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抵達

接到陳奇瑜的命令後,黃得功下令大軍就地歇息等候,即刻遣人進城,找到懷遠知縣等主官,言明情況後,懷遠知縣李清隨即差遣一名信差前來給大軍帶路。

這名三旬左右,名叫王二的信差,經常往來於鳳陽府下轄各州縣之間,對道路熟稔無比。雖然聽到給大軍帶路前往壽州剿賊後膽戰心驚,但在知縣大人給了十兩銀子的賞錢,並許諾將來他的兒子長大,可以接他的差事之後,這纔不情不願的答應下來。臨行時王二回了趟家,將銀子交給妻子,叮囑妻子好生孝敬爹孃,將兩個兒子撫養成人,之後便隨着黃得功的親兵來到軍營。

在王二的指引下,黃得功下令後隊改前軍,五十騎分作數隊爲探馬,往來探查敵情。輜重營民夫避到路邊給大軍讓路,之後尾隨前行。因爲前往鳳陽的道路已經探查過,安全無比,所以黃得功親自帶着剩餘馬隊作爲前鋒,行在大軍最前,以便及時得知前方情況。

懷遠至壽州距離並不是很遠,經過兩天的行軍後,就在張獻忠準備連夜帶人流竄時,黃得功率領先鋒已到達離壽州五里的一個村落,大隊步卒落後十里正在趕來。

此時天色已至傍晚時分,壽州高大的城牆已隱約可見,約莫不到半個時辰後天色就將徹底黑下來。黃得功下令將村口四面圍堵住,以免有人出走泄露軍情。探馬回報方圓十里並無敵蹤,壽州城還未被攻破,城門緊閉,城頭時能看見有軍卒巡視後,黃得功這才鬆了一口氣,來的還算及時,有城牆護衛,手下這羣從未上過戰陣的新兵也能增添不少膽氣。

他遣了兩名親兵,手持自己的副將印信,以及五省總督盧象升的調兵指令,前去壽州城與官府聯絡,讓其準備好飯食以及大軍紮營之地,待到天黑之後打開城門,以供大軍進城後歇息就食。新式的行軍糧雖然比原先好了太多,但再好的東西一天兩頓吃,還是有種看到想吐的感覺。

正親自帶隊巡查城內的通判許攸,忽然接到守禦北門的軍卒報信,說是適才有數騎自城下來回奔馳,現下更有兩騎叫門,號稱是山東來的官軍援兵。許攸聞聽頓時一愣:從山東來的官軍?劉大人不是說援軍自鳳陽來嗎?鳳陽來的官軍應該走東門啊?哪來的山東援軍呢?

許攸立即派人去南門稟告劉致遠,自己帶着十餘名衙役差役匆匆往北門趕去,邊走邊想:不會是流賊假扮官軍前來詐城吧?要真是那樣的話,自己當然會親自指揮守城軍卒將流賊擊退。想象着自己在城頭威風凜凜,揭穿流賊詐城謊言,並將惱羞成怒的賊兵打的狼狽而逃的樣子,許攸的心中頓時一片火熱,不由得加快腳步,恨不得一步就跨到城頭之上。

到了北城,許攸登上城頭,趁着天色尚明,手把垛口向城下望去。

只見城下數十步外,兩匹高大的健馬上端坐着兩名軍卒。均是頭戴斗笠型寬沿鐵盔,盔頂有小團紅色的簪纓,上身穿黑色對襟札甲,下身則是鐵網裙和網靴,身背長弓,馬鞍左邊的袢袋中有插滿羽箭的箭袋,腰懸馬刀,右手袢袋中似有鐵錘之類的重型兵刃。兩名軍卒俱是二十歲左右年紀,身體高大強壯,在一身裝備的映襯下,一股殺氣撲面而來。

許攸看到這身打扮,基本已經確認來者的確是官軍無疑。

他不止一次遠觀過城下流賊的樣貌,在張獻忠兩次攻城時,更是從箭樓的望孔細細觀看過。

流賊不乏勇悍之徒,但很少有披掛如此齊整的賊兵,更別說精氣神了,根本無法與城下二人相比。這兩名據稱是官軍的信使,就一直這樣控馬矗立原地,只是眼睛不停的四下觀瞧,顯是平日養成了警醒的習慣,但自始至終兩人並無出言交談,只有精兵纔是這等模樣!

許攸俯身高聲喊道:“城下兩位壯士!本官壽州通判許攸!爾等可有主將引信呈上?”

兩名黃得功的親兵對視一眼,一人打馬向前來到城下,一人掣弓在手,抽出羽箭搭上,

來到城下的親兵大聲回道:“這位大人,某乃山東副總兵黃將軍的親兵!還請放下籃筐,某好將印信送上驗看!”

許攸趕緊吩咐找繩子和筐,城頭還真沒預備這個。

一名衙役機靈,下了城牆跑到附近百姓家中,不一會就拿着一根長繩和一個盛菜的竹筐回來,竹筐用繩子拴好後墜到城下,那名親兵將銀印和盧象升的調兵文書放進竹筐,城頭上迅速將竹筐拉了上去。

許攸接過衙役遞過來的小巧精緻的銀印,上面用陰文刻着八個字:山東副總兵黃得功,然後接過蓋有五省總督大印的調兵文書,上面寫着徵調黃得功赴援鳳陽的指令和日期。這幾樣可不是流賊能拿出來的,流賊從未流竄到山東,所以不會有山東官軍大將的印信,更不會有盧象升的調兵文書。

許攸驗看過後,吩咐用竹筐將原物送還城下,城下的親兵收好後高喊:“還請大人打開城門放某二人進城,某家將主有話說與大人知!”

許攸居高臨下舉目四顧,目光所及方圓數裡之內並無大隊人馬的跡象,再加上確認二人確爲官軍無疑,遂下令軍卒下去將城門打開,放兩人進城,就算來人是流賊假扮,兩個人也翻不起浪花來。但他還是暗暗囑咐衛所幾名士卒,一發現不對,立刻將來人擊殺。他也不想想,若真是流賊詐城,就這兩個彪悍的士卒,別說幾個衛所兵,幾十個也不見得是人家的對手。

由於怕流賊分兵攻擊,所以四個城門都用磚頭石塊等雜物堵死,數十名軍卒民壯費了半天功夫才把雜物清理乾淨,隨着沉重的城門緩緩打開,天色已徹底黑了下來。

兩名親兵打馬進城後特意叮囑一句,城門關上即可,不要再用雜物堵塞,大軍隨後就到。守城的軍卒民壯聞言都是歡喜不已,自從流賊大兵壓境,這幾日擔驚受怕之下,許多人已是好幾夜睡不着覺了,這下終於可以回家好好歇息一番了。

兩名親兵下馬後對着許攸抱拳行禮,一名親兵問道:“敢問這位大人,壽州知州大人何在?某家將主吩咐過,要我等面見知州大人,之後把我家將主所託之事分說詳盡!”

許攸聞言,心裡略感不適,但還是開口道:“劉大人正在南門,本官差人帶你等前去拜見!張老四!”

“小的在!”一名差役趕緊站出來回道。

“速速引路,帶兩位壯士去見知州大人!本官還要繼續巡查,去吧!”

“小的遵命!二位軍爺請跟我來!”

兩名親兵對着許攸抱拳施禮後,翻身上馬,一名親兵驅馬到張老四身邊,告聲得罪,然後,然後輕舒猿臂,抓住腰帶一把將張老四提起放到馬鞍前端,一磕馬腹,戰馬在許攸等人大張的嘴巴和震驚的眼神注視下碎步行去。

待倆騎行出數十步後,一衆人等方纔回過神來。

“真乃神力呀!張老四百多斤呢!”

“可不!俺平地抱他都費勁!人家就一下子提留上去了!”

“難就難在馬上啊!腿上借不上力,全憑臂力和腰力!”

“乖乖!兩膀子怕不得有幾百斤的力氣吧!”

“你沒瞧見那胳臂,比俺大腿還粗!不是俺吹,這樣的一巴掌能拍死俺!”

“哈哈!去你孃的,俺還尋思你想說一巴掌拍死人家咧!”

一衆衙役差役興奮的小聲議論着,每個人心中都更加踏實:有這樣的精兵來援,那些流賊人數再多也不夠看的。

許攸暗暗讚道:真是天下少見的強兵!要是大明官軍都是如此模樣,哪還懼這些流賊土寇!

他哪知道,這兩名親兵皆出自勇衛營中,那可是千挑萬選,日日操演出來的精兵,勇衛營士卒的裝備、糧餉、供給可以說是當世唯一,一萬多人每年花費的錢糧,足以養活數萬普通官軍,因爲那是崇禎最信賴且寄予厚望的一隻武裝,所以他爲之投入了巨大的財力物力。

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三十章 預謀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一章 來到大明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
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三十章 預謀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一章 來到大明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