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

而一但東非在海外站穩腳跟,英法等舊的秩序守護者,想要再讓東非把市場和原材料供應地吐出來就困難了。

而且彼時東非還有美國這個難兄難弟可以分擔英國和法國的壓力,畢竟美國的動作比東非小不了多少。

可以預見,不管歐洲戰爭走向如何,不管是英法勝利,還是德奧勝利,歐洲作爲一塊政治板塊,在戰後的國際地位都將大大下降。

而這是現在同盟國和協約國所無法阻止的,畢竟只有歐洲戰爭的最終勝利者,纔有和未來東非,美國坐在一張桌子上談判的機會。

至於俄國,已經註定成爲輸家,俄國革命勢必會爆發,而未來的俄國政府自然不可能享受到戰勝國的紅利。

……

東加里曼丹。

1915年4月。

東加里曼丹的新徵服者,東非正式開啓了對當地土著勢力的清剿,東加里曼丹實際上是東非的說法,是針對東非蘭芳海外省的位置而言的,其實際上包括加裡曼丹島東部,以及南部和中部部分區域。

三馬林達。

此時的三馬林達只是一座未開發的海灣,只有一個人口幾十人的小漁村分佈在此地,而東非近衛師下屬的第七步兵團在這裡登陸。

“這裡就是三馬林達,爲什麼要將這裡作爲我們團的登陸地點?簡直比我們父輩所描述的東非還要荒蕪。”第七步兵團團長克拉維爾抱怨道。

作爲東非人,克拉維爾作爲新生代,對過去父輩口中艱苦的開荒之旅耳熟能詳,不過克拉維爾出生的時候,東非發展的已經頗具規模,但是到了三馬林達,這個地圖上標註的海灣後,克拉維爾終於體會到了當初父輩初到東非時的心情。

“這裡不要說和本土相比,就是和坤甸相比都顯得原始落後,不過現在不是抱怨的時候,我們東非人的到來,本來就是帶着改造當地的使命,畢竟以前東非沒有得到開發的時候估計和東加里曼丹差不了多少。”團參謀亞里爾說道。

坤甸也就是蘭芳海外省的省會,雖然和東非本土有一定差距,但放在整個南洋也算一座比較繁華的城市。

至於拿東加里曼丹和未開發時期的東非對比,實際上當初殖民時代的東非可比東加里曼丹條件好的多。

克拉維爾在亞里爾的勸說下也不糾結自己登陸地點的荒蕪,現在事已成舟,還是先解決基礎的生存問題。

他指着前方的小漁村說道:“那裡應該就是附近唯一人類生活的據點,把村裡人全部叫過來!”

很快,在第七步兵團人多勢衆和荷蘭人積威日久的壓力下,整個村子的人口都被帶到了克拉維爾面前。

“克拉維爾團長,這個村子的男女老幼全部都在這裡,總共三十七人,這個村子可以看做一個大型的家族,幾乎很少和外部交流,不過據他們所說,沿着海岸線往西北二十公里有一個比較大的部落,他們村子就是從那個地方遷過來的。”來自蘭芳海外省的翻譯對克拉維爾說道。

東非在南洋混了這麼久,自然儲備了不少會土著或者馬來語的人員,而蘭芳海外省就是東非對南洋地區貿易的一箇中心,所以翻譯十分好找。

克拉維爾看着面前毫無威脅的村民,對翻譯問道:“這周邊的人口總共有多少?”

翻譯搖搖頭說道:“這一點他們自然也不清楚,畢竟他們的生活基本上靠自給自足,和外界交流不多。”

“不過荷蘭政府曾經做過粗略的人口統計,整個東加里曼丹地區總人口也就幾十萬,根本不可能對我們造成威脅。”

對此,克拉維爾點點頭說道:“這是自然,實際上只靠我們團的兵力,就足夠鎮壓整個東加里曼丹了,更何況這次到東加里曼丹的武裝有一萬多人。”

這次東非從全國抽調兵力,組建了一個混編師到東加里曼丹,可以說給足了當地土著勢力面子。

正如克拉維爾所言,光是自己這個團就足以顛覆所有土著人的軍隊,但是東非對區域的殖民,從來都不會馬虎,尤其是東加里曼丹這種環境。

亞里爾則說道:“對三馬林達進行開發,肯定不能我們親自動手,所以接下來的幾天,我們要將當地人集中起來。”

“我們就先以這些村民所說的那個部落着手,既然是部落,他們顯然和周邊勢力打交道的機會更多,然後把部隊分散出去,將整個地區的資源集中到三馬林達,建立城市的雛形。”

亞里爾並不擔心將部隊分散出去的風險,畢竟如今東加里曼丹大部分地區對東非士兵構不成威脅,整個東加里曼丹的人口和王國主要集中在北部,而三馬林達這裡一看就是鳥不拉屎的地方。

所以想要支撐後續的殖民活動,就必須到周邊抓捕勞動力,而第七步兵團只要派出一部分小部隊,就足以做到這一點。

克拉維爾對手下的一個連長說道:“安東,你帶着一個連去哪個部落,將他們連人帶物資,全部轉移到這裡,如果有反抗者格殺勿論。”

雖然克拉維爾的團有東非船隻定期提供補給,但是想要把當地土著集中起來,形成城鎮,乃至城市,所需要的糧食自然不可能由東非支出,畢竟這是殖民,而不是給土著扶貧。

東非在南洋的殖民活動,終究是和曾經在非洲有所不同,在非洲黑人土著太有辨識度,所以東非根本不可能吸納黑人成爲本國人。

而南洋地區的人種只能說勉強可以接受,當然,如果是宗教分子和有國家認同的抵抗分子那就不一樣了。

東加里曼丹島上的綠色教徒和印度教徒可不少,而不願意接受東非改造的都將被東非人送下地獄。

也就是三馬林達地區的土著太過落後,連文明都沒有,如果是北部文明比較集中的地區,恐怕已經被其他東非部隊殺的血流成河了。

而三馬林達周邊文明落後到連荷蘭人都沒有在這裡建立秩序,畢竟這麼點人,還分散的那麼廣,設立徵稅機構都是賠錢買賣,恐怕一年的稅收都不夠員工支出的。

當然,東非人來了以後就不一樣了,東非是要徹底掌握整個東加里曼丹,根本不可能允許任何人遊離東非統治之外,既然人口分散,那就集中起來。

東非政府並不怕土著抵抗,就怕他們往山林裡一躲,那時候光是排查就要費不少功夫。

就比如東非對剛果雨林裡非洲土著的排查,就十分困難,至今都有大量區域未被東非政府探索,誰也不知道里面還有多少黑人存在,甚至可能不僅僅是黑人,桑人也有可能。

當然,能在剛果雨林腹地生存的土著那都是狠人,也不可能發展壯大,所以目前東非對剛果雨林,西南非洲等地區的土著人口篩查手段,主要是發現一批算一批。

而東加里曼丹腹地,雖然環境不至於像剛果雨林那樣惡劣,但是也好不了多少,至少東非軍隊是不會貿然進入的。

等未來安排移民人口,對東加里曼丹進行開發,終究有一天能完成對這裡的徹底掌控。

第862章 後續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38章 開墾第345章 援助團第1437章 徵兵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42章 移民熱潮第1422章 蘇聯第162章 打魚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547章 登陸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220章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108章 歷史課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789章 態度第793章 籠中鳥第789章 態度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822章 卡賓達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1276章 酒精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852章 夏威夷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1145章 機遇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547章 登陸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01章 招人第1349章 犧牲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774章 搬遷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676章 摩托第1250章 謠言第228章 留學生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904章 卡賓達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560章 記者會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594章 矛盾
第862章 後續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38章 開墾第345章 援助團第1437章 徵兵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42章 移民熱潮第1422章 蘇聯第162章 打魚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547章 登陸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220章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108章 歷史課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789章 態度第793章 籠中鳥第789章 態度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822章 卡賓達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1276章 酒精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852章 夏威夷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1145章 機遇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547章 登陸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01章 招人第1349章 犧牲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774章 搬遷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676章 摩托第1250章 謠言第228章 留學生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904章 卡賓達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560章 記者會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594章 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