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揚州府衙後宅的三堂內,從淮安大關回返的劉興文正在向揚州知府劉祚講述昨日之事的經過。

年過四旬的劉祚身着一身寬大的道袍端坐於交椅上,一邊品着香茗一邊聽着劉興文的敘述,白皙的臉上始終是一副雲淡風輕的神情,他的幕僚李俊山立負手在他的身側,仔細觀察着劉興文的言行舉止。

待劉興文講完,劉祚緩緩放下手中茶盞後開口道:“佳嶽,此事你如何看待?堂兄且稍坐,這兩日你受委屈了,此事決不能就此罷休,本官勢必會想盡辦法替你討回一個公道。青天白日、朗朗乾坤之下,正經運銷行爲,居然被某些人公然指鹿爲馬、誣陷其販私,還有天理嗎?還有王法嗎?!”

說道最後,劉祚面上神情肅然,頓顯莊嚴之色,儼然是一副爲民做主的模樣。

“東翁切莫氣惱,學生以爲,此事首先要看是不是針對東翁而來,其次纔是再想法瞭解此事,否則容易落入他人之彀中而不自知;適才據劉公所言中可以看出,此事極可能是鈔關錦衣衛臨時起意而爲,倒不是有人事先透露官船之消息後被其有意攔截,故此可以剔除學生首項判斷。至於如何瞭解此事,全看東翁意欲何爲了!”

李俊山手捋鬍鬚出言道。

舉人出身的李俊山與劉祚同爲崑山人氏,因中舉後兩試不第,遂在三年前受聘於劉祚赴任揚州府,期間爲劉祚盡心謀劃官場上的人情往來,因此深得劉祚的信任。

“佳嶽且請坐,此間並無外人,此事需佳嶽好生計較一番,吾與堂兄洗耳恭聽!”

李俊山施施然行至劉興文對面的椅子上,衝着劉祚拱手一禮後坐了下來。

“佳嶽適才言道欲解此事,全看吾之心意,此言何講?莫非此事盡在吾之掌控之中不成?可現下船貨都被錦衣釦留,除非納足稅銀,否則想討回官船與物資怕是不易。世人皆知廠衛向與文臣不睦,吾雖四品,但日常與天子親軍並無關聯,其怕是輕易不肯賣一個面子給本官啊!”

自打錦衣衛在揚州設立千戶所以來,這將近一年的時間,劉祚與樑琦從來沒有見過面,如果現去套交情恐怕是自取其辱,再說文官的尊嚴驅使他根本也無法向錦衣衛低頭。

雖然到現在爲止,錦衣衛並沒有拿下揚州府衙的任何一個官員,並且外界傳言姓樑的千戶如何如何貪財,但劉祚一直覺得,現在的情形並不代表揚州千戶所軟弱好欺,搞不好這頭看似溫和的老虎正躲在暗中悄悄地等候獵物的出現。

“東翁所言學生自是知曉,學生並無要東翁親自出面之意。其實此事若是不考慮東翁之顏面的話,大可以讓劉世兄悄悄返回淮安,之後按律補足稅銀即可,最多再多給其些許銀錢以免不必要之麻煩。但若傳揚出去,恐對東翁於江南一帶士林中之聲譽有所影響啊!”

所謂的江南士林其實就是商人背後的官紳集團。隨着百餘年來江南商業的逐漸繁榮,文官和商人已經合爲一體,幾乎所有出自於江南的文官,背後都有商人的支持,甚至大部分官員自己家就是商人出身。

劉氏商行背後的主人是誰大家都心知肚明,這次劉興文動用官船販私之事也不算什麼秘密,很多人都在觀望此事,想看看能不能通過各種手段偷逃商稅。若是劉氏商行乖乖地補交稅銀,那對劉祚的聲望和影響將會受到不小的打擊。

聽到李俊山的分析,劉祚略一琢磨便醒過味來,事到如今,這事並不像自己想的那樣簡單,就算自己想捏着鼻子忍下這口氣好像都不行了。

“看來此事怕是不能善了了,那依佳嶽之見,該當如何處置纔好?事關本官聲譽,已是容不得本官後退半步了!”

劉祚沉聲道,臉上的表情也變得嚴肅起來。

“東翁,自朝廷決意於運河鈔關加徵商稅以來,江南一帶已是民怨沸騰,此間民意想必東翁也有耳聞。歷朝歷代盛世明君當政之時,皆以藏富於民爲其執政之基石,鮮有如今與民爭利此等惡政者。當下正值海內初定、與民生息之時,未曾想朝廷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韙,於大明存續根基之處,行此竭澤而漁之事,如此倒行逆施、與民爲敵之舉,實乃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乎?學生以爲,東翁既執政一方,就當順應民意,聯絡志同道合之輩一併向朝廷施壓,請廢加徵商稅之策,以維繫江南之繁華。還請東翁等着重指出,若是朝廷繼續一意孤行,大明財稅之地恐有動盪之危,此非社稷之福啊!”

李俊山說到動情處,不由自主的站起身來負手舉目上望,大有憂國憂民的聖賢風範。

“佳嶽所言甚合吾心,本官與一干同窗故舊書信往來之時,亦曾談及徵稅之話題,幾乎所有江南子弟出仕之人盡皆憤憤不平,有言辭激烈者甚至直指某始作俑者,言某人似有走其兄之路,並稱其恐亦會有其兄之禍矣!當然了,此等言語本官絕不贊同,但本官明其心意乃一心爲民,只不過言辭稍顯過激耳。今日既是佳嶽提及上本朝廷之事,那本官自會當仁不讓,稍待便會寫信與一干志向相投者聯絡,將江南之民心民意稟報朝廷,促其幡然悔悟,收回此等害民之策,以確保江南之地平安無事!本官讀聖賢書,自當爲民請命,爲了江南衆生,就算舍了這頂烏紗帽又有何惜哉!”

劉祚面上一副慷慨激昂、大義凜然的神色,不知道的還以爲真是那麼回事呢。

若是他剛纔那番話被朱由檢知道,雖然來自對生命異常重視的後世,但朱由檢還是會毫不猶豫的下旨將他的腦袋砍下。

這不就是明擺着詛咒自己和朱由校一樣短命嗎?

“東翁爲民請命之舉令學生感佩之至!但僅有此舉還遠遠不夠!有些人怕是不見棺材不落淚!若其無切膚之痛,東翁等朝官之義舉怕是無法令其改弦更張!現江南無數商戶既是對商稅一事深惡痛絕,那就當用言行來表述情願!京師以及北地一干重鎮,無不依賴江南物資之供給,若江南萬千商戶相繼罷市,江南出產之物北上之途驟然中斷,東翁等朝官的奏本再抵達朝堂之上,學生敢斷言,商稅之策當會即刻廢止!此所謂雙管齊下也!”

“此策甚妙!佳嶽真乃吾之子房也!哈哈哈!”

劉祚撫掌大笑,李俊山滿臉自得的笑容,衝着劉祚拱手施禮,儼然一副諸葛在世的舉止。

劉興文在一旁聽的心驚肉跳,他也是有秀才功名讀過書之人,剛纔劉祚誇獎李俊山的話若傳出去足夠掉腦袋的。

你把李俊山比作張良,那你是誰?你姓劉,莫非是想學那個幹翻了項羽的亭長?

“六弟,李先生之策雖佳,但是不是有些過了?萬一朝廷狠下心來調大兵前來該如何是好?我看實在不行咱就忍了這口氣算了。聽說錦衣衛那個姓樑的千戶貪財好色,咱們不如拿出五千兩銀子來給他,讓他把咱們的船貨放行,這事就這麼過去就成了,若是鬧大了怕是不好收場啊!”

一直沒有開口的劉興文忍不住出言勸道。

雖然有劉祚做靠山,劉氏商行的生意做的順風順水,但劉興文畢竟不是那種眼界心胸多麼寬廣的人,剛纔劉祚和李俊山毫無顧忌的言行讓他心裡沒來由的感到了害怕。

“世兄且放寬心,據吾所知,本朝江南義民抗稅之事不勝枚舉,且每次幾無不成,朝廷從未採用強硬手段予以壓制,況此次罷市乃歷來涉及人數最廣一次,時日一長,京師等地各種物品奇缺之下,其價定會飛漲,一旦民怨沸騰,朝廷除了妥協還有何良策應對?!今日所謀尚有用到世兄之處,世兄可暗中與平常交好之富商巨賈聯絡交談,共商此次盛事!”

李俊山眼珠一轉,捋須含笑道。

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二百章 客戶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
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二百章 客戶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