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第481章 山下骨

聽着父親的教導,一家人用罷了飯食,就有晉王府的人來報。

狄仁傑擱下筷子又道:“孩兒去看看晉王。”

狄知遜頷首道:“去吧。”

夫妻倆坐在飯桌邊,低聲講着話。

狄母道:“懷英這孩子就是心思太重了。”

狄知遜應了一聲,“嗯。”

狄母瞧着只顧着吃的丈夫,心說這個家好在有我。

晉王府,狄仁傑走入府邸內,就看到正在畫着圖紙的晉王與紀王。

跟着僕從走上前,狄仁傑看了片刻圖紙,圖紙上點劃線很密集,好奇道:“這是什麼圖紙?”

李治這才擱下手中的炭筆,道:“正好有事要問你。”

狄仁傑接過僕從遞來的葡萄,一邊吃着道:“晉王殿下請講。”

三人一邊吃着葡萄,一邊說着張柬之的近況。

狄仁傑解釋道:“他與裴炎走得很近。”

李治了然道:“就知道他張柬之背後定有高人指點,原來是裴炎。”

關中正是葡萄豐收的季節,狄仁傑看着一筐筐的葡萄運入王府,疑惑道:“這都是陛下所賜?”

李慎解釋道:“皇兄將涇陽的果園賜給我們了,就是以前涇陽最先種出葡萄的地方,現在那裡成了一片果園,其實說是果園也是司農寺試種作物的地方。”

狄仁傑吃着葡萄點頭。

此刻,遠在遼東以南,新羅的海岸邊,唐軍將領劉伯英帶着一千兵馬正在等在這裡,一場颱風剛過去的第五天,陽光終於破開了烏雲,照在了這片海岸。

海水不斷拍打着海岸,劉伯英看着遠方而來的船隻,這裡是新羅的東南海岸,在高句麗人與新羅人的典籍記載中這裡又叫東萊,在這裡還有一座釜狀的山,也有人用那座山的模樣稱呼這裡。

待對方的船隻到了近前,劉伯英見到了下船的金春秋。

不論是在倭人地界,還是在這裡,也不論他做的是多髒多累的活,他身上的官服總是整潔的。

金春秋一手扶着官帽下了船,行禮道:“見過劉將軍。”

如今的金春秋已是新羅王,他依舊穿着新羅大臣的衣裳。

劉伯英當年在劍南道任職,是貞觀時期的巂州都督,現在被調任遼東,最近還有些水土不服,吃住都不太習慣,見人到了眼前,道:“你都是新羅王了,應該穿新羅王該有的衣服。”

金春秋帶着笑臉道:“我的新羅王是天可汗封的,我就是天可汗的臣子,新羅的子民也都是天可汗的臣子,豈敢。”

平日裡,金春秋一直在倭人地界,偶爾也會來新羅走動,可如今新羅的諸多事都是劉伯英在處置。

這個貧瘠的新羅還不如遼東新建的四郡來的富裕。

劉伯英知道這人的心思,無非就是想要前往大唐,等他讓人將貨物運了上來,笑道:“這都是天可汗賜給你的。”

金春秋向着長安城方向朝拜,高呼道:“謝天可汗。”

也不知道他朝拜的方向對不對,倒是很恭敬的姿態,劉伯英笑着道:“你做得很好,天可汗當然會賞賜你。”

金春秋從一車賞賜中見到了不少綢緞,還有幾個晶瑩剔透的琉璃碗,一件衣裳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從一箱子的綢緞中找到了一件官服,這是大唐朝中三品官吏的官服。

見他困惑地目光看來,劉伯英解釋道:“陛下還不能給你官職,先將官服給你了。”

金春秋抱着官服一時間竟然哭了。

劉伯英也明白,金春秋的夢想不是當什麼新羅王,而是想要成爲唐人,高句麗亡了,百濟也亡了。

他的夢想就只剩下了成爲唐人,帶着他的功績在長安城安享富貴。

可能這人心底裡生出過好幾次反叛的心思,如果他真的反叛大唐了,他就只能在海外的孤島上整日吃鹹魚度日了,便再也得不到他的榮華富貴。

金春秋哭紅了眼,好久才平靜下來,行禮道:“我失態了。”

劉伯英繼續道:“你還要回那裡去嗎?”

金春秋回道:“是的,天可汗封我新羅王,我需要爲天可汗做更多的事,爲天可汗將事做完。”

劉伯英又道:“我也想回中原了,但願你能早些將事做好,我們一起回去。”

“喏。”

金春秋再一次坐上了向東而去的船。

劉伯英站在海岸邊送別,眼神陰翳。

“將軍,這個金春秋一旦有反叛之心,一定要將其殺之。”

“老夫知曉。”劉伯英用海水洗了洗手,沉聲道:“先回遼東,安排幾個渡海的好手,去倭人的地界探一探。”

“喏。”

幹慶七年九月,新羅的海船往來依舊頻繁。

這天,一份關於倭人地界的記述奏疏從遼東離開,正在送往關中。

直到幹慶七年的十一月,老太公高士廉也過世了,李承乾親自爲舅爺撰寫了碑文,追贈太尉,諡號文獻,葬昭陵。

今年年初時,老太爺過世了,今年冬季老太公也過世了。

雪花飄灑在長安城內,許國公的宅邸內,李承幹刻好了碑文,低聲吩咐道:“將舅爺的靈位,送入宗廟。”

李崇義行禮道:“喏。”

對皇帝來說這是最沉重的一年,兩位對陛下最重要的老人家過世。

李承幹用手拂過碑文,低聲道:“舅爺啊,孫兒知道你早就想入土了,孫兒說到做到,親自撰寫的碑文,還望老人家不要嫌棄。”

言罷,李承幹拿起一碗舅爺生平最愛的蜀酒,澆在了碑文上。

而後轉身看向跪在靈位前的舅舅,還有母后跪在靈位前穿戴孝服,父皇坐在門外,沉默不言。

當風吹過時,父皇髮髻中有些許白髮落下。

李承幹在父皇身邊坐下。

李世民道:“照禮制說,你是不該來的。”

李承乾道:“舅爺生前與兒臣有過約定,兒臣一定要來爲舅爺送行,親手爲他撰寫碑文。”

李世民緩緩道:“你現在坐在皇位上,他老人家應該也能含笑了。”

擡頭看見雪花落下,李承乾道:“兒臣想將這裡留下來,保持原樣。”

“嗯。”李世民拍了拍他的後背,道:“你還要處置國事,這裡的事就交給朕與你母后。”

李承幹牽着兒子於菟與女兒靈鵲的手,邁步走到宅邸外,在門外還有不少舅爺的親眷,正在哭泣着,還有的低着頭神色肅穆不語。

衆人見到皇帝出來,紛紛讓開路行禮。

李承幹邁着腳步從一個個人眼前走過,徑直去了皇宮。

大雪不住落在身上,李承幹感受着心中的空落落,爺爺走了,舅爺也走了,還記得當初舅爺與爺爺爭執的場面。

同一年,他們都走了。

一路上,兩個孩子也很安靜。

舅爺的身後事由父皇與母后處置,走入皇宮中,小鵲兒握着爹爹粗糙的大手,道:“父皇的手都破皮了。”

李承乾笑道:“無妨,你們回去吧。”

小鵲兒與於菟兄妹倆快步回了兩儀殿,李承幹看了看自己的右手,這是在給舅爺刻碑文時留下的傷口。

“陛下,兵部尚書與工部尚書請見。”

一想到還要應付國事,李承乾道:“朕在興慶殿見他們。”

“喏。”

老人家一個接着一個地離開人世,老師也有七十五高齡了,舅舅的白髮也越來越多了。

好似一朝一夕間,都老了。

回到興慶殿內,李承幹坐下來喝了一口熱茶。

“陛下,人到了。”

李承幹頷首示意他們入殿。

兩位尚書走入興慶殿,于志寧與徐孝德分別遞上奏疏。

李承幹先打開了兵部的奏疏,這份奏疏是劉伯英派探子在倭人地界看到的,還有一幅畫。

褐色的紙張上,畫着一座火山,在火山下是滿地的屍骨,屍骨堆積成一片,成了一片十分淒涼的畫面,那是金春秋殺的人。

天知道他在那裡究竟殺了多少人,金春秋是在鑄造一種京觀,各種的骨頭堆砌在一起,甚至沒過了人的膝蓋。

在奏疏的記錄中,言語所記錄的景象是一個不像人間的地方,一個個的村落都是空蕩蕩的,深入海島千里地不見人影,鳥獸成羣,偶有屍體橫在路邊。

唯一有人的是一座座的礦山下,活着的人還在搬運着礦石。

甚至還有新羅人從南面抓來了更多的倭人,讓他們挖礦。

這個金春秋像是失控了,他做出了更慘絕人寰的行爲,已快要將那裡的人屠盡。

兵部尚書于志寧站在殿內,沒有言語。

李承干將奏疏與這幅畫點燃,放入一個火盆中將其燃燒。

楊內侍打開了窗戶,讓風吹進來,紙張燒得更旺盛了。

于志寧想不明白陛下這麼做是有何深意?

似乎是在告祭。

李承幹看着火焰吞噬着奏疏,低聲道:“兵部傳話給劉伯英,讓他命金春秋別留活口,一切事了,再行奏報。”

于志寧回道:“喏。”

李承幹拿過工部的奏疏,這是運河漕運的現狀。

徐孝德道:“陛下,如今運河建設的人有兩萬餘人,分佈在運河沿岸,自遼東向洛陽的人手有一萬三千人,其餘人手都在南下通濟渠。”

李承幹翻看着奏疏道:“沿途一共五十個大岸口?”

“回陛下,還有百餘個小岸口,疏通河道,直到如今才停工,來年繼續修整,明年夏季就可以完工。”

這個工事進度比預想的要快,再怎麼說這不是徵發徭役,朝中是給工錢的。

兩萬農夫需要兩萬人的口糧,相較於貞觀年間的戰爭壓力確實也不大。

這一次主要是在楊廣開鑿的大運河的基礎上,做出修整,讓河運通暢。

自貞觀年間建設關中與洛陽至今,已有二十年,關中與洛陽爲此沉澱了二十年。

厚積多年的財富,需要有運輸與擴展。

至此,中原有了兩條重要的貨物流通渠道,一條是洛陽以東的運河,另一條是關中以西的河西走廊。

東西兩個方向構成了現在這個天下的經濟命脈。

在未來數年間,大唐的人口會迎來爆發式增長,更多的人口就需要更多的就業,就需要更多的生產工具,以及勞作的回報。

李承幹又道:“運河兩岸的漕運建設一定要朝中來控制,御史臺加強監管,任何想要招攬漕運民夫抗衡朝中的人,一律拿下。”

于志寧與徐孝德齊齊行禮。

李承幹又道:“提高民夫們的待遇,看管好運河流通的秩序,凡有謀私官吏,一律拿下,凡有欺凌民夫者,一律查問。”

“喏。”

幹慶初年,在嚴苛的律法之下,朝中抓了一批又一批的人,皇帝也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

早在東征時,人們早就警醒到現在的朝中的變化。

就連貞觀時期與太上皇來往甚密的權貴,都不敢招搖,因他們都知道,如今的皇帝不會講以前的情面,也別想着用情面可以打動現在的皇帝。

李唐王朝的第一次大規模的基建便是修整運河,此番動用民夫數萬人,也是幹慶一朝動用民夫最多的一次。

等徐孝德與于志寧離開之後,李承幹獨自一人站在興慶殿看着漫天的風雪。

幾個內侍知道陛下如今的情緒不高,站在後方沒有言語。

李承幹拿着茶杯喝下一口熱茶,杯中的茶水還在雪天冒着熱氣。

今年的冬天,舅爺也不用再來宮裡去看望爺爺,李承幹低聲道:“多安排一些人,照看好父皇與母后。”

“陛下,皇后已安排了人手照看。”

“嗯。”

平靜地過了半月,舅爺下葬之後,父皇與母后也回來了。

寒冬的早晨,朝中休沐了,李承乾坐着車駕在英公的護送下來到關中的大營。

正值早晨,現在還很冷,李承幹見到在寒風中正在練騎射的兒子,他的雙手沒有帶着布手套,也不知他的雙手在寒風中凍得怎麼樣了,這孩子還是咬牙在馬背上放出一箭。

箭矢剛出去不遠,正巧一陣風吹過,箭矢的方向就變了,落在了地上。

李績道:“陛下,是否要去看看?”

李承幹坐在馬車內,收回目光道:“去龍首原。”

馬車再一次駛動,一路來到龍首原,來到安寧村。

李承幹走下馬車,在寒風中披着大氅,望着寧靜的村子,還有一羣孩子在雪中玩鬧着。

……

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190.第190章 下蛋了298.第298章 中秋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第132章 豪傑依舊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第91章 及冠賀禮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172章 精氣神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第43章 一朝一夕間第524章 同盟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第165章 難免的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339.第339章 議東征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250.第250章 夜釣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82章 搶還是買第115章 各縣彈劾301.第301章 親衛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第138章 從不退讓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513章 華清宮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57章 善終的老臣第16章 德智體美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270.第270章 新家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37章 舅爺與舅舅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95章 合力撈魚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第323章 新爺孫第56章 告老辭官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368.第368章 新設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第95章 合力撈魚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436.第436章 老將第179章 效益420.第420章 戰象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270.第270章 新家478.第478章 臣慚愧第62章 對錯第174章 分寸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第34章 儲君心事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
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190.第190章 下蛋了298.第298章 中秋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第132章 豪傑依舊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第91章 及冠賀禮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172章 精氣神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第43章 一朝一夕間第524章 同盟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第165章 難免的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339.第339章 議東征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250.第250章 夜釣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82章 搶還是買第115章 各縣彈劾301.第301章 親衛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第138章 從不退讓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513章 華清宮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57章 善終的老臣第16章 德智體美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270.第270章 新家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37章 舅爺與舅舅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95章 合力撈魚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第323章 新爺孫第56章 告老辭官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368.第368章 新設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第95章 合力撈魚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436.第436章 老將第179章 效益420.第420章 戰象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270.第270章 新家478.第478章 臣慚愧第62章 對錯第174章 分寸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第34章 儲君心事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