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

就在孫傳庭、盧象升離京南下公幹之後不久,朱由檢召集內閣剩餘諸臣昭仁殿與會,商議在崇禎十一年冬季即將來臨之時,朝廷及各地官府還需要完成哪些重要事項。

“諸卿,現下時節已至秋末,再過兩月有餘,年關便至。民間俗語說,過年如過關,有此可以見,對於尋常黎民百姓來講,年節雖是喜慶之時,但許多戶下盤點一年之收成,仍有入不敷出之虞。

故此,接下來各地官府要以扶危助困爲主責,在抓好農田水利建設之同時,要把精力放在安民撫民之上,使所轄地民衆無飢綏困頓之厄,盡力助其安然度過冬月!”

議事一開始,朱由檢便將今天的主題定了下來:安民撫民。

自崇禎九年下半年大明境內大股流賊相繼覆滅後,在朝廷相繼出臺的各項惠民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北地各行省以下府州縣衆多官吏們紛紛行動起來,一改長期以來形成的慵懶散作風,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大規模的移民搬遷、開荒拓田、興修水利、拓平道路等等一系列的繁重工作中去。

經過兩年多來持續不斷地鉅額銀錢投入,在朱由檢的授意下,山陝兩省各級官府動員無數人力,對鄭國渠、秦渠、靈渠等古老的水利設施進行了大規模修復,再加上新興的農田打井抗旱的舉措,使得北地大部分地區新增田地及原有農田都得到了充分的灌溉。

在種種前所未有的措施之下,各地的糧食連續獲得了豐收,更有朱由檢三年免賦稅的利民舉措,現在長江以北廣大地區的數千萬黎民百姓已能實現糧食自給自足,許多戶下的存糧已足夠應對荒年,北地民心已經極爲安定。

朱由檢相信,只要各地官府將這一系列惠民措施持久堅持下去,自己原先設想中五年之內全面消除饑荒的目標會提前實現。

爲了防止在此過程官府中人出現懈怠及懶政惰政、甚至殘民害民的行爲,朱由檢不斷加大監察力度,每年向各地增派新的監察御史和錦衣衛,已達到威懾的目的。

朱由檢要求這些監察人員要深入到鄉間村莊,實地探訪戶下民衆的生活狀況,然後形成書面文字,將所巡視之地農戶的具體情況做詳細描述,然後上報省一級監察御史和錦衣衛千戶所,然後經彙總審覈後,把其中某地官府存在的重點問題上報內朝廷,由內閣召集有司對事情做出具體處置。

爲了讓派下的御史和錦衣衛辦差人員更有積極性和主動性,朱由檢給與了他們極爲豐厚的物質待遇。

所有下派監督人員每月按職級和巡視距離,都會領取到數額不菲的出差補助和伙食補助,所有辦差人員都輝得到相應的考覈,表現突出者將會得到優先晉升的機會,晉升人員的名單和功績將會在朱由檢逐一過目後獲得通過,這樣會在最大程度上讓基層辦差人員感受到公平和公正。

經過兩年來不斷地探索和改進,這種監察機制已經日臻完善,期間有數十名監察御史和錦衣衛將校因公被拔擢重用。

其中一名任勞任怨、不辭辛勞,兩年內跑遍分管州縣所有鄉村的七品御史,因爲表現卓越的緣故,被超擢爲黃州府從五品通判一職,消息傳開後在整個北地官場引發了巨大轟動,也刺激了更多御史將校更加積極地投入到了自己的本職之中。

而與此相同的是,御史和錦衣衛的報告中,也會把各地官府中一些表現優異的官吏寫入報告中,隨後朝廷逐級派人明察暗訪,在確認所報無誤後,這些官員吏目也得到了晉升。

這其中除了科班出身的官員得到拔擢之外,只有生員功名的吏員也有數人被超擢爲朝廷經制官員,從最底層的辦差者,一躍成爲了人上人的大老爺,這種光宗耀祖的幸事可謂是極其罕有。

爲此,朱由檢還特意下旨,將這些人的出身和功績列明後發往各地方官府,以此來激勵那些沒有功名,自覺晉升無望的衙門吏員的上進心。

此舉果然奏效。

在這些極其鼓舞人心的措施下,整個北地絕大部分官吏都自覺自願地投入到了實際工作中去,使得整個北地行省煥發出了從未有過的勃勃生機。

朱由檢心裡清楚,大名大部分官員不論智商還是情商都是相當高的,並且很多人並不缺少良知,他們欠缺的只是後世非常普遍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具體辦事能力,因爲聖賢書裡並沒教授這些。

這就導致了他們在蒞任親民官之後,不懂得應當如何去施政纔能有效地改善民生、發展經濟。千百年來形成的慣性思維下,絕大多數人認爲,勸課農桑就是施政的主要職責和任務,自己只需勸,至於如何是農桑增產,或者在增產之外如何增收,這就不屬於他們的管轄範圍了。

既然風氣如此,那就需要有人來引領和改變,而朱由檢的位置恰恰是最合適不過的。

你不是不懂得如何具體辦差嗎?行,那我就來指導你、監督你。

既然執政者缺乏的不是頭腦,而是思路,那我就用章程來引導你,敲開如何執政這扇大門,剩餘的就全憑你的悟性和行動力了。

表現良好的,提拔重用;表現平庸的,各種考覈彙總後,到期卸任降職;表現拙劣的,直接就地罷職歸家。

“啓奏聖上,兩年來朝廷種種舉措下,北地缺糧之困境已是大爲緩解。據各地官府上報來看,官倉存糧充盈,就算局部有難,地方官府也足以應對。若是崇禎十二年,荊襄、關外之地屯田開荒大見成效,那我朝將會順利度過連續數年之天災。

老臣想問的是,不知聖上於安民撫民之事上是否另有他想?”

首輔溫體仁起身施禮後,接着朱由檢的話茬問道。

“首輔所言朕自是知曉,目下朕對戶下口糧之事並不擔憂。朕所慮者是如何助百姓渡過寒冬,盡力使更多民衆不必蜷縮一角,忍受數月之嚴寒。

爲此,內閣須行文各地官府,拿出適當銀錢來購買柴薪石炭,發放到貧苦無依之戶下手中。

除此之外,朝廷要加大對棉花及棉衣、棉被、棉鞋之採購力度,力求使更多戶下多加一牀棉被,多穿一件棉服,如此方能彰顯我皇明對人性之關愛,對性命之重視,此也是我華夏人文之具體體現。

稍後內閣行文下發,北地各府每府撥銀二十萬兩,所需銀兩由太倉出!”

“聖上仁心,臣等受教!”

朱由檢話畢,以溫體仁爲首的內閣諸人皆是起身整理衣冠後鄭重施禮,以示對皇帝這番仁心的尊重。

“啓奏聖上,北地各府數目幾達近百,算下來的話恐要花費近兩百萬兩之多,太倉現今雖是連年結餘,但來年尚有許多大事要辦,到時就怕有缺銀之憂啊!臣以爲,可否將下撥之銀減半?或者,內帑負責些許?”

在施禮已畢之後,分管戶部的侯恂忍不住出言提醒道。

因爲有鹽利和商稅以及四海商行的分潤,雖然朱由檢下旨見面各地賦稅三年,但太倉卻出人意料地連續增收,據侯恂所知,太倉存銀已達四百餘萬兩,這可是多年來從沒有過的大好局面。

侯恂及戶部大佬們相信,等到相關各地海關開設之後,崇禎十二年朝廷的收入將會出現更加可喜的局面,太倉會變得更加充實,朝廷對各地官府的掌控將會更加牢固。

可是侯恂沒想到,這位能四處劃拉銀子的皇帝今天居然來了這麼一出,一出手就是近二百萬兩銀子的大手筆,這一下子太倉就得空了一小半,一想到空空蕩蕩的太倉庫房,侯恂頓時肉疼不已。

“侯卿不必擔心,不久之後,太倉很快便會有大把銀子入庫,到時候你該愁着如何花出去了,哈哈哈哈!”

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八十章 困難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十六章 平叛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九十章 平息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
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八十章 困難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十六章 平叛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九十章 平息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