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

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

不得不說,黑人勞工的使用,大大改善了東非鐵路工人的生活質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勞動強度。

當然,這些年隨着黑人勞工數量減少,以及本國公民人口的增加,東非社會除了農業以外的各行各行還是感受到了一定的壓力。

不過隨着工業化的穩步發展,以及進出口貿易的繁榮,東非在引入先進生產工具上也十分積極,試圖通過技術手段來降低生產成本。

就以鐵路系統爲例,採購了大量千斤頂,鐵路專用施工車輛,質量更好的施工用具等等。

當然,鐵路系統可以這麼做,還是和東非政府對鐵路的投入大有關,畢竟鐵路是少有的幾個重要工業部門之一。

……

在新法蘭克福市的鐵路職工加班加點修建新法蘭克福市同萊茵市之間鐵路的時候。

新法蘭克福市的“米”字形鐵路體系也正在成型,新法蘭克福市也將成爲東非第一個通達全國的重要鐵路樞紐。

新法蘭克福市市長羅根斯:“早在中央鐵路建設中期,中央鐵路就已經形成‘十’字型線路,東起達累斯薩拉姆,西達芒古市,北上有基桑市,南下可以抵達新漢堡港。”

“而後一直到現在,隨着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併入,鐵路建設的最後阻礙被消除,我國鐵路格局的最終被敲定。”

“我們新法蘭克福市就是全國鐵路網的中心樞紐,通過八條線路,實現對全國的輻射,北部直達阿贊德高原,東部抵達東非沿海平原和東非高原,南部抵達南非高原,西部抵達安哥拉和西南非洲。”

“其中除了西南非洲以外的區域,無一不是我國經濟的核心區域,除了埃塞俄比亞高原以外,主要高原都通過鐵路,在新法蘭克福的輻射範圍之內。”

東非是一個高原國家,高原經濟在東非經濟佔比中高達百分之七十以上,所以控制了東非的高原,基本等於控制了國家的經濟命脈和大部分人口。

新法蘭克福市區位交通優勢也就體現在這一點上,它是連接除了埃塞俄比亞高原以外,東非主要高原地區的核心點。

至於埃塞俄比亞高原,在東非經濟中佔比並不高,畢竟本身處於邊境地帶,多山地地形,東非裂谷帶等等因素,所以和東非其他高原區域相比也就比西南非洲,阿贊德高原強一點。

對於市長所言,新法蘭克福市政府官員們自然十分清晰的知道新法蘭克福市在國家交通系統中的重要地位。

“市長先生,現在王室和中央政府已經決定在新法蘭克福市營建新都,這對於我們市而言是又一次機遇。”

對於下屬的話,羅根斯很清楚,他說道:“新法蘭克福市因爲鐵路而興起,所以未來我們新法蘭克福市肯定要承擔首都的交通樞紐職能,所以繼續推動“米”字型鐵路建設是政府的長期工作。”

德語自然沒有“米”的象形漢字,所以在東非“米”字型鐵路這個名稱實際上是一個“舶來品”,據小道消息,是由精通東方學的王儲殿下親自定義的。

目前新法蘭克福市已經建設完成,或者在建的鐵路幹線總共有八條:

達累斯薩拉姆市—新法蘭克福市

基桑(加尼)市—新法蘭克福市

羅安達市—新法蘭克福市

本格拉市—新法蘭克福市

貝拉市—新法蘭克福市

克利馬內市—新法蘭克福市

新漢堡港市—新法蘭克福市

鯨灣港市—新法蘭克福市

目前其中除了克利馬內市—新法蘭克福市,鯨灣港市—新法蘭克福市,這兩條鐵路尚未啓動以外,其他皆已經完成。

(圖)

克利馬內市和貝拉市都是莫桑比克沿海港口城市,而克利馬內市位於北莫桑比克,也就是贊比西河以北。

而克利馬內市—新法蘭克福市鐵路實際上還有另外一個稱呼,那就是“沿贊比西河鐵路”,起點在贊比西河三角洲北部的克利馬內市,途徑贊比西河沿岸的太特市,然後通過盧安瓜谷地最後接入新法蘭克福市。

這條鐵路的作用實際上是彌補贊比西河和馬拉維湖之間的交通空白區域,畢竟贊比西河谷和馬拉維湖都是條件相當不錯的區域,而太特和下游的克利馬內市都是前世莫桑比克的重要城市。

鯨灣港市—新法蘭克福市鐵路,也就是西南鐵路,因爲橫穿沙漠的原因,正在勘測和調研,加上西南非洲經濟條件太差,沿線基本沒有太大經濟價值,所以在東非鐵路部門中計劃的修建時間比較靠後,鯨灣港市鐵路想聯通內陸還要等不少時間。

新法蘭克福市能成爲東非最重要的鐵路樞紐,還是要感謝中央鐵路的建設,在其“米”字型鐵路中,有五條直接來自於中央鐵路,並且沿線都是東非非常重要的城市,包括達累斯薩拉姆,姆貝亞,哈拉雷等等。

其餘三條也和中央鐵路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就比如貝拉市—新法蘭克福市鐵路,實際上就是哈貝鐵路接入中央鐵路後成型。

同理,鯨灣港鐵路則是從布拉瓦約接入中央鐵路,只有克利馬內市鐵路是直接連接新法蘭克福市的新線路。

羅根斯說道:“鐵路樞紐是我們新法蘭克福市最大的優勢,同時加上未來可能成爲萊茵市交通樞紐這一點,優先爭取一批先進裝備製造業落地新法蘭克福市,打造內陸可以媲美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市的全國中心城市。”

不得不說新法蘭克福市的野心很大,畢竟單從陸地交通而言,現在新法蘭克福市確實是最強的,不過想要追趕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或許還有一些可能,要超越就有些難度了。

至少在東非其他港口城市發展起家之前,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市的地位都很難動搖,尤其是蒙巴薩,帶動整個北方,是北方地區唯一的優良出海口。

這一點達累斯薩拉姆市就差很多,首先就是達累斯薩拉姆市競爭對手太多,除了東非高原區域,內陸現在大部分地區選擇性已經增加,就包括羅安達,本格拉,和貝拉,中部都已經可以藉助這三處港口出海,並不是非達累斯薩拉姆市不可。

而與蒙巴薩相對應的非洲大陸西部,也就是大西洋沿岸,屬於其他他國殖民地,東非沒有出海口存在,還有剛果雨林這個天然圍牆,進一步阻礙了交通上的發展。

所以北方大部分省份想要出海,在不出國的前提之下,只能優先選擇蒙巴薩作爲出海口,包括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也是如此。

第555章 羞辱第222章 體面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457章 爆金幣斐迪南大公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82章 麪粉廠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1504章 脫鉤第70章 蒙巴薩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64章 一日政治第7章 擴大生產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524章 幸福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608章 會面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1269章 距離感第395章 耍無賴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968章 分歧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70章 蒙巴薩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878章 無線電第861章 分贓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1211章 集中營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64章 一日政治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973章 籌備第1239章 兵變第71章 海底電纜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695章 納塔爾第749章 南下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287章 西逃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992章 入籍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789章 態度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93章 姆特瓦拉第784章 自己人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58章 密謀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1498章 移民第1113章 大借款第1084章 底氣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555章 羞辱第1487章 七五編定
第555章 羞辱第222章 體面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457章 爆金幣斐迪南大公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82章 麪粉廠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1504章 脫鉤第70章 蒙巴薩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64章 一日政治第7章 擴大生產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524章 幸福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608章 會面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1269章 距離感第395章 耍無賴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968章 分歧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70章 蒙巴薩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878章 無線電第861章 分贓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1211章 集中營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64章 一日政治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973章 籌備第1239章 兵變第71章 海底電纜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695章 納塔爾第749章 南下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287章 西逃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992章 入籍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789章 態度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93章 姆特瓦拉第784章 自己人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58章 密謀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1498章 移民第1113章 大借款第1084章 底氣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555章 羞辱第1487章 七五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