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訓斥完下屬後,約瑟夫的情緒稍微穩定下來,他坐回到辦公桌前,拿起菸斗叼在嘴裡深吸了一口氣。
“我們不能讓帝國主義國家看蘇聯的笑話,尤其是西烏僞政府,一旦讓他們發現了東烏的問題,就有可能讓德國,還有奧匈帝國看出我們的虛弱。”
“在蘇聯國防工業建設完成之前,我們在武器裝備領域是沒有和這些帝國主義國家抗衡能力的。”
“即便現在德國和奧匈帝國因爲經濟危機的原因,日子很不如意,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蘇聯和他們之間工業上的巨大差距。”
本時空裡蘇聯面對的壓力,比前世要大的多,因爲本時空裡的德國空前強大,同時,沒有解體的奧匈帝國,實力也不容小覷。
最重要的是這兩個世界排名靠前的帝國主義列強,都在蘇聯身邊,所以蘇聯的國防壓力空前。
工業和軍事上的短板,需要時間來彌補,在此前,蘇聯就必須更加重視內部的穩定和團結,這次哪怕財政收入減少,約瑟夫也不能放任東烏出現大問題。
而這麼做,實際上會對蘇聯工業化造成一定的影響,因爲財政收入減少,勢必拖延一五計劃完成進度。
約瑟夫皺着眉頭,吐了一口煙氣,對貿易委員會負責人羅森戈爾茨說道:“這次糧食交易,要嚴格保密,最好能儘量減少英國,美國和東非這些國家的警惕性,同時重視阿根廷,巴西這種相對中立糧食出口國的貿易。”
“以飼料,工業原料的名義,掩蓋這次貿易的目的,同時,糧食出口也應該加大力度,從糧食價格更低的地區,進口更多的糧食,哪怕質量和口感差一些也無所謂。”
“就比如東非的稻米,雖然國內民衆可能吃不慣,但只要價格上合適,我們就可以大量進口。”
在東非大米的價格比麪粉要便宜,一方面,東非主糧中水稻種植比例高,另一方面,水稻的畝產本來就比小麥要高一些。
同時,東非在水稻種植領域,世界領先,是世界上主要水稻種植國中唯一實現機械化種植的國家,同時在水稻田面積,種植技術,水利設施,農藥化肥使用量,育種培育等等方面,都無出其右。
但是,東非水稻的國際銷量向來不突出,這主要是國際糧食市場上,水稻的受衆消費能力偏低。
除了東非以外,世界主要水稻消費國裡,經濟最好的就是日本,可衆所周知,日本民衆的生活水平在列強國家裡都屬於墊底的存在。
而那些非工業國的水稻種植國,別說水稻進口了,反而最希望的是擴大出口,哪怕本國民衆捱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
總而言之,國際市場上水稻價格是略低於小麥的,因此蘇聯從東非進口水稻,更具有價格優勢。
國際市場上水稻價格略低於小麥,但是反映在哪些非水稻主產國卻又是另一種景象,就比如以小麥爲主食的國家,反而物以稀爲貴,水稻價格更高。
蘇聯就是如此,在蘇聯政府制定的農作物收購價格中,水稻價格是高於小麥的,畢竟蘇聯只有極少數地區能種植水稻,還有遠東帝國北方,水稻價格每石比小麥高一到二銀元左右。
不過,這種情況並不影響東非水稻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賣的便宜。蘇聯政府就是想利用兩國糧食交易中的差價,來解決糧食短缺問題。
僅靠糧食交易的差價,顯然無法彌補這個缺口,因爲東非進口蘇聯小麥也是有數的。
約瑟夫就說道:“在其他產品上,可以適當給東非讓利,比如煤炭,鋁土,銅等。”
東非是蘇聯煤炭的買家之一,烏東地區的煤炭,靠近黑海,所以很方便通過蘇伊士運河出口到東非北方一些地區。
至於鋁土礦,蘇聯的儲量也很大,而當前,蘇聯本國並無鍊鋁工業,因此,在新經濟政策以前,東非就和蘇聯有相關貿易。
銅就更不用多說了,東非本身是銅礦消費大國,在國際社會上,東非的有色金屬冶金一直都比較出名。
不過,約瑟夫提到的這幾種礦產,很顯然,除了鋁土以外,對東非的吸引力有限,而且,對現在的蘇聯而言,重要性也不高。
就像石油,黃金這種礦產,和東非的貿易就不是重點,蘇聯的石油主要買家是歐洲各國,尤其是德國和意大利,至於黃金,蘇聯側重於和瑞士等中間國交易,規避國際社會對蘇聯黃金的抵制。
除了這些礦產以外,1930年蘇聯的錳礦,鐵礦,鉀鹽等出口在國際市場佔有重要地位。
蘇聯是世界第二大錳礦出口國,僅次於東非,德國和美國都是蘇聯錳礦石的重要買家,因此東非和蘇聯在錳礦出口上形成了競爭。
蘇聯的鐵礦主要出口歐洲,尤其是德國,奧匈帝國,法國,意大利這些國家,而東非主要從印度,澳大利亞,南洋,還有南美進口鐵礦。
鉀鹽作爲生產化肥的重要原材料,在國際市場上倒是很受歡迎,甚至是供不應求,但是蘇聯同樣優先出口德國。
道理也很簡單,德國耕地面積有限,人口密度又極高,糧食壓力大,因此,在農業領域德國捨得投入,甚至願意爲此從蘇聯這個敵對國進口鉀鹽,並且給出的價格也比其他國家高。
約瑟夫對蘇聯的出口情況如數家珍,因此他對羅森戈爾茨說道:“對外貿易委員會,要充分結合各國的國情,再結合我們蘇聯自身的優勢,在今年的農礦出口上,放寬限制,儘可能的換取更多的外匯。”
“最好能在彌補糧食缺口的同時,保證國家工業發展的資金。”
簡單來說,約瑟夫的意思就是通過賤賣礦產換取更多的資金,畢竟這些礦產現在蘇聯也利用不了,還不如用來應急。
說到底還是蘇聯的工業化程度太低,否則的話,蘇聯的出口就應該以工業品爲主,而不是農礦產品。
至於前世說蘇聯工業品質量差這個問題,那要看和誰比,和國外那些工業強國相比,蘇聯工業確實偏科。
但實際上,就算偏科的蘇聯工業,其飽受詬病的輕工業,也比之前的沙俄,還有後來的俄羅斯強,畢竟前世21世紀,俄羅斯重新變成市場經濟後,其輕工業也一直十分落後,不僅輕工業不行,繼承蘇聯的重工業優勢也慢慢丟失。
就恩斯特前世所知,俄羅斯的許多國產輕工業品,依舊停留在蘇聯時期,像什麼鍋碗瓢盆,還有巧克力,酸黃瓜,肉腸等等。
市面上俄羅斯唯一有競爭力的可能就是食品產業,但這並不是它的食品工業強,而是偏向於“地域特色”,“情懷”爲賣點的商品。
不過,蘇聯現在不需要考慮這些,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向,在這個時間段毫無疑問是正確的。此前,德國和東非都是選擇優先發展重工業這條工業化道路,後面才逐步補齊輕工業短板,並且成爲工業領域的六邊形戰士。
至於說優先發展輕工業,如果蘇聯這麼做,那完全是自取滅亡,因爲蘇聯的外部形勢過於嚴峻,尤其是面對德國這種20世紀前期的超級工業強國。
所以,蘇聯只能優先發展重工業和國防工業,確保政權能夠生存下去,只有活下來,才能談未來。
……
約瑟夫在對烏克蘭還有對外貿易委員會的幹部進行了一番敲打後,就把他們打發出了辦公室。
他放下菸斗,拿過身邊的電話,對着話筒吩咐說:“讓保衛局的緬任斯基到我的辦公室來。”
保衛局也就是東非所稱的“契卡”,而緬任斯基也就是如今契卡的負責人,同時,也是約瑟夫的心腹。
過去一年以來,緬任斯基可是勤勤懇懇的幫助約瑟夫做了許多大事,包括集體農莊相關的富農鎮壓問題,古拉格建設,對國內反政府分子的鎮壓和清洗,還有對外工作等等。
古拉格在蘇聯經濟中有着重要作用,而緬任斯基就是如今蘇聯古拉格體系的重要推動者。
集體農莊推行期間,許多“地主”,“富農”,就被投入到古拉格下屬的各個勞改營,截止到1931年,差不多全蘇聯有近百萬富農因爲抵制集體農莊,成爲勞改犯。
這是現在古拉格勞改犯的重要來源之一,當然,還有許多破壞分子,間諜,反政府分子也是他們的獄友。
古拉格其實可以理解爲“勞改營管理總局”,他和一般的監獄系統還不一樣,因爲古拉格下的囚犯,是要爲國家建設出力的。
就比如現在蘇聯正在建設的白海—波羅的海運河,西伯利亞和中亞的礦場,城鎮,蘇聯的鐵路建設等等,都能看到古拉格管理的勞改犯們的身影。
從這個角度來說,蘇聯和美國確實不愧是天生的“冤家”,兩國在“囚犯經濟”上都是獨成一派的集大成者。
蘇聯通過古拉格獲得大量勞動力,對國家進行建設,而美國尤其盛行的私人監獄,也在爲美國的監獄長還有經濟做貢獻,這正好對應了“計劃”和“市場”兩種成分。
不久,緬任斯基就來到了約瑟夫的辦公室,他看起來極度虛弱和消瘦,事實也是如此,緬任斯基有心臟病和神經衰弱等健康問題。
不過,這個看起來其貌不揚,弱不禁風的病秧子,在蘇聯卻是令人聞風喪膽的存在,同時也是其他國家情報機關頭疼的硬茬子。
“約瑟夫同志,你叫我過來有什麼事?”緬任斯基開口詢問。
此時,約瑟夫正在批閱桌案上的文件,聽到緬任斯基的話後,他把鋼筆放在桌面上的墨水盒裡。
“緬任斯基同志,這次叫你過來,確實是有一件事和你商量。”
“想必,你也知道現在蘇聯的糧食出了一些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從國外進口一批糧食,來應對這個短暫的危機。”
緬任斯基皺着眉頭說:“約瑟夫同志,你的意思是我們保衛局配合這次行動,幫助收購糧食?”
約瑟夫擺擺手說:“糧食收購,貿易委員會負責就行,你們也可以派人盯着,不過這不是我叫你來的目的。”
實際上,貿易委員會的駐外機構本身就受到契卡的監督,甚至一些官員可能就是契卡的人。
就比如蘇聯駐萊茵市貿易代表處,他的負責人坎託羅維奇,就是契卡的官員,負責監視海外人員的行爲,防止人員叛變。
約瑟夫接着說道:“貿易委員會的任務,確實需要注意和掩護,而這次我叫你過來,就是尋找一個契機,把國際社會的注意力吸引到一個熱點地區。”
“同時,也是爲了我們對外工作的需要,而這次我們下子的地方,不是別處,還是奧匈帝國,尤其是奧地利和波西米亞等奧匈帝國工業比較發達的地區。”
“相比,你也瞭解,這次經濟危機,歐美各國損失慘重,尤其是奧匈帝國,哈布斯堡家族在奧地利的統治本就不得人心,加上奧匈帝國現在經濟上的困難,大量工人失業,還有內部的民族問題。”
“因此,我認爲現在是我們對奧匈帝國進行動手的最好時機,只要操作得當,那奧匈帝國完全可以變成我們的盟友,即便失敗,也能讓這個帝國主義國家四分五裂。”
“所以,我們有充足的理由對奧匈帝國採取行動,扶持奧地利工黨,在奧匈帝國內,發動一場武裝革命,你認爲如何?”
緬任斯基自然不會反對,因爲他早就注意到了奧匈帝國的虛弱,用過去列寧的話來說“奧匈帝國儼然取代了俄國,成爲了新的帝國主義鏈條最薄弱的環節。”
這次奧匈帝國的經濟危機,可以說讓奧匈帝國民衆對哈布斯堡的統治不滿到了極點。
所以,緬任斯基鏗鏘有力的說道:“約瑟夫同志,我支持你的判斷,如果錯過這個時間段,在奧匈帝國內發動工人奪取政權的難度就大大增加。唯一可惜的地方是,我的身體恐怕難以指揮這次行動。”
對於緬任斯基的身體狀況,約瑟夫自然也是瞭解的,他說道:“那你認爲應該派誰到奧匈帝國執行這次任務?”
“到外國執行任務,我和亞戈達同志都不合適,我比較看好烏克蘭的雷東斯基,亦或者是外高加索的貝利亞,他們兩個的執行力還有指揮能力都很不錯,不過,他們此前一直在國內工作,對外方面的能力,有待商榷。”
“所以,還是負責西歐工作的阿爾圖佐夫比較合適,他對歐洲各國的情況比較瞭解,也有豐富的經驗。”
約瑟夫點點頭說道:“那就阿爾圖佐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