劣局面的發生。

朱由檢的這一決策得到了重臣們的一致響應,內閣的行文在被迅速起草後馬上送往各個布政使司。

不管是未雨綢繆也好,或者是驚弓之鳥也罷,反正這件利國利民的大政方針已經被徹底貫徹了下去。

上至閣臣,下到知縣,所有的執政者們都對數年前遍地流民的景象心有餘悸,爲了一口吃的,流民們可是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再說現在朝廷的確是太有錢了。

新政的實施使得太倉庫房爆滿,原先的十座大型庫房不得不採取了合併撤銷的舉措,這才使得通過漕運送來的糧米錢物有了能容納的地方。

大明的國庫共有十座,並且並不是只屬於戶部所有。

除了內承運庫是宮內專用外,其餘的九座各有所用。

廣積庫,貯硫黃、硝石。(屬於工部)

甲字庫,貯布匹、顏料。(屬於戶部)

乙字庫,貯胖襖、戰鞋、軍士裘帽。(屬於兵部)

丙字庫,貯棉花、絲纊。(屬於戶部)

丁字庫,貯銅鐵、獸皮、蘇木。(屬於戶部)

戊字庫,貯甲仗。(屬於工部)

贓罰庫,貯沒官物。(屬於戶部)

廣惠庫,貯錢鈔。(屬於戶部)

廣盈庫,貯紵絲、紗羅、綾錦、絲絹。(屬於工部)

爲了騰出足夠的庫容,原屬工部的戊字庫與兵部的乙字庫合併,這樣就騰出了一座庫房。

而丁字庫中存儲的銅鐵已被運到軍器監和將作局供其使用,獸皮、蘇木存量並不多,索性被四海商行一股腦兒的收去在市場發賣。

儲存寶鈔的廣慧庫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早就一文不值的寶鈔全被送到了京郊的造紙工坊回收利用。

在經過一番整合之後,騰出的這幾座大型庫房稍微改造處理後,就可以當做糧倉來使用了。

不這樣不行,單單是從二十多個宗藩那裡徵收來的夏收賦稅就有五百八十萬石,這已經比每年漕運的總量還要多出一大截的數量了。

運河上的漕船每年都會給京師輸送四百萬石左右的糧米,以供百萬人口的京師所用,有此可見宗藩們是多麼的富有。

其實就算是在持續的天災人禍的情況下,大明也並不缺糧食。

宗藩以及官紳士紳大戶們的家中都有足夠多的糧食,但是他們就這樣坐看大明崩盤,卻沒有人拿出一粒米給朝廷賑濟饑民。

那些在這場持續十幾年的動盪中族滅的大戶人家不值得同情和憐憫,南京府和松江府被斬殺的數千口人命也不足惜。

由於大明北地持續數年的大興水利、開荒拓田,以及見面賦稅等配套政策的實施,京畿地區的糧食產量也有了大幅增長,大部分農戶家中都存下了足夠多的口糧,這就極大的減輕了太倉糧庫放賑的壓力。

伴隨糧食豐收而來的是京師對漕運需求的急劇減少,如果不是朱由檢考慮涉及漕運的近百萬人的生存問題,那麼現在運河上日夜不停的大量漕船將會減少三成還多。

現在京畿地區每年向京師輸送的糧食就高達百萬石之多,這是大明兩百多年以來從未出現過的盛景。

江南地區以及宗藩們繳納的賦稅,有很大一部分被存留在了當地官倉之中。

因爲京師的庫房根本無法裝得下如此巨量的糧食,這就是爲何各地官倉需要擴建的理由。

就拿山東來說吧,青州的衡王府、兗州的魯王府、濟南的德王府,這三個宗藩名下共有田地一百六十萬畝,這次夏收共繳納賦稅五十餘萬石,在加上衍聖公府繳納的十餘萬石,山東布政使司憑空就多出了七十萬石糧食,而這些糧食被全部留在了山東,大部分被用來支應關外移民路途所用。

而當年受災最重的河南布政使司更是有福王、周王、汝王、伊王、鄭王等數名近枝親藩,他們名下的田地可是比山東的宗藩還要多出不少,這些宗藩處徵收來的賦稅也同樣被留在了當地官倉。

周王由於投誠最早,所以王府名下的田地被特許享有了三十萬畝的免稅權,這也讓知道消息後患得患失的周王感激不盡,並特意上本謝恩。

除了山東、河南兩地以外,山陝兩地的宗藩賦稅也都被朱由檢下旨留存本地,用以確保土地貧瘠地區的百姓口糧,維護當地的穩定局面。

太倉糧庫騰出的庫容,主要用於儲存江南士紳以及南方諸藩繳納的賦稅,其中有很大一批糧食被四海酒坊所消化。

現在國內事物基本佈置妥當,也是時候派兵去馬尼拉了。

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十五章 譁變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
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十五章 譁變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