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開源?節流?

第38章 開源?節流?

這時候李磐開口幫襯道:“我這學生還年少,若有思慮不周之處,還請相公多指教。”

“無妨。”張方平擺了擺手。

陸北顧正襟危坐,說道:“國朝雖富,然‘三冗’在肩,實難大步前行,學生雖處江湖之遠,但對此也有幾分思量,故而有個想法。”

“說的委婉了。”

“何止是‘實難大步前行’?稅賦有限而支出幾乎無窮,早就到了危如累卵的境地了,如今也不過勉力維持罷了。”

張方平說的並不客氣,擔任過三司使的他很清楚大宋的財政是個什麼情況。

沒有兩把“頂級補牆匠”的刷子,根本就幹不了這個活。

正是因爲清楚,所以張方平對任何人對任何經濟政策的建議,其實都抱有着本能的警惕心理。

實際上,哪怕是到了現在,張方平也不認爲陸北顧這個縣學學生能提出什麼好的建議,但他生性就喜歡提攜後輩,也喜歡與人交談,所以目前也只是抱着“兼聽則明”的態度抽時間聽一聽。

畢竟對張方平來講,若是可行,那當然好;若是不可行,那也沒什麼的。

陸北顧點點頭,繼續說道:“而學生以爲,國朝財政,首在鹽法。”

“怎麼,你的意思是從鹽法上面開源?”

這話看似問的風輕雲淡,但裡面卻藏着考驗。

這世上誰不知道開源比節流來錢快?

但拿一個家庭來比喻,一家人都是勤勤懇懇做工賺錢的,爲什麼絕大多數家庭都選擇省吃儉用而不是出去做生意?

自然是因爲胡亂去做生意,不僅成功率不高可能導致折了本錢,更可能會導致家庭財政無法正向循環,繼而陷入到更被動的境地。

國家也是如此,眼下大宋的財政,靠着經年赤字①才能勉強維持,如果胡亂開源,可能直接就把財政折騰崩了。

這時代不是沒有聰明人,也不是這些聰明人不明白開源比節流來錢快的道理。

而是一來沒有試錯餘地,二來以大宋的基層治理能力,不管你什麼開源好法子,推廣到全國都能給整歪了。

故此,要是真打算從鹽法上面開源,或許能收一時之利,但最後定然是不如不改的。

李磐在旁邊暗暗捏了把汗,只希望陸北顧別胡亂回答。

“鹽法開源要不得。”

陸北顧搖了搖頭:“百姓在鹽稅上面的負擔已然極重了,再胡亂加,不僅收不到多少錢,而且只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張方平微微頷首,只要不是來建議他開源的,那就能聽下去。

“學生的想法是,部分修改鹽鈔法,通過商業規律來使各地能夠互通有無,提高效率減少損耗。”

聽了這話,態度剛剛緩和下來的張方平卻緊緊地蹙起了眉頭。

“那你知道鹽鈔法怎麼來的嗎?”

“知道。”

陸北顧稍稍回憶了一下,整理思緒。

“太宗雍熙三年,爲解西北糧草供給難題,頒行‘折中法’,要求商人向西北邊境運送糧草換取鹽引②,憑引至指定鹽場支鹽後,在指定區域內販售。”

“然而由於西北苦窮,邊地糧價較高,糧草只供給邊軍而不供給百姓,故而百姓常以販賣私鹽爲生,商人千里運糧所費不菲,取得鹽引後哪怕換得官鹽仍無利可圖久而久之,‘折中法’廢弛。” “折中法就是不可行。”張方平的眉頭依舊緊蹙,“所以當年範晉公提舉陝西緣邊青、白鹽的時候變革鹽法,改實物折中爲交錢買鹽鈔,鹽商直接在京師繳納銅錢換取鹽鈔再到鹽場支鹽,而西北糧草則由東南漕運直接運輸,‘折中法’徹底廢除。”

範晉公,指的就是張方平的好友範祥。

範祥當年進士及第以後,自幹州推官升遷爲鎮戎軍通判,親自帶兵抵抗過李元昊的圍城,是個跟張方平一樣通曉邊事、熟知經濟的人,還曾經主持修築了劉璠堡、定川砦,在提舉陝西銀銅坑冶鑄錢和提舉陝西緣邊青、白鹽的差事上都頗有作爲,現在在關中擔任華州知州。

而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隨着明年張方平重新擔任三司使主管全國財政,很快張方平就會與包拯共同奏請複用範祥爲制置解鹽使,使其重掌西北鹽政,並將其升任爲轉運副使來輔佐張方平。

而對於範祥和他制定的鹽鈔法,陸北顧是瞭解的。

此人在中國古代經濟史,尤其是宋代經濟史上相當有名。

《宋史·食貨志》明確記載範祥所制定的鹽鈔法相當完備,後來主管鹽法的文官根本不敢隨便改動,僅僅在其基礎上稍微加以增減。

而張方平接下來說的也很直接,甚至沒怎麼給陸北顧留面子。

“那既然知道鹽鈔法,你憑什麼認爲自己的設計,還能比範晉公做得更好?”

在鹽鈔法已經如此完備的基礎上,陸北顧在張方平面前提出修改其好友範祥制定的鹽鈔法,對方這個態度並不奇怪。

但陸北顧並沒有退縮,他說道。

“四川缺銅錢之弊端,想來相公再清楚不過.而學生一行人路過瀘州的時候,眼見川南數州運輸井鹽船隻往來不絕。”

“你的意思是從四川往關中運鹽?然後換銅錢?”

這時候趙抃插話問道,他本來就是益州路轉運使,經濟上的事情,他也是懂的。

“非是如此。”陸北顧搖頭說道,“蜀道難行,若是從陸路運鹽,價格跟井鹽順江東下完全是兩回事,關中百姓吃不起的,也不可能換得來銅錢。學生是覺得,可以讓東南商人拿着銅錢來四川買鹽,以解四川銅錢之荒。”

“如今不就是這麼做的嗎?”

趙抃皺了皺眉,完全沒理解:“問題是朝廷對井鹽每年的銷量有限制,東南商人購買井鹽時也不可能全用銅錢來支付,其中大半是鐵錢、交子乃至布帛.而且,這跟西北有什麼關係?”

益州路跟其他路不同,因爲四川地區盛產茶葉、井鹽,所以這裡的轉運使還承擔着特殊任務,也就是負責監管茶、鹽的專賣收入。

所以對於四川井鹽的問題,趙抃是非常有發言權的。

“正是如今就是這麼做的,所以纔有實際可行性。”

陸北顧這話拗口,但他並未過多對其解釋,而是繼續迴歸到主題,說道:“學生琢磨着,如今四川多井鹽、缺銅錢;西北缺糧食;東南多銅錢;中原多糧食,四者未嘗不可自成循環。”

“哦?”

張方平緊蹙的眉頭稍稍舒展開來。

他敏銳地意識到了什麼,但眼前還是朦朦朧朧地隔着一層窗戶紙,看不透。

隨後,陸北顧將全部設想和盤托出。

——————

①赤字並非現代詞語,而是由西魏蘇綽在記賬制度中規定的“朱出墨入”衍生而來,隋唐常用“赤字”來表示國家財政支大於收。

②換鹽的憑證,從《宋史·通貨志》記載可得知當時“鹽引每張能領鹽116.5斤,價6貫”。

(本章完)

第261章 包青天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第54章 小娘子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73章 他不是知道錯了第136章 童謠第169章 沙上築塔第58章 沐佛節第264章 鹽鐵司的任職邀請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265章 入中法與見錢法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83章 春秋筆法第50章 國朝懸案第149章 巔峰唐宋八大家的強度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208章 呂惠卿的小心思第110章 “淺水原與好水川”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236章 周敦頤第165章 抉擇第261章 包青天第281章 除夕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260章 流外入流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1章 穿越到大宋的學霸第29章 前往成都第174章 新法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235章 無人問我粥可溫第104章 南朝何事?第270章 全能天才第34章 芙蓉城第254章 西夏劇變第225章 向“太學體”開戰!第46章 《賦得梅》第15章 可還有佳作?第280章 只是大號孔明燈而已第281章 除夕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109章 你是真卷啊第186章 於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風【求月票!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16章 君子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第5章 來自何聰的記恨第190章 紅杏尚書【求月票!】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102章 陸北顧的《六國論》【求月票!】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50章 國朝懸案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66章 山中可採薇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266章 權衡利弊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21章 略施小計第190章 紅杏尚書【求月票!】第96章 這世界這麼小嗎第196章 《少年遊江陵望月》【求月票!】第266章 權衡利弊第251章 官家第70章 《沐佛節過法王寺賦》【求月票!】第98章 流觴曲水第239章 宋瘋子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137章 韓三孃的心思第61章 五觀堂第185章 《蜀饌錄》【求月票!】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61章 五觀堂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128章 真神了!第96章 這世界這麼小嗎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82章 縣試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114章 第四層的秘密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193章 《小宋學士夜宴圖》【求月票!】第23章 獨竹漂第264章 鹽鐵司的任職邀請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268章 拜碼頭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58章 沐佛節第177章 州試第一,陸北顧!【求月票!】第100章 劍走偏鋒
第261章 包青天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第54章 小娘子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73章 他不是知道錯了第136章 童謠第169章 沙上築塔第58章 沐佛節第264章 鹽鐵司的任職邀請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265章 入中法與見錢法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83章 春秋筆法第50章 國朝懸案第149章 巔峰唐宋八大家的強度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208章 呂惠卿的小心思第110章 “淺水原與好水川”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236章 周敦頤第165章 抉擇第261章 包青天第281章 除夕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260章 流外入流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1章 穿越到大宋的學霸第29章 前往成都第174章 新法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235章 無人問我粥可溫第104章 南朝何事?第270章 全能天才第34章 芙蓉城第254章 西夏劇變第225章 向“太學體”開戰!第46章 《賦得梅》第15章 可還有佳作?第280章 只是大號孔明燈而已第281章 除夕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109章 你是真卷啊第186章 於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風【求月票!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16章 君子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第5章 來自何聰的記恨第190章 紅杏尚書【求月票!】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102章 陸北顧的《六國論》【求月票!】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50章 國朝懸案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66章 山中可採薇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266章 權衡利弊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21章 略施小計第190章 紅杏尚書【求月票!】第96章 這世界這麼小嗎第196章 《少年遊江陵望月》【求月票!】第266章 權衡利弊第251章 官家第70章 《沐佛節過法王寺賦》【求月票!】第98章 流觴曲水第239章 宋瘋子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137章 韓三孃的心思第61章 五觀堂第185章 《蜀饌錄》【求月票!】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61章 五觀堂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128章 真神了!第96章 這世界這麼小嗎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82章 縣試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114章 第四層的秘密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193章 《小宋學士夜宴圖》【求月票!】第23章 獨竹漂第264章 鹽鐵司的任職邀請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268章 拜碼頭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58章 沐佛節第177章 州試第一,陸北顧!【求月票!】第100章 劍走偏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