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於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風【求月票!

安樂溪水潺潺,下午的陽光將溪面染成一片碎金。

蘇軾捧着那張墨跡淋漓的素箋認真看着,彷彿要將那一個個文字鐫刻進心裡。

主要是因爲在這個時代,美食類書籍是非常少的,只有南北朝虞悰的《食珍錄》、隋代謝諷的《食經》、唐代韋巨源《燒尾宴食單》。

所以對於吃貨而言,想要獲得一份完整且權威的菜譜,非常困難。

而陸北顧寫的這本《蜀饌錄》,不僅是記錄烹飪步驟,而是以詩賦的筆法,描繪出菜餚成形的極致美感,其描述之精準,可謂是字字珠璣,句句玄妙。

而且,書裡記載的除了陸北顧創制的新菜,在遊歷成都路上所遇到的蜀地美食,也被一一記錄了下來。

蘇軾可以肯定,這本書遠超他所見過的任何美食書籍,絕對是一本足以流傳後世的偉大作品!

是的,對於蘇軾來講,這本書在他心中的地位,絕對要高於某些大家的詩集.詩集又不教他怎麼做美食。

“陸賢弟這本《蜀饌錄》,不僅是味道之功,更是文心之巧,蘇某着實佩服!”

蘇軾看着這本書,心中暗暗發誓——回去以後一定要用心研究,努力創制新菜品,終有一天,他也要寫出一本這樣的美食專著出來!

“子瞻兄謬讚了,不過是些粗淺心得,難入方家法眼。”

陸北顧見蘇軾如此反應,心中亦覺快慰,他看了看太陽說道:“聊了許久,秋天日短,天色將晚,腹中想必又空了些?不如隨我回小店,我再做幾道這《蜀饌錄》中的菜品,權當踐行?”

“甚好!甚好!”

蘇軾眼睛一亮,連連點頭:“固所願也,不敢請耳!只是賢弟不必過於辛勞,簡單一二味即可。”

他下意識地揉了揉肚子,對吃撐了這件事情心有餘悸,但對《蜀饌錄》所載菜品的渴望,終究壓倒了那點顧慮。

回到陸氏私廚,陸北顧親自下廚。

“簡單一二味”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讓他走着進來、躺着回去,已經是陸北顧收着菜量來了。

讓蘇軾等了好一會兒,幾道香氣撲鼻的菜餚才端了上來。

除了回鍋肉、水煮羊肉、魚香肉絲,還有一盤《蜀饌錄》裡後面提到的椒鹽羊排。

宋人最喜羊肉,所以羊肉做的菜餚也比較受歡迎。

這椒鹽羊排乃是將羊肋排斬成寸段,先經秘料醃製,再裹薄粉炸至金黃酥脆,撒上剛炒香碾碎的花椒鹽,焦香撲鼻,咬一口外酥裡嫩,鹹鮮中跳躍着獨特的麻香,令人吮指難忘。

最後則是一道應季的素菜,清炒豌豆尖。

豌豆只取最嫩的尖芽,旺火快炒,碧綠生青,清香爽口,正好中和前面四道肉菜的葷腥。

蘇軾看着眼前這五道色香味形俱佳的菜餚,再回想《蜀饌錄》中那些精妙的描述,頓覺紙上文字躍然盤中,心中感慨萬千。

他小心翼翼地夾起一塊椒鹽羊排,細細品味那酥脆外殼下包裹的豐腴肉汁與椒鹽的完美融合,舌尖感受到的不僅是美味,更是陸北顧對火候、調味那如同“名將用兵”般的精準把控。

而也只有美食家,才能品味出這裡面的細節。

“這椒鹽之味,看似簡單,實則極見功力!鹽分毫釐,花椒幾許,火候幾成,稍有不慎,便是天壤之別。”

隨後則是水煮羊肉。

白瓷大碗中,滾燙紅油如熔岩覆頂,雪白羊肉、碧綠萵筍尖沉浮其間,其上密佈炸得酥脆的花椒,真就是“宛如赤霞映白瓷”。

一勺入口,羊肉嫩滑無羶,隨即麻辣如風暴般席捲,激得人汗出,卻又鮮香回魂。

而回鍋肉,則是油亮捲曲的肉片形成“燈盞窩”形狀,裹着濃赤醬汁,與翠綠蒜苗、烏黑豆豉交映,入口焦脆與軟嫩交織,醬香鹹鮮中透出微辣回甜。至於魚香肉絲,陸北顧寫的半點不假,醬紅肉絲看上去真就像“肉絲裹汁如瓔珞”一般,而旁邊黑亮木耳、玉白筍絲、翠綠蔥絲層層堆疊,都裹着晶瑩油亮的魚香汁,看上去就讓人覺得美味極了。

他每嘗一道菜,便與《蜀饌錄》中的描述印證一番,越吃越是心折,只覺這小小餐盤間,竟藏着天地至理。

蘇軾一邊品味,一邊由衷讚歎:“陸賢弟這‘箸頭禪機’,蘇某今日算是親身體悟了!此味當鐫之鼎彝!”

雖然極力剋制,但菜餚還是不知不覺間都入了腹中,幸好陸北顧怕他吃出事,做的分量偏少,所以並未再如午間般狼狽。

菜足飯飽,茶香嫋嫋。

兩人談興愈濃,從美食滋味,聊到詩文見解,再論及天下文章。

一時間,竟有些相見恨晚,惺惺相惜之意。

蘇軾發現陸北顧見識廣博,思維跳脫,常有驚人之語,雖在詩詞上不如自己,但其學識之駁雜,見解之新奇,竟隱隱給他一種高山仰止之感。

而陸北顧對於蘇軾這種歷史級別的詩詞天賦,也是羨慕不已只能說,幸好科舉不考作詞,作詩的話,試帖詩與正常詩作的評價標準也截然不同。

聊到夕陽西下,蘇軾雖有不捨,但想到還得趕回眉州與父親、弟弟一同收拾家裡,準備赴京趕考,也只得起身告辭。

“陸賢弟,今日一晤,珍饈美味,金玉良言,蘇某銘感五內!”

蘇軾鄭重地對着陸北顧深深一揖。

陸北顧亦起身還禮:“子瞻兄言重了,能與兄臺把盞論道,品鑑滋味,亦是人生快事。”

他已經幫蘇軾叫好了等候在門外的驢車。

車伕是個老實巴交的老漢,車上鋪着乾草,掛着一盞防風的燈籠。

蘇軾在陸北顧的攙扶下,小心翼翼地坐上驢車,然後掏出銅錢來付給車伕,他的動作比來時明顯遲緩了許多,顯然腹中存貨依舊可觀。

他坐定後,忍不住又回頭深深望了一眼在燈籠暖光映照下的“陸氏私廚”招牌,以及站在門前相送的陸北顧。

“陸賢弟,留步!他日京城再會!”

蘇軾揮了揮手,聲音在寂靜的秋夜裡格外清晰。

“於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風。”陸北顧也揮手迴應,“京城再會!”

車伕輕輕吆喝一聲,鞭梢在空中甩了個脆響。

那匹溫順的灰驢便邁開蹄子,拉着吱呀作響的簡易小車,載着心滿意足卻又悵然若失的蘇軾,緩緩駛入合江縣南街沉沉的夜色之中。

車輪碾過青石板,發出單調而悠長的聲響。

秋夜的涼風帶着水汽拂面而來,吹散了蘇軾身上的煙火氣,卻吹不散他腦海中翻騰的思緒。

“於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風。”

蘇軾喃喃自語,回味着這句詩的意境。

他仰頭望向夜空,稀疏的星子閃爍着清冷的光。

秋夜的薄霧漸漸瀰漫開來,驢車的身影最終消失在合江縣通往眉州的官道盡頭。

而陸北顧,也到了再次離開合江縣,去奔赴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戰役的時候。

第162章 當行何策?第232章 國子監與太學第36章 凍土豈容禾黍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165章 抉擇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241章 你們現在就是監生了第120章 收入門庭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259章 轉移矛盾是個好方法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208章 呂惠卿的小心思第137章 韓三孃的心思第96章 這世界這麼小嗎第88章 晚宴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132章 你闖大禍了!第196章 《少年遊江陵望月》【求月票!】第255章 王安石【三更求月票!】第257章 帝國真正的掌權者第64章 禪林雅會的獎勵第5章 來自何聰的記恨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194章 始惜月滿 花滿 酒滿【求月票!】第94章 你說他叫蘇轍?第237章 持守中正,立定人極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21章 略施小計第78章 新家第198章 你也是青松社成員?【求月票!】第61章 五觀堂第220章 三易回河第50章 國朝懸案第98章 流觴曲水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239章 宋瘋子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228章 陰陽矛盾第20章 小叔叔真好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128章 真神了!第131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82章 縣試第86章 縣試第一,陸北顧!第47章 一步一重山第69章 摹南朝綺靡之風【求首訂!】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第252章 趙徽柔第275章 前塵往事第285章 戰意高昂的蘇軾第268章 拜碼頭第275章 前塵往事第47章 一步一重山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227章 儒學復興運動第255章 王安石【三更求月票!】第1章 穿越到大宋的學霸第57章 嫂嫂來信第260章 流外入流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43章 鑊氣第230章 國士之器第57章 嫂嫂來信第124章 蹊田而奪之牛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105章 我真的有一頭牛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222章 清風樓第264章 鹽鐵司的任職邀請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276章 姐夫第159章 鴝鵒鴝鵒,往歌來哭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193章 《小宋學士夜宴圖》【求月票!】第165章 抉擇第199章 人生停在十八歲的曾鞏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120章 收入門庭第287章 這題我熟第213章 廟堂派系第169章 沙上築塔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122章 小道消息第82章 縣試第165章 抉擇第70章 《沐佛節過法王寺賦》【求月票!】第61章 五觀堂第88章 晚宴第53章 上門催稿第135章 《哪吒降龍》第77章 裴娘子您可真有福氣
第162章 當行何策?第232章 國子監與太學第36章 凍土豈容禾黍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165章 抉擇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241章 你們現在就是監生了第120章 收入門庭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259章 轉移矛盾是個好方法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208章 呂惠卿的小心思第137章 韓三孃的心思第96章 這世界這麼小嗎第88章 晚宴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132章 你闖大禍了!第196章 《少年遊江陵望月》【求月票!】第255章 王安石【三更求月票!】第257章 帝國真正的掌權者第64章 禪林雅會的獎勵第5章 來自何聰的記恨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194章 始惜月滿 花滿 酒滿【求月票!】第94章 你說他叫蘇轍?第237章 持守中正,立定人極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21章 略施小計第78章 新家第198章 你也是青松社成員?【求月票!】第61章 五觀堂第220章 三易回河第50章 國朝懸案第98章 流觴曲水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239章 宋瘋子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228章 陰陽矛盾第20章 小叔叔真好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128章 真神了!第131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82章 縣試第86章 縣試第一,陸北顧!第47章 一步一重山第69章 摹南朝綺靡之風【求首訂!】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第252章 趙徽柔第275章 前塵往事第285章 戰意高昂的蘇軾第268章 拜碼頭第275章 前塵往事第47章 一步一重山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227章 儒學復興運動第255章 王安石【三更求月票!】第1章 穿越到大宋的學霸第57章 嫂嫂來信第260章 流外入流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43章 鑊氣第230章 國士之器第57章 嫂嫂來信第124章 蹊田而奪之牛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105章 我真的有一頭牛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222章 清風樓第264章 鹽鐵司的任職邀請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276章 姐夫第159章 鴝鵒鴝鵒,往歌來哭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193章 《小宋學士夜宴圖》【求月票!】第165章 抉擇第199章 人生停在十八歲的曾鞏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120章 收入門庭第287章 這題我熟第213章 廟堂派系第169章 沙上築塔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122章 小道消息第82章 縣試第165章 抉擇第70章 《沐佛節過法王寺賦》【求月票!】第61章 五觀堂第88章 晚宴第53章 上門催稿第135章 《哪吒降龍》第77章 裴娘子您可真有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