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

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

奧匈帝國向意大利宣戰,對於戰爭中的拿破崙三世開說無異是一條噩耗。

拿破崙三世疲憊的對着法國將領們說道:“現在可以確定了,奧地利人不會在我們同普魯士的戰爭中有所行動了,這也意味着我們將要面對更多的普魯士軍隊。”

這條消息對於法軍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戰前法國對普魯士是比較輕視的,但是打起來後法國發現自己陷入了普魯士人無盡的人海戰術。

目前戰況法國已經陷入劣勢,萊茵軍團一直在被動防守,而南邊的麥克馬洪所部則徹底落入下風,隨時有崩潰的風險,前去支援的第五軍也沒有建樹,雖然靠着出其不意給普魯士第五軍造成了巨大損失,但是因爲後續前往薩維爾納支援的黑興根旅和羅伯特帶領的第三旅,雙方僵持在了薩維爾納地區。

戰場上打不開局面,拿破崙三世對奧匈帝國的期盼也就日益加重,這是源於普奧戰爭的原因,奧地利也確實有一部分人對普魯士懷有報復心理,如果奧地利帝國還存在,奧地利人還真有可能偷襲普魯士,但現在是奧匈帝國,況且還有沙俄支持普魯士。

“陛下,奧匈帝國我們是指望不上了,這羣意大利人簡直就是沒有腦子,竟然頂着奧匈帝國強硬聲明對教宗國宣戰,我們當初就不應該從教宗國撤軍……”

歷史不容假設,如果歷史真的可以改變,現在拿破崙三世最想做的事就是在普奧戰爭的時候拉奧地利帝國一把。

同拿破崙三世愁雲慘淡不同,聽到奧匈帝國同意大利宣戰後的普魯士高層們恍然大悟,轉而狂喜。

“現在,我們終於搞清楚奧匈帝國軍事調動的原因了,他們早就盯上了意大利,這次意大利還往槍口上撞,接下來意大利的下場,恐怕……”

“這樣也好,我們不用擔心奧匈帝國在我們背後下刀子了,對法國人也可以全力出手了,至於意大利王國,誰關心他們的死活!”

……

意奧邊境。

伊鬆佐河防線,一共分兩層,伊鬆佐河下游呈南北走向,是該地區唯一有利於防守的地方,所以意大利不會放棄伊鬆佐河西岸陣地,但是伊鬆佐河西岸地勢比東岸低,很容易遭到奧匈帝國炮火的轟擊,所以意大利在伊鬆佐河向西二十公里設置了第二道防線。

“轟……轟……轟……”

意大利方面的推測沒有錯,戰爭爆發後當天,奧地利部署在東岸的巴因西扎高地及卡爾索高地的炮兵部隊開始對對岸意大利陣地展開炮擊。

這個時候意大利部署主要有兩個防禦重點,一個是北部依託阿爾卑斯山脈設立的北方防線。一個是南部沿伊鬆佐河西岸佈置的南方防線。

意大利一方兵力十五萬左右,而奧匈帝國僅有八萬餘人,其中還有匈牙利王國的兩萬人,雙方都出動了自己的主力部隊。

威尼斯和倫巴第是奧地利勢在必得的,除了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條件外,經濟和歷史的原因也讓奧地利政府積極推動這次戰爭,至於匈牙利則是想撈些好處,只要奧地利不對德意志地區動手,打意大利和沙俄匈牙利都舉雙手贊成。

伊鬆佐河東岸高地上奧匈帝國阿爾布雷希特大公拿着望遠鏡滿意的看着奧匈帝國炮兵部隊的戰果。

阿爾布雷希特奧匈帝國名將,拿破崙時代,奧匈帝國名將卡爾大公之子,1869年起擔任奧匈帝國陸軍總監,着重主張發展工業及鐵路;建立短期兵役制,以訓練更多的後備兵員,擴充戰爭潛力;使部隊裝備並進一步改進新武器;建立健全參謀部制度。

1870年6月20日普法戰爭爆發,爲了防止他舉兵復仇,普魯士授予他普魯士元帥稱號和聖喬治大勳章,他就是之前提到的對普魯士心懷惡意的奧地利人之一。

原歷史上阿爾布雷希特現在應該在法國幫助其對付普魯士,但是這個時空,奧匈帝國早已經確定對意大利動手的策略,所以被弗朗茨任命爲這次對意大利戰爭的最高指揮官。

隨着炮彈的落下,意大利人修築的第一道防線很快變成一堆豆腐渣,實際上意大利也知道第一道防線在奧匈帝國炮火範圍之下,所以建造的並不盡心,沒有直接放棄此地,是爲了拖延奧匈軍隊爲加固第二道防線籌備更多時間。

“元帥!我們爲什麼不借着炮火掩護向意大利軍隊進攻,現在意大利人已經被我們的炮火壓制的根本擡不起頭,而且我們在伊鬆佐河西岸的托爾明諾和戈裡齊亞築有堅固的橋頭陣地,部隊應該可以直接渡河吧!”一名奧匈帝國將領不解的問道。

“這場戰爭,現在還不是出手的時候,要讓意大利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同時讓意大利產生錯覺,從而把更多的軍隊調集到東線來,方便我們一網打盡,現在攻過去確實可以迅速擊敗意大利人,但嚇壞意大利人就不好了。”阿爾布雷希特大公輕蔑的說道。

不是阿爾布雷希特自大,阿爾布雷希特之所以是歐洲名將,目前其擁有的最強戰績就是上次意奧戰爭時指揮八萬奧地利軍隊擊敗艾瑪紐爾二世指揮的十二萬意大利軍隊。

所以意大利王國放在東線的十五萬人在阿爾布雷希特眼中真不夠看,這次自己手裡雖然還是八萬人,但這次可都是帝國的精銳部隊。

“元帥,你是想意大利王國繼續增兵前線?”

“不錯,如果意大利人知道他們的對手又是我的話,他們絕對會繼續加重在前線的籌碼,所以我們要給意大利王國準備的時間。”

“但是,元帥,這次意大利並不是進攻方!如果意大利藉助防禦工事,抵抗的話,我們這次即便獲勝恐怕也不會像上次那麼容易。”

“我當然知道這一點,我的目的就是將意大利徹底打疼,讓其永遠也不再能成爲帝國的敵人,而想重創意大利就必須讓其集結更多的軍隊到前線來,否則以後我們進入意大利境內後一個一個收拾起來會很麻煩,要避免意大利後續的抵抗,就要在前線一舉消滅其絕大部分有生力量。”

當然,阿爾布雷希特還有一個目的沒有說,那就是將意大利兵力盡量吸引到威尼斯和倫巴第地區,爲潛藏在羅馬的奧地利軍隊提供有利條件。

爲什麼法國駐軍羅馬的時候,意大利人不敢輕舉妄動,除了法國強大距離教宗國距離近好支援以外(科西嘉島),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羅馬距離現在意大利首都佛羅倫薩並不遠。

如果能利用好潛伏在教宗國的這支奇兵,阿爾布雷希特一定會讓意大利王國知道什麼是驚喜。

實際上阿爾布雷希特的計劃正在實現,搞清楚奧匈帝國前線指揮官和大概兵力後,意大利王國後續動員兵力正在源源不斷的從後方向着威尼斯趕來,意大利人正在籌建第三條防線,而第三條防線就在威尼斯城附近。

因爲上次戰爭的原因,艾瑪紐爾二世對阿爾布雷希特的指揮能力印象深刻,或者說有些恐懼,十五萬軍隊太不保險,即便意大利是防守的一方。

(本章完)

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531章 兵城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607章 迂迴第539章 鄰居論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88章 衝突升級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88章 衝突升級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820章 購艦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451章 人口(續)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973章 籌備第351章 過往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998章 貝拉市第65章 電燈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357章 索加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782章 近衛師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556章 氣吐血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850章 移民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618章 良知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182章 抉擇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39章 利薩海戰第144章 貿易第293章 入關!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938章 換血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261章 威脅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014章 輕工業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766章 集結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1章 穿越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598章 新年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154章 發“貨”第356章 鐵路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230章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1037章 電氣化第385章 煽動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1389章 定居第938章 換血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396章 推測第961章 危與機第1084章 底氣第295章 拒絕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811章 送行第1250章 謠言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
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531章 兵城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607章 迂迴第539章 鄰居論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88章 衝突升級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88章 衝突升級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820章 購艦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451章 人口(續)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973章 籌備第351章 過往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998章 貝拉市第65章 電燈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357章 索加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782章 近衛師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556章 氣吐血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850章 移民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618章 良知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182章 抉擇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39章 利薩海戰第144章 貿易第293章 入關!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938章 換血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261章 威脅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014章 輕工業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766章 集結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1章 穿越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598章 新年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154章 發“貨”第356章 鐵路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230章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1037章 電氣化第385章 煽動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1389章 定居第938章 換血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396章 推測第961章 危與機第1084章 底氣第295章 拒絕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811章 送行第1250章 謠言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