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

經過兩天的行軍,多爾袞率領兩白旗三十個滿編牛錄,以及近五千名朝鮮銃手,共計一萬三千餘人馬抵達鎮遠堡以東的清軍大營,與兩紅旗、兩藍旗、漢軍旗匯合,南線的清軍總計達到了五萬人左右。

阿濟格則是帶着兩白旗剩餘的十五個牛錄共四千餘人留在原地,在監視附近堡城明軍的同時,保障清軍的後路不會被切斷。

爲了保險起見,多爾袞在率軍南下時給在鬆錦附近紮營的濟爾哈朗送去了消息,要求後隊清軍拔營向南移動,以便在萬一中路清軍遭到明軍攻擊時隨時上前接應。

而就在兩白旗南下增援嶽託的同時,與孫傳庭、秦良玉達成共識的陳奇瑜,帶着護衛標營以及李祿的五百人馬,在對地形熟悉無比的夜不收引領下,進入西側的茫茫林海之中,踏上了北向的路程。

陳奇瑜的任務就是整合中路得勝堡、西平堡、鎮山堡等數座堡城中的明軍,伺機擊敗中路負責策應的清軍,斷絕南面清軍主力的後路。

當然了,清軍後路的斷絕起不起作用,要看正面的明軍打出了什麼樣的效果了。

孫傳庭、陳奇瑜、秦良玉一致認定,中路留守的清軍人數當在五千上下,只要明軍戰術得當,雖不致將其徹底殲滅,但應該有取勝的機會。

就看陳奇瑜如何佈置和指揮了。

“成親王,接下來咱們怎麼打?是分兵還是聚兵攻滅明人援軍?”

嶽託的大帳中,多爾袞沉聲向並排而坐的嶽託開口問道,阿巴泰、孔友德、格日楞以及八旗的梅勒章京們分列帳下左右。

多爾袞素來瞧不上子侄輩的嶽託,當初要不是自己這個侄子說動他父親代善,隨後兩紅旗徹底倒向皇太極一邊,使得皇太極勢力大漲,從而順利的獲得了八旗的絕對話語權,皇帝到底是誰的還兩說着呢。

從那之後,兩白旗從上到下便極其仇視嶽託。

多爾袞雖說心中對嶽託有着難以化解的憎恨,但現在大敵當前,所有的矛盾都要先放到一邊,如何擊敗對面的明軍纔是當前頭等重要的大事。

“我覺着聚兵爲好!對面的明軍火器着實厲害,須得我們八旗全力應對才行!這一仗我是這麼打算:兩紅旗居中,朝鮮銃手上前與明軍銃手對射後,兩紅旗尋機突進廝殺,兩白旗居左,兩藍旗居右,蒙八旗分列兩翼,漢軍旗留守大營。不管哪一部明軍陣型鬆動,馬隊即刻衝擊!睿親王覺着如何?”

多爾袞所說的分兵,其實就是盡遣主力與明軍會戰,然後派偏師趁機奪下明人輜重營地,以此來打擊明軍的士氣。

但率軍來此已有十餘日的嶽託心裡清楚,自己盡遣主力打了幾天,最後在傷亡極大的情況下,纔將兩處守軍打的退進輜重營內,要是派少量兵馬就想奪下明軍輜重營地是根本不可能的。

明軍守軍雖然遁入輜重營地內,但損失與清軍大體相等,現在裡面至少還有三千人以上。

這幾天的功夫,明人在裡面不知道又挖了多少防禦工事了,自己這邊想要奪下輜重營地怕是還要大費周折才行。

一旁的孔友德見多爾袞似有懷疑之色,於是趕緊把攻打明軍守衛營寨的經過簡單講了一遍。着重強調了明軍這種立體防禦的威脅性。

緊接着,尚可喜等人也紛紛坦承,在那種矮牆和炮臺的工事面前,除了用人命去填,根本沒有好的法子能打破明軍陣地。

多爾袞聽着衆人的話語後沉思片刻,一時之間也是無法想到破這種工事的好法子,最後他終於同意了嶽託的策略:先集重兵擊敗明軍援兵,然後由三個方向破除營柵,一舉打破輜重營地。

在經過一天的修整安排之後,在兩白旗抵達的第三日辰時,此起彼伏的號角聲響徹天地,漫天的各色旗幟迎風招展,數萬清軍從各自的大營中魚貫而出,以牛錄爲單位開始集結。

就在八旗兵們在各自的認旗下整隊,準備向南壓過來的時候,距清軍大營五里之外的明軍輜重營地內,孫應元站在高高的炮臺上,從單筒望遠鏡中看着數千清軍馬隊率先向馳去。

按照孫傳庭派人送來的策略佈置來看,清軍的主要目標放在了明軍的援軍身上,肯定是想聚重兵一口吃掉兩萬援軍。

等到雙方拉開架勢大打出手,清軍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西南方向時,車營便趁機出營,從東面往西擠壓過去,爭取將清軍左翼擊潰,然後孫傳庭和秦良玉會趁勢大軍壓上,匯合車營重創清軍。

不管是嶽託還是後來的多爾袞,都以爲輜重營內只有被擊敗的幾千殘餘明軍,他們肯定是以守住營地爲目標,絕不可能會主動出營求戰,那種舉動無疑就是送死。

所以,清軍肯定不會把東面作爲需要防範的區域,這就給了車營一個出奇制勝的大好時機。

而火力強悍無比的車營將會作爲奇兵,成爲決定整個戰役走勢的決定性力量。

兵者,詭道耳。

知己而不知彼,一勝一負、

不知己不知彼,有敗無勝。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在清軍上下對明軍的兵力部署和戰鬥力所知極其有限的情況下,勝算實在是太小了。

儘管車營的移動速度並不快,但別忘了這是在什麼樣的地方。

在這種雙方總共投入了五、六萬人以上的巨大戰場上,除了遊弋在外圍的騎兵,排開陣型相互廝殺的士卒都是很難迅速移動的。

等到自己側翼突然出現明軍的消息傳遞到清軍主帥嶽託和多爾袞的手中時,先不說兩人能否做出及時而準確的應對,就算急切之間有了應對之策,再派人將命令傳達給左翼的清軍主將那裡,中間需要花費多長時間?

這段時間足夠車營大顯威風了。

而且偏廂車雖然是萬曆年間戚繼光首創,曾經憑藉着強悍的火力輸出數次擊敗塞外的蒙古韃子,但數十年後的現在,別說清軍,就連蒙八旗中也不會有人知道這是什麼怪物,更別提如何防範和還擊了。

當這種近似於坦克堡壘般的怪物出現時,任何試圖對它發起攻擊的清軍都會撞的頭破血流。

經過半個時辰的準備,近五千人的朝鮮銃手作爲前鋒率先列隊向南行去,在他們走出兩裡地左右之後,還剩八千餘人的兩紅旗八旗士卒也跟着出發,最後是兩白旗和兩藍旗分居左右行進。

刀槍林立、衣甲鮮明的清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嚮明軍壓了過去。

一場明清兩軍大戰的帷幕徐徐拉開。

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六章 皇莊2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一百章 心安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八章 皇莊4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三十章 預謀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
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六章 皇莊2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一百章 心安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八章 皇莊4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三十章 預謀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