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

崇禎十一年三月二十八日清晨,遼東的海面上風平浪靜,海天交接處已開始泛紅,一隻只白色的海鷗不時輕快的掠過海面,享受着大自然賜予的美食。

一座座島嶼被籠罩在似有似無的薄霧之中,使得它們看上去猶如海上的仙山一般,若是有文人墨客見此情景,浮想聯翩下定會賦詩高歌,抒發着自己胸中的情懷和心意。

卯時剛過,幾艘高大偉岸的鉅艦破開繚繞的霧氣鑽了出來,在一座座島嶼數裡遠的海面上漂浮不定,船上的水手熟練而迅速地將巨大的錨鏈放下,讓鉅艦停泊在了海上。

十幾艘被粗大的繩索栓牢的小船先後從大船上放了下來,緊接着,一張張繩網沿着船舷鋪了下來,幾聲低沉的命令聲中,一隊隊身穿紅色棉甲的士卒來到船舷邊上,反過身來沿着繩網向下攀爬。

整個過程中沒有士卒喧譁吵嚷,好像每個人生下來就會如此一樣。

這些鉅艦就是福建鄭家的船隊,船上裝載的就是劉國能和張文耀所部。

在接到兵部的指令後,經過兩天兩夜的航行,二人率部抵達靠近朝鮮的遼東海面,按照兵部的部屬,分兵攻打可能有建奴駐軍的小島。

自從奉命調派到登州之後,劉國能和張文耀除了日常操演士卒之外,二人都是輪番率隊登船遠航,目的就是爲了熟悉水性和適應海況。

兩人手下的士卒絕大部分來自陝西,別說大海了,就連面積稍大的湖泊都沒見過多少,都是名副其實的旱鴨子。

第一次上船遠航時,幾乎所有人都毫無例外的出現了暈船嘔吐的症狀,時常吹噓自己身體多麼強壯的張文耀也沒逃過這一魔咒。

來回五天的航程,在船上的張文耀吃飯也吐,喝水也吐,船隊返回登州落錨後,張文耀是被親兵連架帶拖的從船上弄了下來,一個高大魁梧的壯漢短短數日變得面黃肌瘦,整個人看上去就像弱不禁風的病秧子一般,他的這般慘狀讓幾天未見的劉國能狂笑不止。

後來隨着出海次數的增多,這五千名旱鴨子也逐漸適應了海上的狀況,劉國能和張文耀又拿登州附近的皇城島、瑤磯島作爲登島作戰的目標,各自率隊演練了無數人次,對於各種可能遇到的情況反覆考慮,以便讓士卒們能及時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他們兩人不知道的是,他們這種操訓方式已經創造了歷史,這五千人算是中國實際意義上的第一支海軍陸戰隊了。

在這長達近一年的操演當中,劉國能部一個名叫李定國的年輕士卒脫穎而出,在各種演練中表現的極爲突出,最終在駐隊的錦衣衛監軍葉天閒的舉薦下,經過劉國能考察認定後上報兵部,將他從一名普通士卒拔擢爲了隊正一職。

沒錯,這個李定國就是張獻忠的義子、後世那個大名鼎鼎的李晉王。

李定國在竹溪一戰中從後山逃脫,因爲擔心義父張獻忠的安危,他並沒有離開多遠,而是一心想着能得到張獻忠和幾個義兄弟的消息,好再去與他們匯合。

等到整個戰事結束後,得知義父身亡的李定國悲慟不已,由於不知道張獻忠的屍身在什麼地方,大哭一場的李定國只能四面跪拜以示祭奠之意。

哭拜之後的李定國心中感到了一片茫然。

義父已經身死,其他的幾個兄弟下落不明,義父辛苦經營數年的偌大隊伍轉眼間煙消雲散,現在身邊僅有親兵隊正李三跟隨,接下來自己又該何去何從呢?

李三比李定國年長十歲,原本跟張獻忠一起在延綏鎮當兵,後來跟着張獻忠造反,被分派給李定國做了親兵隊正。

在看到自家將主失魂落魄的樣子後,李三本想出言開解幾句,但話到嘴邊卻變成了另外一番意思:“將主,大王陣歿了俺心裡也是不好受,可想想再難受大王也活不過來了,這心裡頭也就略略鬆緩了些。

將主,往後俺們可咋辦?俺從小就入了官軍,後來又跟着大王造反,一直到跟着將主,許多年來就會打打殺殺,日子過得倒也快活。

可現下眼看着數萬大軍眨眼就沒了,這官軍可是賊他X的能打了,俺琢磨着,再去跟着別路義軍造反,怕是這吃飯的傢伙早晚要保不住啊!

可要是脫了這身甲衣去做個百姓,俺心裡頭着實覺着不得勁!將主,俺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坐在一棵大樹下的李定國腦子裡一片空白,空洞的眼神不知聚焦在了何處,渾渾噩噩地聽着李三囉裡囉嗦,直到李三問出最後一句,李定國也沒做出任何反應。

“將主,俺覺着吧,眼下這等情形,與其等着叫官軍搜山抓去砍頭,倒不如投了官軍算了,那樣才能尋機給大王報仇!”

李三看到李定國這般模樣,索性不等他應允,直接把自己的心裡話講了出來。

直到聽見李三最後一句話之後,李定國才陡然一驚,失去神采的目光從遠處收回,冷冷地看向了身邊的李三,右手摸向了身邊的長刀:“李三,要不是你最後這句話,你的腦袋已是掉了!

投降官軍?給義父報仇?你這是甚子混賬話!

義父正是叫官軍給害死!此等不共戴天之仇不去想法子報,反倒是去降了仇人!你還有無忠義之心!”

“將主,俺既是說出來了,就不怕你砍了俺!俺先不說別的,俺就想問問將主,大王這個仇要找誰去報?天下官軍數十萬,將主難道要將這數十萬人全殺了不成?

說句不好聽的,俺們是賊,官軍就是剿賊的!俺們跟着大王起兵造反這許多年,死在俺們刀槍下的官軍百姓可是數不清了,那些人的家人就不想找俺們報仇?

說不定絞殺大王的官軍中就有先前俺們殺的那些人的家人,照將主的說法,人家那也是在報仇咧!俺們當初造反是覺着活不下去了,想着拿着刀槍搶些糧餉來,好帶着那些和俺們一樣的窮人有口飯吃,可最後呢?俺們殺得窮人比誰都多!”

李三脖子一扭把頭歪向一邊,執拗的繼續開口道。

聽完李三帶着些許火氣的一席話,李定國愣住了,攥着刀把的手也慢慢的鬆了下來。

是啊,多年來自己親眼目睹了多少無辜百姓命喪於各路義軍刀槍之下,難道他們就該死?造反不就是爲了讓這些百姓過上好日子嗎?可那些義軍爲什麼要如此去做?

“將主,俺李三服你,就是看你比別的頭領更有善心,從來不叫俺們去殺那些百姓,搶他們的東西!再說,將主也是讀過書的人上人,應是比俺這粗貨懂得多!

俺今日就把話說透:活着才能尋機給大王報仇!入了官軍俺們就看着,得空能當上將軍,手裡有兵,幹啥事不成?若是朝廷不行,俺們就帶兵反了!若是朝廷還成,俺們就再說!

現下數路官軍互不統屬,那個闖塌天既是反正,定會趁勢收攏兵馬多拿本錢,他也不認得將主,俺們就投到他手下便好!”

聽完李三真心實意地一番話,李定國陷入沉思之中。

李三說的確實非常有道理。

現在的局勢,只有投了官軍,等立功晉升手下有了兵再言其他。

內心掙扎許久之後,李定國聽從了李三的勸解,二人尋機投到了劉國能的手下,成爲了官軍中的一員。

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四百章 佈防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三百六十章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四百章 佈防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九十章 平息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五十章 殘暴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
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四百章 佈防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三百六十章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四百章 佈防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九十章 平息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五十章 殘暴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