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入中法與見錢法

“學生以爲。”

陸北顧迎着張方平的目光,胸中醞釀已久的方略不再猶豫。

“欲破此局,當效法‘見錢法’之精髓,更善用茶引之利,其核心,在於‘錢帛茶引,募商實邊;優增其值,省費便民’!”

陸北顧說道:“應請朝廷撥付內藏庫絹帛若干萬匹,並籌措現錢若干萬錢,再精選淮南、江南上等茶場數處,調用其陳茶,將其價值摺合可確保當場兌付的‘實值茶引’,將此絹、錢、茶,皆儲於鹽鐵司,並公示於衆。”

“只要這些絹、錢、茶的總價值,足敷河北糧草所需的五分之一,此法即可成行。”

“隨後於東京張榜,公開招募願爲河北輸糧之商賈,凡願應募者,需先至鹽鐵司榷貨務繳納現錢,此錢即作定金,在商人繳納錢款後,鹽鐵司榷貨務按其所納錢數,並依據其選定之河北交割地點路途遠近,優增其值,當場給付憑證。”

“商人持此憑證,自行組織運力,將粟、豆、草料運送至其選定的河北沿邊州軍指定糧倉,交割驗收合格,商人交出憑證,得到收據,再憑收據回到東京鹽鐵司榷貨務兌換茶引.而憑證能兌換到的茶引,商人既可以選擇投放到市場上流通,也可以選擇當場直接兌換成陳茶。”

夜色深沉,廳堂內炭火噼啪作響。

陸北顧所提建議的核心思路看似只是針對河北軍需糧草,但實則是試圖解決一個困擾大宋數十年的財政痼疾,而其根源便在於舊法“入中法”與反覆興廢卻終難持久的新法“見錢法”之爭。

所謂“入中法”指的是自太宗、真宗兩朝以來,爲應對龐大的邊軍糧餉需求,朝廷長期推行的方法,也就是商人運送糧草至河北、陝西等沿邊州軍,由當地官員估價,此謂“入中”,隨後當地官員發放一種名爲“交引”的憑證。

商人持此交引,需千里迢迢到指定的州軍監場,方能兌換鹽、香藥等專賣品,運氣好時或可得少量現錢。

“入中法”初衷本爲省卻朝廷轉運之勞,卻因爲制度漏洞,迅速滋生出兩大毒瘤。

其一是邊地官吏與商人勾結,將糧草價值虛估至高得離譜的程度,從而大量吃回扣,國家因此損失慘重。

其二是朝廷爲彌補虧空和籌措軍費,三司本身便往往濫發交引,致使其價值嚴重貶值,商人手持引券在鹽鐵司榷貨務外排起長隊,苦等數年亦難足額兌付,或所得貨物價值遠低於預期而控制東京交引鋪的大商賈則趁機低價收購引券,盤剝真正運糧的商人,導致邊地糧草供應時斷時續,不僅效率低下,而且成本高昂。

爲根除“入中法”之弊,早在十年前的景祐三年,當時的三司使李諮便力推“見錢法”。

“見錢法”的核心極爲明確,那就是廢除虛估,大幅簡化流程,支付硬通貨銅錢!

商人運糧至邊,邊地官員須按接近真實市場的價格評估,並當場或短期內,直接支付足額現錢,省去擔保、驗符等易生弊端的環節。

因爲“見錢法”直擊虛估與引券貶值之要害,所以河北轉運使楊偕上書力陳“三說法十二害,見錢法十二利”,使其得以在河北等部分地區試行,其效果可謂是立竿見影,商人因能快速可靠地獲得銅錢這種硬通貨,利潤明確,風險大降,從而積極性高漲。

但“見錢法”很快就遭遇了幾乎無法克服的障礙,那就是大宋國庫的銅錢儲備,根本無力長期支撐如此鉅額的現錢支付。

大宋本就深受“錢荒”之苦,而西北與西夏的戰事驟然加劇了財政壓力,捉襟見肘的三司,在沒有更好方法的前提下,面對依賴舊法牟利的邊吏、榷貨務官吏、操縱交引鋪的大商賈等既得利益集團的強烈反對下,不得不妥協。

其結果便是“見錢法”旋行即罷,取而代之的是名爲“酌中法”的修補朝廷被迫在支付中更多地恢復使用鹽引、香藥等“虛貨”,並提高對商人的優惠,譬如降低入中錢數即可獲得更多引券,實質上是以另一種形式向舊法弊端部分倒退。

此後數十年間,“見錢法”因其“按市價、付硬通貨、保信用”等理念的先進性,被韓琦、薛向等人屢屢提起並試圖局部恢復,卻又總因“國用不足”的現實和強大的反對聲浪而步履維艱,難以徹底推行。

總而言之,眼下三司的困境,就在於施行“見錢法”既沒有足夠的銅錢,也沒有方法規避“入中法”的種種弊端。

而陸北顧的方法本質上還是取“見錢法”的精髓,即保障商人利益,確保支付信用。

但他用了一點點現代常見的金融創新手段。

——那就是“放大信用”。

首先是將支付環節從各專賣商品監場,前移至富庶的開封,利用三司的資源調配能力,先籌集出包括茶、錢、絹在內的硬通貨,作爲樹立信用的“儲備金”,同時用淮南和江南茶場的陳茶替代“見錢法”的現金支出,盤活積壓的茶利,減輕國庫的現錢壓力。

只要有了硬通貨,樹立起了信用,那就可以玩“五個瓶子一個蓋”的遊戲了,把這些儲備金的信用放大五倍以滿足河北實際的糧草需求。

這可比以前三司那種拖着不給兌付引券的純耍賴方式高明多了。

不過,也更危險了。

金融創新,毫無疑問是場危險遊戲,因爲人性總是貪婪的,當發現能夠一文錢當五文錢用的時候,那就會想着一文錢能不能當十文、百文用,終有一日,會把這套玩法給玩崩。

但那也是“終有一日”的事情不是?

當下,解的是燃眉之急。

三司只需要把儲備的銅錢搬出來,再從禁中的內藏庫裡借出些絹帛,陳茶則可直接從淮南、江南等地的茶場調用。

而兌付的時候,銅錢和絹帛又是不參與的,只是把陳茶兌付出去。

如此一來在賬面上來看,基本上就等於沒花現錢,就把眼前河北軍需糧草這件棘手事情搞定了。

甚至不僅是沒花現錢,三司還因爲商人在開封需納銅錢作爲定金之舉,回籠了部分現錢。

如果再狠一點,把這部分定金銅錢也當做“儲備金”繼續放大信用,錢還越滾越多了。

換句話說,陸北顧的這個方法,就是以挪用過去積攢下的茶葉這種硬通貨的庫存儲備,再加上放大信用透支未來的方式,來解決眼前三司所面臨的“既沒錢又想辦事”的問題。

不過,這世間本就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

陸北顧的方法,其實是存在着兩個要害問題的。

第105章 我真的有一頭牛第84章 詩賦第151章 與蘇洵的較量第60章 牙不會硌掉了吧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61章 五觀堂第122章 小道消息第40章 天下奇才!第97章 未來只有一條路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255章 王安石【三更求月票!】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167章 淯井監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65章 觀棋第155章 發乎情,止乎禮義第61章 五觀堂第3章 一紙《御夏策》,文成滿堂驚!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34章 芙蓉城第207章 抵達開封第15章 可還有佳作?第151章 與蘇洵的較量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113章 我要上四層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57章 嫂嫂來信第22章 周明遠的邀請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250章 絕世好劍第110章 “淺水原與好水川”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27章 “水窗”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211章 宰相鬥法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254章 西夏劇變第224章 來解圍的梅堯臣第21章 略施小計第41章 《論川關鹽鈔法試行事疏》第33章 官人買匹蜀錦嗎第19章 收穫不菲第157章 再入藏書樓第29章 前往成都第29章 前往成都第1章 穿越到大宋的學霸第102章 陸北顧的《六國論》【求月票!】第39章 陸北顧的設想第23章 獨竹漂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242章 狀元熱門又何妨?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241章 你們現在就是監生了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49章 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第155章 發乎情,止乎禮義第155章 發乎情,止乎禮義第214章 迷霧散盡第190章 紅杏尚書【求月票!】第87章 頒獎儀式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139章 立碑表彰第195章 男兒七尺軀,安肯戀笙簧?【求月票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122章 小道消息第8章 “一個很重要的人”第79章 令人驚訝的進步速度第77章 裴娘子您可真有福氣第172章 揪出蛀蟲第121章 分別第238章 成爲聖人的途徑第214章 迷霧散盡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18章 終無應者第136章 童謠第88章 晚宴第53章 上門催稿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229章 王霸之辨第21章 略施小計第157章 再入藏書樓第139章 立碑表彰第34章 芙蓉城第108章 蘇軾的好勝心第30章 江川號子第122章 小道消息第159章 鴝鵒鴝鵒,往歌來哭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
第105章 我真的有一頭牛第84章 詩賦第151章 與蘇洵的較量第60章 牙不會硌掉了吧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61章 五觀堂第122章 小道消息第40章 天下奇才!第97章 未來只有一條路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255章 王安石【三更求月票!】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167章 淯井監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65章 觀棋第155章 發乎情,止乎禮義第61章 五觀堂第3章 一紙《御夏策》,文成滿堂驚!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34章 芙蓉城第207章 抵達開封第15章 可還有佳作?第151章 與蘇洵的較量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113章 我要上四層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57章 嫂嫂來信第22章 周明遠的邀請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250章 絕世好劍第110章 “淺水原與好水川”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27章 “水窗”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211章 宰相鬥法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254章 西夏劇變第224章 來解圍的梅堯臣第21章 略施小計第41章 《論川關鹽鈔法試行事疏》第33章 官人買匹蜀錦嗎第19章 收穫不菲第157章 再入藏書樓第29章 前往成都第29章 前往成都第1章 穿越到大宋的學霸第102章 陸北顧的《六國論》【求月票!】第39章 陸北顧的設想第23章 獨竹漂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242章 狀元熱門又何妨?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241章 你們現在就是監生了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49章 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第155章 發乎情,止乎禮義第155章 發乎情,止乎禮義第214章 迷霧散盡第190章 紅杏尚書【求月票!】第87章 頒獎儀式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139章 立碑表彰第195章 男兒七尺軀,安肯戀笙簧?【求月票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122章 小道消息第8章 “一個很重要的人”第79章 令人驚訝的進步速度第77章 裴娘子您可真有福氣第172章 揪出蛀蟲第121章 分別第238章 成爲聖人的途徑第214章 迷霧散盡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18章 終無應者第136章 童謠第88章 晚宴第53章 上門催稿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229章 王霸之辨第21章 略施小計第157章 再入藏書樓第139章 立碑表彰第34章 芙蓉城第108章 蘇軾的好勝心第30章 江川號子第122章 小道消息第159章 鴝鵒鴝鵒,往歌來哭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