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

吳有性等人遵從朱由檢的囑咐,在整個解剖過程中,從不同年齡段和性別的遺體中,選取標本後繪製了不同剖面的人體結構圖,以供將來講授時使用,這個舉動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發生在南京的這次大規模肅清事件,是自太祖太宗之後兩百年來大明僅見的重大事件,其影響之深遠和廣泛,遠超朱由檢最初的設想。

肅清行動結束之後,正值衙門開衙之時,諸多衙門中的官吏們抱着倖存者的心態,戰戰兢兢地點卯應值,生怕一不小心被上官尋着錯漏後當衆立威。

因爲崇禎十二年開始的第一天,很多署衙中就缺失了不少衆人熟悉的面孔。

同在本地的官吏們都清楚,那些人已經從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了。

大家心裡都明白,這些人都是平時仗着有當地的大靠山撐腰,對大老爺的指令陽奉陰違之人,這次卻被看上去軟弱可欺的大老爺藉機連根拔起了。

血淋淋的現實擺在衆人面前,以後如何應差,一些原先自視甚高之人心裡都有數了。

緊密團結在大老爺周圍,這是唯一的出路。

本着趁熱打鐵的原則,在一衆署衙上值當日,盧象升以欽差的身份發佈命令:即日起,江蘇行省清丈田畝工作全面鋪開,各地官府務必與兩個月之內清丈完畢,士紳一體納糧自今年夏收正式開啓。

事情的進展並沒有出人意料,各地官府在經過幾天的準備工作後,立即對下轄官紳以及士紳大戶的田地開始進行清丈。

官差所到之處,這些原先從不把朝廷和官府放在眼中的大老爺們,無不是乖乖地將府中田契盡數奉上,並且安排府中管事僕從頭前帶路,生怕慢上一步後被隨同監視的錦衣衛給扣上什麼罪名。

在兔死狐悲的同時,江南的士紳們終於徹底害怕了。

在刀槍面前,從前的種種手段都顯得蒼白無力。大明的天變了,如果再不識時務,怕是眼前的榮華富貴眨眼間煙消雲散。

南京事件讓孫傳庭主持的浙江新政也開展的異常順利。

身處南京的東林黨核心骨幹被全部摧毀,這讓以士紳大戶爲主體的杭嘉湖一帶瞬間失聲。

沒有人敢出面爲南京官紳們喊冤,也沒有讀書人上街抗議,浙江的新政便在這種沉悶而詭異的氣氛中正式鋪開了,過程與南京一般無二。

士紳一體納糧新政的順利開展被孫、盧遣人飛報京師。

此舉意味着,處於半自立狀態近兩百年的江南地區,自崇禎十二年起,完全歸屬於大明朝廷治下。

在議定了新政執行中可能產生的問題,以及如何預防懲治的策略之後,朱由檢宣佈,會商結束後,內閣要考慮全面禁止土地兼併的行爲,在制訂出相關文件後呈報宮中。

在閣臣們滿腦子疑慮之情的情形下,會商轉向了第二個話題:減稅及四海商行股份變更問題。

閣臣們對皇帝突然提出的這兩個問題都感到疑惑不解。

新政的實施不就是爲了加稅嗎?爲何那邊還未開始徵收,你這邊又打算減稅呢?這不是自己拆自己的臺嗎?

“朕所言之減稅,並非減收田畝稅賦,所減之稅爲實業之稅,其實也等於是有條件的減少商稅。”

看到衆臣都是滿臉的問號,朱由檢先將減稅目的講了出來。

“大明貨物流通三十稅一之稅率繼續維持不變,但若是名下有實業之商戶,稅率可改爲五十稅一。

所謂實業減稅,意既其所屬財產不僅只有商行店鋪,而是還有工坊造作等實體產業,也就是具備產銷一體之資質。

此種商行須前往本地官府報備,並由官府派員確認無誤後登記在冊,其以後經銷往來與各地之間時,所交稅率變爲五十稅一。”

朱由檢隨即把減免稅率的對象講了出來,閣臣們這才恍然。

這兩項策略是朱由檢反覆思考後作出的決定,目的就是爲了促進大明民族工業的發展和進步,刺激商戶們把經商獲取的利潤投入到實體經濟中去,而不是變成銀冬瓜和田地這些固定資產儲存起來。

大明的大戶人家都有同樣的習慣:把賺來的銀錢存放在地窖裡,然後再尋機變成田地和田契。

在他們的眼中,只有銀冬瓜和田地纔是最現實的財產,其他的都不重要。

賺錢的目的不就是廣積田畝多產糧食,然後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嗎?

這種千百年來形成的慣性思維根深蒂固,想要用大道理去說服他們的想法無異於癡人說夢。

朱由檢曾經無數次的思考過,如何從這批大戶身上賺錢,但以現有的條件卻是很難做到。

因爲這些人的家裡幾乎什麼都不缺。

這一切的主因就是現在的工業太過落後,商品種類太過單一,在沒有大批的工業新產品問世的情況下,很難讓這些豪門大戶從家裡掏錢進行大量的消費。

後世那種商品大流通的情況,也是建立在製造業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海量的各種商品物資令人目不暇接,有錢人也願意花錢消費,而只有消費才能刺激整體經濟進入良性循環的狀態,才更有利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但是現在能讓大戶捨得花錢的物品太少了。

就拿後世的各種高檔餐館來說吧,爲了滿足口腹之慾,土豪們根本不在乎價格,只要吃的高興,一頓飯幾萬塊屬於正常現象。

大明的豪門大戶可是後世的土豪們沒法比的,不管是從享受還是檔次上,大明土豪都要更勝一籌。

就拿飲食這一塊來說吧,在酒樓林立地京師裡,前來消費宴飲的人羣中,你根本看不到任何一個士紳大戶的身影。

爲啥?

人家自己家裡有廚子,做出來的飯菜不比那些高檔酒樓差,大部分甚至還要勝過些許。

在他們的眼中,去酒樓吃喝宴飲顯得太掉價了。

在自家的亭臺樓閣、假山綠水中契闊談宴、吟詩作賦,那是多麼風雅之事,怎能去酒樓上與那些不上臺面之人爲伍呢?

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三十章 預謀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十八章 容情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
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三十章 預謀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十八章 容情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