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

布隆岸蘇丹國。

西北就是英國的殖民地砂拉越,而北部則是英國的北波羅洲保護領地,而此刻布隆岸蘇丹國的首都丹絨(施樂)市正在迎來腥風血雨。

東非的兩個團進入布隆岸蘇丹國,可見東非對當地的重視程度。

其中來自東非西北的一個步兵團駐紮在布隆岸蘇丹國首都丹絨,另一個來自西北軍區的步兵團駐紮在打拉根島。

爲什麼如此佈置,自然是打拉根島上的資源比較重要,打拉根島上已經發現了石油資源,人口,產業比較突出。

相對於東非在東加里曼丹南部區域的所作所爲,東非陸軍在布隆岸蘇丹國可以說的算是惡貫滿盈了。

丹絨施樂,東非稱爲丹絨。

此時丹絨城內已經變成人間地獄,街道上還可以看見沒有來得及處理的屍體,鮮紅的血液和灰塵被雨水混合在一起,滲入泥土之中。

城內不少地方可以看見火光,城外不時傳來一陣規律的槍聲,沿着城市主幹街道向東北方向走,就可以看見槍聲的來源。

一片空地上,東非十幾個士兵正站成一排,將槍口對準前方。

“放!”

“砰……”

一排穿着宗教服裝的囚徒,應聲倒地,隨後東非劊子手們有序的將這羣屍體拖到一旁,用裹屍布包裹起來,扔到一旁的木架子上。

而第五步兵團的士兵繼續押送着下一批“罪犯”準備行刑,這些都是被東非以“恐怖組織”名義逮捕的頑抗分子。

東非在城市外圍實行着慘無人道的滅絕活動的時候,丹絨城內的東非士兵同樣沒有閒着。

一個班組的東非士兵正在一座清真寺內佈置炸藥。

“班長,準備完畢!”

“轟隆隆……”

在猛烈的爆炸下,伴隨着城內綠色教徒的痛苦哀嚎,丹絨最大的清真寺頃刻間化爲一片廢墟,淪爲一堆瓦礫。

“真主,請懲罰這羣可惡的異教徒吧!”一名丹絨市民在內心中詛咒道,不過讓他站出來反抗,那是沒有這個勇氣的。

而有勇氣的人,現在正在城市外圍的行刑場,被東非士兵槍斃。

面對虔誠的信徒,東非軍官戴維斯面無表情。

“將所有人都召集起來,張貼告示,凡是敢和我們東非對抗的異教徒都沒有好下場,他們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放棄信仰,要麼去死……”

丹絨的荷蘭人見證了東非人在東加里曼丹的獸行,這幾天裡,膽戰心驚的荷蘭人都沒有敢出門。

至於布隆岸蘇丹國的王室貴族們,也被鐵血手段的東非軍隊全部逮捕,其命運可想而知。

要說到布隆岸蘇丹國的這些貴族也算倒黴,前世他們最終的命運也是如此,只不過他們的送終人是當時的印尼政府,東非只能算提前送他們上路,在東非統治秩序之下,不需要這些原本的統治階級存在,新時代沒有他們的船票,東非甚至懶得和他們進行談判。

“戴維斯長官,你們的手段太過極端了!”一名全程冷眼旁觀的荷蘭商人凡高樂,這個時候來到戴維斯團長面前說道。

“凡高樂先生,我們已經給了他們選擇,只不過他們最終選擇了安拉,而非上帝,面對這種死硬的異教徒,難道你們荷蘭人有什麼想法麼?”戴維斯直接拿宗教大義來堵凡高樂的嘴。

畢竟歐洲國家,基督教就是政治正確,而綠色教就等於政治不正確,可以說東非的所作所爲,完全是這個時代歐洲國家的海外日常。

“戴維斯長官,雖然如此,可那也是一條條活生生的生命,即便出於人道主義……”

戴維斯打斷凡高樂的施法,說道:“如果他們想要活命,只要乖乖按照我們的安排行事即可,畢竟我們東非也想把文明傳播到這片土地,並不想血染整個東加里曼丹地區。”

“可惜,有的人心裡是拎不清的,他們在異教徒的迷惑下,選擇了和文明對抗,自然要爲原本落後和野蠻的秩序陪葬。”

凡高樂心中暗罵,東非人的無恥,就你們的所作所爲,也敢自稱文明,這種行徑和美國屠殺印第安人根本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如果不是歐洲人,凡高樂估計會把此時的東非和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十字軍相提並論。

畢竟現在東非在東加里曼丹的各種行動和十字軍東征完全沒有區別,而東加里曼丹正好處在東非本土的東部。

當然,東非政府顯然比凡高樂想的還要“邪惡”,這輪東非版的“十字軍東征”,其實不僅侷限於東加里曼丹。

這場軍事行動在東非政府的指揮下,同時在蘭芳海外省,東加里曼丹,棉蘭老島和新幾內亞,北部灣等東非海外領地同時展開。

畢竟趁着現在各國把目光匯聚在歐洲戰場,東非才能偷偷摸摸的將海外殖民地的一切不穩定因素根除掉。

包括殖民地上原本的宗教勢力,王公貴族,部落和王國,都是東非政府打擊的目標,按照恩斯特話那就是“留地不留人”。

畢竟依託遠東帝國,東非根本就不可能缺乏聽話的移民人口,而且遠東移民也不會和原本這些土著一樣,和東非有宗教形態上的衝突。

而東非版的十字軍東征,可以說在整個南洋地區掀起了驚天巨浪,畢竟南洋地區有不少綠色教人口,比如英國的北加裡曼丹殖民地,荷蘭東印度羣島的其他殖民地,馬六甲海峽兩岸等等。

雖然,其他殖民者不是什麼好貨色,但是像東非這種完全不給活路的閻王爺還是第一次見。

當然,面對東非的獸行。他們卻完全無能爲力,就算向其他殖民者求助都做不到,英法兩國這個時間段根本不敢得罪東非,而“中立”的美國本來也不是什麼好玩意,其在菲律賓地區的所作所爲同樣讓人不恥。

不過這並不妨礙美國新聞媒體,拿東非在南洋地區的行動,來噁心東非,可以說一戰下兩國的矛盾從未如此尖銳過,畢竟原本美國可以獨佔這些海外市場,現在多了東非這個競爭者,美國的心態能好就怪了。

如今主流視野都在歐洲,一些指責對於東非無關痛癢,所以美國的這些小動作被東非記了一筆。

這就是一戰的好處,要不然東非也不可能這個時候在殖民地搞出這麼多幺蛾子。

從1915年開始,東非對殖民地的駐軍活動明顯增加,殖民地軍隊從1914年初的六萬多激增到現在的十三萬。

每天東非的海外殖民地上都在爆發各種抵抗運動,而東非政府的態度就是狠狠的鎮壓。

等到一戰結束後,東非殖民地的文化和人種將全面向東非本土看齊,東非對海外領土的統治也將進一步穩固,而與之伴隨的則是成百上千的土著和異教徒被東非消滅。

畢竟不趁着一戰斬草除根,日後殖民地人民覺醒的話,東非的海外殖民地就有解體的風險。

而面對東非有計劃的“滅絕”活動,當地土著等抵抗分子雖然有心殺賊,但是完全無力迴天,面對拿着先進武器的東非軍隊其實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東非海外駐軍的人數太多,這些殖民地中,人口最多的也就是東加里曼丹,可東加里曼丹總人口也才三四十萬,而東非派到東加里曼丹的軍隊數量就足足有一萬多,同時還有蘭芳海外省在一旁配合,土著勢力根本沒有翻盤的可能性。

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1041章 新農業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521章 申請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861章 分贓第926章 機耕路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1248章 普吉島第402章 妥協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1549章 潰兵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29章 艱苦行軍第523章 旱情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斐迪南大公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110章 數據第1157章 “0”號文件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367章 鐵甲艦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109章 聖誕節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145章 機遇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617章 行動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882章 出口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446章 災情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347章 開飯第803章 威脅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426章 鋁都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428章 談論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809章 事後第81章 煤礦第43章 行政區劃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742章 大捷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1222章 會面第792章 條件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
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1041章 新農業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521章 申請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861章 分贓第926章 機耕路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1248章 普吉島第402章 妥協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1549章 潰兵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29章 艱苦行軍第523章 旱情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斐迪南大公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110章 數據第1157章 “0”號文件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367章 鐵甲艦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109章 聖誕節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145章 機遇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617章 行動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882章 出口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446章 災情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347章 開飯第803章 威脅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426章 鋁都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428章 談論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809章 事後第81章 煤礦第43章 行政區劃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742章 大捷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1222章 會面第792章 條件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