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

時節已至五月中旬,北地的氣溫也一天天升高,草木花卉都已是繁盛絢爛。

寅時初,薊鎮總兵府後院花廳內燈火通明,一個個美貌的侍女端着盛放着各種美食的杯盤碟碗穿梭往來,總兵府內戒備森嚴,隨處可見執刃披甲的武士。

寬敞的花廳內四角點燃數只嬰兒手臂般粗細的蠟燭,正中間擺放着一張花梨木方桌,上面擺滿各種珍饈佳餚;酒桌的正上方懸掛着一盞白色綢緞製成的方形燈籠,綢緞外面繡着有仕女簪花圖案,裡面固定着數只略微小一些的蠟燭,將正在歡笑宴飲的數人籠罩在光影之中。

酒桌上共有四人:洪承疇、因督運糧餉稍晚方至的沈世玉,還有就是吳襄父子。

洪承疇坐於主位,沈世玉與他對面而坐,吳襄父子則是打橫相陪,四人面前各自擺放着白玉製成的精緻酒碗,碗中是琥鉑色的陳年女兒紅。

酒菜上齊之後,吳襄一揮手,所有的侍女僕從全部退出並遠離了花廳。

“我兒三桂入關剿賊歸來數月,期間與卑職數次談及督師時,話中滿是敬仰之意,亦對沈公於閒暇時之撥冗點撥不勝感激!其對督師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高深智謀欽服不已!恨不能常在督師帳下效命,以血勇之軀建不世之功!卑職今日終是有幸得見我大明擎天之柱,心內實是深感榮幸之至!卑職僅借杯中之酒以敬督師,對督師兩載以來對三桂拔擢照看之恩深表謝意!”

穿着一身青色直身便服的吳襄站起後雙手舉杯過頂,低頭向洪承疇致意道。

“左都督太過客氣,長伯能有今日成就全憑自身與戰陣搏殺所得,本官只不過據實上奏、朝廷論功行賞而已;至於大明擎天之柱之稱謂,本官權當左都督酒後笑談,以後切勿再提!來!本官提議在座諸人共同舉杯,爲我皇明平靖流賊而賀!”

對於吳襄有些過火的誇讚,洪承疇心中略感不悅。大明擎天之柱這等話語若是教外人所知,指不定要惹得多少人心裡不快,尤其是盧建鬥和孫白谷,二人的功勞不下於自己,這句話純粹是給自己招災。

但他面上卻是不露聲色,笑着舉起酒碗淺酌一口後隨即放下,其餘三人連忙起身,將碗中酒一飲而盡。

身爲南人的洪承疇口味清淡,只撿着幾盤青菜以及一盤香筍雞絲嚐了幾口,隨即放下銀筷讚道:“左都督府上廚藝不壞!此幾樣菜蔬頗合本官口味;不過本官要提醒一下長伯,年紀輕輕切勿貪戀口腹之慾,日常還是要勤讀兵書戰策、多習戰陣之事,以備將來之需纔好!”

正親自給洪承疇斟酒的吳三桂連忙放下酒壺,拱手施禮道:“小子謹遵督師教誨!小子回返數月來,日常亦是督促手下兵卒習練武事,絕無一日放鬆!現下流賊既滅,建虜已成必決之敵,小子願有朝一日追隨督師,率大軍滅此朝食,以寬我皇心憂邊事之心!”

洪承疇大聲讚道:“好!大丈夫功名當在馬上取!長伯有此志向,本官老懷甚慰!此言此行可爲我大明官將之模範也!來,本官提議,爲大明有長伯這等年輕俊彥乾一杯!”

說罷,待吳三桂給吳襄、沈世玉斟滿酒後,端起酒碗一飲而盡,其餘三人紛紛把碗中酒喝乾。

酒過三巡之後,沈世玉笑着開口道:“左都督,洪公此次離京前,聖上專門下旨給兵部,按薊鎮兵員人數下撥三個月之糧餉,共計紋銀十二萬八千兩、糧三萬四千餘石,明日還請左都督遣員查收並出具收據,以便兵部職官返京時交差!”

吳襄急忙拱手遜謝。

他心裡清楚,兵部只是按薊鎮上報的人頭撥下錢糧,並未提覈查兵員數額一事,在當今朝廷嚴查各地統兵大將吃空餉的前提下,這已是朝廷對薊鎮釋放的極大善意了。

其實吳家在遼東多年,早已通過走私、吃空餉、經商等手段撈取了大量的財富,此次移鎮薊州後,已經察覺到朝廷對遼東將門不滿的吳襄生怕因小失大、爲了那點空餉招惹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上報兵部的薊鎮兵員數額並無多大水分。

儘管如此,他吳家終究還是要欠着朝廷的情分的。

“吳某於遼東戍守多年,與遼東各統兵將官甚是熟稔,沈公此次跟隨督師赴關外就職,終歸是人地兩生,遼東戍守之官將皆是數代鎮守,其中難免有跋扈無禮之輩;沈公若遇爲難之事儘管開口,吳某的面子遼東官將大多還是會給的!”

吳襄這番話名義上是對沈世玉講的,實際是說給洪承疇聽的。

從自己率部移鎮、勇衛營守禦山海關,到今日洪承疇替換昏庸的吳阿衡督師薊遼,這接連不斷的行爲正如次子吳三桂所言,朝廷對遼東將門已經無法忍耐,他吳家必須要拿出一個態度來了。

雖然不清楚洪承疇此去遼東會採取什麼手段,但與遼東將門間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

吳襄知道自己幾個舅哥以及手下那幫將領的德行,如果洪承疇手段過於簡單粗暴,在事涉個人利益的問題上,誰也不敢保證不會出現極端事例。

前任薊遼督師吳阿衡赴任錦州不久,就被遼東那幫武將連嚇帶哄的趕回關內,無奈之下只能龜縮於薊鎮,整日飲酒消愁,直至被一道聖旨罷職回家。

祖、吳兩家雖然是利益相通,在大事小情上向來共進退、同取捨;但吳襄素無大志,對目前的富貴榮華已是相當滿足,他甚至有過走通朝廷重臣的關係,回京謀取一個虛職、安享富貴的念頭。

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吳家已被舅哥們綁在了一條船上,想要脫身談何容易。

“呵呵!左都督一番好意,在下心領了!沈某不才,追隨洪公身側已五載有餘,期間見識過無數重將悍卒、兇賊惡徒,屍山血海中混跡多年,沈某自認不乏膽識與見識;遼東一地終歸還是大明之地,遼東將卒亦是大明官軍,洪公身負聖命督師薊遼,此乃代天子行事也!沈某亦曾慮及此行後心有所悟,值此四海平定、官軍強盛之際,大明之境內何人敢違抗天命!”

沈世玉言罷,端起酒碗仰頭喝乾。

他知道吳襄的示好之意,但身爲欽差大臣的幕僚,沈世玉決不能示之以弱,他這番話其實就是代表着洪承疇的態度。

酒宴與酉時末結束,吳襄父子分別恭送洪、沈二人回客房歇息。

到達客房門口時,沈世玉轉身對身後的吳三桂開口道:“長伯,數月不見,學問可曾放下?來來來,隨某進屋,某要考校與你!”

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十六章 平叛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八十章 困難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十六章 平叛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一百章 心安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
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十六章 平叛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八十章 困難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十六章 平叛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一百章 心安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