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

“諸卿,自萬曆四十四年老奴於赫圖阿拉稱“汗”至今,歷時二十四載有餘,期間殺傷我大明軍民衆多,虜獲我大明子民財物難以計數,其對我大明造成之間接損失更是難以估量,加之我大明北境流賊肆虐,內憂外患之下,致使我大明江山社稷幾有傾覆之危!

幸得我皇明有無數奮起之士,以忠誠無畏之氣概前赴後繼、慨然赴死,以赤血與勇敢盪滌羣醜,終致跳梁覆滅、羣寇煙消!

在座諸卿亦是各安己任,爲剿賊平虜殫精竭慮、盡獻其能,此般爲國之心盡皆入朕之目。

諸卿,現今四海平定、屑小伏誅,我皇明子民再無動盪亡命之憂,那隨之而來的便是如何富民強國、重建大明。

朕有信心與諸卿同心勠力,創設遠超漢唐盛世之嶄新大明,恢復我中華昔日四海臣服之榮光!諸卿可願與朕同行?!”

“臣等願附驥尾,追隨聖上建此盛世!”

以文華殿大學士、內閣首輔溫體仁爲首的一衆文臣盡皆莊嚴肅立,齊齊躬身拱手施禮高聲和道。

“善!諸卿且坐!”

朱由檢微笑着吩咐道,衆臣再次施禮後紛紛落座。

“今日乃是新內閣成立後諸卿首次齊聚一堂,新人新氣象,舊事已已,今後大明能否呈現一番嶄新氣象,皆看諸卿如何施政治國了。

望諸卿於國事民情之上大膽建言獻策,凡是利國利民之策,皆可謀之施之,反之亦然!

朕並非昏庸之人,諸卿不必擔心有長於謀國、短於謀身之禍,朕自問尚能明辨是非,只要利國利民之舉,朕不會因其言行過分而罪人,還望諸卿謹記!”

諸臣再次起身口稱遵旨,朱由檢笑着擺手讓大家坐下,隨後繼續開口道:“今日議事主題之首便是重農。

自朕登基之初至今,天氣時現反常之兆。尤其是江北之境,數省連續乾旱少雨,又或是旬日間連降暴雨,致使數千萬頃田地所獲甚微,致無數黎民五可食之口糧,如此極端之氣象極爲罕有,此亦爲前數年流賊四起之所依仗也,而其中既有天災所致,亦有人禍之爲!

現今流賊既滅,各地官府大興屯田安民、興修水利之策,再加上行之有效移民之策,北境數千萬之黎民終獲喘息之機,但此等諸般策略只是開端,若要大明境內長治久安,重農之策須事事處處放於首要位置!

前番有松江府知華亭縣知縣李釜源進獻《地圖綜要》數十冊,朕覽畢讚歎不覺,其於我大明各行省地理、水利、江防、海防等諸事記述之詳,令人歎爲觀止,其著作者吳學儼、朱紹本、朱國幹、朱國達等人學識之淵博亦是讓人激賞不已,而其中有一語最是令朕讚賞。

楚故澤國,耕稔甚饒,一歲再獲柴桑,吳越多仰給焉,諺曰‘湖廣熟,天下足。

шшш●tt kan●℃ O

諸卿皆知,此言絕非虛妄,湖廣自世宗起便漸爲我大明重要糧食產地,因其所產米糧繁盛,故江南之地現今亦多食其糧,而以自身之良田改植桑木,以求獲取更多銀錢。”

在朱由檢原先的認知當中,原本以爲湖廣熟、天下足這句民諺是在清代才流傳開的,在接到李釜源進獻的《地圖綜要》後這才知道,這句後世廣爲人知的諺語竟然出現在了自己所在的時期。

不過這句民諺出現在這本書冊中,更多的帶有希望引起皇帝和朝廷重視的因素在裡面,因爲湖廣雖然豐產,但尚未得到大規模的徹底開發,還有大批的荒田被遮蓋在雜草水澤之中,若想使其變成良田,除了動用國家之力外,任何個人在這方面的努力,效果都是微乎其微的。

作爲後世中國的糧食主產區,處於長江中游的江漢平原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糧食產量僅次於東北的鬆嫩平原,而以現有落後的農業技術和方式來看,全面開發江漢平原是最爲現實的策略。

毫不誇張的說,只要用數年甚至十年的時間,把江漢平原徹底開發出來,單單此處的糧食產量便足可解決全大明大部分百姓的吃飯問題。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湖廣地區水網發達,更兼臨近長江,糧食收穫後可以通過水上轉運,運輸條件極爲便利,這在交通設施十分落後的當時是極爲關鍵的。

若是山東移民到位後再將鬆嫩平原這片最肥沃的土地開發起來,那困擾朱由檢的糧食問題將會得到徹底解決。

有鑑於此,朱由檢決定,動用巨量人力物力投入到湖廣地區,全力開發這個大糧倉。

“《尚書》有云:嘉言罔攸伏,野無遺賢,萬邦咸寧。”

朕以爲,此番李釜源進獻之圖冊,其著作者吳學儼等四人皆具經世之才,若任其悠悠林下、終老鄉野,實朝廷之失也,故而朕決意,吳學儼等四名博學識、才堪以用,即日起入司農寺任職,其官職由溫卿會同吏部及司農寺左右少卿議定!”

吳學儼等人現在都居住在松江府一帶,家境條件優渥,但功名上卻沒有什麼進展,幾個人還都是生員身份,隨着年紀漸長,也絕了仕途上有所收穫的心思。

爲了完成這本《地圖綜要》,四人整整花費了十年的時間,足跡踏遍大明十三個布政使司,這期間的收穫也是巨大的,這種務實的作風和態度正是大明所急需,也是朱由檢最爲欣賞的。

司農寺是個筐,只要是人才就往裡裝。

由於現在司農寺新建不久,對於各種實幹型農業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加上寺裡的官員並未調任地方大員,沒有威脅到其他正宗進士們的官職和地位,所以皇帝的這些舉動並沒有引發輿論上的反彈。

在大多數官員眼中,司農寺就是個幹苦活累活的衙門,就算你混個六品、五品官職,但付出卻是極其巨大的,皇帝就算不斷往裡塞人又如何?論起職權和享受,哪比得上一府大員來的舒坦。

他們不知道的是,朱由檢早就有了計劃,等到司農寺上下接連做出拿得出手的政績後,外放地方大員、主抓地方建設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到時候若有人提出異議,朱由檢會毫不客氣地把他調到司農寺中來。

“爲更加有利於湖廣之開發,早日將其變成天下糧倉,朕決意將湖廣佈政使司分拆,以洞庭湖爲界,洞庭湖以北爲湖北行省,治所武昌府;以南爲湖南行省,治所長沙府。以李釜源巡撫湖北,以方孔炤巡撫湖南,兩省下轄各府州縣同樣以洞庭湖爲界劃分。

兩省巡撫衙門新增官吏由吏部考察後予以拔擢任命,周卿切記一點,須着重選拔於農事上熟稔之人爲官,出身不限!”

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八十章 困難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九十章 平息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三百章 證據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
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八十章 困難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九十章 平息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三百章 證據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