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方案選擇

黑森省。

名稱上來說對應的是德國的黑森大公國,實際上黑森在18世紀還和黑興根親王國一樣,只是一個伯爵領地,但是1803年神聖羅馬帝國破裂過程中黑森抓住機遇,實現了領土擴張,後來拿破崙組建萊茵聯邦,黑森被拿破崙提升爲大公國,兼併了更多的國土,正式成爲德意志重要邦國之一。

黑森大公國的首府是威斯巴登,不過前世德國黑森州內最出名的城市應該是法蘭克福,這個歐洲的金融中心之一。

黑森大公國,從字面上就可以瞭解這個州的特點,那就是森林衆多,全國五分之三的國土爲森林覆蓋,是德國森林最多的地方,擁有衆多的河谷、盆地。

而東非黑森省的名稱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黑森省的自然特點和黑森大公國相似,那就是森林密佈。

黑森省在剛果雨林東部邊緣,米通巴山脈西側,所以雨水豐富,加上山地高原遍佈,所以森林覆蓋率達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

沒有達到百分之九十,那是因爲合併了南部米通巴省後,獲得了一部分加丹加高原,而加丹加高原是典型的熱帶草原氣候。

同時通過合併米通巴省,黑森省也實現了和索倫湖(坦噶尼喀湖)接壤,西側有剛果河,東非領流量最大的河流,東側是坦噶尼喀湖,東非淡水資源最多的湖泊,所以黑森省的水資源相當豐富。

目前黑森省發展在東非各個省份中屬於比較不錯的,而東非鐵路公司也通過大半年時間的考察確定了中央鐵路黑森省段的整體規劃。

“盧阿拉巴河(剛果河上游河段),長達一千八百多公里,但是多急流瀑布,水運條件差,這就使得黑森省的南北交通發展很不盡人意,反而是東西向交通通過和大湖區,坦噶尼喀湖,以及布瓊布拉市的鐵路和外部連接,但是這樣一來,也使得整個黑森省的經濟容易割裂,同時因爲剛果雨林的存在,東非南北之間的腹地也缺乏一條交通大動脈連接,這一點是相當遺憾的。”東非鐵路公司工程師巴米爾說道。

如果盧阿拉巴河能通航的話,那自然再好不過,甚至不用修建中央鐵路黑森段鐵路,不過因爲地形原因,盧阿拉巴河經過高原和平原,所以地勢落差大,瀑布和激流險灘衆多,使得盧阿拉巴河通航能力很差,相對應的水電資源十分豐富。

“基桑市(基桑加尼,剛果金第三大城市,舊稱“斯坦利維爾”)下游,一直到金薩沙,剛果河的主幹道都是水運相當便利的天然航道,如果能把其和鐵路連接,那對於東非對剛果雨林的開發也有極大益處。”

基桑市,在前世是由比利時探險家斯坦利發現的,因爲這裡是剛果河同盧阿拉巴河的一個重要分界點。

基桑加尼瀑布羣坐落在這裡,下游就是可以通航的河段,瀑布羣以上就是盧阿拉巴河。

“所以說現在中央鐵路和北方併網,一個重大分歧點就在於,是否經過基桑市,如果經過基桑市,那就可以實現兩條鐵路大動脈和剛果河這條水運航道連接,對於基桑市的發展大有裨益,甚至未來基桑市發展不下於沿海城市。

而如果不經過基桑市,那北方鐵路整體就要北移,主體經過新巴伐利亞省(阿贊德高原東部),新巴伐利亞省肯定是樂見其成的。”

這就是北方鐵路延伸段的南北兩大方案之爭,實際上這兩個方案都符合恩斯特的想法,而且在恩斯特看來都有修建必要,但是先建哪一條就很有講究了,先建設的那一條,沿線也可以提早體會到鐵路帶來的紅利。巴米爾的學生,克里斯蒂安提議道:“從距離上來說,兩個方案沒有太大區別,都是從基蘇木出發,終點在班吉,難度上也相似,北線方案要經過尼羅河盆地,南線要經過剛果盆地,都要經過大片雨林和沼澤地帶,所以最主要的還是考量鐵路帶來的經濟利益,能越早獲得收益越好。”

“那還是選擇南線方案更靠譜一些,一個是現在黑森省的經濟比新巴伐利亞省要活躍,一個是現在中央鐵路經過黑森省,而布瓊布拉市鐵路也屬於中央鐵路的支線,這就重疊了。

所以還是通過北方鐵路更好,這樣黑森省的經濟就能同時和兩大區域連接上,而且我還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那就是未來剛果河沿岸經濟發展起來後,這樣就能在基桑市形成一個東非重要的全國性交通樞紐,而北線方案是達不到這個效果的。”巴米爾對克里斯蒂安說道。

全國性的交通樞紐,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實現經濟上的互聯互通,如果選擇南線方案,北方工業帶,大湖區,黑森省,以及內陸三省(霍亨索倫行省,施瓦本省,馬塔貝萊省)經濟聯繫就能大大加強。

這其中北方工業帶一直髮展良好,尤其是在輕工業領域,對東非貢獻突出。

大湖區是東非重要的糧食和經濟作物生產基地,而且依託大湖,水運便利,漁業發達。

黑森省也是資源大省,同時是橡膠第一大產區,林業第一大產區,各種礦產資源比較豐富。

至於內陸三省,那是東非當前發展的核心區域,依託海量的礦產資源和優越的自然環境,重點打造的內陸工業基地。

而且還要考慮到剛果河存在的因素,這樣就形成一條三線合一的重要交通樞紐,也就是黑森省省會基桑市。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現在黑森省有產業存在,相比之下,新巴伐利亞省就遜色許多,而且兩省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不管是人口,資源,還是其他。

而鐵路修建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儘可能的貼近城市或者發達地區,所以偏向黑森省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不過這兩條鐵路修建起來的難度也是東非難度最大的,絲毫不遜色於西伯利亞鐵路,兩者是兩個極端,一個是氣候嚴寒,一個是氣候炎熱。

東非要克服地形上的困難,而西伯利亞鐵路要克服凍土這個難題,不過共同點也很多,那就是區域內森林和沼澤衆多,光是伐木和排水工程量就小不了。

不過整體上黑森鐵路難度低一點,因爲凍土問題可比地形難解決的多,而且黑森省的地形並不算複雜,至少和其他國家相比如此,米通巴山脈不是天險,雖然被稱爲山脈,實際上和高原難捨難分,其北部部分也被稱爲伊通布山脈或伊通布高原。

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336章 東非菜?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1239章 兵變第484章 訓練第844章 魯道夫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936章 軍售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351章 過往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293章 入關!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1253章 印太路橋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472章 備戰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991章 抵達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98章 遊歷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428章 談論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830章 蓄水池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394章 硬氣第936章 軍售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1193章 “理想國”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300章 掠奪第357章 索加第1084章 底氣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354章 電報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964章第513章 抉擇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1199章 討論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559章 誣陷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387章 初交手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82章 麪粉廠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1141章 學習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454章 軍演第43章 行政區劃第552章 過往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211章 “口袋”計劃
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336章 東非菜?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1239章 兵變第484章 訓練第844章 魯道夫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936章 軍售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351章 過往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293章 入關!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1253章 印太路橋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472章 備戰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991章 抵達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98章 遊歷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428章 談論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830章 蓄水池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394章 硬氣第936章 軍售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1193章 “理想國”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300章 掠奪第357章 索加第1084章 底氣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354章 電報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964章第513章 抉擇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1199章 討論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559章 誣陷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387章 初交手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82章 麪粉廠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1141章 學習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454章 軍演第43章 行政區劃第552章 過往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211章 “口袋”計劃