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

艙內一時寂靜,只有油燈燈芯偶爾爆裂的細微動靜不時響起。

“子固兄此詩,氣韻沉雄,思慮深遠,已是極難得的上乘之作,在下自忖於詩道一途,才力恐難及此境。”

他坦誠地看向曾鞏,並無絲毫矯飾。

“然則,今日親歷烏林故壘,憑弔千古烽煙,心中塊壘如鯁在喉,萬千思緒翻涌難平。詩之體量,也難盡抒此思此感。”

陸北顧微微一頓,迎着衆人的目光說道:“是以,在下斗膽,寫一篇散文,或可一吐胸臆,不知諸君可容我試筆?”

對於陸北顧這番話,衆人心思各不相同。

呂惠卿只感覺輕鬆了不少,畢竟他方纔作詩已經是竭盡全力了,但同題材、內容的詩作,他比曾鞏所作的質量明顯差得遠。

此刻他見陸北顧也主動言明作詩不如曾鞏,無形中就減輕了他的心理壓力,而再聽聞陸北顧竟主動要挑戰難度更高的散文,驚訝之餘更添幾分看客心態。

呂惠卿的面上浮起鼓勵的笑容:“哦?賢弟欲以散文抒懷?此乃雅事!長夜漫漫,正宜觀覽妙文。”

王韶眉頭微揚,但並未說什麼,只是對陸北顧的坦誠和選擇頗爲意外,不過散文若能說透道理,剖析古今,未必不如詩之華彩。

崔文璟則說道:“文章本天然而成,興之所至,不拘一格方是妙境。”

曾鞏聽了陸北顧之言,眼中欣賞之色更濃,他爲人謙和,從不以己之長傲人,陸北顧的坦誠並未引來他的輕視,反而更加期待這篇散文。

畢竟,作爲散文大家,曾鞏深知一篇好的散文,立意、結構、氣韻、辭章缺一不可,其難度絕不下於一首好詩,甚至猶有過之。

陸北顧願意嘗試,本身就值得鼓勵。

艙內氣氛悄然變化,適才爭相詠詩的激昂餘韻沉澱下來,衆人屏息凝神地期待着陸北顧的散文作品。

陸北顧在木箱上鋪開紙張,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塊從烏林丘頂拾起的黝黑石頭上。

石面粗糙,那幾道疑似灼燒的暗痕在昏黃的燈光下若隱若現。

他提起筆,墨在硯中潤開,如同此刻他心中翻騰的思緒,亟待傾瀉。

隨後,思考完畢的陸北顧,提筆寫下這篇散文,一氣呵成。

“《過赤壁古戰場記》

丙申之秋,餘偕諸友同舸,泊於烏林。

時維霜降,長風蕭肅。南望赤壁,斷崖如赭。但見濁浪排空,大江東注,乃知此即周郎破曹之故壘也。

子純撫岸礁而嘆曰:‘昔者孟德提百萬之衆,旌旗蔽日,舳艫千里,其勢若欲吞吳越而傾東南!然孫劉以火攻之策,一夕灰飛煙滅。彼時檣櫓摧折,金鐵交鳴,士卒呼號,江水盡赤者數日,腥風彌月不散。’

子固拊膺,北指愀然曰:‘豈獨漢末哉?元嘉草草,宋主效驃姚故事,輕躁北征。然拓跋南下,飲馬瓜步。江北父老,扶攜驚走,田園丘墟,哭聲動野。’

餘聞之默然,俯拾江灘,得一斷戟,鐵色沉黯如凝血,鋒刃半銷於沙礫。摩挲其鏽,寒氣侵骨,恍見烽煙蔽月,戰鼓裂雲,金戈鐵馬奔突於前。

噫籲嚱!彼蒼者天,生民何辜?兵戈一起,遑論曹劉之勝負、元嘉之成敗耶?其填溝壑、委泥沙者,非黔首黎庶之血肉而何?

英豪功業,史冊煌煌,而江畔曝骨之卒,野哭流離之民,姓名湮滅,誰復記之?徒令後人臨此浩渺,慕其風流而忘其瘡痍,豈不悲夫?

歸舟夜中,隨波上下。星河垂野,山川寂寥。

餘欲寢,然驚濤砰訇,拍舷若萬馬夜嘶,推枕竟不成寐。遂披衣起坐,屬文以志斯感。”

墨跡未乾的紙張鋪在木箱上,昏黃的燈光將這篇《過赤壁古戰場記》映照得字字分明。

衆人圍攏過來,目光灼灼,逐字逐句地默讀着。

與宋代其他散文一樣,陸北顧的這篇散文,同樣運用了一些文學創作技巧,對現實經歷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虛構、重塑。

比如曾鞏並沒有談及“元嘉北伐”,陸北顧在高丘上撿到的也不是斷戟而是石頭,同樣,陸北顧也並非是睡不着纔起來寫下這篇文章記錄感受。

不過這些文學上虛構與重塑,並不影響什麼,反而是宋代文人的常用手法。

不多時,衆人便陸續讀完了。

呂惠卿的臉色變幻不定,他方纔還沉浸在自己詩作中,此刻卻被這篇散文徹底震住了。

“這、這當真是賢弟今夜所作?”他有些難以置信。

看了看木箱上的散文,又看了看神情鎮定自若的陸北顧,呂惠卿此刻的心情極爲複雜.震撼、佩服,甚至隱隱有一絲被比下去的失落,但更多的是對這篇奇文的敬畏。

而王韶則是意識到,自己先前對陸北顧的認知,恐怕還是太淺薄了。

陸北顧的這篇《過赤壁古戰場記》,幾乎下意識地讓他想到了《阿房宮賦》裡面那段“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

這讓王韶不由地感嘆道:“此文文氣貫通如長江大河,沉雄悲慨,竟似有杜樊川《阿房宮賦》之遺風!而兵者,兇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然自古征伐,廟堂籌策,或爲一統,或爲雪恥,然其代價幾何?‘填溝壑、委泥沙者’何止萬千!尤其‘徒令後人臨此浩渺,慕其風流而忘其瘡痍’之句,實在振聾發聵!”

崔文璟已是心潮澎湃,他反覆咀嚼着那些精煉而極具畫面感的句子,只覺得“濁浪排空,大江東注”、“鐵色沉黯如凝血,鋒刃半銷於沙礫”、“恍見烽煙蔽月,戰鼓裂雲,金戈鐵馬奔突於前”這些文字在他腦海中交織成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畫面。

而當他讀到結尾處那“星河垂野,山川寂寥”的孤寂與“萬馬夜嘶”的驚心動魄,更是感同身受,因爲陸北顧真的把他們此時在客船上的所見所感,真實地寫了出來。

“此文情感沉鬱,立意深遠,洞穿千古,悲憫蒼生!今夜能親見其成文,實乃文璟平生之幸!”

曾鞏是最後一個讀完的。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胸膛起伏,原本溫和沉靜的面容此刻也難免動容。

他沒有立刻說話,而是緩緩閉上眼睛,彷彿要將那字裡行間透出的沉重刻入心底。

過了片刻,他才睜開眼:“賢弟此篇《過赤壁古戰場記》,立意之高遠,遠非尋常憑弔懷古可比,‘彼蒼者天,生民何辜?’‘英豪功業,史冊煌煌,而江畔曝骨之卒,野哭流離之民,姓名湮滅,誰復記之?’.此乃仁人之心,直指千古兵燹之痛,發前人所未發之深省!”

曾鞏的評價極高,這陸北顧年紀輕輕,竟有如此深邃的歷史洞察力和悲憫情懷,其文風之老辣,立意之卓絕,遠超他對這個年齡士子的想象。

此時,曾鞏看向陸北顧的眼神,已不僅僅是欣賞,更添了幾分探究。

“更何況,文辭沉鬱頓挫,摹景如在目前,述史則如親歷。尤以那‘斷戟’爲引,由物及情,由情入理,層層遞進,直叩人心,此等史家筆法,深得春秋遺意,非徒以辭藻取勝者所能及也!”

隨後曾鞏拍了拍曾布的肩膀說道:“子宣,你當常讀此文,以警醒吾輩,勿忘黎庶之苦,莫負江山之重!”

曾布年紀最小,感受或許不如兄長深刻,但那這篇《過赤壁古戰場記》字裡行間透出的悲壯蒼涼和直擊人心的力量,同樣讓他深受震撼。

故而,曾布重重地點了點頭。

陸北顧看着曾鞏鄭重的神情,拱手道:“子固兄言重了,此文能得諸君共鳴,北顧心中塊壘,亦稍得紓解。”

曾鞏再沒說什麼,只是自己也謄寫了一份,靠着艙壁,一遍遍地默讀着。

不知過了多久,衆人皆披衣睡去,曾鞏方纔輕嘆了口氣,把這篇已經背熟的《過赤壁古戰場記》放到了自己的笈囊中,隨後熄了油燈。

躺在狹小的鋪上,曾鞏想起慶曆年間隨父親在汴京,初聞西北戰事吃緊,滿城士子慷慨激昂,言必稱“封狼居胥”,卻鮮有人提及那千里轉運線上倒斃的民夫,那烽燧下破碎的邊戶家園。

此時此刻,聽着艙外的夜濤,他心中那點因蹉跎歲月而生的苦澀,竟被一種欣慰之感沖淡了些許。

——興亡事如潮,淘盡英豪,然浪花之下,亦有屹立不倒之物。

第157章 再入藏書樓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235章 無人問我粥可溫第251章 官家第214章 迷霧散盡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79章 令人驚訝的進步速度第116章 脫胎換骨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220章 三易回河第104章 南朝何事?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第21章 略施小計第87章 頒獎儀式第232章 國子監與太學第32章 驛站見聞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83章 春秋筆法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234章 進士氣象第86章 縣試第一,陸北顧!第102章 陸北顧的《六國論》【求月票!】第259章 轉移矛盾是個好方法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263章 張門立雪第118章 其得也赫赫,其失也昭昭第98章 流觴曲水第82章 縣試第118章 其得也赫赫,其失也昭昭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40章 天下奇才!第38章 開源?節流?第126章 陸北顧的想法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79章 令人驚訝的進步速度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91章 嫂嫂的私房菜館第108章 蘇軾的好勝心第147章 放榜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260章 流外入流第167章 淯井監第71章 風過鬆杪兮霓迴天【求月票!】第214章 迷霧散盡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第61章 五觀堂第154章 你比我還卷啊第189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求月票!】第13章 漱玉別業第127章 “水窗”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190章 紅杏尚書【求月票!】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267章 剜肉補瘡,寅吃卯糧第113章 我要上四層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6章 凍土豈容禾黍第30章 江川號子第20章 小叔叔真好第157章 再入藏書樓第62章 實力排序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84章 詩賦第224章 來解圍的梅堯臣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38章 開源?節流?第20章 小叔叔真好第193章 《小宋學士夜宴圖》【求月票!】第86章 縣試第一,陸北顧!第21章 略施小計第97章 未來只有一條路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257章 帝國真正的掌權者第21章 略施小計第29章 前往成都第21章 略施小計第162章 當行何策?第21章 略施小計第174章 新法第211章 宰相鬥法第169章 沙上築塔第252章 趙徽柔第257章 帝國真正的掌權者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83章 春秋筆法第250章 絕世好劍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157章 再入藏書樓第257章 帝國真正的掌權者第108章 蘇軾的好勝心
第157章 再入藏書樓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235章 無人問我粥可溫第251章 官家第214章 迷霧散盡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79章 令人驚訝的進步速度第116章 脫胎換骨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220章 三易回河第104章 南朝何事?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第21章 略施小計第87章 頒獎儀式第232章 國子監與太學第32章 驛站見聞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83章 春秋筆法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234章 進士氣象第86章 縣試第一,陸北顧!第102章 陸北顧的《六國論》【求月票!】第259章 轉移矛盾是個好方法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263章 張門立雪第118章 其得也赫赫,其失也昭昭第98章 流觴曲水第82章 縣試第118章 其得也赫赫,其失也昭昭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40章 天下奇才!第38章 開源?節流?第126章 陸北顧的想法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79章 令人驚訝的進步速度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91章 嫂嫂的私房菜館第108章 蘇軾的好勝心第147章 放榜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260章 流外入流第167章 淯井監第71章 風過鬆杪兮霓迴天【求月票!】第214章 迷霧散盡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第61章 五觀堂第154章 你比我還卷啊第189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求月票!】第13章 漱玉別業第127章 “水窗”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190章 紅杏尚書【求月票!】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267章 剜肉補瘡,寅吃卯糧第113章 我要上四層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6章 凍土豈容禾黍第30章 江川號子第20章 小叔叔真好第157章 再入藏書樓第62章 實力排序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84章 詩賦第224章 來解圍的梅堯臣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38章 開源?節流?第20章 小叔叔真好第193章 《小宋學士夜宴圖》【求月票!】第86章 縣試第一,陸北顧!第21章 略施小計第97章 未來只有一條路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257章 帝國真正的掌權者第21章 略施小計第29章 前往成都第21章 略施小計第162章 當行何策?第21章 略施小計第174章 新法第211章 宰相鬥法第169章 沙上築塔第252章 趙徽柔第257章 帝國真正的掌權者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83章 春秋筆法第250章 絕世好劍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157章 再入藏書樓第257章 帝國真正的掌權者第108章 蘇軾的好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