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春秋筆法

第83章 春秋筆法

“《春秋》‘元年春王正月’,何解其‘王’字?

而《公羊傳》謂‘大一統’,《穀梁傳》謂‘謹始’,《左傳》謂‘隱公攝’,何異?”

這道題其實分兩個部分的,第一個部分是解字,難度很低,而第二部分則是詳細辨析三傳異同,難度較高。

通常來講,縣試很少會出現這種三傳辨析題目,因爲這很考驗考生全面掌握知識的能力.要知道,《春秋》三傳其實就是三門科目,而且對同樣的內容理解完全不同,考生想要全都記住並且進行辨析,本來就是難度極高的事情。

而且,這道題還潛藏着另一重沒有拿到明面上來講的意思,那就是論述“春秋筆法”。

陸北顧把毛筆重新擱在了在硯臺上方,剛蘸的墨汁“嗒嗒”地重新墜回硯裡。

就在陸北顧思考之際,便聽到有考生突然劇烈咳嗽起來,像是被這題目驚得咽口水岔了氣一般。

“肅靜!”監考官的聲音在巷道里迴響,“再有喧譁者逐出考場!”

陸北顧深吸一口氣,竹簾縫隙透入的風裹着黴味鑽入鼻腔。

他強迫自己將注意力轉回題目。

這道題很難也很重要,若答的好,那就能拉開分,若答不好,別說“斷崖式領先”,恐怕連前五都懸。

仔細思考過後,陸北顧先把第一部分給答了上來。

“其‘王’者,周天子也,彰王道之正統。《春秋》以周禮爲綱,書‘王正月’者,明魯國奉周正朔,示天下共主在周。此孔子‘尊周室、攘夷狄’之筆法,俾諸侯知天命所歸,政令出於一尊。”

本來還想補上一句“周以子月爲歲首,魯用周曆,故書‘王正月’以表遵王室、統諸侯之義”的,後來他想了想又覺得囉嗦,乾脆就這麼答了。

畢竟,墨義雖然考生寫一堆不扣分,但其實寫太多不沾核心的,就已經說明考生的水平了,會影響閱卷官的觀感。

隨後,又把腦子裡關於《春秋》三傳的東西過了一遍。

陸北顧寫下了這道題第二部分的答案。

“《公羊傳》所謂大一統,統者,始也,總系之辭。王者受命改制,佈政施教於天下,遠近莫敢不一。此以‘王’爲政教之綱,強調天子統攝四海、法令一統,立‘春秋尊王’之宏旨。”

“《穀梁傳》曰‘雖無事,必舉正月,謹始也。’所謂‘謹君即位之始,明父子君臣之端’正是此意,其意重在正名定分,謂新君即位之初,當慎初始、正綱紀,故書‘王正月’以警人君修德立政、防微杜漸,屬倫理勸誡之辭。”

“《左傳》直述史,‘惠公元妃孟子.繼室以聲子,生隱公。宋武公生仲子.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隱公立而奉之。’杜注曰:‘隱公追成父志,爲桓尚少,是以攝位,不稱即位’。此以‘王正月’證隱公行攝政之實,非真受命爲君,乃史家明權變而不悖周禮。”

最後,陸北顧又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結合了一下做收尾。

“要之,一‘王’字而三傳各彰其理,正見《春秋》一字褒貶、辭約旨博之體例,當兼綜以求聖人之全意。”

墨義除了第一題來了個當頭棒喝,後續的九道題目倒是鮮少有如此難度了。

其中稍微難點的,就是第五道題。

“僖公二十八年天王狩於河陽,《穀梁傳》譏‘全天王之行’何義?”

在如今的大宋,墨義考試其實單獨把《穀梁傳》拎出來考的題目很少,所以很多考生基於備考效率的考慮,是不怎麼看《穀梁傳》的。

畢竟,這玩意看得多了又不怎麼考,很浪費時間。 不過陸北顧謄寫過《穀梁補註》,對其中很多內容倒是有了解。

所以他很輕易地回答了上來。

“狩者,天子巡守之禮。晉文召王,實以臣召君,故孔子諱之,書‘狩’以正其名,而《穀梁》譏其非真狩,失君臣之體。”

至於後面單考《左傳》與《公羊傳》的題目,那就更簡單了。

“宣公二年‘晉趙盾弒其君夷獳’,《左傳》載董狐‘書法不隱’,何以謂之‘古之良史’?”

根據《春秋左傳正義》陸北顧不假思索地寫下了“董狐據法直書‘趙盾弒君’,雖盾實未親弒,然亡不越境,反不討賊,責在卿相。孔子稱其‘直’,良史之體也。”

墨義裡面關於《春秋》部分的最後一道題,按照慣例,還是《公羊傳》的內容,不過考的有點冷門。

“昭公二十五年‘鴝鵒來巢’,何休注《公羊》謂‘非中國之禽’,其災異之說若何?”

——鴝鵒是啥來着?

有這種反應,說明經過了之前的高強度思考,這時候陸北顧的腦力其實已經有些消耗了,不如剛開始的時候敏銳。

不過他也就愣了一剎那,隨後就想了起來。

“鴝鵒,夷狄之鳥,穴居而巢處。今來巢中國,乃陰居陽位之象,何休以爲昭公微弱,權臣擅政,亡國之徵。”

答完《春秋》部分,簡單回顧了一下,陸北顧長長地舒了口氣。

要說拿滿分,那肯定得看閱卷官怎麼判,但即便不是滿分,也八九不離十了。

而有《禮記舉隅》給他的底氣,陸北顧也相信後面的《禮記》部分跟《春秋》的微言大義相比,肯定就好答的多了。

果不其然,吃透《禮記舉隅》以後根本沒難度了。

“《曲禮》雲‘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鄭玄何以注‘遽於事且不能備物’?”

白給題,直接按《禮記正義》寫答案就行。

“鄭注:庶人貧,無物爲禮,故不責以備禮。大夫有罪,以八議輕之,故不專施刑戮。”

《禮記》部分裡面,唯一有點小難度的,就是一個案例分析題。

“祖父卒,而後爲祖母后者三年,賈公彥疏何以分嫡庶之別?”

陸北顧想了想,寫下了答案。

“嫡孫承重,則爲祖母服三年;若庶孫爲祖母,唯服齊衰期。明承正統者恩禮加隆。”

(本章完)

第196章 《少年遊江陵望月》【求月票!】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214章 迷霧散盡第232章 國子監與太學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263章 張門立雪第270章 全能天才第23章 獨竹漂第83章 春秋筆法第247章 劉幾的質疑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第62章 實力排序第65章 觀棋第287章 這題我熟第283章 得遇故人第149章 巔峰唐宋八大家的強度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第41章 《論川關鹽鈔法試行事疏》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279章 唯有自己獨享的秘密第122章 小道消息第101章 挺進前五名第174章 新法第46章 《賦得梅》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179章 跨馬遊街,傾城相賀!【求月票!】第239章 宋瘋子第27章 旬測第157章 再入藏書樓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102章 陸北顧的《六國論》【求月票!】第8章 “一個很重要的人”第64章 禪林雅會的獎勵第50章 國朝懸案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93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127章 “水窗”第224章 來解圍的梅堯臣第282章 《別歲》第34章 芙蓉城第287章 這題我熟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43章 鑊氣第101章 挺進前五名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65章 觀棋第87章 頒獎儀式第228章 陰陽矛盾第94章 你說他叫蘇轍?第20章 小叔叔真好第40章 天下奇才!第277章 粔籹蜜餌,有粻餭些第50章 國朝懸案第288章 穿越者的蝴蝶效應第220章 三易回河第24章 學問勤中得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60章 牙不會硌掉了吧第98章 流觴曲水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82章 縣試第220章 三易回河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268章 拜碼頭第51章 歸途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31章 《水龍吟》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234章 進士氣象第65章 觀棋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113章 我要上四層第248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227章 儒學復興運動第186章 於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風【求月票!第268章 拜碼頭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第87章 頒獎儀式第64章 禪林雅會的獎勵第223章 醉翁歐陽修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63章 張門立雪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154章 你比我還卷啊第43章 鑊氣第208章 呂惠卿的小心思
第196章 《少年遊江陵望月》【求月票!】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214章 迷霧散盡第232章 國子監與太學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263章 張門立雪第270章 全能天才第23章 獨竹漂第83章 春秋筆法第247章 劉幾的質疑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第62章 實力排序第65章 觀棋第287章 這題我熟第283章 得遇故人第149章 巔峰唐宋八大家的強度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第41章 《論川關鹽鈔法試行事疏》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279章 唯有自己獨享的秘密第122章 小道消息第101章 挺進前五名第174章 新法第46章 《賦得梅》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179章 跨馬遊街,傾城相賀!【求月票!】第239章 宋瘋子第27章 旬測第157章 再入藏書樓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102章 陸北顧的《六國論》【求月票!】第8章 “一個很重要的人”第64章 禪林雅會的獎勵第50章 國朝懸案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93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127章 “水窗”第224章 來解圍的梅堯臣第282章 《別歲》第34章 芙蓉城第287章 這題我熟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43章 鑊氣第101章 挺進前五名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65章 觀棋第87章 頒獎儀式第228章 陰陽矛盾第94章 你說他叫蘇轍?第20章 小叔叔真好第40章 天下奇才!第277章 粔籹蜜餌,有粻餭些第50章 國朝懸案第288章 穿越者的蝴蝶效應第220章 三易回河第24章 學問勤中得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60章 牙不會硌掉了吧第98章 流觴曲水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82章 縣試第220章 三易回河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268章 拜碼頭第51章 歸途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31章 《水龍吟》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234章 進士氣象第65章 觀棋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113章 我要上四層第248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227章 儒學復興運動第186章 於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風【求月票!第268章 拜碼頭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第87章 頒獎儀式第64章 禪林雅會的獎勵第223章 醉翁歐陽修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63章 張門立雪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154章 你比我還卷啊第43章 鑊氣第208章 呂惠卿的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