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打算

陳奇瑜嘆口氣道:“本官也曾想過給我皇上本,可是,士亮,你可想過?現今大明內憂外患,危機重重,我皇宵衣旰食,爲國事日夜操勞,已是身心俱疲;我等身爲臣子,不知爲我皇分憂解難,遇事便要向我皇尋求各種支持,那還要我等何用?”

陳良謨聞言起身向陳奇瑜鄭重一揖道:“撫臺之言令下官無地自容!我皇身負天下太平之重,心繫億萬黎民安居之責,豈能事無鉅細皆要照顧周全?我等讀聖賢書,學治國策,爲的就是替天子守牧一方,使治下百姓無貧病無依之苦,而有飽暖向上之心!下官往日還上本彈劾朝中重臣尸位素餐,可方纔下官所言,與那些泥胎木塑有何分別?下官多謝撫臺教誨之意!”

陳奇瑜暗道:教誨你只是捎帶的,我怕的是在皇上面前失了分,留下一個無能平庸的印象,那將來如何回到朝堂列班左右?

陳奇瑜笑道:“士亮言重了,教誨談不上,只是有感而發罷了;當務之急便是如何應對不可測之禍患,否則鳳陽也許會是你我埋骨之地啊!”

陳良謨坦言道:“下官對於軍事一無所知,撫臺大才,數年前剿賊時便已威名遠播,下官佩服的緊,撫臺但有方略,下官遵從即可!”

陳奇瑜心道:我也沒打算和你商量,你只是個挑刺兒的御史,論起軍政之事,我甩你三條街,今天連哄帶騙,就是要你聽話就行。在詔獄兩年,原先鋒芒畢露的陳奇瑜也變得圓滑起來,他可不想再進入那個黑暗之地,受獄卒苛虐之苦。

想到這裡,陳奇瑜道:“既然要用衛所之兵禦敵,那鳳陽衛所不可不察。中都留守司下有鳳陽右衛、中衛、皇陵衛、鳳陽衛留守左衛、留守中衛、長淮衛、懷遠衛洪塘千戶所等七個衛所及千戶所,按祖制的話,這六衛加一個千戶所,兵馬應計三萬餘人,呵呵,實際呢,士亮你也該知道,內地衛所糜爛到何種程度!本官估計,士卒能有原編制三成就算不錯了!”

陳良謨道:“下官雖一直在京師任職,但對各地衛所制度之敗壞,將官士卒之懦弱無能還是有所耳聞的;依下官之見,撫臺若要手下有強兵,那得用鐵腕壓服不成,亂世需用重典,只有強力壓制,清除軍中害羣之馬,再輔以懷柔手段,才能提升士卒戰意和士氣,不至於流賊壓境之時一鬨而散。”

陳奇瑜猛地拍掌道:“着啊!士亮之想與本官不謀而合!這樣吧,我二人分頭暗中查訪各衛所,挑一處背景淺但爲惡深,大部分士卒不滿的衛所將官,將其劣跡打探清楚後,擇日公開其罪行後斬首!罪名就是侵吞軍餉,奴役士卒,險至譁變!善後事宜本官先具本奏明我皇,得我皇授意後再行處置!”

陳良謨當然知道善後指的什麼,那就是家產,若是皇上應允充作鳳陽撫衙公孥,到時可拿出部分作爲餉銀髮放給士卒,以示朝廷恩賞,用以收買人心;這樣做還有一樣好處就是:本來境遇差不多的其他衛所士卒,會對自家上官產生嚴重不滿的牴觸情緒。

不患寡而患不均,本來大家都一樣,朝廷餉銀常年拖欠,上官役使士卒如同奴僕,都是窮的吃不飽飯娶不上媳婦,突然之間,人家那邊打土豪分田地了,白花花的銀子到手,媳婦也快上門了,憑啥咱們還要繼續被盤剝,繼續吃糠咽菜?

這時但凡有人鼓動一下,也許就會引起不小的騷亂,然後巡撫衙門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對衛所進行整治,手段得力的話,整個鳳陽衛所的兵權將會被巡撫徹底掌控。

陳良謨笑道:“大人好手段啊!如若進展順利,不光有了禦敵之兵,還會極大的震懾那些土豪劣紳,對大人以後經營鳳陽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下官佩服!不過。。”

陳奇瑜笑道:“士亮是怕激起兵變,引火燒身?”

“正是此意!下官怕稍有不慎,局勢恐脫離掌控!那後果不堪設想啊!”

陳奇瑜意氣風發的道:“本官蒙我皇信任,曾督五省數萬兵馬,那些可不是衛所兵所能比的,那都是戰兵邊兵!如此強兵,很多時候也是缺糧少餉,但懼於朝廷之威,尚不敢有兵變之想,何況這些比農戶強不到哪去的衛所兵!”

“撫臺大人,還是要慎重行事纔好!畢竟世事難料,萬一出現最壞的狀況,那鳳陽甚至南直隸都將承受不住啊!”

“士亮放寬心,本官做事向來謹慎,此事首要便是徵得我皇同意,其次,本官已行文南京兵部,以兵力不足,皇陵需派兵駐守,以防崇禎八年之禍再度發生爲由,提請南京派兵來援,不是本官危言聳聽,要是皇陵再次被流賊禍亂,楊一鵬、吳振纓首級血跡未乾,不知誰會步其後塵!”

陳良謨大笑道:“大妙!南京援兵到達之日,便是有人授首之時!撫臺真大才也!”

陳奇瑜心中卻是暗下決心,若想在鳳陽做出一番政績來,這次就必須啃個硬骨頭,那樣纔會徹底震懾住那些士紳豪商。

鳳陽一處規模頗大的宅邸內,守陵太監楊澤、留守署正朱國相、鳳陽留守中衛指揮使陳弘祖、皇陵衛指揮使陳其忠正在花廳內暢飲。

在崇禎八年初流賊攻入鳳陽,焚燒皇陵的事件後,當時的巡撫楊一鵬、巡按吳振纓皆被聖旨處斬,楊澤本應也在斬首之列,但他聚斂重金送往乾爹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德化處,然後王德化出面說服王之心、高起潛等人,在崇禎面前替楊澤求情,謊稱流賊攻陷鳳陽時,楊澤正在南京公幹,與此事幹系不大,崇禎對於外臣極度不滿和不信任,對家奴卻信任有加,於是輕信了幾人的謊言,楊澤最後落得個失察之罪,繼續留用本職的處罰。

上次賄賂乾爹以及宮中各位大璫足足花費了五萬兩白銀,楊澤數年來聚斂的家產耗去大半,這讓他無比肉疼,但爲了保住性命,楊澤也只能忍痛割肉。

擺平此事以後的一年多來,爲了挽回失去的損失,楊澤在錢財上更加貪婪,手段行爲也更加的肆無忌憚,他數次向宮中奏報,稱流賊焚燒太祖皇帝題字的龍興寺房舍六十七間,留守署府廳二十四間,高牆軍、守陵軍營房數百間;這些建築需三十萬兩白銀,徵發兩千民夫,耗時兩年才能整修完畢。

朱振卿沒穿越前的崇禎是個極度愛面子的皇帝,在接到楊澤數次請求撥款重修皇陵建築的奏報後,不顧剿滅流賊所需的餉銀還有重大缺口這一現實問題,仍然從內帑中下撥十萬兩白銀交付與楊澤手中,讓他儘快整修受損皇陵建築,早日恢復皇陵舊有之貌,資金不足之處由他自行想法籌集。

崇禎這個昏聵之舉讓楊澤如魚得水,他隨即以宮中的名義召集士紳募資助捐,致仕在家年已八旬的兵部尚書張鶴鳴慨然捐資五千兩,其弟年近八旬的雲南按察副使張鶴騰也捐資兩千兩,在這兩位德高望重的致仕大臣的帶動下,其他人不管自願還是被迫,也相繼捐銀輸糧,最終募得白銀三萬兩,糧食五千餘石,雖然距楊澤的心理目標差距甚大,但已經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了。

隨後楊澤又逼迫鳳陽知府李啓梅徵發民夫修整被毀建築,並讓陳弘祖和陳其忠召集手下士卒參與勞動,爲了防止民夫和士卒懈怠偷懶,楊澤派自己的乾兒子小太監侯定國作爲監工,監視參與此事的所有百姓官軍。

如果楊澤將皇帝下撥以及募集的銀錢用於此次重修之事的話,雖然仍有缺額,但也勉強夠用;可楊澤哪會放過如此發財的機會,所有徵用的民夫不僅要自帶口糧,工錢更是一文不給;官軍士卒日常本就被上官剋扣糧餉,現今還要出工出力做苦活,飯食都是難以下嚥的高粱米飯,和一小塊供七日之用的粗粒大鹽,整日消耗巨大的體力,營養卻跟不上,稍有懈怠,便會被侯定國以及他手下的爪牙呵斥鞭撻,隨着時間的推移,不論是士卒還是民夫,不滿情緒逐漸累積起來。

修牆蓋屋免不了要用到磚石木料,雖然被毀壞的建築有些磚石尚能使用,但木料缺口巨大,市價購買的話要花費大量銀子,可楊澤已經打定主意,要把重修的銀錢落入自家腰包中,所以他哪捨得花錢購買,在與陳弘祖、陳其忠、侯定國等人商議後,楊澤遂以徵發的名義,派人向經營各種木料的商人直接索要。

陳弘祖、陳其忠在軍中日久,雖然人沒多大本事,但因花費重金結識並賄賂楊澤後,被楊澤動用宮中的關係跟兵部打了招呼,由千戶直接拔擢爲指揮使,二人自以爲抱上了大粗腿,對楊澤更是死心塌地,對他的話更是奉若聖旨。

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六章 皇莊2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
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六章 皇莊2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