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

“有關戰備及臺灣事宜就議到此處,內閣、吏部、兵部、戶部、工部等相關有司,要根據實際抓緊制訂相應措施,凡事涉部務者須於十日之內拿出方略,之後儘快部署到位。都察院要加強此二事之監管,要遣專人進駐有司負責督辦,但有發現推諉懈怠者,即刻從速糾劾!”

衆臣起身施禮接旨。

朱由檢頭一次給出了時間表的概念,目的就是以嚴格規範的制度來提高大明官吏的辦事效率。

其實自漲薪的新政實施以來,京師各個衙門的辦事效率已經與從前有了天壤之別。

在自身利益得到巨大實惠的刺激,以及吏部、都察院、錦衣衛的嚴格監督下,大明官場上那種慵懶散的風氣得到了徹底改善。

尤其是各衙門中具體辦差的中下級官員及不入流的書辦吏目,生活狀況突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多數人由生活窘困變成了富裕的中產階級,這種做夢也想不到的改變激發了絕大多數人的工作熱情和態度。

在講究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的過去,當別人給了你巨大的好處,而你卻沒有做出相應回報的行爲是被世人所鄙夷的,就算其家裡人也不會對此表示寬容和理解。

而且內閣已經行文宣示各地官府,只要各地上呈公文言是獲朝廷批覆迴應者,無論涉及人財物哪一面,待所報之事完結之後,必須以詳細的公文向朝廷報結,將事情的處置過程與結果做出全面的說明,這些來往公文函件將全部存檔以備查用。

而朝廷在收到地方奏報後,會暗中派出御史、錦衣衛查驗地方官府所報情治是否存在隱瞞實情的情形存在,一旦發現有欺上瞞下之舉,涉事主官一律就地罷職,若其中有徇私枉法者,將由錦衣衛押送入京,交由三法司會審定罪。

一股以上帶下、以點帶面、監管到位、處置嚴厲的官場新風氣,正逐漸在大明各地官府中開始形成和蔓延。

ωwш⊕ⓣⓣⓚⓐⓝ⊕¢ Ο

儘管有相當大一部分官吏對此極度不適應,並且暗地裡怨聲載道,但一種強大的趨勢一旦形成,就絕不會輕易的發生反轉。

不管你願不願意,只要身在其中,也只能在這種大趨勢的推動下不由自主地被動前行。

在高額收入與丟官去職的雙重作用下,大明的吏治正在慢慢向着好的一面扭轉。

“啓奏聖上,臣有事要言!”

說話的是首輔溫體仁。

“溫卿有言儘管奏來!內閣施政新風令朕激賞不已,此等一切卿當居首功!”

朱由檢笑着誇獎了這位老臣一句。

內閣新政其實就是由溫體仁提出並主導展開的。

對於這種有可能會得罪很多人的新舉措,王應熊與張至發採取了不支持不參與的態度,而溫體仁的施政方案則是得到了朱由檢的強力支持。

溫體仁爲了給溫侃打開晉升通道,現在也是無所顧忌了。

他心裡清楚,等再過幾年自己致仕後,次子的前程就全指望皇帝了。

雖然當了十年的首輔,但自己在朝野中名聲並不怎麼好,指望別人罩着溫侃是不可能了,只有緊緊抱住皇帝的大腿纔是最正確的選擇。

他當然知道皇帝有銳意圖新的心思,現在的一切都是拿着眼皮底下的衙門當實驗,在總結得失之後,將來肯定要全面推行。

所以,在參考皇帝施行的京師衙門新政的基礎上,老溫搶先順勢將加強版的新政推了出來。

不出所料,自己的這個舉措得到了皇帝最大程度上的認可,現在要是論起羣臣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溫體仁自信,自己絕對是穩穩的排在了前三名之內。

“啓奏聖上,有感於朝廷新政實施以來,各地往來公文愈加頻繁、各地官員調動升遷頻仍、新科進士、國子監舉子即將赴任之情勢,臣建議於京師復設會同館,並於四方復開水馬驛,以便於公文傳送、遞送使客、官員卸任上任、轉運軍需、大明各業界人士傳遞信件物品等等事項。現今大明境內匪患大部消除,四境之內來往商賈行人數量劇增,朝廷應當爲其提供適合之食宿之地,免其風餐露宿之苦,故此方有臣之所議!”

所謂的水馬驛指的便是水路和陸路交通上的驛站,其中主要以陸路爲主。

驛站自古以來便爲歷朝歷代帝王所重視,一個新的王朝建立後,往往不遺餘力慶祝大量人財物力開闢和整飭驛站,用以保障朝廷政令的暢通,以及地方事務能準確及時的傳遞到中央。

自太祖登基之日起,便將驛站的設立作爲軍國機務最緊要事務之一,於全國水陸要衝之地開設了驛站,並隨着時間的推移,將驛站開設到了大明全境,而各地驛站在軍事、政治、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發揮了重大作用,成爲了大明官方信息傳播的主要途徑。

一說起驛站,朱由檢腦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現出一個鼎鼎大名的人物-----李自成。

歷史上的崇禎三年,這具身體的本主下令裁撤全國三成以上的驛站,這才導致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橫空出世。

銀川驛馬伕李自成被下崗了,於是乎,李馬伕走投無路投奔了所謂的義軍,繼而“奮臂大呼,九州幅裂”。

當然了,現在的李馬伕正如喪家之犬般馳與塞外,正在和蒙古同胞“打”成一片,再無機會顛覆大明江山了。

朱由檢當然知道驛遞的重要性了,驛路通,國家強;驛路滯,國家衰。

驛遞的興衰是中央政權興衰的徵兆,此話確爲至理。

在過去的歷史中,每當一個國家政權無力支撐驛遞的存在時,就說明這個王朝財力已近枯竭,離崩塌之日已經不遠。

歷史上的大明就是嘴典型的例子。

爲什麼驛遞的興衰會如此準確且敏感的反應王朝的興衰呢?

原因很簡單。

一個字:銀子。

三個字:很多銀子。

在交通極度不便的當今,驛遞太費錢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拿朝廷的邸報傳遞來說吧,從京師將邸報傳遞到近在咫尺的宣化驛,單單這個,每月就需花費一兩銀子。

可想而知,若是將邸報傳遞至數千裡之外的地方,需要花費多少銀錢。

崇禎三年,皇帝下達裁撤驛站的聖旨後,僅僅一年過後,太倉便節約了六十八萬兩銀子驛遞支出,那纔是裁撤了三成的結果。

有此可見,驛遞的每年的費用到底有多少。

而邸報傳抄發送只是驛站所負擔的事物中最爲簡單的一項。

但朱由檢知道,就算花費再多,驛站也必須存在。

因爲在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過程中,驛站驛遞發揮着舉足輕重地重要作用,也可以說是一種無可替代的存在。

溫體仁的提議非常合情合理,甚至可以說實屬老成謀國之言。

站在首輔這個高位的老溫清醒的認識到,若想要將朝廷的新政推廣到大明各地,驛站驛遞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而且也是朝廷控制地方官府最爲便捷和直接的通道。

朱由檢自然懂得這個道理,他甚至知道,很多處於要害位置的驛站中,有些驛卒本身就是錦衣衛的密探,這些便裝密探會將很多重要的情報彙總後上報到京師,以卑微的身份爲這個國家貢獻着一己之力。

第十六章 平叛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六十章 追擊2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七章 皇莊3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
第十六章 平叛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六十章 追擊2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七章 皇莊3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