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

陽春三月可以說南方最美好的季節,漫山遍野中雜樹生花,大片大片金黃色的油菜花競相綻放,如同給大地鋪上了黃綠相間的地毯一般。

間或有披蓑戴笠的農人於其中勞作,更是給這副優美的畫卷增添了幾分生動的氣息。

地處江漢平原腹心之地的荊州城內一派喧鬧繁華的景象,大街小巷各種吆喝叫賣聲不絕於耳。街上行人商賈摩肩接踵,各種大小牛馬騾車慢悠悠地行進着,車伕不時呼喊着,以提示前面東橋西看的行人注意避讓,三兩個身穿皁袍的巡街衙差警惕地打量着路人,手中的鐵尺在警告着那些小蟊賊:爺來了,趕緊滾遠點。

“好一派盛世景象啊!

憶及數年前北地流賊肆虐,到處人心惶惶之局面,一切恍如隔世矣!”

在臨街的一座酒樓的二樓上,幾名正在宴飲的文士一邊品酒閒談,一邊從大開的窗戶中觀望着樓下繁華熱鬧的市井之態,一名年過三旬、面貌清癯的中年文士不禁出言慨嘆道。

“盛世?

定生兄莫非忘了,兄所言之盛世,其中便有宜興陳氏一族之數代所積之奉啊。

今上雖是英武睿智,但有時所行之策卻是有些過了。

家父雖屢蒙今上拔擢,但弟身爲旁觀者,卻仍覺朝廷某些策略有失偏頗之處,照此下去,哪還有人情可言!”

接話的是一名年方二十多歲、相貌清秀的書生,他就是閣臣侯恂的長子,後世鼎鼎大名的明末四公子之一,侯方域。

而剛纔說話的那名中年文士,也是四公子其中之一,陳貞慧。

“哈哈,朝宗賢弟心中怨氣還是未曾消減啊!

這是捨不得家中嬌妻美婢吧?

我陳氏族人能審時度勢,於關鍵之時聽從朝廷號令,毅然選擇隱忍順從,這才逃過此次江南之大劫,每念至此,愚兄便覺已是邀天之幸也。

豈不聞識時務者方爲俊傑?

今上挾再造江山社稷之功,無論其如何作爲,當今之世已是無人敢與其相抗,不然的話,南京滿地冤魂中便會多增添一顆首級而已。

些許財貨而已,既是天家宗藩都要照章納稅,其他人爲何不可?”

陳貞慧舉杯一飲而盡後用滿不在乎地語氣回道。

現在距南京肅清案已經過去了兩月的時間,祖籍宜興的陳貞慧當初得知消息後心裡也是驚懼不定,生怕身爲東林黨首腦之一的父親陳於廷參與其中,以致陳家被牽連進去。

正當他要修書問詢時,家書到了。得知陳家無恙的消息後,陳貞慧頓時連呼僥倖。

確實是僥倖。

其父陳於廷以都察院右都御史一職致仕後選擇了回宜興老家定居,這次謝啓光等人謀劃刺殺盧象升一案時,因爲急於一擊得手,所以並未派人知會遠在宜興的陳於廷,所以陳家才倖免於難。

要是當初陳於廷致仕後去往南京定居,這次肯定會成爲主謀者之一。

“朝宗兄,你真要稱病回返京師之中?

小弟以爲,此事朝宗兄還是要想清楚纔好,我等被朝廷派遣至此雖說吃了些苦頭,可現下移民安置之事已是初見成效,此時回返怕是會引發不必要之輿情,還望朝中兄慎思!”

說話的是三人中最年小的冒襄,今年只有十八歲,臉上的稚氣尚未完全脫去。

說起來,歷史真是偶然中帶着必然。

原先歷史上的明末四公子----方以智、侯方域、陳貞慧、冒襄四人,都是在前科不第後進入了國子監中就讀,而方以智現在已經遠赴歐洲,侯方域等人雖沒有如原先歷史中那樣前往南京,但卻在國子監中成爲了好友。

崇禎十一年,首輔溫體仁的的建言被朱由檢採納後,國子監適齡的一千多名舉子被分批派到了湖廣以及河南靠近荊襄的府縣,協助地方官府進行移民搬遷諸般事物,侯方域等三人被分派到了荊州府。

對於侯方域他們這些家境優渥的世家子弟來說,這次的差事簡直就是從天堂一下子掉進了地獄一樣。

先不說那些大字不識、愚昧之極的移民是如何的難以溝通,單說他們日常所處的環境以及待遇,就足以使得很多人崩潰無比。

從錦衣美食到布袍豬食,從風花雪月到骯髒混亂,整日裡奔波於那些衣衫襤褸的草民中間,要在當地官員的命令下,安排好這些移民每天的行程、食物,等到了官府劃定的移民點之後,還要安排移民們進行各種勞作,眼前的一切一切都讓侯方域們處在了崩潰的邊緣。

經過半年的各種掙扎,這一千多名舉子們,中間已經有數十人偷偷返回了各自家中,這些逃兵普遍都是家中長者在朝爲官的官宦子弟,這也是他們抱着僥倖念頭偷返的依仗。

“朝宗賢弟,適才闢疆所言甚爲有理。

雖說我等聽聞有人偷返回家,但賢弟你別忘了,叔父大人可是位極人臣,豈是他人可以相比,你此次要是私自回返京師,若被有心人探知,怕是於叔父之聲譽不利啊!”

陳貞慧看着臉上已有不耐之色的侯方域出言勸道。

“哼哼!

要不是因着那個遭瘟首輔之子也至荊襄之故,所以家父才強令小弟前來,侯某何至於經受此般勞苦!

那個溫禎玉就是個官迷而已,爲着升官簡直是不擇手段!

你們看看他現下這副模樣,哪有首輔公子之氣派,完完全全就是一副鄉間農夫之做派!

整日與那些愚鈍民夫廝混,就這般模樣,將來如何居於廟堂之上?

想要位極人臣,就當以智略爲聖人出言獻策,而不是做出一副親民之樣貌流於鄉野之中!

侯某敢斷言,溫某人之前程止於五品一下,終生亦不得邁入殿堂之上!

將來之朝堂,還是我輩智略出衆之人居之!

定生兄長、闢疆賢弟勿再相勸,此地侯某一刻鐘也待不下去了!今日之宴便當二位與我送行爲好!”

藉着話頭,侯方域把一肚子怨氣全都發泄了出來,目標直指溫體仁的次子溫侃。

溫侃比他們這批國子監監生來到荊襄地區還要早了數月,期間也曾與侯方域等人見過面,在看到風吹日曬下,面貌如同老農一樣的溫侃後,同樣身爲閣臣之子的侯方域羨慕嫉妒的同時也是頗爲不屑,所以纔有了剛纔那番言論,意指溫侃開了個很壞的頭。

本來像他們這樣的家世背景,根本不必經受這樣的摧殘,只需靠着父輩的恩蔭,按部就班地步步升遷,等到二十年後自然而然的升到部司高官就可以了,那還用的着如此拼命,要是這樣的話,有個閣臣的親爹還有啥用。

“既是朝宗心意已定,那愚兄與闢疆也就不再多言,來,幹了此杯,算是給朝宗送行吧!”

一個月之後,侯方域返回了家中,消息很快便傳進了宮中,早就對官宦子弟們私自返回感到不滿的朱由檢當即命人將侯恂召入宮中,對侯方域的行爲進行了嚴厲譴責,並用樸實勤勉的溫侃做例子,要求侯恂要對侯方域從嚴要求,不要給朝廷丟臉。

吃了掛落的侯恂回府之後,立刻命人把侯方域吊在樹上,親自用藤條對其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毒打,並親自令他傷好之後立刻返回荊州府,若是再私自返回,那就馬上將他送回老家,終生不得出仕爲官。

侯方域慘遭毒打的消息傳開後,那些私自返回家中的官宦子弟隨即也遭受了同等待遇,十餘天之後,京師通往湖北的官道上,這羣官宦子弟們三五成羣相互邀約,一步一回頭的離開京師返回了荊襄地區。

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十六章 平叛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十七章 樊城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六章 皇莊2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
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十六章 平叛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十七章 樊城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六章 皇莊2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